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遺珠」:起了大早,為何趕個晚集

2020-12-19 Tech星球

文 | Tech星球 馬微冰

浪潮起又落,遺珠已渺然。

都說鐵杵磨成針,有志者事竟成,但在複雜的網際網路世界中,這個道理並不完全通用。

10月11日,證監會的一則聲明宣告墨跡天氣IPO失敗。這家成立了10年之久的公司,一直在努力衝刺上市,但最終沒能被認可。

「誰都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我們努力了三年」,一位內部人士向Tech星球表示。「能預報天氣,卻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面對網上苦澀的調侃,他們頗為無奈。

截止目前,墨跡天擁有6.5億註冊用戶,此次衝擊IPO失敗的核心原因,是盈利模式過於依賴單一的廣告變現。這也側面反襯了資本市場對工具型產品態度:流量思維已經過時,核心的考驗的是賺錢能力。

與墨跡天氣同樣崛起於移動網際網路蠻荒時代,還有成立9年的知乎、文藝青年最喜歡的豆瓣、2018年全球月活排第九的Wi-Fi萬能鑰匙。

他們都擁有數億的註冊用戶,也都是風靡一時的熱門平臺。

無奈的是,贏得了鮮花和掌聲,但企業本身的盈利模式還不清晰。尤其在用戶增速已經下滑的現實面前,他們迫切需要上市回報股東和員工。可是,當它們叩響資本市場的大門時,大概率會面臨墨跡天氣相似的命運。

在陌陌、拼多多、鬥魚等同時代公司,都以火箭般的速度成功上市,豆瓣、知乎、墨跡天氣、WiFi萬能鑰匙這些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遺珠」,為何錯失最佳上岸時機,未來又將如何發展,都值得復盤。

爆紅後卻選擇偏安一隅

「不管不問、不悲不喜」,這是大多數人對豆瓣的印象。

成立14年來,豆瓣一直給人一種慢節奏的感覺,比起楊勃這個真名,創始人的網名阿北更具有知名度。與其他網際網路產品急躁的跑馬圈地不同的是,豆瓣一直都是屬於小圈子的聚會。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阿北給豆瓣定下的slogan。

從書、電影、音樂,再到同城活動,再到小組討論,豆瓣之後的每一次改版都是被用戶催著走的,因此每一步都走的無比順利。上線一年之際,註冊用戶便超過11萬,2007年11月用戶突破100萬大關,2009年底達到千萬級用戶。

一直追崇用戶至上的豆瓣,甚至在商業化的道路上都做的毫不矛盾。2011年,阿北宣布豆瓣已經基本實現盈利,並在那一年的9月完成了第三輪5000萬美元融資,開始了更主動的商業嘗試。

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豆瓣註冊用戶1.96億,其中豆瓣電影的月活躍用戶在1億左右。但豆瓣也已很久沒有聲音,目前留存的多數是老用戶,豆瓣自我選擇了偏安一隅。

如果說是豆瓣是文藝派的烏託邦,那麼以精選回答而著稱的知乎,則是知識範的集結地。

成立於2010年的知乎,在當時百度一家獨大的問答領域,搶走了部分肉糜。「這是一個真正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的平臺」,知乎就如這句標語一般,在用戶的心中樹立起權威的知識旗幟。

據CEO周源曾經透露,知乎在2011年上線之初,網際網路技術類的問題佔到了50%以上,「所以很多人說知乎是網際網路人士,IT人士和產品經理這些人的聚集地。」

一時間知乎被貼上專業化、精英化的標籤。成立一年便擁有30萬註冊用戶。

2013年從邀請制改為開放制,知乎開始逐步從服務一部分人的知識社區轉型為一個普惠內容平臺,用戶數實現了快速增長。

2016年知乎的用戶增長速度還在高峰,還沒有出現2017年的悟空問答挖角300名大V的事件,那時候的知乎如果啟動赴美上市計劃,應該也能講述一個漂亮的資本故事。

與知乎同時期創立的垂直領域產品墨跡天氣,也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單點突破」的典型。

創始人金犁原本是諾基亞的員工,2010年看中天氣預報的強需求、大眾化的特點,便在業餘時間製作了一款APP——墨跡天氣。

在移動網際網路初期,新鮮準確的天氣產品受到用戶的喜愛,半年就有了100萬用戶。截止目前,成立10年來共擁有6.5億用戶。

據天眼查消息,墨跡天氣成立10年來共獲得7次融資,其中不乏用阿里、險峰、騰訊、盛大等投資大佬的身影。

工具類產品只要搶先佔領用戶的剛需心智,擁有巨大的用戶量將不再話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運營商的流量成為限制用戶的關鍵因素。剛剛興起的無線WiFi,使「蹭網」成為大家熱衷的事情。

