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你的英語思維?(附視頻)

2021-02-22 上海英鴻培訓學校

轉載來源:俠客島之家

沒有母語環境

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

作為非英語母語者,我們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無論在紙面上還是腦子裡,都習慣去做「翻譯」。

比如,我們讀到一段英文,第一反應常常是弄清楚每個單詞對應的中文意思是什麼,要把中文意思串起來,才能明白這段英語說了個什麼事兒。我們用英語對話時也是一樣,先在腦子裡用中文打好草稿,然後想想「這句話翻譯成英語是什麼樣的?」,最後再從嘴巴裡講出來 ... 真的是「手忙腳亂」!

Puchta博士認為,這樣做,不光累,效果也不會好,他說:

以翻譯和語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正確的途徑,因為它並不能賦予學生在現實世界用英語溝通的能力。

所謂英語思維,就是 Think in English,或者 Use English to think;簡單直白地說,就是要避免翻譯 Aviod Translation,跳過中文,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比如,看到一棵樹的圖像,一個具有英語思維的孩子會直接想到 Tree,而不會用「樹」這個中文詞來做過渡橋梁。


也許你會困惑:如果我都不知道「樹」的英文對應詞是「Tree」,那我看到一棵樹的時候,怎麼會想到「Tree」呢?

博士很明白大家的這個困惑,在演講一開頭就帶領全體觀眾做了一場學習義大利語的練習。大家都不懂義大利語,博士也沒有在白板上寫任何義大利語,但是通過塗鴉、通過動作比劃、通過跟讀,完全沒有中文和英文,幾分鐘內大家就會說幾句簡單的義大利語了。

這個例子,要說明的就是母語之外,希望建立一種外語思維的關鍵:你要建立這門外語(language)和你平時接觸到的景象(images),你的經歷(experience)和你的情感(emotions)之間的直接關係。只有這樣,你才能避開用母語翻譯這個坎兒。

圖片來自Herbert博士演講PPT,版權屬於劍橋大學出版社

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具體來說,爸爸媽媽在家裡可以怎麼做呢?博士這樣建議:

1、在語言和圖像(images)之間建立直接聯繫

很多爸爸媽媽帶孩子開始學英語,常會這麼做:用一副掛圖,或者一些字卡,讓孩子跟著學 「蘋果,蘋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 複習的時候會這樣提問:「蘋果的英語怎麼說?香蕉的英語怎麼說?」

這樣的過程,孩子學會的是 「蘋果=apple;香蕉=banana」,把中文和英文對應起來。所以等他看到「蘋果」這個東西,要說出英文的時候,必然要經過翻譯這一步。

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錯誤的!錯誤的!

重要的事說三遍!正確的做法是,在語言和圖像(images)之間建立直接聯繫。比如,像下圖這樣,孩子聽到英文Apples的時候,就能直接用手指出蘋果的圖片。

圖片來自 Super Safari

2、在語言和動作(actions)之間建立直接聯繫

中國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常常很害羞,不說不動,靜靜地接受,最後的結果,就是咱們一直感到很無奈的「啞巴英語」。

博士說,學英語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動起來 - act out English;比如,用英語給孩子動作指示,讓他們把英語和動作聯繫起來。

比如,孩子跟著錄音,或者爸爸媽媽的英文指示,做這些動作 ...

Stand up.

Raise your arms.

Clap your hands.

Take a piece of paper.

Put it on your head.

Turn around.

Look down and catch it.

圖片來自 Super Safari

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感到很投入、很有趣,重複幾次,一串的動作單詞和表達法就很快理解、記住了。而且聽到這些指示,完全不用藉助中文翻譯,就能直接做出動作。這就是英語思維。

3、同時調動各個感官(multi-sensory)去學英語

學語言,是一個多感官配合的過程。舉個例子,我們說到「熊貓」就會想到它萌萌的姿態,說起「臭豆腐」就會想捂鼻子。同樣的道理,學英語的時候可以這樣去做。

很多朋友都會用詞卡教孩子單詞,用單詞卡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去努力調動孩子各個感官。比如,詞卡上是一條蛇,也許就可以一邊模仿蛇扭扭曲曲的爬行動作,一邊說出 snake 這個詞 ... 演示越生動、形象,就越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看到蛇就知道這是 snake,聽到 snake 就知道這是 🐍。

都說英語啟蒙要「磨耳朵」

這個方法奏效嗎?

