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分析,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在哪裡?

2020-12-10 專注有趣歷史解說

崑崙山在哪裡?

假設遠古時代全球只有一塊大陸、一座山,猶太聖經稱它為伊甸園,那麼伊甸園的特徵,將有相當多地方跟崑崙山吻合:

1)

中國《河圖括地象》曰:「崑崙山為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下有八柱,柱廣十萬裡,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十洲記》曰:「崑崙山有紫翠丹房」;《拾遺錄》曰:「崑崙山密雲房,東西千步,望之如丹霞」。

2)

猶太聖經《約伯記》:「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天的柱子震動,因他的斥責驚奇,他以能力攪動大海……」

《創世記》:「當挪亞六百歲…….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汜濫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長、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長、方舟在水面上漂來漂去,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

3)

印度古老傳說:「須彌山聳立在大地中央,山峰直插雲霄,峭壁上有寶石,山上住了天神和阿修羅,是座美妙的寶山,有一天,天神和阿修羅找來大蛇舍沙幫忙拉動曼陀羅山,以攪拌乳海,為要提煉出永生甘露,過程中大蛇舍沙因過度用力導致口出煙火,煙火升空成烏雲,並下大雨,此時曼陀羅隨鑫王沉入海底,山上眾生落入海中,蛇再度因劇毒從口中湧出毒汁,匯成大河,快將眾生及眾神都毀滅之際,溼娑為了拯救眾生,把毒汁吞下,頸部因而變青,」

綜合上述三個古老民族的數據,我們先假設「崑崙山」是聖經中懸在虛空的「大地」;印度傳說中的「須彌山」是以突顯「伊甸園」作地標的大地;「曼陀羅山」則是上帝把亞當趕出伊甸園後的須彌山,簡言之,崑崙山、大地、須彌山和曼陀羅山,全都是同一座山,同一塊土地,只是各民族著眼點不同,所以衍生出不同版本稱呼。

在這個假設下,我們將可以把全球(包括歐洲、日本和波斯等地)遠古傳說串聯起來,歸納出一個史前真相。給崑崙山一個時代定位:有關其記載,從《山海經》到《淮南子》等古代官方文獻都曾獨立提及它,即崑崙山是古老文獻的主體,而非一種修辭手法,是一座曾經獲得古代學者廣泛認同存在的山峰,偏偏從來沒有一份記載,談及誰人對崑崙山有過親身遊歷,即古人認同崑崙山的存在,卻從未被文字時代的人踏足過。

若一座存在於文字時代的聖山,總有人會去親身遊歷,然後以第一人的身份加以描述,反之若只有數據作客觀記載,說明崑崙山在文字時代已成為歷史,在文字時代中己消失於世上(倉頡造字後的文字時代約公元前4700年),問題是一座「柱廣十萬裡」的超級聖山,因何一夜消失?答案是大洪水,即7000年前挪亞大洪水,將整座崑崙山夷為今天的七大洲,古老文獻對聖山特徵的描述。將有助證明齋山是被大洪水所毀:

《河圖括地象》「崑崙山為柱,氣上通天」,是寫實描述,與天界奇觀無關。「山為柱」是崑崙山被海水長年累月切割侵蝕而成的地理形態。「氣上通天」則指霧氣升騰,都是自然現象,非神話,所以《拾遺錄》中「望之如丹霞」,是指崑崙山具備如廣東丹霞山柱狀特徵,且山上有綠林,山腰有被海水切割侵蝕留下的橫紋,橫紋寬度與水位下降速度有關,一般上百年,相對因陸地上升造成「望之如丹霞」的可能性較低因地殼運動通常不穩定和短暫。

「望之如丹霞」與大洪水有何關係?地球誕生時有水,後來水中物質因引力聚合成地,地因重力成為地球核心,反之水因引力流向地心,導致水位下降;水位下降使大地露出水面,水位繼績下降,高出水面千米的陸地開始失去海水承託(浮力),同時大地底部露出水面的地方被海浪拍打和侵蝕,千年歲月下,大地(崑崙山)終於被雕琢成柱狀,因此「下有八柱,柱廣十萬裡」,是指昆崑崙山底部四方八面都是柱狀。「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也是描述因海水拍打和侵蝕昆崑崙山底部形成的地理形態。

上重下輕的崑崙山(須彌山倒三角的形狀)是構成大洪水來臨的地理形態。「柱廣十萬裡」的底部因海水侵蝕開始變得纖幼和脆弱,無力承託整座崑崙山的重量,最終出現崩塌,當昆齋山下塌海面時,便成了上述「曼陀羅隨龜王沉入海底」的印度傳說、「沉入海底」就是洪水漲上陸地,

