「西方不能僅靠《戰狼》認識中國」

2021-02-08 參考消息

 編者按 

「中國執政方略非常透明,都寫在文件裡公布,這一點全世界沒有幾個政府能夠相比。中國官方文件告訴我們,根據中國領導人的看法,中國在不同的領域當中應該往哪些方向和目標發展,這對於理解和了解中國非常重要」……

近期,記者來到蘇黎世附近的小鎮艾恩西德倫,就「瑞士人眼裡的中國」這一話題,對瑞士知名漢學家勝雅律教授進行採訪。勝雅律教授是法學和哲學雙博士,目前擔任德國弗賴堡大學終身教授(漢學專業)和瑞士比較法研究所(洛桑)中國法律顧問。

對於記者的問題,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把兩種中國區別開來。一種中國是客觀存在的,即「實然的中國」;另一種中國是主觀存在的、人們期望中的中國,即「應然的中國」。

習慣用「理論」預測中國

在勝雅律教授看來,第一種「應然的中國」,是一些西方的政治家、學者、新聞記者等期望中的中國。這些西方人對未來中國的期望通常依靠西方的思路,其中有西方政治學的思路(譬如依靠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來預測中國的未來),西方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的思路(譬如依靠中等收入陷阱理論來預測中國的未來),西方史學的思路(譬如依靠西方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來預測中國的未來)等等。還有一些西方觀察家只憑主觀的幻想(譬如通過貿易而改變中國)來預測中國的未來。

他說,有時,討論未來中國的西方人認為,一部中國文學作品或者一部中國電影對洞察中國政治的未來發展有幫助。比如,中國近幾年有部叫作《戰狼》的電影公映後票房不錯,有所謂的西方中國問題專家就從中下結論說中國外交出現了轉向,中國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一律被扣上「戰狼」的帽子。

「如果依靠一部電影去洞察一個國家的政治這種方法有道理的話,我就問:能否依靠突出具有殺人執照的詹姆斯·邦德那樣的電影來理解英美外交?」勝雅律教授反問道。

他認為,第二種「應然的中國」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中國領導人期望中的中國。這與那些所謂的西方中國問題專家往往迥然有別。

還有一種「應然的中國」,即14億中國人當中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其期望中的中國。勝雅律教授說:「我猜想,很多中國人期望中的中國是一個每人每月的收入有三四萬元或者更多人民幣的國家。」

要認真研究中國官方文件

勝雅律教授說,要了解「實然的中國」,有兩種不同的對中國未來進行觀察和分析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叫作現象學方法。用這種方法的西方觀察家們進行現場調查和案例研究,去中國旅行、採訪中國人、參考統計資料等等。第二種則是認真和連續地閱讀公開發表的中國官方文件,這種方法可以稱為規範性方法。

在勝雅律教授看來,理想情況下,為了預見中國的未來,最好的途徑是將規範性方法與現象學方法相結合。他說:「從我觀察中國幾十年的經驗來看,規範性方法應作為起點,而現象學方法則是必不可少的補充。」

勝雅律教授注意到,西方用現象學方法的觀察家們的一個特點是,不重視中國公開發表的官方文件。用現象學方法的西方觀察家們認為,只有在內部文件裡,中國領導人才顯示其真正面目。因為沒有持續地關注中國的官方文件,他們不知道中國官方的全方位籌劃和官方想法中「應然的中國」,因此他們無法看清楚「這些零碎的事實在中國大圖案裡的地位和其重要性或者非重要性」。

勝雅律教授說,用現象學方法的西方觀察家普遍認為中國官方的主張都沒有意義。他們提出的理由是過去中國官方文件經常只是空洞的宣傳,當時重視這些文件的人們受了騙。但是,抱著這種懷疑的西方人沒有考慮到中國共產黨「修正錯誤」的能力,「我建議不要低估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反省、有了錯誤就改、不重犯的本領」。

他強調,為了預見未來「實然的中國」,就要認真研究當時中國官方文件中未來「應然的中國」,「其實中國執政方略非常透明,都寫在文件裡四處公布,這一點全世界沒有幾個政府能夠相比。中國官方文件告訴我們,根據中國領導人的看法,中國在不同的領域當中應該往哪些方向和目標發展,而這對於理解和了解中國非常重要」。