2011年時任創新院院長的陳大年提出想做WiFi共享,直到2012年9月在第三撥團隊的努力下,WiFi萬能鑰匙才正式問世。

伴隨著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增長,上線不到一年,活躍用戶就自然增長了數千萬。因為早期產品不確定,在頭三年的發展階段大家只想默默「幫用戶連上網」。

2018年,WiFi萬能鑰匙的母公司連尚網絡,月活用戶達到9億,其中來自小鎮青年的佔比已經超過62%。2018年全球綜合月活躍用戶數排名前十的App中,WiFi萬能鑰匙位列第九。

曾與大哥陳天橋創辦過上市公司盛大網絡,對連尚網絡的上市計劃並沒有特別熱心,耐心做流量變現和創新項目孵化。以至於鮮有關於連尚網絡的新聞,出現在網際網路上。

這些移動網際網路的「遺珠」們,在自己的所屬領域中發光發亮、自享其樂。

越過頂峰後尋商業化出路

山坡很陡,山路很長,但位於頂峰的時間卻很短。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目前墨跡天氣共擁有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過6億,已覆蓋20多萬個城市。按照擁有10億用戶量的微信來看,幾乎每兩個微信用戶的手機中都下載了墨跡天氣,體量無疑是驚人的。

擁有6億多用戶的墨跡天氣此次沒能成功上市,流量變現是其最主要的難關。

據招股書顯示,有95%營收來自廣告收入,APP內用戶的日均停留時長在兩分鐘左右。用戶時長較短意味著其APP上的廣告投放效果較弱,盈利能力受到質疑。

墨跡天氣始終沒有找到最佳的盈利模式。為了增加用戶時長,墨跡天氣嘗試增加內容導入,但由於發布的信息內容問題,也曾備受爭議。

招股書稱,墨跡天氣導流客戶主要包括淘寶、京東、58同城等。但實際上,在墨跡天氣上擁有眾多現金貸客戶。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暴雷不斷,墨跡天氣的收入也受到了影響。

工具型產品比拼的是誰更高頻,WiFi萬能鑰匙比墨跡天氣幸運的地方在於,「聯網」比「看天氣」更剛需。

在工具內植入內容,在內容內植入廣告,與墨跡天氣相同的是,最初WiFi萬能鑰匙也採取這種變現模式。「我記得比較高的一天能夠到達400萬元收入」,原WiFi萬能鑰匙VP張野對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說道。

不同於今日頭條內容來源免費,WiFi萬能鑰匙的內容是收購自各大門戶的內容。高昂的內容,也讓WiFi萬能鑰匙不得不拓展更多服務,以及來實現流量的復用。

現今WiFi萬能鑰匙孵化出了社交產品「連信APP」,網絡文學產品「連尚讀書」,信息資訊類產品「連尚頭條」,藍領招聘類產品「連尚招聘」,找房子產品「樓司令」等等,試圖在下沉市場打造一個58同城。

與墨跡天氣、WiFi萬能鑰匙場景積極探索商業化不同,知乎和豆瓣則是在流量和聲譽高峰期後,才不緊不慢地開啟了商業化。

2012年5月,上線豆瓣閱讀和電影購票功能,推出了付費版豆瓣電臺Pro;2013年9月,上線了豆瓣東西,早電商領域探索;2016年6月,豆瓣宣布成立子公司 「飛船影業」,扶持青年導演創作;2017年3月,上線了以營收為目標的豆瓣時間,進軍知識付費領域。

幾年嘗試一項新業務,這在日新月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顯得不緊不慢。後來豆瓣曾在海外宣布上市,但營收上始終不見起色,最終也不見再被提起。

與豆瓣略有不同的是知乎,在2013年3月開放註冊過後,知乎用戶數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截至今年1月,知乎用戶數已達到2.2億。

知乎原本也想保持精英社區的「理想國」,不過被騰訊、今日資本等資方投資,再加上面臨微博問答、悟空問答等大平臺的競爭,知乎不得不走出象牙塔。

不過知乎的商業化還是稍顯猶豫,從2016年才開始嘗試,首先選擇的是知識付費領域。2016年愚人節,知乎推出問答產品「值乎」。知乎創始人周源還開玩笑說,「不就是賺錢麼,值乎的目標是月流水20億。」

事實證明,周源大大低估了內容社區的商業化難度。知乎後繼又推出了知乎Live、書店、私家課、讀書會等產品搭建起了「知識市場」的產品體系,並在2018年升級為「知乎大學」,並在當年6月推出了會員服務。

