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駁西方亂貼「戰狼外交」標籤:「實為話語陷阱,要讓中國放棄...

2020-12-23 瀟湘晨報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6日報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說,「戰狼外交」的標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報導稱,樂玉成12月5日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駁斥「戰狼外交」的說法,為中國辯護。

他指出,今年以來,國際上的反華敵對勢力大肆攻擊打壓中國,極力向中國「甩鍋」推責,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對無辜中國企業大打出手,蓄意攻擊中國共產黨和政治制度,脅迫他國「圍堵」、「對抗」中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對這種不擇手段的打壓遏制,中國不可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自然要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

他稱「戰狼外交」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來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幹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罵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

【來源:參考消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方給中國貼「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53字,閱讀約需2分鐘西方國家為了針對中國,用盡了各種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媒體輿論,製造"中國威脅論",就連中國的正常外交政策,都被西方人冠以"戰狼外交"的稱號。不過,貼上"戰狼外交"的標籤,中國並不會在意,華春瑩就引用名言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喜歡惹事,但並不代表中國就怕事,有誰對中國圖謀不軌,即使只是語言上的攻擊,中國也沒有必要一味忍讓,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打醒對方,這些人就只會得寸進尺不斷對中國發起攻擊和污衊。
  • 西方圍毆趙立堅和「戰狼外交」,說明踩痛了他們的尾巴
    「戰狼外交」成為2020年國際輿論場上的一個熱詞。西方大肆攻擊中國的「戰狼外交」。據德媒12月11日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說,歐盟希望與美國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達成一致「對霸凌、恐嚇和脅迫式外交、『戰狼』外交說『不』。」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要不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真是個悲劇。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人權#的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華春瑩強調,如果有些人因為中國面對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就把中國外交稱作「戰狼」外交的話,那麼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今年,西方個別國家多次給中國貼上「戰狼外交」標籤,抹黑中國,中方在多種場合都做過回應。
  • 外交部副部長談所謂「戰狼外交」標籤鏗鏘發聲!這問題王毅也回應過
    ▼▼▼▼▼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
  • 中國搞「戰狼外交」?華春瑩三個字霸氣回應
    中國搞「戰狼外交」?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對此,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說到「戰狼外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同個別國家之間是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這些事情當中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引起的?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幹涉別國內政?哪一次、哪一件是中方在威脅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
  • 反擊西方的污衊就是「戰狼外交」?有人跪久了站不起來
    文/行走斯圖卡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外交在諸多問題上態度強硬,尤其是針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他蠻橫要求中國就漫畫事件道歉,遭到中國外交部連續多天的猛懟,讓澳大利亞下不了臺。莫裡森態度也出現變化。但就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和網絡上有些人竟然開始指責中國是搞「戰狼外交」,是「四面樹敵」。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樂玉成表示,對於國際上反華敵對勢力不擇手段的打壓遏制,外交戰線不可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自然要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在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問題上,中國外交從來只有風骨,沒有軟骨,更沒有媚骨!
  • 江時學:「戰狼外交」是個偽命題
    最近一兩年,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被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扣上了「戰狼」的帽子,中國的外交風格被莫名其妙地貼上了「戰狼外交」的標籤。近日,還有華人學者在海外媒體上撰寫文章批評中國搞「戰狼外交」。對此,筆者認為,這些人和媒體渲染的「戰狼外交」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 《環球時報》最新民調:七成中國民眾贊同「戰狼外交」
    最近《環球時報》民調顯示,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在中美問題上應保持強硬態度,同時《環球時報》發布的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也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在中美問題上應保持強硬態度。從分析結果上看,這項調查反映了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正在上升,但並不意味中國的外交會因此持續走向強硬。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反問精彩!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為維護國家利益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西方不能僅靠《戰狼》認識中國」
    對於記者的問題,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把兩種中國區別開來。一種中國是客觀存在的,即「實然的中國」;另一種中國是主觀存在的、人們期望中的中國,即「應然的中國」。習慣用「理論」預測中國在勝雅律教授看來,第一種「應然的中國」,是一些西方的政治家、學者、新聞記者等期望中的中國。
  • 宋魯鄭巴黎日記:說中國是戰狼式外交,那西方是什麼?
    地鐵很多線路乘客人並不多,不少座椅上貼著禁坐的標識。人少,大家自然也都能按照標識去坐。我看了一下,前後八個座位只能坐三個人。但以擁擠著名的13號線則是擠到關不上門——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兩個站出了滲水事故。
  • 「逮到」德媒那錯的漢字,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難道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中方不能擁有說明事實真相的權利嗎?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難道中國只能做沉默的羔羊?華春瑩昨天霸氣回應的問題,今天王毅...
    要不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真是個悲劇。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 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譯者註:「中國能力」是前幾年德國外交部和一些漢學家大力呼籲的,他們認為德國即使是跟法國、英國比起來,對於中國的了解也太少了,且與中國與德國密切的經貿關係不匹配。)
  • 2021年的中國外交,將更加主動積極
    2020年中國外交經歷了比以往更多的艱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惡化的中美關係,中國外交除了為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格局的穩定做出不懈努力外,還需要應對比以往更多的針對中國的惡意造謠、抹黑。
  • 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華春瑩引名言反擊: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主張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去挑事。為了維護和捍衛國家利益,中國的外交官們不卑不亢,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勇於發聲,並堅決有力回擊了一切惡意挑釁。然而,外界對中國外交有種種非議,質疑其越來越強硬,甚至將此稱為所謂「戰狼外交」,給它貼上「霸凌」、「恐嚇和脅迫」的標籤。德國《每日鏡報》8日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上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不僅沒有反思德國政府干涉它國內政的錯誤行徑,反而指責中國外交官的舉止「更具侵略性」,誣衊中國搞「戰狼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