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身上的文化流量,「扒灰」之說是如何杜撰出來的?

2020-12-13 c林燦c

冬至吟

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起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2020年的冬至快到了,正像宋邵雍所言,一陽初起,萬物未生。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邵雍

這位宋朝的易學奇才用詩給我們打啞迷,既告訴咱們冬至這一天一年中的陰陽轉換窗口,自冬這一天起,群陰鼎盛之時,一陽已悄然冒芽。可是他又不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只讓我們去問「庖犧氏」,而這個「庖犧氏」是伏羲一樣的人物!

實際上,邵雍第一句詩已作了解答了,只是我們看了答案仍然會是滿頭霧水,不信你品:「天心」。

長在自己身上的人心我們都搞不明白,那個「天心」我們就沒有辦法弄懂了。邵雍著有一本《皇極世經》,寫的很清楚,學起來都挺糊塗……

王安石

要研究「人心」,我們有個好素材:「扒灰」,又有引申為「爬灰」的,都是講同一個埋汰事「公公睡兒媳」。而據說這個「扒灰」的說法是從宋朝一位名臣家裡傳出來的,嗯,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王安石的詩:

1、《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好熟悉的詩文!

然後朋友們來對比一下面一首詩:

月兒彎彎照窗紗,象牙床上臥玉馬。有心上前試馬力,又恐馬嘶驚別家。

朋友們沒看錯,這首一毛錢不值的打油詩,就是民間傳說中王安石調戲他兒媳蕙兒時所寫的。

朋友們再看下面的一首:

月兒彎彎照窗紗,鰥寡悽涼度年華。雙飛雙棲何不為?閒言碎語別管它!

這首詩就是民間傳說中,兒媳蕙兒回復公爹的詩。

然後公公王安石與兒媳蕙兒倆個人就「雙棲」而又不顧「閒話」了。可這又與「扒灰」如何相干呢?

民間傳說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它是這樣安排故事的:

當時,王家有個規矩,全家人晨起給祖宗的牌位上香,王安石就抓住這個機會對兒媳試探性地寫了那首詩,寫罷將紙揉成一團,趁著上香之機把詩埋在了香爐之中。

王安石剛剛離開,蕙兒也來上香。當她將香點燃後,香卻插不進香爐去。她覺得奇怪,用手扒開香灰,原來裡面有個紙團,知道有事就藏在袖中,回房後一看,懂了公公的意思,然後她第二天早上回詩一首,也埋在香灰中。

次日一早王安石讓惠兒先上香時,自己後上香時就從灰中扒出了那首回復詩。然後倆人就「奔現」了。

所以公公睡兒媳婦叫「扒灰」。

唉,王安石變法得罪的人太多了,這個王安石「扒灰」的傳說,編得可真夠損的!

還有一個傳說,對王安石就稍微厚道了一點點了:

王安石之子王雱早死,兒媳獨居小樓,王安石放心不下,常暗中觀察。結果兒媳會錯了公公的意思,以為公公有那個意思,就在牆上題詩:「風流不落別人家」,王安石看到後替兒媳羞臊得很,趕緊「以指爪爬去壁粉」,就是趕緊用手摳牆壁,把兒媳寫的字給摳抹下來。《吳下諺聯》裡說,外面流傳的「扒灰」的意思就是從這裡來的……

朋友們自己想一下,這最後一句話是不是拐著彎要做實王安石睡兒媳的……文人的嘴,飛彈的腿。

在這裡,我想說一點正史上說法,朋友們自己判斷一下關於王安石、關於扒灰那點事。

據正史記載,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從小就智慧卓絕,是個遠近聞名的神童。長大後,很有抱負,但卻屢屢受挫,結果精神上就出了點問題。王雱老覺得兒子跟自己長的不相像,就開始胡亂疑忌,並且千方百計的想要殺死自己的兒子,最終的結果他的兒子「竟以悸死」,就是被嚇死了。

王雱

對王安石來說這太可憐了,兒子瘋了,孫子死了;對王雱的妻子來說這就更難以生活了,丈夫瘋了,把兒子嚇死了,而自己還要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

唐朝時風氣很開化,男女離婚也不算個事,但到了宋朝,理學盛行,女性受到更嚴格的約束,講究從一而終。然而王安石卻做了一件令人驚掉下巴的事:

讓兒子與兒媳離婚,為兒媳龐氏另覓人家,以嫁女之禮將兒媳龐氏給聘出去了。

離婚後王雱還時常思念自己的前妻,並寫下詩句: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一個關心兒媳身心的好公公,被演義成與兒媳苟且的「扒灰」者,這裡邊都是「人心」在作怪。

