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坐船回家,船夫出了一個上聯,狀元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

2021-03-05 史學界的9527

孔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華,也不可能精通所有學問,甚至在某方面還不如普通人。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叫羅洪先的狀元,一次坐船回老家的時候,在船上與船夫聊天,船夫隨便出了一個上聯,立馬把羅洪先難住了,他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

羅洪先,明代江西吉安府吉水人,出身於官宦之間,家庭條件相當優越,但他與其他公子哥不同,讀書相當努力。在羅洪先看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考取功名利祿,更能夠增加自己的修養,他立志要成為大學者。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元1526年的時候,羅洪先到省城參加鄉試,考中了舉人。

三年後,羅洪先又在會試中脫穎而出,其才華徵服了閱卷的大臣,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嘉靖帝認為羅洪先是位難得的人才,大筆一揮,就欽點他為當科狀元,並授翰林院修撰,此時羅洪先剛滿二十五歲,其他考生紛紛前來慶賀,並說他前途無量。

然而,僅幾年後羅洪先就辭官回家,不論同僚和皇帝如何挽留都沒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嘉靖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對術士寵信無比,迷戀上了修道煉丹,荒廢了國事,導致朝廷腐敗不堪。羅洪先曾多次上書勸阻,卻沒有被採納,一氣之下就辭歸故裡。

快到家鄉的時候,有一段水路,必須坐船才能通過。船夫是一位年僅五旬的老人,當時船上還有幾個人,為了打發時間,羅洪先就與同行者吟詩作對。畢竟是狀元出身,不管別人出什麼對聯,他都能對出絕佳的下聯,其他幾人對其才華佩服的五體投地,並稱讚道:「狀元郎就是不一般,吾等心服口服。」

船夫也曾讀過幾年書,而且考中了秀才,因家境困難,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就放棄了科舉仕途這條道路。沒事的時候,船夫也喜歡研究對聯,一邊撐船,一邊微笑著對羅洪先說道:「我這裡有一個上聯,一直沒有人能對出,不知狀元郎口否願意賜教?」

羅洪先為人比較低調,並沒有瞧不起船夫,謙虛地回道:「願意一試。」於是,船夫就給出了上聯:「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帆,下九江,還有十裡。」此聯非常巧妙,不僅船上的其他人一臉懵逼,就連滿腹經綸的羅洪先都不知如何對出下聯。

等到船靠岸時,羅洪先依然沒有想出答案,並對船夫說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今天我真是大開眼界,對您的才華相當欽佩。」之後就匆匆回家了。從此之後,羅洪先專心致志地考究王陽明心學,對地圖學也深有研究,並精心繪製的兩卷《廣輿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圖集。

另外,羅洪先沒有忘記當年船夫的那個上聯,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對出絕佳的下聯,但直到他六十歲病逝,仍然沒有想出答案,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針對船夫的上聯,你能不能對出下聯呢?

