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出自綿中實驗?學校:沒出過高考狀元

2020-12-17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 姜慧梓)昨天(1月29日),《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文章刷屏朋友圈,文章中提到「周有擇」為當年市高考理科狀元。根據網友對文中配圖的對比印證,基本確定「周有擇」的高中為綿陽中學實驗學校(下稱綿中實驗),記者聯繫到該校補習班招生組長,獲知該校自2013屆第一屆高考生以來還未出現過高考狀元。

記者發現,有網友稱文章中「周有擇」的學校為綿中實驗,通過比對文章中照片與綿中實驗的VR全景,有相似教學樓和石碑等景觀。在聯繫到兩位曾經在綿中實驗就讀的學生後,兩位學生分別確認了文章中出現的學校為綿中實驗。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文章插圖

綿中實驗官網VR景觀

通過綿中實驗官網發布的《2013年高考喜報》中提到,2013屆學生為綿中實驗首屆高考生。當年高考,綿陽市理科全市前十名中,該校考進1人。

另據當年媒體報導,2013年綿陽市理科狀元為綿陽中學的段了了,成績是701分,而非「狀元」一文中配圖顯示的綿中實驗和「周有擇」的693分。2013年6月24日,四川新聞網刊發了對當年綿陽理科狀元段了了的專訪:《化學競賽的「金牌選手》。報導中記述,「段了了出生在廣安嶽池縣羅渡鎮,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是中學政治老師。」與「寒門狀元」一文中,家庭拮据,還要支付妹妹學費的「周有擇」完全不同。

2013年綿陽中學官微發布高考喜訊,段了了以701分獲得綿陽市理科高考狀元。

據綿中實驗官網,綿中實驗的補習班是由綿陽中學補習班搬遷而來,記者聯繫到綿中實驗補習班的一位招生組長馬老師,她告訴記者,綿中實驗還沒有出過高考狀元。

此外,兩位學生告訴記者,文章中提到的許多細節存在問題。「學校操場是2013年上半年才修好的。」但尹同學注意到,文章中標註的時間為2011年10月20日,而學校也沒有給學生免費發放過牛奶。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姜慧梓 編輯 於音 校對 陸愛英

