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出上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蘇軾對出的下聯讓大臣跪服

2021-02-23 史學界的9527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到湖州做官,不久後他按照朝廷的規定,給皇帝寫了一份述職報告。畢竟此次屬於貶官,蘇軾的心情難免有些不爽,順便向皇帝發了一下牢騷,可能用詞有些不當,有些與他不合的大臣,藉此機會落井下石,紛紛指責蘇軾目中無人,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蘇軾內心非常委屈,想要解釋卻不知如何開口,很快就被押送京城。抬頭仰望星空,蘇軾除了嘆息之外,一點辦法都沒有,也不知道皇帝會如何處置他。在被關押審訊的一百多天的時間裡,蘇軾曾此次面臨被殺頭的境地,好在宋太祖以前立下規矩,不許殺士大夫,否則他真的很難躲過此劫。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有時候未必是對的,儘管後來蘇軾被朝廷釋放了,但並沒有官復原職,而是被一下子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其實就是個閒職,既沒有權力,俸祿也比較低。在黃州一呆就是四五年,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軾逐漸看開了,也就不想那麼多,閒暇之餘遊山玩水,創作出不少千古佳作。

不久後,蘇軾覺得不能把滿身的才華給荒廢了,就在當地開館講學,希望能培養出一些才華橫溢的學生。聽說名滿天下的蘇東坡在講學,許多學子都慕名而來,畢竟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甚至有些人揣著乾糧,從幾百裡外的地方趕來,只為了能見上偶像蘇東坡一面。

人怕出名豬怕壯,儘管蘇軾已經很低調了,但一些大臣聽說此事後,又開始添油加醋地向皇帝告狀。於是,皇帝就派了一個大臣,讓他以巡查的名義,看看蘇軾究竟在幹啥。大臣經過多日的調查,並未發現蘇軾有不對的地方,但如果就這樣離開,內心也有些不甘。

一天中午,蘇軾給學子上課回到家中,大臣就登門拜訪,先是寒暄了一番,並稱讚道:「東坡的才氣名滿天下,從學者更是絡繹不絕,吾等甚是佩服。」蘇軾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接他的話。大臣隨後又說:「前幾日我看到一座七層寶塔,想起了一個上聯,但無論如何都對不上一個讓我自己滿意的下聯,不知東坡你能否指點一二。」

但凡不太笨的人,都能聽得出來,大臣想要通過對聯顯示自己的才華,順便挖苦一下蘇軾,蘇軾是何等的聰明,豈能不明白他的意思。蘇軾不卑不亢地回道:「指點不敢當,但可以嘗試一下,若是對的不好,還望見諒。」大臣的上聯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

蘇軾只是搖了搖手,並沒有說話,大臣內心大喜不已,認為把蘇軾給難倒了,以後可以使勁炫耀了,並試探性地問:「莫非你也對不上來嗎?」蘇軾大笑著說,我已經說出答案了啊,只是你沒看懂,隨後就提筆寫出下聯:「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大臣看後連連拍手稱讚,對蘇軾佩服的五體投地。據說,一才女曾出過這樣一個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被稱為千古絕對,你能對出完美的下聯嗎?

