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一篇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屏?
文章發出不久後
就遭到輿論的猛烈抨擊
該文章目前已被刪除
故事梗概: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本科選擇了會計專業,畢業後不斷打工賺錢補貼家裡,最終身體染病而去世。
而作者——據文中描述是一個工作兩年就小有成就(住大悅城附近10000一個月房租的一居室)、出入上流社會(40多歲的投資人會單獨跟她吃飯),而且顯然還很有外貌資本的女生,一個物質社會成功樣本——從他的死亡中獲得醒悟,重新審視和批判自己以及世俗社會。
但文中硬傷頻出,比如:
主人公13年高考,高中看過《靈魂擺渡》。
《靈魂擺渡》14年才上線,而死者是2013年高考……
主人公「進入職場兩年」。
可就算17年畢業,也才剛勉強一年半算兩年?
文中提到「周有擇」像個在接受諾貝爾獎的數學家。
諾貝爾獎並沒有數學獎.
高中全班一共46個人,高考平均分643,全部考上一本。
這種「神班級」為什麼沒有媒體報導?
周有擇以693分的總分拿下了市理科狀元。
2013年四川省的理科高考各市最高分為707分,且不存在有693分的考生。
作者號稱這是真實故事
希望通過這種標註了時間的照片
增加可信度
可查遍排名全四川省前三的中學
一個都不符合
此外,這些文章漏洞也被網友質疑:
為什麼一個40多歲的投資人,要單獨約見一個25歲,只有兩年職場經驗,還在他面前裝傻賣萌而不是談創業計劃的年輕人?
死者作為一個一流大學畢業生,為什麼會收入如此微薄,以至於連高中時代的羽絨服都還在穿?
為什麼死者生前經歷的那麼多細節信息,比如打工一小時多少錢,銀行卡餘額,拒絕公司領導要求「做假帳」,來源都是聽同學朋友說?卻沒有可靠的信源?
而文中「被迫做假帳」的情節也被扒出,有人說與電視劇《超時空同居》劇情雷同。
回頭再看標題:「寒門、狀元、死」
摘要:「談理想三種人:傻X、騙子、去世的他」
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1.用低劣的杜撰情節騙取大家的同情心,還口口聲聲說是真實故事;
2.用「寒門、狀元、死」等滿足傳播要素的字眼,煽動情緒,販賣焦慮,直戳社會痛點,來騙取流量。
這篇網文才發出幾個小時
就閱讀10w+,好看3w+
有人評價:「倘若用杜撰死亡的方式去做大眾傳播,這點,不高級,如果是年輕作者,就用這招來創作,很危險。」
「畢竟,討論一個杜撰的死亡毫無意義。"
很快,大家發現
文章出自咪蒙團隊
據@天眼查 數據顯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運營公眾號「才華有限公司」所屬公司為【霍爾果斯爆炸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咪蒙原名馬凌,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兼執行董事,該公司唯一股東為【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馬凌佔股66.67%。
天眼查數據顯示,馬凌擁有多家公司,其中7家擔任法定代表人,行業範圍包括商業服務業、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等。
原來又是出自咪蒙團隊之手!
再複習一下去年張濤甫教授剖析咪蒙的文章:
復旦教授:咪蒙之毒,是一種惡之花
咪蒙的「毒」性,集中在三個方面:傾斜的「三觀」、非理性、話語暴力。
咪蒙的「三觀」迎合了巨變中國的世道人心,迎合了瘋長在體制外的野生觀念和社會情緒。
從流量意義上說,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
粗略估計幾百萬點擊輕鬆到手
但遇到這樣太刻意的人設、太精準的敘事
請一定要提防
別被人灑了一通雞湯,騙了一波流量
最後卻玩弄了感情和智商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