相關焦點

  • 船夫出上聯:南船載西瓜,被東風打入北港!狀元隨口對出經典下聯
    十幾歲的時候,由於家裡發生變故,加上父親因病去世,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已考中秀才的林大欽,就在當地做了私塾先生,但他沒有荒廢自己的學業,於嘉靖十年參加鄉試,以第六名的成績中舉,主考官曾稱讚道:「是必大魁天下者。」嘉靖十一年,也就是中舉的第二年,林大欽就帶著乾糧,趕往千裡之外的京城,參加當年的會試。
  • 兩位才子相爭,乾隆出一上聯,考生扭頭就走反而當了狀元
    科舉制度是古代國家公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它起源與隋朝,是當時窮苦百姓出頭的最直接的方式,只要能中狀語那你就是一飛沖天,所以在古代但凡只要有條件,都會想辦法去參加科考,畢竟對於老百姓來說,除了這個渠道,基本沒有其他的方法能提升自己的地位了。
  • 皇帝出一上聯:白扇畫梅,日日迎風花不動!才子憑藉下聯高中狀元
    由於朝廷錄取名額有限,每次會試只能有幾百人上榜,賜予進士出身,而狀元有且僅有一名,欽點哪位考生為狀元,要看皇帝的心情。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在殿試時出一上聯,一位才子憑藉下聯高中狀元。此人原名叫馬樂,後來為了避諱「永樂」的年號,皇帝特意賜名為「鐸」。馬鐸早年時運不濟,剛出生沒多久,生父就把他和母親王夢蛟送給別人,不是父親太絕情,實則出於無奈。
  • 狀元出上聯,全都是寶蓋頭,有三層意思,宰相的下聯更經典
    接下來所要說的,是一位狀元和宰相對對聯的事兒。明朝後期,萬曆年間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大臣,叫葉向高,做官一直做到了內閣首輔。話說有一年,葉向高回老家福建,在得知本地又出了一位狀元郎之後,他決定去狀元郎翁正春家看看,順便認識一下。
  • 張之洞出上聯「陶然亭」,才子對出下聯:張之洞
    對聯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文化形式,尤其是在明清,很多文人在平時宴遊時經常互相對對聯打發時間,經常是一個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對不出的人則為輸了。對聯比唐朝的律詩更加注重平仄,也更加注重意境,所以能寫出一副好對聯也是不容易的事。
  • 私塾先生出上聯:谷黃米白飯似霜,多年後皇帝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生肖、姓氏、對聯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對聯又是一種集結中華語言特色的藝術形式,所以能對出一個完整工整的下聯也並非一件易事。唐伯虎、紀曉嵐等人都是對對子的高手,其實古代的皇帝更是對對子高手,因為皇帝接受的是古代最高級別教育,自然更善於對語言和文字的運用,當年明朝皇帝弘治帝,就曾對出過一個好多年人們都沒對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 朱元璋出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接出下聯,為何被殺?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經歷可謂是底層人民奇蹟般的逆襲,從來沒有人能夠像朱元璋一樣,從食不果腹的放牛娃,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幹掉所有的敵人建立大明王朝。所以讀書人整日提心弔膽,甚至都不敢吟詩作對,生怕被揪到小辮子。有一天,朱元璋帶著不少臣子們來檢查太子朱標的學習情況,朱元璋看到桌面上放著一本《道德經》,突然來了興致,想要考驗一下隨行而來的大臣們,朱元璋張口就出了一個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朱元璋問臣子們誰可以對出下聯,結果眾人鴉雀無聲,沒有一人敢接話。
  • 一秀才看見2字出一上聯,武則天下令群臣對下聯,卻無一人看出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貼要春聯,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對聯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後來逐漸出現了春聯、輓聯、慶聯等,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有很多精彩絕倫的對子,儘管有些對子結構並不完整,卻仍然被人們所稱讚,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個沒有下聯千古絕對。故事發生在武則天執政年間。湖南境內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涼甘甜,從未乾涸,過路的旅人、商販都在此飲水解渴。古井因造福方圓十裡,惠及周邊百姓,被當地人保護起來,在上面修建了亭子,縣令還親自題寫「古泉」兩字。
  • 有人給出一個上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你能否對一個精彩的下聯
    上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邀你對一個妙趣橫生的下聯和橫批?今年回家不?買到票了沒有?農曆春節臨近,這幾天有好多老鄉的問題都一樣,都是關於回家過年的,問的人心裡有點慌。確實,回家過年是很多人的信仰,家是個溫暖的地方,家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幸福,是我們的精神依託,是生我們養大我們的地方。家裡有最親最愛的人,我們一年年長大,而父母卻一年年老去,是他們陪我們長大,而我們卻一年陪他們的時間太少。一年到頭背井離鄉,在外漂泊,丟下年幼的孩子,對他們的虧欠太多,重逢的日子怎麼能不讓人激動。