避免對「實然的中國」誤判

勝雅律教授是蘇黎世大學的法學博士和律師,所以他的學術生涯一開始就習慣於重視法規和官方文件,也習慣於「閱讀規範性文書中的非詩情畫意的表達」。在過去幾十年裡,他也是西方不多的一直堅持訂閱和認真閱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新華文摘》等中國報刊的學者。

他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基本上了解中國領導人如何設計未來「應然的中國」。否則,如果只是關注那些煞有介事的小道消息或者所謂內幕傳聞,對於官方正兒八經的文件熟視無睹,就會導致不正確的分析,就容易造成對「實然中國」的誤判。

最近這幾年,一些西方人對華為、騰訊等的崛起表示震驚,但他們不知道早在幾十年前,中國官方文件裡已經天天突出「四個現代化」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科學技術現代化。

勝雅律教授說,早在1978年4月18日,他就曾在瑞士報紙上寫文章介紹中國的「四個現代化」,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大規模的中國官方目標,幾十年以來在西方很少有人知道」。

不久以前,中國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對此,勝雅律教授特意翻閱了很多西方報紙,發現整個西方世界對此卻漠不關心,好像這件大事沒有發生過一樣,而他今年10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有關中國民法典的面向大眾的報導,「好像是唯一的德文媒體中的有關文章」。