一提到「磨耳朵」,不少爸爸媽媽會覺得,只要囤一大堆英語視聽資源,讓英語成為家裡的「背景音樂」無限循環播放,幫孩子浸潤在英語的聲音環境中,就可以幫他增強語感、培養興趣。

這樣學英語,會有效嗎?博士的回答是 NO! NO! NO!  

學英語固然要聽,但聽的同時還要理解,光 Listen 不 Understand,在語言學習上沒有什麼價值。記住,Listen and Understand!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假如我們要學義大利語,只是把錄音放到耳朵邊聽,先不說有沒有興趣聽下去,就算聽完了,大概也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即使這樣磨上一年,我們依然無法養成一雙「義大利語耳朵」。

那麼和孩子一起聽歌謠、看動畫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呢?

1、聽歌謠、指圖像

研究表明,韻律對培養小孩對語言的結構感知很有幫助。關鍵是,聽的時候,要鼓勵孩子用手把唱到的單詞等指出來,緊密結合 listen和understand;如果手邊沒有這樣的圖像,可以把關鍵的歌詞寫下來或畫出來,協助孩子邊聽邊理解邊記憶。

圖片來自 Super Safari

2、看動畫,把情節表演出來

坐在電視前再久,孩子是不能學會英語的 ... 

孩子自己看電視的時候,他腦子裡儲存的是圖像;當媽媽跟他說話的時候,他腦子裡儲存的是聽到的聲音。因此,電視無法代替媽媽,無法代替老師。

博士建議,看完一段動畫之後,可以藉助一些玩偶、書,和孩子一起重構這個故事,把故事內容表演出來。這樣做,也是調動孩子多個感官,把英語「做」出來的意思;這個過程中聲音、圖像、動作在孩子的腦海裡匯集,建立了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學英語、養成英語直接思維的有效啟蒙方法。

爸爸媽媽說英語有口音

害怕把孩子帶歪了,怎麼辦?

這也是一個很普遍性的問題。每天,我們都能收到這樣的讀者提問。爸爸媽媽不敢在孩子面前開口說英語,怕孩子語音一旦跟壞了,再也糾正不過來。

博士說,Don't Worry 你應該有信心、無顧慮、充滿熱情地跟你的孩子開練英語。

首先,作為一個英語非母語的「外國人」,你的英文必然有口音,這不算什麼事兒!

其次,這輩子,你會和世界上各種人打交道。大多數交流對象,也是英語非母語的「外國人」,他們也會有不同的口音(想想印度人),大家半斤半兩,只要沒有很大的交流障礙,誰都不必為有口音而不好意思。

最後,可以藉助教材、書本裡的錄音,讓孩子同時接觸到標準的發音。

大家要自信,關鍵是當我們用英語的時候,不要「中譯英」,能 think in English,才能理解準確、表達流暢。

博士還特別提到,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不是機械的,情感成分也很強。父母和孩子一起學英語,哪怕發音不準確,也要遠遠好過讓孩子獨自面對iPad、電視。所以父母要熱情地、有自信地和孩子一起學。

大家仔細聽哦,博士是奧地利人,說英語其實也有一點口音呢!

最後,博士建議中國父母在家帶孩子學英語,可以參考3個態度,12項策略 ... 

3個基本態度

父母要show yourself,在孩子面前speak out,說起來,做好示範;不要擔心發音等問題,你和孩子互動的情感及內容,比什麼都重要;

學會接受學習過程中孩子的錯誤,溫柔糾正並重複正確的即可。

保持耐心,聽和理解在說之前,孩子也許需要幾個月或者一年才會開口說,要等待並堅持;避免翻譯;

12項有效策略

1、經常說,每天進行,regularly、everyday,建立邊界,有儀式感

比如,開始的時候,用固定的形式開場,之後保持說英文,結束的時候,同樣要有結束儀式。

可以這樣做,媽媽戴上巫師帽,就是英語時光,媽媽此時是有魔力的,只能說英文。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進入情景中,並開始努力去理解媽媽說的英文,嘗試說。

2、如何知道孩子在英語課上學了什麼,知道哪些內容。

要用孩子的課本、單詞卡等材料,來對照聽和看、說。具體具象,孩子才能開口對應上。

3、巧用材料和孩子互動,不要憑空問學會了什麼?會說什麼?