相關焦點

  • 大臣出一上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解縉的下聯堪稱經典
    簡單來說,古代大部分名滿天下的才子,仕途之路都頗為坎坷,甚至一生鬱郁不得志,李白、杜甫和蘇軾無一不是這樣,明代的解縉也未能擺脫這種魔咒。天分屬於與生俱來之物,任何人都無法決定和改變,有人自幼聰明絕倫,有人相對平庸,解縉就屬於前者。解縉智商究竟高到何種地步呢?四五歲便能過耳不忘,聽一遍詩詞軍就可以一字不落記住,八歲時下筆成文,稱他為智商爆表毫不為過。
  • ​鹹豐帝出一罕見上聯,大臣靈光一閃對出下聯,得鹹豐重賞
    鹹豐帝出一罕見上聯,大臣靈光一閃對出下聯,得鹹豐重賞。文|小煙對聯,在中國已經流傳有很久的歷史了,慢慢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的,是中華文化中非常寶貴的部分。有一次在散朝的時候,突然起興大臣們正準備出去的時候,他就出了一聯對聯,只有一個字:墨。所有大臣都絞盡腦汁,想皇帝的對聯。大臣們對的都是筆紙之類的,用最常規的方法思考,他們都小看了他們的這位皇帝。最終皇帝等不住了,就散了。皇帝對大臣們對的對聯都不是很滿意,露出悶悶不樂的表情。大臣們也甚是無奈,沒能想出來。
  • 日本出一上聯羞辱大清,清朝大臣對出下聯,日本從此有一個新名字
    於是在開戰之前,清朝派大臣前去日本談判。談判桌上,日本十分囂張,咄咄逼人,一直炫耀自己的軍事。而大清也並不示弱,在關鍵問題上互不相讓。談判結束後,舉行聯合記者會。不料日方卻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日本有一個上聯,卻對不出下聯,不知道漢字發源地的人能不能對出來?
  • 有關於乾隆皇帝的一副對聯,上聯:一塔峨峨,七層四面八方
    小編最近喜歡上了對聯,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地方的徵聯啟示之後,今天小編呢,給大家帶來的還是一上聯,這幅上聯可不同於一般,這幅上聯是當年乾隆皇帝所出的一上聯。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揚州的時候,曾遊歷到寶塔灣,當地的一位官員阮雲陪同乾隆皇帝遊歷,這阮雲宣傳當地是歷史文化名城,說他們這裡的人,上到八十老翁,下到七歲小童,皆能夠吟詩作對。乾隆皇帝有些不信指了指一位老船公問阮云:「這位老翁也可以作對嗎?」
  • 乾隆作對出了個上聯,紀曉嵐對不出下聯,而說了句話博得皇上賞識
    不過在乾隆時期還是讓皇帝美滋滋的,沒有戰亂的影響,基本上乾隆皇帝每天都是遊山玩水,吟詩作對,這樣一來也是讓乾隆有很多的時間去陶冶情操,話又說回來了,因為乾隆酷愛文學,所以乾隆對於自己大臣的文學造詣也是非常之高,沒有兩把刷子的人絕對不會在乾隆身邊待著,所以乾隆對於自己身邊大臣的選拔也是非常嚴格的。
  • 朱元璋出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接出下聯,為何被殺?
    書生們一口答應這個比賽,提議的書生略微思考之後,率先吟出一首詩「一輪明月掛枝頭,長絲垂地飄悠悠。晚風一陣吹過來,枝擺影斜露光溜。」旁邊有一位書生看到朱元璋流出來的鼻涕快到嘴唇邊,隨口吟詩「山下飛出兩白龍,不知不覺過草叢。眼看遊到黃河邊,「嗖」地一聲回龍洞。」眾人見狀,哈哈大笑。
  •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看牛人們都對出了什麼下聯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看牛人們都對出了什麼下聯。對聯是明朝時興起的,因為朱元璋喜歡對對聯,朱元璋還會經常拿對聯來考驗人,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總結出來一些識人的方法,而對聯就是朱元璋識人的方法。如果對的好重重有賞,所以大臣們為了討好朱元璋開始在對聯上下苦功,不久後民間也流行了起來。
  • 船夫出上聯:南船載西瓜,被東風打入北港!狀元隨口對出經典下聯
    林大欽,明代潮州府海陽縣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蘇軾的詩文,幾乎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並把蘇軾看作偶像。經過激烈的角逐,他從眾考生中脫穎而出,被禮部的幾位大臣評為第十二名,因此得到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史書記載:「咄嗟數千言,風飆電爍,盡治安之猷,極文章之態。」也就是說,林大欽的文採太好了,一下子就徵服了嘉靖皇帝,被欽點為當科狀元,當時他只有20歲出頭,像他這個年紀就中狀元者,在歷史上都非常罕見。
  • 蘇軾吃麵,蘇小妹出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出下聯
    她就是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她從小就受蘇軾的才華感染,也可能是因為古代重男輕女,故此蘇小妹的名氣高不過自己的家兄蘇軾。不過蘇小妹從小就學東西很快,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吟詩作對更是一絕,有時候蘇軾看不懂的詩詞,蘇小妹一看就能夠讀懂其中的奧秘。事後還導致蘇軾自愧不如。
  • 遼國使者出一上聯稱無人能對,蘇軾:不好意思,我有四幅下聯
    古人的興趣愛好大多都和詩詞有關,就像是遊玩時都得出幾首詩詞還一決高低,真是有閒情雅致,不過最適合進行智商考驗的則是對對子了,一人出上聯,大家來對下聯,誰對的工整,誰的意境最高,那個人就獲勝,對於對對子在中國歷史上是流傳已久,看過《唐伯虎點秋香》的小夥伴都知道,唐伯虎和那個軍師的對對子絕對是刷新了大家的三觀
  • 上聯:「家窮人醜,一米四九」,看到下聯那才叫經典
