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姐出品
在網上,刷到一個寶媽的孕育筆記,短短幾百字,卻看得令人心酸不已。
媽媽自嘲是全世界對寶寶最惡毒的人:因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她不願意親吻;需要催奶的時候,她不願意喝豬蹄湯;自己吃了辣椒,導致寶寶溼疹……
親媽指責她:「你就不配當個媽!」
老公抱著孩子說:「爸爸再也不會讓別人傷害你了……」
然而,這個「全世界對寶寶最惡毒」的媽媽,寫在帖子的最後一句話,卻令無數人淚目:
「每每深夜,這些各種愛寶寶的人都睡了,對他的哭聲置之不理,只有我一個人照顧他……」
看不見的付出,道出無數媽媽的心酸,而這,卻是很多為人母親的眾生相。
01
幸福的假象,遮不住「偏見」的傷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裡有這樣一句臺詞:「為一個你愛的男人生一個孩子,是女人這輩子最幸福的事。」
可事實上,很多女人做了媽之後才恍然大悟:擁有一個會共同承擔養育責任的男人,才是真幸福。
日劇《坡道上的家》,以一個殘酷的現實對幸福的憧憬報以致命一擊。
鏡頭中,氤氳著水汽的浴室裡,一個面無表情的媽媽,把懷裡8個月的女兒,丟進了放滿水的浴缸,孩子哭泣著,母親木然著……
這一幕,令人不寒而慄。丈夫無法理解妻子殺害孩子的行為,於是將她告上法庭。
他告訴法官:
倆人相愛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女兒;他體諒妻子養孩子不易,他向朋友取育兒經;他安撫妻子情緒,他每個雙休日都在家幫著帶孩子;他還主動提出讓自己的母親過來幫襯……
在丈夫的陳述著裡,眾人似乎看到一個幸福家庭的模樣,連法官都開始同情這個不幸的男人。而對於妻子,所有人的指責匯成一句話:她,不配做母親!
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這些所謂的幸福,不過是別人眼裡的假象,那些不被看見的辛苦和偏見才是這個媽媽內心的致命傷。
雖說丈夫周末在家帶娃,可工作日的5天,他卻連影子都不見,留妻子一個人,從白天到黑夜,獨自帶娃。
即使丈夫人在家了,美其名曰帶孩子,可一聽到孩子哭鬧,就會轉手交給妻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都回家了,你還想讓我怎麼樣?
他的確安撫妻子的情緒,卻從來不夾雜作為父親的責任:「每一個媽媽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你再忍。」
甚至有時候,他自己無法忍受孩子的吵鬧,抱怨妻子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假如換做他自己的媽媽來照管,一定不會讓孩子這麼哭鬧……
電影是真實生活的寫照,有多少媽媽也在育兒路上陷入安藤水穗的囹圄裡窒息:
付出,不被看見;委屈,不被理解;辛苦,被視為理所當然……犧牲那麼多,到頭來,卻還要承受各種苛責和嘲笑。
說到底,那些家庭裡的雞飛狗跳,不過是一地雞毛。其實,女人不在乎付出,付出不被看見,才是媽媽最大的傷。
02
孩子的誤解,成為媽媽最深的痛
如果說,家人的不理解還可以讓媽媽們選擇堅忍,可最讓媽媽不堪一擊的,是來自孩子的誤解。
網上曾經流傳了一篇作文,題目叫《我的媽媽》,孩子這樣寫道:
為了孩子,放棄一切,到頭來,自己卻活成了被孩子最「嫌棄」的那個人,悲從心中生。
然而,這不是偶然的一幕,生活正以各種形式在到處上演。
我的閨蜜,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那年狠心辭職,從此做了一個全職媽媽。
「工作可以再找,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卻再也找不回來。」 頂著全家人的反對,閨蜜豪言灑脫,可她努力築起來的心理城牆,卻輕易被孩子一句無心的話擊垮。
那一天,她帶孩子散步路過玩具商店,孩子要買,她不讓。閨蜜教育孩子:買玩具要適可而止,不能浪費錢。
誰知,孩子委屈地頂了回去:「都怪你,都怪你不上班,我們家沒有錢買玩具!小氣鬼,壞媽媽,我找爸爸去……」
孩子的話,句句扎痛閨蜜的心。回顧全職以來的生活,她努力用精打細算向家人證明自己不是「無用」之人,可到頭來卻依然成為孩子眼裡連玩具都買不起的沒用媽媽!
