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對聯,很多不熟悉的朋友都會認為是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平時所玩的文字「遊戲」,似乎離自已很遠,尤其發展到現代,古代文學已經成為小眾人群所喜愛的藝術形式。其實不然,既然用文字「遊戲」來形容對聯,存在即合理,肯定有其趣味所在。
現在網絡發達,資訊時代讓我們動動手指就可以瀏覽到自已想要找尋的事物與答案,學習也更加的方便快捷,網絡平臺的建立讓一些擁有共同愛好的人群組建成志同道合的「圈子」,而對聯也一樣如此。
有很多關於對聯的交流平臺,在這裡互相學習、探討,興致來的時候便對上幾聯,在遊戲中由陌生到熟悉,對聯知識也在不斷的長足進步。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副妙對,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
一、對聯的基本常識
與詩詞相比,對聯在對仗與平仄上有較高的要求,尤其一些比較「正規」化的對聯,更需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尤其在古代書房中懸掛的對聯,通常都是字字經典的對聯,要麼表達出作者的閒雲野鶴的心境,要麼彰顯主人鴻鵠之志的氣勢,貴在一個用字「考究」。
對仗通常指的是詞性,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等等。比如:天對地,花對樹,美對醜,行對走……「半盞茶」對「三杯酒」,這副聯就是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名詞對名詞。
再舉個例子:「草綠春雨急」對「夜寒東風悽」。夜對草為名詞;寒對綠為形容詞;春是四季名詞,東是方位名詞,雨與風皆為名詞,急與悽為形容詞。看到這裡是不是對對聯的「對仗」有了淺顯的了解了呢。
對聯在字數上沒有限制,一字即可成聯,沒有上限,如果故意「刁難」人的話,上百字也有。例如《大觀樓長聯》是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所作對聯,全聯共一百八十字,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
而在平仄方面能達到相對協調即可,對聯不像是格律詩那樣有著苛刻的要求,畢竟作為一種文字遊戲,如果要求太多就會失去遊戲的樂趣了。
並且對聯主要樂趣在於它的靈活性,好的對聯流傳下來靠的是大家而不是專家,一副好的對聯即使無對仗、不合律,一樣傳承。比如出自《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都是仄收,但也成為名句,可見對聯重在一個「巧」字,而這個「巧」就是對聯的樂趣所在。
二、對聯的樂趣所在
對聯其實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古板」,與詩詞相比有著太強的靈活性,對聯可以隨時出聯,身邊的景物、人物、事物或者典故等都可以成為對聯的素材,最令人「著迷」的是,對聯可以埋設「機關」,「巧」言相對,讓人身「陷」其中。
像這樣暗含「心機」的聯一般被叫做「機關聯」,它的形式也非常多樣化,「它集古今中外之歷史典故,人物名稱和事跡,動植物和藥材名稱,天文地理專有名詞,時事政治,成語,俗語,文字遊戲等等與一體。」
包羅萬象的題材與內容,表達出精彩繽紛的含義在裡面,讚美、嘲諷、自勉、鞭撻等等,各種情感都可以通過對聯來詮釋,大大提高了對聯的趣味性。
明朝大才子解縉,年幼時聰慧過人,七歲的時候便能詩善文,在鄉裡頗有名氣。一位在朝堂上「退休」的尚書大人聽說了解縉的「神童」事跡,就找一些文人墨客來府中作客,以「文」會友,順便叫來了解縉,想以此驗證一下他的才學。
席間,尚書大人看到解縉穿著綠色的衣衫,便說道:「井裡蛤蟆穿綠襖」,尚書大人把解縉比作井中之蛙,言外之意嘲諷解縉沒有什麼見識。
解縉看了一眼身穿紅衣的尚書大人,不慌不忙對了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解縉用螃蟹對蛤蟆,紅袍對綠襖,巧妙地用死螃蟹來形容尚書大人的外觀形象,讓尚書大人一時語塞,不得不承認解縉的「神童」稱謂。
這副聯從對聯格式上來看,對仗極為工整,在平仄上略有欠缺,但從「機關聯」的角度來看,貴在一個「巧」字,用詞巧、用意巧,互相奚落成為了對聯隱藏的趣味性,讓人感覺妙不可言。
三、經典對聯的精彩
可以說,對聯的靈活性和隨意性,成為了對聯精髓,一副表達意思巧妙的對聯往往會令人拍案叫絕,這也是對聯作為一種文字遊戲的獨特魅力所在。
傳統的對聯具有較高的古代文學欣賞性,但流傳到現代,對聯隨著文明的發展,加大了它的趣味性,身邊的任何事物、人文、景色等,都可以成為信手拈來的對聯題材。
比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現代對聯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這副聯表面看是在說上海的自來水都來自於海上,但其中的「機關」在於這句聯倒讀與正讀均是相同的字樣與意思。
此聯一出難壞了對聯的愛好者,但俗話說得好,高手隱藏於民間,網絡的發達,讓很多高手脫穎而出。其中有一「高手」對此聯為:「山西空懸寺懸空西山」。對仗工整,表達相同的意思,與上聯嚴謹呼應,不得不稱之為絕佳的下聯。
像這樣的對聯,在對聯的交流平臺中經常可見,用對聯來埋設「機關」,在遊戲的同時,不動刀槍的較量,使對聯的精彩無處不見。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另一副精彩對聯,「八戒洗澡,豬下水」。
這也是平臺上網友所提供的一副上聯,這副上聯的「機關」就是「豬下水」,是前面一句的「八戒洗澡」的引申,「八戒」本是「豬」,「洗澡」自然是「下水」,但「豬下水」加一起就是別有用意了。
我們都知道「豬下水」是豬身上的內臟之一,可以烹飪成美食,這副聯暗藏機關就是用陳述事實的字眼來表達另一種美食,而「豬下水」就是上聯的「題眼」。
此聯一出引來不少對聯愛好者的興趣,都冥思苦想欲找出相應的名詞來對仗「豬下水」,但都缺乏個「巧」字,甚至有的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有一網友對出「魔王取款,牛蹄(提)筋(金)」,這副下聯也算是不錯的對仗了,「牛魔王」對「豬八戒」,「牛蹄筋」也是一種食物,對仗上聯的「豬下水」,只是採用諧音字,略有欠缺。
最終有一網友對出了精彩絕倫的下聯:「如來翻山,佛跳牆」!這副下聯可以說用詞巧妙, 「如來」對「八戒」, 「佛跳牆」本就是一種美食,對仗「豬下水」,並且顯得更有意境與韻味,這個精彩巧妙的下聯一出,引來眾人一片叫好聲,紛紛稱讚是一副絕佳的下聯。
小結
對聯本就是一種有關文字的小遊戲,表面看上去似乎是高雅人士的遊戲,但通過上面所說的一則則小故事,可以看出,對聯能上得了高堂雅座,也可走入尋常百姓家,對聯的隨意性與靈活性,增加了它的遊戲樂趣,完全可以成為人人喜愛的遊戲。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當越來越多的信息量湧入人們的腦海中時,對聯的趣味性也在不斷增強,只要略懂對聯的格式,人人都可以對上幾聯,用一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來交流,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
參考資料:《白話笑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