縱覽更多媒體精彩文章,敬請掃碼訂閱《參考消息》⬇ ⬇ ⬇ 

微信編輯 | 唐立辛

微信審核 | 姜濤

相關焦點

  • 西方圍毆趙立堅和「戰狼外交」,說明踩痛了他們的尾巴
    「戰狼外交」成為2020年國際輿論場上的一個熱詞。西方大肆攻擊中國的「戰狼外交」。據德媒12月11日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說,歐盟希望與美國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達成一致「對霸凌、恐嚇和脅迫式外交、『戰狼』外交說『不』。」
  • 玩味「戰狼」的含義
    西方說中國是戰狼外交,與其辯駁是非,倒不如剖析一下其背後的心理。如果說戰狼表示強硬的話,那外交上強硬的國家也不少,怎麼沒聽說過戰狼或別的什麼稱謂,比如朝鮮,伊朗。看來強硬只是戰狼含義的一面。所謂戰狼,戰鬥之狼,狼或許代表了狠,戰則代表了攻擊性。面對戰狼的感覺就是受到威脅,怕怕的。強硬並不見得能構成威脅,伊朗算是強硬了吧,但西方尤其是美國並不在乎,在他們看來,與其說伊朗是威脅,倒不如說是麻煩更準確。俄羅斯倒是有戰鬥民族之稱,頗有戰狼的味道。顯然俄羅斯非伊朗可比了,對西方來說,那是對手,是威脅。為什麼?
  • 西方給中國貼「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53字,閱讀約需2分鐘西方國家為了針對中國,用盡了各種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媒體輿論,製造"中國威脅論",就連中國的正常外交政策,都被西方人冠以"戰狼外交"的稱號。不過,貼上"戰狼外交"的標籤,中國並不會在意,華春瑩就引用名言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喜歡惹事,但並不代表中國就怕事,有誰對中國圖謀不軌,即使只是語言上的攻擊,中國也沒有必要一味忍讓,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打醒對方,這些人就只會得寸進尺不斷對中國發起攻擊和污衊。
  • 反擊西方的污衊就是「戰狼外交」?有人跪久了站不起來
    文/行走斯圖卡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外交在諸多問題上態度強硬,尤其是針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他蠻橫要求中國就漫畫事件道歉,遭到中國外交部連續多天的猛懟,讓澳大利亞下不了臺。莫裡森態度也出現變化。但就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和網絡上有些人竟然開始指責中國是搞「戰狼外交」,是「四面樹敵」。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先把字寫對了再說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觀察者網訊)12月8日,德國《每日鏡報》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發批評性文章,指責所謂的中國「戰狼外交」。如果這個失誤在中國傳開了我也不會感到驚訝:西方竟然連人權的『權』和『杈』都分不清……」
  • 宋魯鄭巴黎日記:說中國是戰狼式外交,那西方是什麼?
    巴黎聖馬丁運河由於人群聚集並不遵守安全距離而被執法人員驅離——就這惡劣的天氣還聚集,我的日記要跟著疫情走,這一年估計就什麼也不能幹了。今天世衛組織也發出警告,要求解封的國家保持高度警惕。中國解封時,世衛就沒有這樣的擔心。不過法國標準和中國與世衛不同,大巴黎地區主席已經歡呼這是成功的一天。
  • 外國觀眾是怎麼評價《戰狼2》的?
    《戰狼2》票房突破40億,刷新了中國電影史,不但登頂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的寶座,更成為了全球票房冠軍。中國大片的這一創紀錄之舉,讓不少外國媒體也驚呆了,這兩天紛紛展開報導:英國《金融時報》:愛國主義動作片將打破中國票房記錄!
  • 中國電影的分水嶺,就是這部2017年的《戰狼2》
    現在來看,2017年《戰狼2》並不能說是華語電影的巔峰,劇本的構造上也存在著不少的瑕疵,但是它在當時能夠受到大眾熱烈的肯定,其原因就在,它找到了與年輕一代的切入點,並且區別與其他的電影創作意識,成為了中國電影的分水嶺。
  • 戰狼,總好過「舔狗」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西方媒體也學會了「戰狼」這個詞,拿來攻擊我們。其實以他們的傲慢程度,幾乎不會看《戰狼2》這部電影,更不了解起內涵,也不會明白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下是什麼意思,總之拿來噴中國就對了。西方的媒體和政府,往往把他們奉為上賓,把他們當做「中國通」高參,從他們那裡吸取「輿論鬥爭經驗」。所以,西方對中國的真實了解,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信息繭房」。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德國《每日鏡報》12月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這家對中國了解並不到位的德國媒體,盲目自信地在自己的版面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錯別字↓↓半個版面印著巨大紅色漢字「杈」字,解釋稱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
  • 中國駁西方亂貼「戰狼外交」標籤:「實為話語陷阱,要讓中國放棄...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6日報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說,「戰狼外交」的標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 江時學:「戰狼外交」是個偽命題
    最近一兩年,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被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扣上了「戰狼」的帽子,中國的外交風格被莫名其妙地貼上了「戰狼外交」的標籤。近日,還有華人學者在海外媒體上撰寫文章批評中國搞「戰狼外交」。對此,筆者認為,這些人和媒體渲染的「戰狼外交」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 中國搞「戰狼外交」?華春瑩三個字霸氣回應
    中國搞「戰狼外交」?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對此,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說到「戰狼外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同個別國家之間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這些事情當中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引起的?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幹涉別國內政?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威脅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
  • 鄧小平: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題為《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談話中指出,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
  • 中國電影票房如何分帳?分帳票房是什麼? 吳京靠《戰狼2》能賺多少錢?
    這個夏天《戰狼2》不僅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也在中國軍旅題材動作電影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裡程碑。­  如此火爆的《戰狼2》票房即將實現50億,所有人在都在期待這個國產電影票房新奇蹟的最終成績,也好奇吳京到底能賺多少錢?這就需要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中國電影票房的分帳方式。­  中國電影票房如何分帳?
  • 環球時報:七成受訪者認可中國「戰狼外交」
    這一協定的籤署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與需求,對疫情下全球經濟的復甦也有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國人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很正常。」李海東說。中美較量:對川普政府非常不滿,對「中國佔優勢」頗有信心儘管許多西方媒體持續炒作中國「極端民族主義」上升,但此次輿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態度是多元而複雜的,並非可以簡單地用「極端民族主義」來形容。
  • 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說出14億中國人的心聲
    」,報導批評中國搞「戰狼外交」。事件的起因是中國大使館批評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舉行的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戰狼外交」本來就是一種對中國外交的片面印象,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華春瑩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
  • ...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戰狼2結尾的中國護照是真嗎?戰狼2中國護照上的話是什麼?
    8月9日,江西籍律師王才亮針對近日熱播電影《戰狼2》發話,原因是在電影結尾亮出的一本中國護照並非真實護照。    王才亮說,護照的持有者涉嫌變造國家機關證件,理由是該護照背面印有六行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而真正的中國護照背面空無一字。
  •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說了什麼?戰狼外交是什麼意思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