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廣東醫療援藏林芝完成首例羊膜移植手術

2020-12-22 瀟湘名醫

近期,廣東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楊靜副主任醫師、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胡志文副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麻醉科吳澤玉副主任醫師和林芝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吳軍民齊心協力下,為一名藏族聾啞老人完成了林芝地區首例結膜腫物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手術,填補了當地羊膜移植手術技術空白。

這位患者是一位聾啞人,由於無法表述自己的眼睛不適感,只能用不停地手揉眼睛。因為暴露和手部衛生的原因,左眼開始出現結膜感染的症狀,伴有一些黃白色的分泌物溢出。患者來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時,位於眼球外眥部的腫物已經從眼球突出到了眼瞼外面。

楊靜接診發現,腫物的內側侵犯到了黑眼球(角膜)的邊界,並且引起了角膜邊緣的水腫,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眼睛的正常功能。腫物表面欠光滑,不能完全排除惡性腫物的可能性,而且腫物的浸潤深度、是否與下方的鞏膜組織粘連以及是否侵犯到了眼內都不明確,然而這些都是決定手術切除方式的關鍵。

經過胡志文的檢查,採用高頻B超探頭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輔助診斷,超聲顯示腫物與下方的鞏膜組織沒有明顯的粘連,代表腫物可能還沒有侵犯眼內。最後,楊靜決定給患者做腫物切除術。

根據患者病情,楊靜認為,切掉腫物的同時肯定要切掉大範圍的結膜組織(白眼球表面的一層組織),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癒合能力,切除創面肯定要修補,但是創面太大,如果採用周邊結膜組織轉位覆蓋的方法縫合口張力大、不容易癒合,可能造成眼瞼和眼球之間的粘連。經過反覆推演,楊靜決定採用羊膜移植技術,將羊膜組織移植到創面進行修補,既可以減輕術後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又可以減少手術後的復發機率。

在廣東援藏三位專家和林芝市人民醫院本地醫生配合下,手術非常成功,患者恢復良好。羊膜移植手術是眼表潰瘍、化學傷、燒傷、翼狀胬肉、眼表腫物等多種疾病治療的理想手段,過去在林芝地區從未開展。本例手術在林芝市人民醫院的首次應用推廣,標誌著林芝市人民醫院眼科今後診療領域的拓寬和診療水平的不斷進步,為醫院實現「強三甲、創一流」的目標再添新彩。