在家裡貼上單詞卡片,方便記憶和互動。多重複。

4、動起來,用身體學習,角色扮演

比如簡單的,hands up,sit down,Clap your hands,邊說邊做,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

5、讓孩子解釋給你聽、鼓勵孩子教你

6、當必須給孩子解釋的時候,用「三明治」法

一遍英文,接著小聲說一句中文,接著用英文再重複一遍。

7、講故事時候,要有感情,注意音調等,吸引孩子

8、從簡單的小對話開始

how are you?

let's go.

簡單清晰的指令或者話語,孩子很容易聽懂,並學會說。

9、聽英文兒歌,和孩子一起唱

可以參看曉華老師分享的文章: 英文兒歌,怎麼選,怎麼聽?

10、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

如果家長什麼都不做,讓孩子看英文動畫片,再多再久也學不會一門語言的。有效、可理解的輸入是前提。

原版動畫片的高效打開方式

11、玩遊戲

孩子愛玩不愛學英語,何不讓孩子「玩英語」?

12、一起做小手工,並把裡面涉及的事物,告訴孩子。

 


如何從真正意義上學習英語語言?

一起學習來自Puchta教授的一篇精彩記者訪談:Pushing the limits of language, 聽聽教授分享,如何從真正意義上學習英語語言。

Communication is key

Puchta博士出生於以德語為母語的音樂之都奧地利,他與我們有著非常相似的英語學習經歷 - 沒有英語語言浸潤環境,從正式的小學學校教育開始接觸英語語言。不過當Puchta博士學習英語的時候,英語教學與現在還是不太一樣。

"When I went to school, which was quite a few years ago, as you can imagine," Puchta博士很風趣的說,"it was all grammar and translation. In those days, nobody really learnt to speak the language."

博士回顧,70年代當他開始在學校學習英語的時候,人們逐漸意識到以語法和翻譯為主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正確的途徑,因為它並不能賦予學生在現實世界用英語溝通的能力。70年代末期,英語課堂的學習重點開始轉移:在不忽略語法和詞彙的前提下,把學習重點放在交際訓練和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

Lost in translation?

那是發生在奧地利的事情。那中國內陸呢?我們一起來回憶兒時學習英語的經歷。我們是如何學單詞『Sunday', 句子 'Nice to meet you'或者'I read books everyday'?  靠翻譯成中文啊,也許你會說。我們通常在陌生單詞的下面標註中文意思。當我們進行英文寫作時,大腦會忙碌地先用中文把想法表達出來,然後再翻譯成英文記錄下來。這是大部分中國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方式,而且還是一套傳承了很多代人的古老的學習方式。然而Dr Puchta博士指出,這不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他相信,在入門階段英語教學借用母語無可厚非,也是遵循認知自然規律的,但是教師和學生應該儘可能多地在課堂上使用目標語言。

"It [regular translation] might lead to an attitude where students think they can only understand text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f they first translate them." Dr Puchta 如是說。

他提醒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去弄懂或者翻譯每一個詞,我們應該'read through a piece of text' 和 『understand the meaning', 通過文字呈現的整個語境以及背景知識去理解詞彙的意思。他還說,'Likewise, when somebody talks to them, they don't need to understand every single word. But they need to understand the message. That's important.' 我們在日常交際中,無需明白對方說的每一個字,但是需要明白對方傳遞的整體信息。

Grab the chunks

除了避免逐字翻譯外,學習『chunks of language'語塊對外語習得很重要。Dr Puchta解釋說,語塊是『multi-word expressions that we use a lot in real communication', 從問候語』good morning', 致謝詞 『thank you very much', 到固定短語如'just a minute'和』have a look'.

他們看似簡單,但是Dr Puchta認為這是能夠達到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學習目標的關鍵,他說:『Peopl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well use them and if our students learn to use them well, their English will be fluent'.

Game-changing minds

儘可能多使用英語,避免機械式即時翻譯,吸收語塊知識。。。除了這些要領,還有一項重要工程,不是在紙上完成,而是在我們的大腦裡。

人們常說"Attitude determines altitude"。態度決定高度。英語學習尤為如此。如果你想成為高效、成功的語言學習者,Dr Puchta指出,學習者需要具備這樣的一些精神品質。

其中,最具挑戰的是 - accept mistakes. 每一位語言學習者在說英語時都不希望犯錯誤,這是人之常理,但是錯誤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罪惡。「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we can't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making mistakes" 博士強調。

事實上這位教師培訓專家把錯誤看作是"sign of learning",倡導他的學員教師歡迎語言學習者犯錯誤。"When I teach a class and my students are making mistakes, I'm happy. Because it shows that they actually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hey are going towards accuracy" 博士如是說。