    上聯:「家窮人醜,一米四九」,看到下聯那才叫經典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國的歷史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其中對聯更是我國歷史文化積攢下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我們國人每逢新年來臨之際,都會在門口張貼對聯。這種對聯文化不光傳承到了現在,就算在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也會通過對對子的形式來作為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
  • 高麗使者出了副上聯,老頭擺了擺手,蘇軾大讚:老頭下聯答得好
    蘇軾就是在這樣情況下,作為高麗使者陪遊,和其出去遊覽山水。蘇軾作為文人才士,和使者之間肯定有文化方面的交談。當談到宋朝對聯文化時,蘇軾誇口說到: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婦孺老幼都會對對聯的。使者表示震驚,對聯肯定要具備相當文化才能對好的啊,怎麼可能做得到婦孺老幼都會呢?對此,使者表示不相信。蘇軾就說:你不信的話可以現在就考考啊。
  • 王安石蹊蹺上聯難倒蘇軾,幾百年無解,清朝楹聯鼻祖對出絕妙下聯
    但是,天才也有天敵,蘇軾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有載,王安石曾用一則蹊蹺上聯難住了古今第一全才蘇東坡。此則奇難上聯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同時,這個上聯的第四個字和第十二個字又都是「春」,再次增加了難度。如此年月千古難逢,如此對聯更是千年難解,就連大才子蘇軾也沒想出完美下聯。王安石的這則對聯確實難,不但蘇軾對不出,之後幾百年裡也一直無人對出,直到晚清時期,對聯奇才梁章鉅橫空出世。
  • 私塾先生出上聯:谷黃米白飯似霜,多年後皇帝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生肖、姓氏、對聯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對聯又是一種集結中華語言特色的藝術形式,所以能對出一個完整工整的下聯也並非一件易事。唐伯虎、紀曉嵐等人都是對對子的高手,其實古代的皇帝更是對對子高手,因為皇帝接受的是古代最高級別教育,自然更善於對語言和文字的運用,當年明朝皇帝弘治帝,就曾對出過一個好多年人們都沒對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 上聯: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下聯該怎麼對?
    據悉又一次乾隆皇帝和眾多大臣一起看戲,當時呢,戲臺上沒有條幅,也沒有彩帶,比較素,乾隆皇帝就突生一個主意,他便讓眾多大臣作對。乾隆皇帝呢,覺得太過於文雅了,他覺得大家有可能看不懂,不得不說乾隆皇帝還是很親民的嘛。於是他就叫大臣們重新作對。
  • 蘇軾為嘲笑佛印,出一個上聯:狗啃河上骨!佛印對出的下聯很經典
    除了詩詞和散文,蘇軾還有一個強項,即擅長對對子,在這方面頗有自信,一般人絕非其對手。自信源於實力,當年遼國使者出對聯為難大宋群臣,蘇軾立馬站出來有力回擊,挽回朝廷之顏面,也讓同僚見識到他的才氣。有句古話說得好,山外有山有外有人,不論一個人多麼強大,都要儘可能地保持低調,否則早晚都會被打臉。多年間,蘇軾經常與人切磋對聯,基本都是大勝而歸,甚至有時會有獨孤求敗的感覺。
  • 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出一上聯,結果成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在臨行的時候,王安石親自來送他的這位好友,半路上王安石突然想教訓教訓蘇軾,於是出一上聯讓蘇軾對。上聯是: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這是一個很好的上聯,所以,這一下可把大名鼎鼎的蘇軾給難住了,任憑他怎麼也想不出下句,只得認輸。王安石解圍說:「不必急於對答。」蘇軾在黃州待了很久了,第二年的重陽節的時候,一連颳了幾天大風。
  • 狀元坐船回家,船夫出了一個上聯,狀元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叫羅洪先的狀元,一次坐船回老家的時候,在船上與船夫聊天,船夫隨便出了一個上聯,立馬把羅洪先難住了,他至死都沒有想出下聯。羅洪先,明代江西吉安府吉水人,出身於官宦之間,家庭條件相當優越,但他與其他公子哥不同,讀書相當努力。在羅洪先看來,讀書不僅是為了考取功名利祿,更能夠增加自己的修養,他立志要成為大學者。
  • 千古絕對,上聯:公雞打架頭對頭,下聯真是太妙了!
    平日裡喜歡歷史,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古代歷史中我國有很多對對聯的高手,他們在這個方面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蘇軾,唐伯虎,紀曉嵐,乾隆皇帝等人。我們今天就以乾隆皇帝為例子,好好說說關於對聯的小故事。
  • 一火葬場有一門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寫得有些滲人
    當時這位使臣出了一個對子考驗大清官員,對子的內容是:我俄人,騎奇馬,張長弓,單戈成戰;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這個使臣洋洋得意地把對子給講了出來,見大臣們面露怯色,他高興表示,只要大清的精英能在7天之內回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