撰稿:楊靜

編輯:趙瑩、朱曉華、趙然然

責編:陳廣泰

【來源:廣東衛生信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資訊】廣東醫療援藏林芝完成首例羊膜移植手術
    近期,廣東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楊靜副主任醫師、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胡志文副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麻醉科吳澤玉副主任醫師和林芝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吳軍民齊心協力下,為一名藏族聾啞老人完成了林芝地區首例結膜腫物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手術,填補了當地羊膜移植手術技術空白。
  • ...林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本市首例結膜腫物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手術
    我院成功開展本市首例結膜腫物切除聯合羊膜移植手術10月15日,援藏專家、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楊靜副主任醫師,我院眼科吳軍民主任,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援藏專家胡志文副主任醫師、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麻醉科援藏專家吳澤玉副主任醫師的協力配合下
  • 「援藏情」「一刀」行自如,廣東醫生高原完成關節置換百例手術
    花城廣州與西藏高原上的林芝,相隔3000公裡。但因為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因為有「組團式醫療援藏」項目,林人醫和南方醫「心手相連」。「關節置換項目」是廣東省第五批組團式醫療援藏隊開展的重點項目之一,其目的是為藏東南地區的膝關節病變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解除行動病痛,並撬動各項基金項目為患者減免醫療費用的扶貧項目。
  • 山東煙臺援藏醫療隊幫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完成首例腹腔鏡手術
    在煙臺毓璜頂醫院援藏醫療隊的幫助下,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完成了首例腹腔鏡手術。 張振宇 攝  冬日的西藏聶拉木,天空湛藍、雪山耀眼。在煙臺毓璜頂醫院援藏醫療隊的幫助下,聶拉木縣人民醫院完成了首例腹腔鏡手術。
  • 「援藏動態」粵林中藏醫出新招——林芝市藏醫院掛牌廣東省中醫院...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林芝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俊,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李梓廉,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林芝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邊巴卓瑪共同為林芝市藏醫院成為「廣東省中醫院協作醫院」揭牌。
  • 世界首例手術機器人子宮移植寶寶誕生
    說到子宮移植,我們來梳理一個時間線:2014年,世界首例子宮移植成功,同年9月,世界首例移植子宮寶寶誕生。2017年,世界首例遺體子宮移植成功,同年12月,世界首例取自遺體的移植子宮寶寶誕生。同時,2017年還有一項重大突破,即在瑞典進行的機器人子宮移植手術。
  • 這位援藏醫生不僅救治病人更要把技術留在當地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首例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首例遠端胃癌根治術(胃次全切除術),首例近端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術)……這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疝和腹壁外科主治醫師李英儒在林芝市人民醫院援藏100多天完成了多個「首例」手術。
  • 樹蘭(杭州)醫院完成首例心腎聯合移植手術
    11月29日下午5點,樹蘭(杭州)醫院,在歷經近7小時的心腎聯合移植術後,郭女士(化名)被手術團隊推出手術室,她重獲新生。  郭女士的女兒姚婷(化名)幾度落淚,「從來沒想過我媽能接受移植,這次得救的不僅是我媽,還有我們整個家。」  這也是樹蘭(杭州)醫院完成的首例心腎聯合移植手術。
  • 醫療援藏展現「廣東樣本」,17歲藏族少年眼睛亮起來了
    廣東援藏聯合醫療隊前往林芝邊遠地區的瓊林村義診。盧達明立即向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匯報並安排朗加到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在此過程中,12家廣東省最好的「三甲」醫院派出的18位組團式醫療援藏人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廣東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楊靜醫生初步診斷後,懷疑朗加患上因自身免疫缺陷引起的「邊緣性角膜潰瘍」,由於醫療設備和藥物受限,在林芝繼續治療可能會有角膜潰瘍穿孔導致雙眼失明的風險。
  • 臺灣醫療狀況介紹
    三、臺灣醫療的驕傲(部分選取)1968年,臺大醫院完成亞洲第一例活體腎臟移植手術;1969年,臺大醫院完成第一例屍體腎臟移植手術;1984年,林口長庚醫院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手術;1984年,高雄長庚醫院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1995年,林口長庚醫院完成世界首例以內視鏡施行心臟內部之開心手術
  • 低調的臺灣醫療在世界醫療版圖中卻如此震撼
    臺灣醫療的驕傲(部分)1968年,臺大醫院完成亞洲第一例活體腎臟移植手術;1969年,臺大醫院完成第一例屍體腎臟移植手術;1984年,林口長庚醫院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手術;1984年,高雄長庚醫院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1995年,林口長庚醫院完成世界首例以內視鏡施行心臟內部之開心手術
  • 中山大學開展援藏工作17年,助林芝市人民醫院強三甲、創一流
    中山大學從2002年開始援藏工作,今年已是第17個年頭,援藏隊伍中走出了一位位「援藏明星」: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邢世會入圍第六屆樹蘭醫學青年獎被提名人;中山大學第七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林芝縣中學支教老師韋慧曉,成長為人民海軍歷史上第一位實習女艦長。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每年赴林芝開展支教服務,至今已在林芝連續服務14年。
  • 南方日報評論員: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援藏工作
    現在的林芝已經成為西藏自治區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號稱「西藏的江南」,廣東也無愧於「援藏楷模」的讚譽。  民生是廣東援藏的重中之重。在廣東援藏總體思路中,「民生援藏」被擺在龍頭位置,充分說明援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羊膜」移植可幫助患者恢復視力 日本開始技術普及
    人民網東京9月26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羊膜」是子宮內包裹嬰兒的一層薄膜。這層膜擁有加速傷口恢復、移植給他人後排異反應少的特徵,應用這個特徵治療眼部的疾病與外傷的「羊膜移植」正在日本開始普及。日本的醫療機構也在進行保存孕婦剖腹產後提供的羊膜的行動。
  • 法國首例子宮移植手術成功實施
    新華社巴黎4月12日電(記者陳晨)法國上塞納省一家醫院12日宣布,一名法國女性3月31日成功接受子宮移植手術。這是法國境內實施的首例人體子宮移植手術。這名法國女性34歲,先天無子宮。當地時間3月31日,她在上塞納省福煦醫院接受了人體子宮移植手術。用於移植的子宮來源於她的母親。這一手術由法國衛生監管部門批准和授權。手術首席負責人讓-馬克·阿尤比表示,目前患者及其母親的身體狀況良好。接下來,「術後10個月以後,待患者的身體允許,再考慮將冷凍的胚胎復甦後植入子宮中」。
  • 美國首例「無子宮女性」成功誕下嬰兒:子宮移植手術更為成熟,不孕女性有望完成生命傳遞
    Gunby Jr 抱著嬰兒)去年,美國貝勒大學開展了該項臨床試驗,在完成子宮移植手術後,該團隊領導者 Giuliano Testa 在接受採訪時說道,除非移植的子宮可以孕育健康的嬰兒,否則都不能稱作是該項手術的成功。儘管曾經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各種器官移植手術,但這一次子宮移植手術後,患者孕期的等待讓 Testa 感到激動又折磨。
  • 臺灣亞東醫院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臺北縣亞區醫院今天表示,該醫院完成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目前接受手術後擁有三顆心臟的黃姓病人恢復情況良好,可望於近日轉回普通病房隔離室。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患有心臟衰竭的黃姓病人,亞東醫院於一月十八日為他進行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發現移植的心臟功能不良,再度接受第二顆捐心,由於兩顆捐贈的心臟各有功能,醫院方面決定將不同的心臟與病人原有的心臟相連接,於是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取得成功,使黃姓病人成為首例擁有三顆心的人。
  • 廣東「組團式」教育援藏初見成效 優質教育資源通鄉村
    「廣東過來的支教人員個個是精兵強將,太受歡迎了。」廣東省第七、九批援藏幹部、林芝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吳珍珠說。2015年8月召開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組團式」教育援藏的決定,旨在提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隨後,各援藏工作組紛紛落實「組團式」援藏的措施,並取得不錯的成效。2019年8月9日,50名新一批廣東「組團式」援藏教育人才進抵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而早在6月28日,部分管理人員已經隨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先期到達並開展工作。
  • 獨家對話陳靜瑜:新冠患者肺移植國家隊完成醫療救治最後一棒
    受訪者 供圖肺移植不是常規治療手段,但給瀕危患者希望澎湃新聞:您在江蘇無錫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後期肺纖維化患者肺移植手術後就曾透露過,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將會建議國家衛健委組建一個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移植攻關團隊,對武漢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進行肺移植救治。
  • 浙大一院完成全省首例自體睪丸移植手術
    近日,他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接受了浙江省首例自體睪丸移植手術。在家人眼中,小李一直都是個乖乖仔,去年他已保送至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就在滿心期待未來之時,今年1月,小李的生活被一則新聞打亂。他回憶說,當時看到一篇關於隱睪的新聞,仔仔細細看完後,感覺自己似乎也「中招」了。「新聞裡講的『陰囊空虛』這些症狀,我都有啊,但我一直不覺得這是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