"There are a lot of studies into what makes a goo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What we know from those studies is that excellent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are risk-takers. They think, 'Well I might not be able to say this correctly', but they say it anyway."願意冒險是成功掌握外語的重要精神品質。

Use your imagination

除了要有冒險精神,我們還需要有想像力:想像那個在不遠的將來正自信滿滿地用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溝通交際的你。

具體說,你可以想像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正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很長、很經典的英文小說;在歐美各國自由自在地穿梭,與當地人們無障礙溝通;或是在沉醉地聽著一首英文歌曲,無需看歌詞也明白歌手在唱什麼 - 類似這樣你正在快樂愉悅地使用英語的各種情景。這種正面的心理暗示將有效激發學習動力,助你有朝一日把夢境轉化成現實。

Have fun

教育專家會給中國語言學習者什麼建議呢?

"Practise, practise, practise!"

Dr Puchta 微笑著說,「And enjoy, enjoy,enjoy your learning.」

We cannot learn anything successfully unless we really engage emotionally with it. Of course, we can learn something for an exam, and then we can forget it again after we have passed the exam. But if we want to learn something for life, if we want to stick to our long-term memory, then we need to be engaged emotionally, so we need to like it."

免責聲明:微信部分內容如圖片、數據來源於網絡,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諒解。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我們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上海英鴻培訓學校」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章在傳播教育資訊,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拿這個外國學生來說,因為一直在中國生活,學的都是漢語,對漢語思維掌握非常熟練,他的漢語水平自然不用說,行為方式也儼然就是地道的中國人。而他的母語,則因為沒有英語學習環境,學起來會感覺吃力。所以並不是「英語太難,連外國學生都學不好」,而是這個語言環境、語言思維給他設置了天然的障礙。其實,中國學生跟這個外國學生一樣,面對著這道屏障。
  • 世界頂級英語教學專家: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你的英語思維?(視頻)
    這三大問題,也是我們平時帶孩子學英語的三大誤區,博士的回答,有似醍醐灌頂,特別值得看一看:(轉自:精彩英語演講)沒有母語環境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這個例子,要說明的就是母語之外,希望建立一種外語思維的關鍵:你要建立這門外語(language)和你平時接觸到的景象(images),你的經歷(experience)和你的情感(emotions)之間的直接關係。只有這樣,你才能避開用母語翻譯這個坎兒。
  • 學英語沒有母語環境?三招成功培養孩子英語思維!
    眾所周知,英語教育對每個小朋友來說都至關重要,每個家長也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的就為孩子選擇了幼兒園以外的英語培訓班。但是,說實話,怎麼學英語?各種道聽途說,江湖秘訣太多了,也讓很多新晉家長無所適從,今天小N就帶大家一起來揭秘英語思維以及怎麼培養英語思維。沒有母語環境,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
  • 非母語環境下,如何培養孩子英語思維?
    作為非英語母語者,我們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無論在紙面上還是腦子裡,都習慣去做「翻譯」。這說明,要建立一門外語和你平時接觸到的景象,你的經歷和你的情感之間的直接關係。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具體來說,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英語分享|沒有英文母語環境,如何培養地道英語思維?
    現在小朋友的英語學習啟蒙時間越來越早了,家長朋友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在國內,大多都是在講中文,沒有英文母語環境,那怎麼才能培養地道的英語思維呢?當問到「你為孩子進行啟蒙英語,想達到的最終效果是什麼?」的時候90%的父母都會這樣回答:想培養出孩子的英語思維,讓孩子把英文說得像母語一樣好。那麼,大家都在說的英語思維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 沒有母語環境,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
    當我們用英語對話時,也會先在腦子裡用中文打好草稿,然後想想「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最後再從嘴巴裡講出來……這樣做,常常讓人感到力不從心。所以,要想在生活中用英語與人流暢地溝通,需要先培養英語思維。所謂英語思維,就是 Think in English,或者 Use English to think。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沒有母語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思維?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對於英語的啟蒙學習,孩子要真正習得一門語言,是不需要去翻譯,而是獲得一種自然的母語思維。什麼是英語母語思維?英語母語思維就是建立事物和英語之間的對應關係和直接聯繫。簡單直白地說,看到某一個事物或在某個場景中,孩子能夠非常自然地把它跟英語對應起來,中間沒有一個翻譯過程,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 非母語環境培養英語思維的3大秘方