不斷下沉獲得更多用戶,與依賴內容精深吸引更多的用戶付費,本就自相矛盾。2018年知乎僅達到600萬付費人次 ,與2.2億用戶數並不成比例,也側面證實了知乎在處理這一問題上並不成功。

焦慮探索前路

目前,豆瓣的主要收入來源依舊是品牌廣告,除了App開屏和頁面廣告以外,還有用戶信息流廣告,以及第三方介入評分系統。

復旦經濟學院研究員陳沁2015年在上海電影節曾表示,周末上映的電影,豆瓣評分高一分,一家電影院就能多賺35萬的票房,證明了豆瓣評分的商業價值。

今年10月,豆瓣用戶發現,瓜組、船組和鵝組三個小組被雪藏,鵝組和瓜組更是被稱為豆瓣最大流量的兩個小組,除此之外豆瓣廣播也毫無徵兆地無限期停止動態更新了。

「盈利一點也不庸俗」,阿北曾說,一直想要擴大盈利的豆瓣,最終由於停滯的用戶增長,無法規模化的商業前景,只能選擇自負盈虧的前行之路。

不想重蹈豆瓣的覆轍,知乎今年加快了商業化的進程。

今年2月,知乎第一次推出了內容營銷評估標準 RTR(閱讀率),試圖在廣告和內容之間尋找一個營銷平衡點。為推廣這一新品牌營銷策略,周源在北京、福建等地開展了巡迴推介會。

2019年8月19日,知乎正式啟動MCN機構招募。在過去兩個多月裡,收到了上百家 MCN 機構的申請及資料,經過多輪優選及培訓,最終有10家MCN機構成為首批官方認證MCN機構。除此之外,知乎還邀請了平臺的大V入駐MCN。

但據知乎大V反映,知乎給博主定的報價是兩個粉一塊錢,「沒有補貼激勵,有說會給商業稿件,但是價格很貴感覺幾乎接不到,相比市場均價少的高出兩倍、多的五倍」,一位受到知乎邀請的大V向Tech星球說道。

知乎邀約MCN規模商業化的效果,也許並不如預想。MCN之外,廣告、會員是知乎商業化的兩大板塊。不過,三大營收引擎都剛剛鍛造好,提供上市助力還需要時日。

墨跡天氣還在爭取上市機會,「最可能的方案是借殼上市」,一位券商分析師說道。Tech星球還了解到,曾經計劃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發布的硬體產品,也早已停止不做了。

針對廣受質疑的盈利能力和收入單一狀況,墨跡天氣相關負責人向Tech星球表示:「我們一直在嘗試其他領域,CEO在內部信中也提到了,B端服務將會是我們未來的重點擴展方向。」

2016年底,墨跡天氣布局B端企業級氣象服務。截至今年9月,墨跡天氣已拿下國內絕大部分外賣行業的氣象服務訂單,並進軍航空氣象服務領域。

目前,墨跡天氣在企業端的解決方案已經覆蓋航空、物流、電力、零售、保險、汽車、智能家居等行業。

在行業看來,儘管墨跡天氣也在拓展的B端業務,比如為美團餓了麼提供天氣預報服務,精準調配配送運力的服務,但類似的場景並不太多,收費價格也不會太高,短時間內不會成為營收主力。

相比墨跡天氣仍在不斷衝擊上市,陳大年卻絲毫不著急,然而Wifi萬能鑰匙內部已經有不同想法。「一年來我們這批VP離職,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對公司未來發展存有疑慮」,張野告訴Tech星球。「下沉市場的58同城」這一目標還沒有實現,未來5G和「提速降費」帶來的衝擊,卻是顯而易見。已被一二線城市拋棄的WiFi萬能鑰匙,幾年後,隨著運營商技術不斷成熟,也極有可能被下沉市場的三四線城市遺棄。

陳大年也意識到這一問題,因此提出「C計劃」,計劃在未來兩年,用價值10億的資金和流量,孵化上百個初創團隊。

目前跑出的項目,僅有免費文學產品「連尚文學」,月活已達到3000萬。

上市不易的WiFi萬能鑰匙,只能寄希望於更多的創新產品出現,以此來維繫平臺的流量和收入。

赤水今何處,遺珠已渺然。

短則8年,長達14年,在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更迭的時代潮水中,有些企業逆風前行上岸,有的則還堅持自己的航線前行。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一次,這些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遺珠」,是否能儘早拿到上岸的船票?