寫在最後:

扒灰釋意:公公與兒媳通姦

《辭源》引《常談叢錄》解釋說:「俗以淫於子婦者為扒灰,蓋為汙媳之隱語。『媳』與『膝』同音,扒行灰上,則汙膝(媳)也。」

意思就是在灰土上爬,會弄髒膝蓋,膝諧音為媳。

其實怎麼解釋也無所謂,只要想想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事就明白了。

「扒灰」是一種毒草,長在陰暗的「人心裡。

我是林燦,志怪+歷史,喜歡點關注。

相關焦點

  • 《紅樓夢》焦大醉罵「扒灰的扒灰」,「扒灰」一詞是什麼意思?
    「扒灰」不是什麼好字眼兒,其是指公公與兒媳私通,即老爸給兒子戴綠帽子,也稱「爬灰」,簡直比出軌隔壁老王還要慘!翁私其媳,俗稱扒灰(《吳下諺聯》)歷史上最出名的「扒灰」公公,就是唐玄宗了,他搶了兒子李瑁得媳婦兒楊貴妃嘛!而咱們大多數人最早熟悉這「扒灰」一詞是在《紅樓夢》裡!
  • 民間「緋聞」中的王安石:表面老實 值班想女人
    核心提示:  民間流傳的「扒灰」的典故,竟然就起源於王安石。他的一句詩「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本是值夜班時的隨意之作,卻被人解讀為「豔情詩」:瞧這小子,表面裝老實,原來卻是個「悶騷型」,晚上還在單位懷春想女人。
  • 王安石-別出心裁造字
    王安石別出心裁造"蘸"字宋朝年間的王安石,以變法著稱,是一個大文學家,怎麼也杜撰生字?其實見怪不怪,中國的文字向來是在生活中撰出的。如若都是已經成形的字,才可不稱杜撰,那今日的字皆屬杜撰生造的了.王安石「變法」是前無古人的壯舉,哪知他失敗被貶,群起而攻,有人上訴他杜撰了個「a"字,亦作一條罪名。才思橫溢的文豪因何杜撰個「"字,這裡有一段故事。二十歲那年,王安石風塵僕僕去赴考。這個窮秀才,只背了一個薄包袱,海北上,有一天,來到個繁華去處,人煙稠密,街市繁華。一打聽,說是馬家鎮。
  • 王安石的「風流債」民間「緋聞」中的王安石:表面老實 值班時想女人
    民間流傳的「扒灰」的典故,竟然就起源於王安石。他的一句詩「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本是值夜班時的隨意之作,卻被人解讀為「豔情詩」:瞧這小子,表面裝老實,原來卻是個「悶騷型」,晚上還在單位懷春想女人。
  • 柳湘蓮的一句話,證明賈寶玉知道「扒灰」是什麼意思
    賈寶玉當時不懂就問王熙鳳什麼叫「扒灰」,王熙鳳厲聲恫嚇他不是好話,不許說,不許問。當時賈寶玉年紀小,不知道什麼叫「扒灰」很正常,作為好奇寶寶,我相信賈寶玉會很快知道扒灰什麼意思。【一】焦大醉罵罵出「扒灰」這事不可謂不大,秦可卿聽到後就病了。有人說她是醜聞被曝光才病的。
  • 我們經常說的「扒灰」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兩天有個新聞,公公在婚禮上親了兒媳婦的事兒鬧得的是滿城風雨,事後針對公眾的質疑,新人的家屬也出來回應質疑了,直播說了什麼呢?男主角在裡面說了一句「公公扒個灰怎麼滴!?」這個扒灰是什麼東西呢?小編看了之後還特意去查了一下。
  • 杜撰死亡、硬傷頻出、收割流量:刷屏爆文「寒門狀元之死」現已被刪除
    為什麼死者生前經歷的那麼多細節信息,比如打工一小時多少錢,銀行卡餘額,拒絕公司領導要求「做假帳」,來源都是聽同學朋友說?卻沒有可靠的信源?而文中「被迫做假帳」的情節也被扒出,有人說與電視劇《超時空同居》劇情雷同。
  • 為何說它們是杜撰出來的?
    為何說它們是杜撰出來的呢?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年獸或夕獸的形象大都是怪獸(個別版本不同),分別象徵了過年和除夕。為什麼說年獸的傳說不值得流傳?原來這些傳說竟是附會的!年獸和夕獸的傳說大致分為四個版本。第一種說法說從前有個怪獸叫作夕,它每逢年關就會出來傷人,而年則是一名神童,法力高強,專門消滅怪獸。
  • 常識之王安石的五筆字
    王安石能有如此成就,其實在小的時候就出現端倪了,因為他有著神童應該有的外貌:「衣短褐布,身瘡疥,役灑掃事,一蒼頭耳。」就是說他長得奇形怪狀還埋汰。王安石年輕時候仕途順遂,早早拜相,於是自己意氣風發的想要搞搞文學,有一天他把漢子拆來拆去的,還真發現點東西,比如說,「坡」字可以拆成「土之皮」、「美「字可以拆成『羊』和『大』」,於是王安石把這個發現寫成心法——《字說》王安石利用自己宰相的權利,讓私塾的學生都學習他的「王碼五筆字
  • 蘇軾作詩說看不清,王安石作詩說能看清,袁枚說王安石自以為是
    既自哂前言之謬,又復作兩絕雲: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雲: 自昔憶清賞,初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箇是廬山。
  • 名人不洗澡:宋徽宗身上生蟲 王安石蝨子爬鬍鬚
