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普遍注重養生之道,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問題「溼氣重」!
所謂「十人九溼」,不論你是男女、老少,作為「萬惡之邪」的溼氣,隨時都能趁虛而入;
如果你經常感到睏乏無力,四肢沉重、胸悶心煩、腹脹反酸……那麼你就一定要注意了!
這些問題都很有可能是溼氣重惹的禍!
如何判斷「溼氣重」呢?溼氣重的七處表現你有嗎?
1.頭部:
如果身體溼氣重,會出現頭部昏沉,頭昏腦漲,就像感覺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頭
舌苔厚膩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
早上起來刷牙後,觀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現厚苔並且滑膩,如果是,則為溼氣重。
3.皮膚
溼氣重的人,皮膚會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
不過持續比較短的時間就會消失。
4.關節
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5.大小便
溼氣重的人,會有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症狀。
如果大便成形,溼氣重會使大便黏膩,很難衝乾淨廁所,也需要多幾張手紙才擦乾淨。
6.精神狀態
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
7.胃口
溼氣重的人,胃口會受到影響,不想吃東西,食慾不好,出現胸悶腹脹,飯量少,還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知道了「溼氣重」,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點什麼?
1.勤運動
溼氣重的人可以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出溼氣。
跑步、遊泳、瑜伽、太極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加速血液循環。
2.多吃清淡食物
涼性、生冷的蔬果,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而酒、牛奶、肉類不易消化。
所以,溼氣階段,多吃清淡的食物為好。也可以多吃薏仁、蓮藕、白蘿蔔、綠豆等幫助身體祛溼的食物。
3.多做深呼吸
深呼吸既能更多地吸進細胞代謝所需要的氧氣,又能有效地呼出二氧化碳。
經常練習深呼吸有利於調整我們的肺功能,也有利於溼氣的排出。
4.避開環境中的溼氣
生活環境對於溼氣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等。
5.經常按摩腿部
特別是湧泉穴和足三裡,這兩個穴位能讓你的氣血運行起來。
你也可以把整個腿部都做一個按摩。
6.按時睡覺
我們的身體在睡覺的時候會自己調整,晚上12點左右身體的機能會把體內多餘的水分通過腎臟和呼吸排出。所以,不要熬夜,你的身體溼氣重的情況就會減輕。
大多數人都喜歡食療,來嘮!食療來調理!
1.茯苓茅根煲豬瘦肉
【食材】
鮮土茯苓適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
將各物分別洗淨。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
祛溼除困、清熱解毒。
2.四花燉瘦肉
【食材】
雞蛋花8朵,木棉花半朵,金銀花5g,槐花5g,薏米10g,蜜棗2粒,瘦肉150g,水300ml
【做法】
隔水慢燉3小時以上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祛溼安神,消積化滯!適合節日腸胃調理,下雨天預防感冒。
3.山藥茨實薏米湯
【食材】
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
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汙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
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溼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4.綿茵陳煲鯽魚湯
【食材】
綿茵陳30克、蜜棗2個、鯽魚1條、生薑3片(2-3人量)
【做法】
先將綿茵陳、清洗後浸泡片刻;鯽魚去腮、去內臟、刮鱗、刮去腹腔內黑膜後洗淨,放至鍋裡加少量油略煎至兩面魚身金黃色;將全部材料放入湯煲內加水,武火煲10~15分鐘後改文火煲1小時左右,調入適量食鹽調味,飲湯吃魚肉。
【功效】
具有祛溼、養肝健脾的作用。適合溼氣重、易疲勞,肝火旺盛的人食用。
5.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食材】
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
首先將赤小豆洗淨,冬瓜洗淨,連皮切,生魚洗淨,宰淨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然後將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用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
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溼,消腫解毒的作用,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6.苡仁冬瓜鴨肉湯
【材料】
苡仁30克,芡實20克,陳皮6克,鴨肉、連皮冬瓜各250克,生薑、精鹽、胡椒粉、植物油適量。
【做法】
將苡仁、芡實、陳皮加適量清水浸半小時備用。將鴨肉去皮去脂肪洗淨,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塊狀,與生薑一起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略炒,然後加入苡仁、芡實、陳皮、精鹽、胡椒粉,加適量水煮湯,煮約45分鐘後加入連皮冬瓜再煮15分鐘即可。
【功效】
健脾去溼,利水消腫,理氣化痰。
7.四季燉瘦肉水
【食材】
新鮮豬後腿肉200g,淮山芡實粉40g,桂圓肉3粒,杞子10粒,雞蛋一隻,水300ml。
【做法】
將豬腿肉剁茸與淮山芡實粉、雞蛋拌勻,放入燉盅內加入凍水、杞子、桂圓肉,隔水燉足4小時即可。
【功效】
湯清無油,清香清雅,可健脾益胃,安撫五臟,提供免疫力。適合老人家及小朋友、體虛多病人士長期調理。
8.淮山薏仁瘦肉湯
【材料】
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棗10克,豬瘦肉100克
【做法】
豬瘦肉切塊,其他材料洗淨一起放入煲內,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滾後,小火煲9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白茯苓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的功效。淮山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作用。此湯具有較好的健脾祛溼作用,尤其適合過敏性體質、溼氣較重的人飲用。
9.雞骨草燉豬橫脷
【食材】
雞骨草、豬橫脷、瘦肉、薏米、大花豆
【做法】
隔水慢燉3小時以上即可。
【功效】
清熱健脾、祛溼解毒。
10.香草南瓜眉豆奶油湯
【食材】
南瓜200g,眉豆50g,雲苓15g,炒扁豆10g,幹牛至香草3g,洋蔥絲50g,白葡萄酒1湯匙,水1Ll,橄欖油2湯匙,淡奶油(奶油)100ml
【做法】
先將眉豆、炒扁豆、雲苓用水浸泡半日備用。橄欖油炒香洋蔥絲,加入南瓜及香草炒香噴入白葡萄酒,加入藥材及水滾開,慢火熬煮45分鐘,放入攪拌機攪拌,加入淡奶油煮開即可。
【功效】
健脾益胃,祛溼滲溼,美容護膚
中西相融造就美味可口時令的素養之品!
11.薏米紅豆粥
【食材】
薏米、紅豆、大米
【做法】
將其熬成粥即可。
【功效】
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12.小米粥
【食材】
用小米50g,水1L,淮山芡實粉60g
【做法】
電飯煲熬煮半小時即可。
【功效】
小米可以健脾胃,補虛益氣,益丹田暖中,也可清熱解渴、祛溼安神,適合內熱及脾胃虛弱者。
13.腐竹銀杏薏米糖水
【食材】
鮮腐竹200g、帶殼白果10粒、薏米100g、淮山芡實粉30g、冰糖少許、水1L
【做法】
白果放入鍋中慢火煨炒8分鐘,敲開殼取肉。除冰糖外將所有材料放入水中慢火煲40分鐘至腐竹爛溶,湯水濃稠,加入冰糖隔水燉15分鐘即可。
【功效】
斂肺氣定喘,縮小便,補氣養心、益腎滋陰,祛溼開悅。
end!
明宇大夫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都在這裡了,如果對您有所幫助,請點擊一下關注吧!
敬請大家轉閱,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