相關焦點

  • 湖北荊門高鐵站,雖然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卻好飯不怕晚
    荊門西站,雖然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好飯不不怕晚荊門西站的設計經歷了一個戲劇化的演變過程。2016年,襄荊宜城際鐵路和荊荊城際鐵路共同列入了湖北省交通十三五規劃,荊門西站規劃為這兩條鐵路服務,遠期預留武天荊城際鐵路接軌。
  • 千萬不能「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青島市委書記敲警鐘的深意
    我們千萬不能『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很顯然,這段話不僅是說給卡奧斯,也是給青島的工業網際網路敲警鐘。在青島產業發展歷史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故事發生多次,最近一次是工業智能化改造——可以看作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前一個階段」。如果智能化改造力度更大一點,今天青島推進工業網際網路或許順暢許多。
  • 百度造車起大早趕晚集,前途能否符合市場期許?
    「 1 」它不是晚,是再晚來不及了…… 造車不比網際網路行業,放在以前,造車絕對屬於十年磨一劍的事,即使近幾年三不五時有跨界造車的消息傳出,給人的感覺是造車也不見得一定很慢,但事實上人們叫得上名字的新能源品牌沒有哪個是兩三年就能走上正規的,哦,此處指的不是盈利,是量產而已。
  • 全球智能手錶銷量排名:蘋果第一,華為第二,小米起大早趕晚集
    而在國內較早推出可穿戴設備的小米,卻並沒有保持先發優勢,被網友吐槽「起大早趕晚集」,至於小米落榜的原因,筆者認為這或許與其智能手錶的發布時間有關。據筆者了解,小米在2019年11月才推出首款智能手錶,該產品上市至今不過7個月的時間,既沒有蘋果的影響力和多年布局,也沒有華為的自研優勢,再加上發布時間較短,產品種類和數量不夠豐富,落榜也不足為奇。
  • 專注AI+的英語流利說終於上市,其為何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AI+在線教育是未來趨勢,因而多數在線教育平臺於2018年受到AI技術撬動,紛紛開始布局AI落地場景且已有些許成效,如掌門1對1構建了IPCE系統、松鼠AI開發自適應學習系統、海風教育落地「好望角」場景等,而此時,英語流利說才上市,相較其他上市企業,終究晚了一步。
  • 中國自動控制第一人衝擊科創板,起了個大早但已是趕了晚集
    他先後擔任先進控制研究所(現浙江大學智能系統與控制研究所)所長,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並成為博士生導師,並且獲得過9個國家級的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包括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企業運營上,中控也打破霍尼韋爾、橫河等國外公司的壟斷,參與確定了國內自動化行業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並作為民族企業的優秀代表,得到了多位國家領導人到訪參觀。
  • 比太二酸菜魚還貴的祿鼎記,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祿鼎記的平均差評率4.4%,在此次分析的5個品牌中處於中間水平,排名第三。從店均差評數來看,祿鼎記的為171.1,在幾個對比品牌中最高,這與其門店大多開業時間較久、在平臺上累計的差評較多有一定關係。具體如下:1、針對產品/口味的吐槽比例較高針對祿鼎記的口味方面的吐槽比例(29.8%)較高,在五個品牌(其他四個品牌分別是:太二酸菜魚、姚姚酸菜魚、魚你在一起以及江漁兒)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姚姚酸菜魚。
  • 除了熱門的《綠光》《我懷念的》,推薦這5首孫燕姿「遺珠」歌曲
    這些「遺珠」歌曲,不管過了多久,現在聽起來,還是那麼耐聽。#流浪地圖「靜靜地就讓我離開 說好了不哭泣 別再遺憾」這首歌把脫離戀愛的狀態形容成流浪,療傷的過程形容成地圖。失戀療傷的地圖大概是迷宮的模樣,想要找到出口卻一直在傷心難過之間迷路,愛雖然已逝去卻是真實的,讓人更難從中逃出。
  • 微情報 | 臺鐵化身移動的美術館「集集彩繪列車」9月底登場
    臺鐵昨日發表「集集彩繪列車」,由旅美設計師江孟芝操刀,集結了集集鐵道旅遊、在地產業、藝術文化3 個元素,讓列車化身美術館,閃耀著溫暖的山蕉黃色,也在921 大地震20 年後的今天,展現這個從裂痕淬鍊而出的小鎮光輝!
  • 深度復盤Evernote發展史:為什麼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
    然而,在2006年,移動平臺遠非今天的主導平臺。蘋果的旗艦產品iPhone要再過一年才會發布,利賓自己也承認,在行動裝置上下大賭注就是一場賭博。「從一開始,我們就向用戶做出了一個很大的承諾——我們會幫助他們記住一切。為了做到這一點,Evernote需要在一個人的餘生中能夠從他使用的每臺電腦、電話或其他設備上輕鬆訪問。