  • 歷史上最著名的對聯,千年來都無人對出下聯
    在我們的古代中,也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士,在一起探究的時候,也會對一些對子,該展示自己的才華,所以從古至遺留下來的美詞佳句也是非常的多,也有很多的對子留下來就是千古絕對。至今都沒有人能對出下聯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是哪三幅對子呢?
  • 著名的「對聯狀元」倫文敘
    王天祿一見倫文敘,便微笑著說:「我聽說你擅長作對聯,現在我出個對子,你若對得出我就把球還你。」小文敘爽快地說:「將軍有命令,小的怎敢不從。」王天祿抬頭思索,正好望見牆上的一幅《龍吟虎嘯圖》,便脫口而出吟出了上聯:圖畫中,龍不吟,虎不嘯,看見童子,可笑可笑;。小文敘面對棋局,略一轉念,立即笑咪咪地對答出下聯:棋盤內,車無輪,馬無轡,說聲將軍,提防提防。
  • 富家女徵婚出上聯:朝朝暮暮,進進出出,窮秀才妙對下聯俘獲芳心
    朝代雖然更迭不斷但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對聯詩詞在歷史中並沒有讓人遺忘,並且還在平民百姓之中流行,孩童們讀起來朗朗上口,對聯文化一代又一代傳承。 ,如今有很多絕妙的對聯流傳後世,例如'上聯:石墨一枝春,問山僧梅子熟未;下聯:梵鍾數杵曉,喚世人塵夢醒來' 、' 上聯:紅花紅豆紅娘子;下聯:白梅白果白頭翁'、'  上聯:同人同過銅駝嶺 ;下聯:今上今開金馬關'等等。
  • 貴人出上聯:水水水,江河湖淼淼!下聯更加精妙,堪稱千古絕對
    只能坐船了。窮秀才來到乘船的地方,發現乘船的人很多,並且這個船一天只拉一次人,錯過了之後只能等第二天了,窮秀才想要坐船,這才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錢了,從福建走到浙江他就已經在沿路乞討為生了,哪裡來的錢坐船啊。這個時候船已經要開了,船老闆看了一眼窮秀才,不耐煩的喊道:坐還是不坐?不坐我們要開船了。
  • 李白喝醉寫一上聯,第二天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不過縱觀這千年的歷史,詩人在政治上似乎都沒有留下太多的功績,李白也未必具備一些政治家才幹,他的「壯志豪言」遭受冷笑並不奇怪,不過作為一個詩人,卻真正成為了一隻遨遊天空的大鵬。李白雖然出身不俗,家境優渥,但是父親是一個商人,祖上也曾被流放到西域,唐玄宗時期,士族門閥尚未完全衰落,非常看重門第,李白雖然家裡有錢,但在仕途上並沒有什麼人脈關係。
  • 大臣出一上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解縉的下聯堪稱經典
    從許多歷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可發現一個既有趣,同時又讓人感慨的規律,即文學造詣與仕途往往不成正比。簡單來說,古代大部分名滿天下的才子,仕途之路都頗為坎坷,甚至一生鬱郁不得志,李白、杜甫和蘇軾無一不是這樣,明代的解縉也未能擺脫這種魔咒。
  • 武將上聯: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才子巧對下聯!
    在他年幼時他的母親離世,父親另娶,可是施磐沒有年少的叛逆,而是對繼母敬事如親母。施磐二十三歲時參加科舉,然後狀元及第,「年少而登榜首,自明代開科為第一人」。可惜天妒英才,施磐英年早逝,離世時年僅二十四歲,也就是他考中狀元的第二年。施磐就像那流星,雖然短暫,卻也絢爛。施磐小時候很聰明,也經常幫鄰裡寫一些對聯,漸漸地,他在周邊也有了一些名氣。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但是想要對出一副好的對子,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對聯的種類繁多,像是諧音聯、數字聯、迴文聯、重字聯、偏旁部首聯,每一個種類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底蘊,單一的種類已經讓人難以應對,如果再綜合起來,難度其實更上一個臺階。
  • 寡婦出上聯:年年難過年年過,路過的才子對出下聯,堪稱妙對
    古時候的人們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他們時常聚集在一起,在推杯換盞之餘,經常會吟詩答對,這裡的「對」,其實指的就是對對聯。對對聯,作為一種文娛形式,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但是想要對出一副好的對聯,還是需要幾分真才實學的。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叫出句,通常都是別人以出題的方式給出,下聯也叫對句,一般是結合上聯的語法,然後對出下聯。
  • 才子下聯:「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皇帝上聯才絕妙!
    沒會的科舉,朱元璋都要親自選狀元。在殿試上,解縉表現最突出,解縉的寫的文章觀點突出,用詞嚴謹,一氣呵成,字跡工整。朱元璋想要讓解縉當狀元。但是朝中有些官員不同意,他們認為解縉文章的觀點過於激進,有誇大其詞的嫌疑。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把解縉降到第七名。在這場考試中,最驚奇的是解縉的哥哥和姐夫都中舉了,一家子都是進士。
  • 上聯:韓愈杜甫劉禹錫,「諧音梗」難倒網友,對出下聯者堪稱優秀
    世間盛傳你是「長聯聖手」,今天我出一個上聯,你要是能對出下聯我就冒雨送你回家。說罷,只聽鍾耘舫嶽父出的上聯是: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劉禹錫,子莫顏回。鍾耘舫初看這個對聯後,覺得很奇怪,他想:將七個看似不相關的人名連在一起,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