    古時老百姓大都用胰子、皂豆洗澡,而和大詩人杜甫一樣的公務員則使用高檔一點的「面藥」和「口脂」,有一次杜甫洗過澡之後還說「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其實杜甫和白居易一樣是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可謂邋遢之極。對朝廷沐浴的規定,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那杜甫在生活中另一面就是十足懶漢。
  • 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大宋之變,1063-1086》趙冬梅/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者按從來沒有哪個朝代像宋朝這樣飽受爭議,有人說它積貧積弱,有人說它文明輝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冬梅認為,從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年司馬光離世,24年間,宋朝政治由盛轉衰,堪稱「大宋之變」。
  • 廣西一新郎接親戴綠色帽子,父親身後寫著"我要扒灰",惡俗婚鬧何時了?
    近日,廣西南寧有網友在龍騰路拍到一段,低俗婚鬧的視頻,畫面中,新郎戴著綠色高帽,用小木車拉著新娘,一群男子用竹鞭抽打新郎,家公則背著一塊我要"扒灰"(亂倫)的牌子。不少網友表示太惡俗了、噁心透頂,還有南寧網友稱從小到大沒見過這種風俗。
  • 杜撰「哈佛訓言」曝校園文化誤區
    原標題:杜撰「哈佛訓言」曝校園文化誤區雷同的詞彙、同質化的校訓,暴露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誤區,即沒有形成或發掘自身有什麼特點、校園文化有什麼特色,只是一味地把時髦、前沿的詞彙往校訓裡加,這顯然是對校園文化的膚淺理解和片段化閱讀。   生搬硬套、跟風從眾地使用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字眼,固然不會出什麼差錯,卻難以得到學子們的理解和認同。一個經典的校訓,絕不是複製、衍生而來,而是從集體記憶和校園文化中抽離、提煉出來。
  • 司馬光與王安石|風骨自在,和而不同
    這句話道出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本質,小人表面上的「同」並不能代表「和」,「和」應該是更高意義上的、更本質的一種美德,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也是一種很高的道德要求。在中國古代,「和而不同」也是處理不同學術思想派別、不同文化之間關係的重要原則,是學術文化發展的動力、途徑和基本規律。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某一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這本是極為正常的。
  • 歷史文化:王安石的教養,堪比豪傑的大人物
    王安石的德行、氣度、事業、文章均是卓越出眾的,即使是幹古年來的大豪傑,也不過如此。由此推斷,王安石幼年時期的教養必定極其純正樸實。我特地把他在少年時代可以考證的事跡,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圖片來源網絡在王安石的詩集《臨川集》中,有名為「憶昨詩示諸外弟」的一首詩,這首長詩作於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當時王安石擔任淮南判官一職,請假回家省親,在假期最後一天到舅舅家道別
  • 王安石的「學」與「教」
    但古代的皇帝多是繼承人,其中多與普通人無疑,而宰相卻是萬裡挑一的「人中龍鳳」,是那個時代層層選拔出來的出類拔萃的人才。王安石的出眾更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不多見。而這均來源於他的博學多才和由此建立起的豐富、獨特的學術思想。那麼王安石除了他天賦異稟外,在他後天的教育和學習中都有哪些可讓我們借鑑之處呢?
  • 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原標題: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政治的逆轉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政治的逆轉,當然這一切不能隻歸咎於王安石,逆轉的根源在英宗朝就已經埋下。漫長而艱險的即位過程造成英宗心理扭曲,行為失當。神宗少年即位,力圖為父雪恥,「大有為」之心呼之欲出。皇帝因素發生變化,王安石作為宰相,隻不過是逢君之欲,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