  • 威客網:威客之父「趕晚集」
    威客網:威客之父「趕晚集」   2001 年,這種通過網際網路把自己的智慧、產品、能力、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的行為首先在美國麻薩諸塞州一家社區型網站innoventive.com上出現。網站 運營方讓有需求的企業一方「匿名」發布任務的具體說明、相關要求、截止日期和勝出者將獲得的獎金金額,吸引世界各地的能人來完成任務。此前,國內外也開始 出現一些設計師網站,採用招標的方式為企業提供外包服務。
  • 「短篇小說」黑老鴰趕年集
    年前就剩下這一個大集了。前張家屯的集是趕一、六,也就是說逢農曆的每月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趕集。下一個集就是大年初一,肯定是沒有人趕集。二十六集上不買不賣,那就得趕別的村的集啦——聊官廠趕二七、王朝楊趕三八,奎臺趕逢十,孔鎮趕四九,都距離張家屯七八裡路,甚至十多裡路。
  • 年二十七 趕大集丨其實我們一直都很懷念
    臘月二十七 趕大集臘月二十七可能是春節前中國人最忙碌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既要趕集買年貨>又要把年菜準備妥當民諺有雲「二十七 趕大集」 大過年的當然要逛集過!鄉農入市起中宵, 蓏自籃提菜自挑 。細雨出來箬帽蕩 ,秋風人渡米篩橋。
  • 傅盛的自我翻譯:一個網際網路「躍遷者」
    一位和傅盛共事過的金山老高管曾經感嘆過:在網際網路行業,能從零開始完成社會階層躍遷的人不多,傅盛是極少的成功者。但長期在縫中求生的獵豹憑藉 CEO 的「運氣」和「勤奮」走到現在,卻還沒找到自己的絕對安全領域——全球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消退,當初僅憑一款工具類 app 就能把公司做到上市的黃金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 飛彈騰空而起,美夏威夷靶場震耳欲聾,專家:起了個早趕了個晚集
    近年來美國在發展多款高超音速武器系統,就這次的新型高超音速飛彈的試射,眾多軍事專家評價美國是起了個早趕了個晚集,因為美國研製高超音速武器起步很早,但是至今都沒有裝備任何一款高超音速飛彈系統。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小說中,「降維」的意思是如果人類適應了三維,去掉一個維度,進入了二維世界,那麼人類就會因為缺少了原來所適應的一個維度而無法生存。在商業領域,企業的競爭力可以體現在若干個「維度」的累加上,這些「維度」包括核心技術、成本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地域優勢等多個方面。
  • 盲人的移動網際網路世界什麼樣?
    「盲人」不是一個準確的詞,更確切的說法是「視障群體」,這個群體在中國有 1300 萬人,在全國 13 億人口中,幾乎每 100 人中就有 1 位是視障者。如果 1300 萬這個數字讓你感到意外,那麼接下來的事實可能會震驚到你——這一群體正在以極大的熱情擁抱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目前國內預估有至少?
  • 「產品經理」傅盛的機器人亮相,獵豹的人工智慧轉型立起了「旗子」
    「難」、「可以用」,在獵豹機器人發布會上,這是多次出現在傅盛 PPT 上的幾個詞。距離獵豹高調宣布進軍機器人行業已經過了兩年。在過去的幾年裡,帶領公司完成了從 PC 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國內到海外的轉型。但獵豹移動的過往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外界對傅盛的評價裡,「觸底反彈」是最多次出現的聲音。傅盛說,獵豹如今再次「跨界」,嘗試機器人的決定,遭到了行業裡同行太多的「嘲笑」和冷眼。但傅盛強調自己「產品經理」的身份是進入還在「早期」的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優勢。
  • 行動支付撞上天花板
    但是就像著名金融學者唐涯所評價的那樣,「沒有行動支付,許多新的業態,包括人們熟悉的許多獨角獸企業,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如今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見頂,而行動支付作為其中的「尖刀」也沒能倖免。不過事實上,以行動支付為起點對商家的生產經營鏈條進行改造,仍然大有可為。而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競逐角力,也正在向更深處駛去。
  •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安逸窩裡爬行的一戰美國潛艇
    美國海軍新艦艇通常會起一個綽號,多以希臘神話英雄、著名人物、動物名字等命名。潛艇也不例外,所以早期潛艇都有綽號,如「潛水者」(A級)、「毒蛇」(B級)、「八爪魚」(C級)、「獨角鯨」(D級)等。但1911年11月,不知什麼原因海軍突然更改了命名規則(起名字太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