放棄工作為孩子,當初的決定是不是值得?閨蜜有些黯然。
對旁人的偏見,媽媽可以昂首回擊「我是為了孩子」;對丈夫的不理解,媽媽也可以自我安慰「一切為了孩子」。可是面對孩子的誤解,連媽媽們自己也不知道,還有什麼理由可以說服自己?
不被孩子看見,才是讓媽媽最感心寒的地方。
03
這個社會,欠全職媽媽一份尊重
全職媽媽真的一無是處嗎?
想起受人敬仰的雲南校長張桂梅在採訪鏡頭裡的話,她曾對前來捐款的女學生怒斥:「滾出去」!原因只是,這個女學生成為了全職太太。
在張桂梅的觀念中,做全職太太是最沒有出息的生活方式。
《上岸》一書中,作者安柏說:「這個社會有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性,都對勞動婦女的定義有一些誤解,認為職業女性才是勞動婦女。但其實,全職媽媽帶孩子、做家務,照顧家庭,她們所付出的勞動量和辛苦程度,絲毫不亞於職業女性。」
一個全職媽媽,她既是家庭總管,也是孩子的輔導老師;她既當司機,又做家庭醫生……相比老老實實守著一個崗位做重複的事情,全職媽媽面臨的壓力更多,迎接的挑戰也更多。
如果用這些能力去堪比職場女性,如果找回那些被全職媽媽偷去的時光,哪一個女人不是優秀的她?
經濟獨立的確重要,但並不意味著那個沒有賺錢的成員就失去了價值。
譬如安柏,作為一個北大碩士畢業,她任職世界500強當經理。當老人生病,孩子無人照顧,家庭需要一個人做出犧牲的時候,安柏放棄了打拼十幾年的職場。
但即便居家做主婦,她也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利用短短兩年時間,將自己不算拔尖的兒子,送入六小強,再次驗證一個海澱媽媽的傳奇能力。
全職媽媽,實在是一個被社會誤會太深的身份;而這個社會,也欠全職媽媽們一份尊重。
04
被看見,才是一個媽媽最真實的幸福
最近有一個女人,她的幸福溢出屏幕,令無數人為之羨慕。她就是嘻哈歌手GAI的妻子——王斯然。
在《新生日記》中, 王斯然順利產子,當所有人都擁在嬰兒床前,GAI卻深情表白:「我的么兒是然然。」
王斯然餵奶不想被圍觀,GAI將母親請出了房間,並耐心向母親解釋其中原因,以此解除婆媳之間的隔閡。
考慮到妻子沒有跟老人共住過,GAI向母親坦言,他特別害怕妻子與他們關係不和,希望老人多包容妻子一點。
兒子真誠的態度感化老人的心,GAI的媽媽立馬表態:即便王斯然生了孩子,我們也會像愛孩子一樣愛她。
掉轉頭,GAI又把自己父母的心意傳達給妻子,讓她放心,大家都會理解她產後情緒不穩定的狀態。當下,王斯然感動地抱著GAI熱淚盈眶。
GAI在《新生日記》裡說:寶貝,媽媽為了你吃了很多苦,所以等你長大,你要和我一起保護你媽媽,我愛你,但我會愛你媽媽更多……
GAI的暖心之舉,令人堪稱「男德典範」,甚至有人號召:所有老公上崗前都要好好學習一番,考過了才能結婚生子。
情感主持人塗磊說:一個男人娶什麼樣的女人,決定他將來的生活品質;一個女人嫁什麼樣的男人,決定她將來生活的希望。
如果你發現一個媽媽的臉上有光,那麼在她的背後,一定會發現一個疼她愛她的丈夫。而他的愛,連帶孩子,連帶家人,都會對媽媽多一份尊重與愛慕。
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被看見的媽媽:
她的開心有人一起分享;她的苦惱會被共同分擔;她失落的情緒會被枕邊人悄悄體察,她傷心的時候,會有一個臂膀默默挨過去,讓她依靠……
而這,才是幸福最真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