崑崙山墜海解體後成了今天的七大洲,浮在海面上的大地(崑崙山)繼續下沉(包括我們今天認知的海底也向地心繼續崩塌和下沉,即海底下的海水溢出於海底之上),其實崑崙山自創世以來都在下沉,但下沉速度在7000年前開始放緩,因為昆崑崙山下崩後,平鋪在海面上(平面浮力強於柱狀),猶如今天我們認識的陸地是平坦,不再是「柱」狀,有趣的是7000年前,正好是挪亞大洪水的日子,地質學家認為地球在6000-8000年前發生過大洪水,

大洪水的過程為何?當崑崙山下崩墜海時(曼陀羅隨筆王沉入海底),海水湧上大地(昆崑崙山),就是大洪水,後來大地因浮力上升,大洪水在40天內退去(大地上部分地區會出現水位下降和上升的連漪現象)。

有關大洪水的描述,可參考古印度傳說和聖經:首先,大洪水非來自連場暴雨,而是「龜王(大地)沉入海底」,是上帝斥責「天的柱子」(中國稱天柱為不周山,即昆崑崙山:是被共工在一氣之下撞斷,使天崩塌,後才衍生出女姆補天的故事)和攪動大海所致,

如果讀者是唯物主義者,姑且把神話部分剔除,剩下屬性將是大洪水和崑崙山的史實版:須彌山(或初期崑崙山)位於全球土地中心(大地中央)山峰高度數千米(山峰直插雲霄),直至有一天,發生了超級海嘯(攪拌乳海),山崩地裂使地幔裡的巖漿從火山口噴出(蛇口出煙火),濃煙和暴雨隨之而來,這是曼陀羅山(即亞當被趕出伊甸園後的須彌山)崩塌的描述,最後出現全球陸沉(龜王沉入海底),陸沉使海水上漲掩沒大地,就是大洪水(匯成大河),及後洪水退去(溼娑把毒汁吞下)。

繼而把神話部分從聖經中剔除:約7000年前,即大洪水以前,大地因水位下降而處於離水平線1000米以上(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山峰直插雲霄),大地那時被海水被雕琢成柱狀的高山(須彌山倒三角的形狀),其頂部因水培植出叢林、平原和伊甸園(紫翠丹房),有一天,發生超級地震和海嘯(天的柱子震動----崩塌,因上帝的斥責驚奇,他以能力攪動大海),海水從海底噴出到天空,再灑下成為雨粉,維持40天(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水位持續上升、直至淹沒大地(崑崙山)。