相關焦點

  •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在綿陽,高考總分693!綿中實驗出面闢謠:學校從不曾有這位「狀元學生」
    隨著主人公寒門狀元「周有擇」的悲慘一生和網友們持續不斷地爆料,成功將不少人的目光吸引到四川綿陽。原因為何?因為有網友稱:寒門狀元「周有擇」的學校為綿中實驗。為何說是綿中實驗的學生呢?網友們通過比對文章中照片與綿中實驗的VR全景,發現有相似教學樓和石碑等景觀。
  •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寒門難出貴子!河南狀元:看我實力「打臉」
    還記得說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嗎?在接受採訪時,熊軒昂振振有詞:「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當初,很多人在網上聽到熊軒昂的話語時,都被刺痛了。然而,面對熊軒昂的振振有詞,很多人似乎沒有反擊之力。因為現實似乎就是這樣,別人出身比你好,還比你努力。「寒門再難出貴子」,就像一記悶棍,讓很多人深深受傷而又無力反駁。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當年北京高考狀元的話錯了,寒門還能出貴子
    2020年高考錄取通知書已經開始寄送,幾百萬考生迎來了命運的分水嶺,有人歡喜有人愁。以前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誰能闖過去就是魚躍龍門,階級跨越。今年高考結束後,有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寒門依舊能出貴子。
  • 寒門再難出貴子?歷年高考狀元身份曝光,背景「非同一般」
    2020年高考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關於高考的討論卻從未停止。自7月23日高考成績放榜開始,連續兩個月的熱搜話題都被各省市狀元佔領!苦盡甘來,榮耀滿堂。大家紛紛說「你看,又是別人家的孩子!」話語中透露出了滿滿的讚賞與羨慕,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是什麼樣的家庭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細心的網友們發現這些高考狀元的「身世」非同一般,在了解了之後京譽君也發現,有些結果或許早已命中注定。
  • 寒門出學霸、縣中出狀元,700分不一定能上清華,河南高考太難了
    寒門出學霸、縣中出狀元。 一直以來,河南省是一個高考大省,高考競爭相當激烈。從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公布了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分數段統計表來看,其中文科600分以上的有5041人,理科700分以上的169人,600以上的人數達44162人。
  • 廣東:1996年寒門出高考狀元
    1996年高考與今天高考對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省高考狀元分布均勻,一大批縣級中學都有機會考一兩個省狀元或者前幾名。無論是高優率,還是清北錄取情況,廣州深圳等城市的中學,已經遠遠拉開了與各地縣城學校的距離,教育資源進一步向這些發達城市集中。
  • 寒門難出貴子?高考狀元告訴你,現實並非如此!
    這篇報導在一眾出身「豪門」、擁有優越家境、優秀父母、被清華北大等各種名校錄取的狀元新聞中毫不起眼,但卻猶如螢燭之光,小心卻固執地照亮寒門學子也能成貴子的希望。去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曾經發表過「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命題的一個標誌性言論:「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 寒門也能出貴子,河南高考狀元李昊,高考724分
    7月25日零時,河南高考成績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河南省高考狀元李昊,高考裸分724分:語文136分、數學147分、外語147分、綜合294分、聽力11分。數學和外語僅丟3分,但滿分30分的聽力卻只得了11分。
  • 狀元反思|為什麼中產易出熊軒昂,寒門卻難得王雷捷?
    高考分數出爐後,各地報紙電臺網站又一窩蜂把目光對準了狀元們。北京狀元熊軒昂接受澎湃專訪時稱,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這段視頻在網上傳瘋了,外交官的孩子竟然不懂「外交辭令」,說出來的話句句戳心。有人氣憤少年的年少狂妄。其實,看上去這麼「犀利」的話,並不是人家的本意。
  • 如何識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種垃圾?
    一個寒門子弟逆襲成為高考狀元,最終又被厄運擊倒。而作者——據文中描述是一個工作兩年就小有成就(住大悅城附近10000一個月房租的一居室)、出入上流社會(40多歲的投資人會單獨跟她吃飯),而且顯然還很有外貌資本的女生,一個物質社會成功樣本——從他的死亡中獲得醒悟,重新審視和批判自己以及世俗社會。這個設定太符合戲劇需要了。
  •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屏,是不是個騙局?
    文 | 鹿之谷中本文轉載自新浪微博@鹿之谷中,原文首發於2019年1月30日,標題為《如何識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種垃圾?》,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昨天朋友圈出現了一篇刷屏的文章,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
  • 安徽高考哪家強?哪所學校出的狀元多?40年高考狀元大匯總
    2020年安徽高考文科狀元是來自168中學的李瑾文,高考總成績669分,高考理科狀元是來自阜陽太和中學的吳國華和來自安慶一中的王修遠,兩人高考總成績都是714分。安徽這些年的狀元都是出自哪些學校?安徽高考哪家強?小編在網上看到有網友統計了80年代到現在,近四十年安徽高考狀元,一起來看看哪些學校狀元是狀元生產專業戶吧!
  • 看了今年高考狀元,我終於明白:寒門這樣「富養」孩子也能出貴子
    最近20年,寒門學子成為高考狀元的比例,遠比80年代要低很多,比例已經低至僅佔一成。甚至,就連英國和日本,也都拍過真實的紀錄片,每隔幾年某導演就會跟蹤拍攝被抽樣的孩子。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有些寒門之家的爸媽竟然在「富養」孩子,最終孩子成了寒門中走出的貴子。不信,咱們一起來看下,今年高考的農村學霸何潤琪,他是如何邁出成為貴子的重要一步!
  • 寒門狀元的故事
    寒門狀元的事。鄭燁,2018年麗水市高考狀元。他的父親在9年前因病去世,還留下了一堆債務。
  • 676分留守兒童考上北大,2020寒門狀元曝光:誰說窮人家不出貴子?
    更何況,鍾芳蓉這樣一個來自寒門的高考學霸了。 爸爸媽媽為了掙錢,必須要外出打工,幾乎沒怎麼管過她。 鍾芳蓉1歲就跟著爺爺奶奶,六年級開始,她就開始住校。 別人都說,在這個拼爹時代,寒門難出貴子。 其實,不是寒門養不出貴子,而是窮人家的孩子逆襲需要懂得更多「世界的真相」!
  • 高考狀元為何成功,功勞一半在父母
    而隨著00後登上歷史舞臺,那些高考狀元們也越發讓人驚異的出彩。有的狀元會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的狀元多才多藝,精通某種樂器或某項運動。她有限的精力被生活瑣事分去了一大半,能夠讓她學習的,就只有那麼一小部分,過少的精力讓六百多分變成了她的天花板,讓她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出身條件就站在更高起跑線上的高考狀元。而高考狀元的成功,有一大部分的根源都在於父母辛苦打下的基礎。
  • 刷屏的「寒門狀元之死」,為什麼會引發群嘲?
    一夜之間,一篇名為《一個出身寒門的高考狀元之死》在朋友圈刷屏。
  • 公務員家庭最容易培養出高考狀元
    在2017年全國高考成績發布後,澎湃新聞對全國31個省份的60餘名省級高考狀元發去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最終,共回收40份有效問卷,涵蓋27個省份的高考文理科狀元。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調查結果。看看調查報告裡的高考狀元,跟你想像中的,一樣嗎?
  • 高考狀元多出自中產家庭?為何基層勞動者和富豪家庭孩子少有狀元?
    在高考成績公布以後,各省份的高考狀元也相繼出爐,很多家長都在關注他們的教育經驗和家庭背景,並期待自己是否可以效仿。其實,一個孩子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從父母都是怎樣的人、持有怎樣的觀念中,就已經大體上決定了。
  • 你知道嗎,高考狀元多出自這兩種家庭,看完你就明白了
    最近幾年,「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廣為流傳,這個言論似乎有違常理,按理說窮人家的孩子不是會更努力、更勤奮嗎?論成績,寒門子弟毫不遜色呀。但綜合近幾年高考數據,某權威機構進行了調研分析,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07-2016年,這十年之間,全國700多名高考狀元,有超過35的是出自教師家庭,超過18%的是出自公務員家庭,出自這兩種家庭的高考狀元佔據了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