    何謂英語思維?流行的說法:所謂的英語思維,就是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可靈活的使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表達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思維模式,除非從小在英語國家成長,基本上沒有母語的強大幹擾,一般孩子都可以達到這種理想狀態。
  • 魔力耳朵小課堂|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其實孩子的英語學習和家長的認知有著直接的關係,家長對英語學習存在著這樣的誤區,自然會「誤導」孩子重走當年學習英語的老路。那麼孩子應該如何正確地學習英語呢?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很重要。所謂「英語思維」,就是 Think in English,或者 Use English to think;簡單點說,就是避免翻譯 Avoid Translation,跳過中文,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 孩子身邊缺乏母語環境 ,怎麼樣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
    作為一位在神經語言研究中享譽盛名的科研應用實踐專家,他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認知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那麼沒有母語環境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大家都不懂義大利語,博士也沒有在白板上寫任何義大利語,但是通過塗鴉、通過動作比劃、通過跟讀,完全沒有中文和英文,幾分鐘內大家就會說幾句簡單的義大利語了。
  • Wonders之旅 答疑篇 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作為非英語母語學習者或使用者,我們在使用英語的過程,我們都習慣於做翻譯。偶爾遇到一個單詞中英文對應不上,會非常捉急,遇到對應上了但是感覺達不到信達雅的,還會遍查各類字典,但是最終結果令人沮喪,弄懂了個別字眼,但是組織不出成句乃至於成段的英文,大大的挫敗感。
  • 兒童母語英語+英語思維 秋季招生
    ,幫助孩子構建強大的母語口語和英語思維方式,真正做到自發性表達,更正通過中文思維翻譯而成的英語口語。         Nimo Studio   其他英語機構100%標準母語發音100%正確的語法100%正確的句型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沒有母語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對於英語的啟蒙學習,孩子要真正習得一門語言,是不需要去翻譯,而是獲得一種自然的母語思維。什麼是英語母語思維?英語母語思維就是建立事物和英語之間的對應關係和直接聯繫。簡單直白地說,看到某一個事物或在某個場景中,孩子能夠非常自然地把它跟英語對應起來,中間沒有一個翻譯過程,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 大思英語創造英語母語環境,讓孩子一聽就懂
    大思英語是為4-12歲兒童設計的線上英語聽力啟蒙訓練項目。有人說:大思英語是一家培養天才的機構,堅持用大思英語訓練幾年,小學沒畢業的孩子就能看懂英語原版電影。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學習成果,與大思英語母語式的訓練方法是分不開的。
  • 忽略構建母語思維,你家孩子的英語可就白學了
    一句話:缺乏母語思維也就是說,你對外語的接收,是在翻譯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分析,同樣,想表達時,也是先想好漢語語句,再通過所學的外語語法、詞彙加工成英語輸出。母語(漢語)已經成為一堵牆,將你和地道的外語隔開,而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數人尚未意識到這一點。
  • 怎樣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那麼英語思維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培養英語思維?缺乏母語環境該怎麼培養英語思維呢? 什麼是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 think in English / use English to think,碰到英語,直接理解英語,按照英語語言的組織方式進行表達,不會受到漢語母語的幹擾,沒有中譯英的轉換過程。
  • 英語應該這樣學,如何培養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是英語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誌,意味著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可靈活地使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表達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讓語言回歸於實際生活應用。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呢?
  • 英語應該這樣學,如何培養英語思維?
    英語思維是英語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誌,意味著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可靈活地使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表達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讓語言回歸於實際生活應用。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呢?
  • 母語式英語環境有多重要?認真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母語式英語環境呢?很簡單,因為這對於兒童的成長和父母的養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不信?接下去看,你會有新的發現。效果就像是把孩子放到美國的英語環境中是一樣的。這相當於不用花大代價出國移民、不用國際學校,你可以一個極低對的成本就能給孩子一個純正的英語環境。這正是許多父母為孩子報了昂貴的線下或者線上外教課,孩子卻遲遲沒有英語輸出,無法開口自然流利說英語的根本原因,也是致命原因。
  • 英語思維及如何培養英語思維
    其實學習語言沒有什麼絕對的語法,所謂的語法其實就是語感。而語感就是通過自己的語言思維培養起來的。中國人學習外語,長期處在漢語的環境中,缺少聽和說的實踐,用聽英語的機會很少,而說的機會更是少的可憐。所以說,培養英語思維是學習英語成敗的關鍵。英語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由於東亞和歐美的差異很大,英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