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吟
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起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2020年的冬至快到了,正像宋邵雍所言,一陽初起,萬物未生。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這位宋朝的易學奇才用詩給我們打啞迷,既告訴咱們冬至這一天一年中的陰陽轉換窗口,自冬這一天起,群陰鼎盛之時,一陽已悄然冒芽。可是他又不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只讓我們去問「庖犧氏」,而這個「庖犧氏」是伏羲一樣的人物!
實際上,邵雍第一句詩已作了解答了,只是我們看了答案仍然會是滿頭霧水,不信你品:「天心」。
長在自己身上的人心我們都搞不明白,那個「天心」我們就沒有辦法弄懂了。邵雍著有一本《皇極世經》,寫的很清楚,學起來都挺糊塗……
要研究「人心」,我們有個好素材:「扒灰」,又有引申為「爬灰」的,都是講同一個埋汰事「公公睡兒媳」。而據說這個「扒灰」的說法是從宋朝一位名臣家裡傳出來的,嗯,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王安石的詩:
1、《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好熟悉的詩文!
然後朋友們來對比一下面一首詩:
月兒彎彎照窗紗,象牙床上臥玉馬。有心上前試馬力,又恐馬嘶驚別家。
朋友們沒看錯,這首一毛錢不值的打油詩,就是民間傳說中王安石調戲他兒媳蕙兒時所寫的。
朋友們再看下面的一首:
月兒彎彎照窗紗,鰥寡悽涼度年華。雙飛雙棲何不為?閒言碎語別管它!
這首詩就是民間傳說中,兒媳蕙兒回復公爹的詩。
然後公公王安石與兒媳蕙兒倆個人就「雙棲」而又不顧「閒話」了。可這又與「扒灰」如何相干呢?
民間傳說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它是這樣安排故事的:
當時,王家有個規矩,全家人晨起給祖宗的牌位上香,王安石就抓住這個機會對兒媳試探性地寫了那首詩,寫罷將紙揉成一團,趁著上香之機把詩埋在了香爐之中。
王安石剛剛離開,蕙兒也來上香。當她將香點燃後,香卻插不進香爐去。她覺得奇怪,用手扒開香灰,原來裡面有個紙團,知道有事就藏在袖中,回房後一看,懂了公公的意思,然後她第二天早上回詩一首,也埋在香灰中。
次日一早王安石讓惠兒先上香時,自己後上香時就從灰中扒出了那首回復詩。然後倆人就「奔現」了。
所以公公睡兒媳婦叫「扒灰」。
唉,王安石變法得罪的人太多了,這個王安石「扒灰」的傳說,編得可真夠損的!
還有一個傳說,對王安石就稍微厚道了一點點了:
王安石之子王雱早死,兒媳獨居小樓,王安石放心不下,常暗中觀察。結果兒媳會錯了公公的意思,以為公公有那個意思,就在牆上題詩:「風流不落別人家」,王安石看到後替兒媳羞臊得很,趕緊「以指爪爬去壁粉」,就是趕緊用手摳牆壁,把兒媳寫的字給摳抹下來。《吳下諺聯》裡說,外面流傳的「扒灰」的意思就是從這裡來的……
朋友們自己想一下,這最後一句話是不是拐著彎要做實王安石睡兒媳的……文人的嘴,飛彈的腿。
在這裡,我想說一點正史上說法,朋友們自己判斷一下關於王安石、關於扒灰那點事。
據正史記載,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從小就智慧卓絕,是個遠近聞名的神童。長大後,很有抱負,但卻屢屢受挫,結果精神上就出了點問題。王雱老覺得兒子跟自己長的不相像,就開始胡亂疑忌,並且千方百計的想要殺死自己的兒子,最終的結果他的兒子「竟以悸死」,就是被嚇死了。
對王安石來說這太可憐了,兒子瘋了,孫子死了;對王雱的妻子來說這就更難以生活了,丈夫瘋了,把兒子嚇死了,而自己還要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
唐朝時風氣很開化,男女離婚也不算個事,但到了宋朝,理學盛行,女性受到更嚴格的約束,講究從一而終。然而王安石卻做了一件令人驚掉下巴的事:
讓兒子與兒媳離婚,為兒媳龐氏另覓人家,以嫁女之禮將兒媳龐氏給聘出去了。
離婚後王雱還時常思念自己的前妻,並寫下詩句: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一個關心兒媳身心的好公公,被演義成與兒媳苟且的「扒灰」者,這裡邊都是「人心」在作怪。
寫在最後:
扒灰釋意:公公與兒媳通姦
《辭源》引《常談叢錄》解釋說:「俗以淫於子婦者為扒灰,蓋為汙媳之隱語。『媳』與『膝』同音,扒行灰上,則汙膝(媳)也。」
意思就是在灰土上爬,會弄髒膝蓋,膝諧音為媳。
其實怎麼解釋也無所謂,只要想想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事就明白了。
「扒灰」是一種毒草,長在陰暗的「人心裡。
我是林燦,志怪+歷史,喜歡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