上述兩種描述來自兩個古民族對遠古祖先代代相傳的口述事跡,即挪亞大洪水的傳說,說明昆崑崙山從誕生到崩塌的過程,其「柱廣十萬裡」的遺址就是今天七大洲的全部陸地。

#崑崙山#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死亡谷又為何一片死氣沉沉?
    《山海經》中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死亡谷又為何一片死氣沉沉?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大荒西經》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著:「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崑崙山,那大家可能不知道《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山不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崑崙山,這本書中記載的崑崙山是我們中國最為神秘的一座山,被人稱作是萬山之祖,還有著龍脈,龍山的稱號,但是大家卻不知道書中記載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那咱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
  • 《山海經西山經》中的西王母、窮奇、崑崙山、畢方、天狗、帝江
    一、《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西王母住在玉山,一座多玉的山中,據考在今新疆和田市。西王母的形貌像人,長著豹一樣的尾巴,老虎一樣的牙齒,善於長嘯,蓬散著頭髮,頭上戴著頭飾,它掌管著天上災疫和五刑殘殺。三、《山海經》中的崑崙山:據說是黃帝在下界的都城,由天神陸吾負責管理。陸吾的形貌像老虎,長著九條尾巴,人一樣的臉,虎一樣的爪子,這位天神,還掌管著天上的九個部界和天帝園圃裡的時令節氣。崑崙山中生活著很多怪鳥和怪獸。陸吾,可能在民間傳說較少,大家可能跟我一樣不知道有這樣一位神,但是對於崑崙山或多或少會聽過一些傳說。
  • 未解之謎:山海經中的古崑崙山之謎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景觀的變化,真正的古崑崙山在哪裡?現在是崑崙山嗎?《山海經》說:《山海經·大黃西經》:「西海以南,流沙之畔,赤水後黑水前,有山,稱崑崙山。《山海經》中的「西三經」:「崑崙山是皇帝真正的都城」《山海經·海涅西經》:「崑崙在海中空虛,在西北,在皇帝之下。」崑崙的空虛是八百裡一萬人。據說崑崙寬八百裡,高一萬丈。它是世界的中心極。它是連接天地的柱子。如果神仙上了天堂,他會停在這裡。
  • 古書記載,喜馬拉雅山並不是地球最高的山!崑崙山才是!
    其他的洪水記載資料中也提到了造山運動,在夏爾羅得阿馬利群島的印第安人的傳說中,有這樣的記述:「大災變前這裡一座山也沒有,後來卻出現了幾座山峰,地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崑崙山是哪座山呢?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現在的崑崙山!張騫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原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到了西域,又從西域各國向中原引進了汗血寶馬、葡萄、石榴、胡麻等物種,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 大禹治水到底治哪裡的水?山海經中有3個線索,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大家都聽過,但是具體治哪裡的水,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故事既然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那麼《山海經》中就一定會有線索,翻讀《山海經》,很多人發現關於大禹治水有3條線索,並且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甚至有人發現,《山海經》與基督教經典《聖經》中存在不少驚人的巧合,這不禁讓人沉思,《山海經》和《聖經》中記錄的難道是相同歷史與傳說?想想也有些細思極恐!首先是關於人類起源。《聖經》中記載,上帝耶和華仿照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一個男人,起名叫亞當,讓他去管理人間的伊甸園。
  • 《山海經》中的崑崙究竟是什麼地方?是仙俠小說中崑崙嗎?
    文/曉夢閣主崑崙,這個名字我們太熟悉了。崑崙出現了眾多仙俠神魔小說中,崑崙山歷來被當做神仙住的地方,又被稱之為天下龍脈之根。而在中國上古史上最大的謎團,莫過於崑崙山到底在哪裡?關於這一點,恐怕記錄崑崙山最早,最多的當屬於《山海經》,那《山海經》中的崑崙山究竟是什麼地方呢?
  • 《山海經》和《聖經》的記載驚人一致,專家:巧合背後隱藏著歷史
    然而,隨著現代考古的發掘,很多考古發現與書中記載不謀而合,讓人驚呼不可思議。甚至有人發現,《山海經》與基督教經典《聖經》中存在不少驚人的巧合,這不禁讓人沉思,難道二者記錄的是同樣的傳說?崑崙山與伊甸園崑崙山在《山海經》中是很著名的神山,在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山海經》中的許多古神居住在那裡,比如天帝帝俊。這個故事放在《聖經》裡,難道不就是伊甸園的情節嗎?伊甸園也是屬於上帝,這裡面有著許多的寶物,並被稱為樂園。
  • 《山海經》:往事越萬年,就成了神話
    有關崑崙山:在《山海經》記載中,遠古世界發生了很多事變,有在蠻荒中求生存的人類,也有掌握著遠古超級文明的強大超人存在,姑且稱之為天神,神與人的領袖就是天帝。他們有多強大,大家看看崑崙山就明白了。在《山海經》世界中,你會發現到處都有黃帝的蹤跡。黃帝培植了一種高大的樹木,叫建木。它能長到一百仞的高度,按著周朝以前的計量方法,一仞就是八尺(周朝以前一尺為二十三釐米),合現在約1.84米,一百仞就184米高。這麼高的樹,真的有可能存在嗎?
  • 萬山之祖是崑崙:風吹石頭跑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還需重兵把守?
    在古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山是眾神的居住之所。中國上古神話中,也有這樣的一座山:崑崙山。上古的崑崙山到底在哪裡?上古崑崙一直被蒙上神秘色彩,位置更是千古之謎。傳說崑崙山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是大聖。傳說崑崙山是黃河源頭,那兒盛產玉石,山上有很多奇珍異獸。嫦娥奔月,西遊記,白蛇傳等許多神話故事都與古崑崙山有關。崑崙山的記載最早現於《山海經》、《淮南子》中。
  • 《山海經》中離奇的記載,如果被證實,將解開許多世界謎題!
    ▲長按圖中二維碼,馬上開始神奇之旅據專家考證,《山海經》記錄了2000多個地名,其中有700多個可以在現實中找到。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山海經》中的《五藏山經》皆能找到對應的地理區域。《山海經》不會記載「君權神授」,也沒有三皇五帝的「禪讓」,更沒有「倫理道德」,它只是平鋪記敘,告訴你曾經有這麼一個物種、一個國家和一段歷史。《山海經》記載的,是最原始的第一手資料。
  • 神話中常見的崑崙山,古人並不知道它在哪
    校/傲慢的上校 畫/聽風者 圖/地緣谷崑崙山,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神山,是萬山之祖。其最早的記載來自於《山海經》:「西海之中,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之丘。」但真正的崑崙山位於新疆和西藏的交界處,一條遠在西域的山脈為什麼會被中原的歷朝歷代所銘記呢?
  • 解密被神化崑崙山的真實面目
    聽聞崑崙山多半都是來自於各種神話被稱為「萬山之祖、」萬神之鄉「多麼的大氣《山海經》中多次提到崑崙山描述為天帝在人間的都城又說這裡是西王母的瑤池金庸武俠世界的光明頂據說也是在崑崙山脈上在日後歲月的演變中崑崙山被逐漸演變成道教聖山其神山地位不斷的被強化加深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其實是個黑長直、小虎牙的漂亮妹子?
    在神話故事中,凡有萬物生靈飛升成仙之時,都必須先要到崑崙山上去朝拜西王母,然後再去拜東王公,最後才能去三十三重天之外朝拜元始天尊,西王母是整個神話體系中,女神的至高掌控者。當然,西王母到底有多輝煌我們就不說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她很厲害,咱回歸正題啊,為什麼會說西王母是個黑長直萌妹子。
  • 山海經考:從崑崙山到崑崙山脈
    ,這些崑崙山雖然不如新疆和青海的崑崙那樣著名,不過,它們被稱為崑崙山,也都跟《山海經》、《穆天子傳》等古書的記載有關,並且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比較佛經中須彌山和《山海經》、《淮南子》中的崑崙山,幾乎是出自同一個模子,因此,佛教信徒很自然地認為中國的崑崙山原是印度須彌山在中國的翻版,印度的須彌山才是真正的崑崙山。北朝酈道元《水經注》在敘述河水之源和崑崙山時,就引用了佛家的說法。不過,佛經中的須彌山跟《山海經》、《淮南子》中的崑崙山一樣,也只是虛無縹緲的神山,傳說中的須彌山究竟在哪裡?
  • 崑崙山 最可能在這個地方
    地理上的崑崙山, 一般指崑崙山脈,由漢武帝賜名,位於西藏與新疆的交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古崑崙山,又稱崑崙虛、中華第一神山、「西王母」的駐地,神話中崑崙山記載於《山海經》、《淮南子
  • 你是不是以為崑崙山只是個神話?
    而這些對崑崙文化的認知我們又從哪裡得來?普遍就是這部《山海經》,中國上古乃至古代神話集大成者而「崑崙」的說法。也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據統計,光山海經裡就記載了17處「崑崙」崑崙實際上承載著古人對天界的全部想像它是古人認識宇宙的開端和思維意向傳說崑崙山上應有盡有,尤其是玉青海崑崙玉原石
  • 《山海經》中記載神秘三身國,實為舜帝安排監視三苗的姚姓國度
    三身國一個在西邊,一個在南邊,我們可以分別分析。先分析西邊的三身國,西邊的三身國僅根據夏後啟北難以定位。傳說夏後啟在西方,上天得「九招」樂曲,可能指他上高山得到巫師的樂曲。夏後啟的奶奶,是四川汶川人,處於川西高山。也許夏後啟是回到了川西奶奶家。三身國可能在四川北部的甘肅。這樣說太過粗略,我們再結合三危山的說法。
  • 《山海經》記載的不死藥,能讓人千歲不死,到底是什麼東西?
    其實關於不死藥最早的出處應該是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到巫山山上生長著一株欒木,黃色的根,紅色的枝,青色的葉子。許多古帝巫師紛紛摘取,據說吃了之後就可以長生不老。同時,還有一個地方也有著不死藥,就是居住在崑崙山的西王母。當年后羿就向西王母求取過仙藥,周穆王也特意去拜訪過她。後面這種仙藥的藥效越來越不明顯了,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山海經》記載的神秘無啟國:不分男女、不用生育,不會死亡?
    《山海經》被稱為志怪小說是因為書中除了記載了各種神話傳說,更重要的是記載了四海八荒之內的各種奇怪種族,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山海經》中的無啟國。那麼無啟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但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懷疑《山海經》內容的真實性,並且認為《山海經》中的這個玄乎記載實際上非常的荒誕。無啟國位於長股國東邊,但是它真的存在嗎?學者們根據《山海經》中的描繪做了一個大概的地圖,《海外南經》中記載的無啟國並非是在中國大陸附近,而是位於太平洋的南部。這種說法也僅僅是推測,並沒有得到大多數學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