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肉一八五:誰殺死了寒門狀元

2021-02-13 花肉涼亭

花肉一八五

誰殺死了寒門狀元

才華無限青年

我愛死這個標題了,咪蒙式。它製造懸念,抓人眼球,放在爆款文章之後,作為延續作為反轉,想必可以蹭來些許流量。:)

昨晚臨睡前,我在朋友圈第一次刷到了那篇文章,困意朦朧下匆匆掠過,不禁唏噓。當時的內心想法主要有三,一是為主人公祈禱,艱苦磨難的一生意外結束卻也是解脫;二是為作者姑娘點讚,故事講的動情流暢,承擔妹妹學費著實善良,我真以為那隻個業餘時間搞的私人小號(如本號般);三是想分享到朋友圈,讓眾多親友也更多知會我等寒門子弟在京漂泊的不易——後來想想,這樣的故事多半會成為10W+,朋友圈隨處可見,不差我一個。

今天起得早,一摸出手機就看到了同學在朋友圈發的實錘,事情果然已經發生反轉。爆款文中所有的不合理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因為它是杜撰的。

是咪蒙們殺死了狀元

我不講故事,用證據說話吧。

那個發出文章的(我天真的以為是私人小號的)公號叫做「才華有限青年」

查看它的帳號主體,註冊公司是「霍爾果斯爆炸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天眼查之,可知法定代表人為「馬凌」

馬凌何許人也?「咪蒙」是也

換一個進路。

這是該號在知乎專欄的官方帳號。標有作者:楊樂多等(微信公號上作者系匿名)

(本篇推送的COVER也是這張圖,只不過我把它處理了一下:上下顛倒,左右顛倒,黑白顛倒,呵呵)

才華有限楊樂多又是何許人也?以下截圖自對她的部分媒體報導:

好巧,寒門狀元的故事也發生在四川

得,早知道她大大方方承認,不顧及羽毛名聲,我也不必前面費力查證洋洋灑灑了

沒錯,師傅帶徒弟——又一個咪蒙。

我認為,「咪蒙」這個詞早已超越了專指自然人個體「馬凌」的範疇。

作為一個名詞,它可以指代那樣一個群體,「你們這些咪蒙」。

它甚至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描寫你做人做事的方法態度,「你們這也太咪蒙了吧」。

Q:用「咪蒙」造句:

咪蒙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有一個團夥。

「咪蒙」楊樂多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有一個小團夥。

這些咪蒙們,最終用咪蒙的手法,咪蒙地殺死了寒門狀元周有擇。

寒門狀元沒有死

寒門狀元周有擇,其實並沒有死。

根本不存在周有擇,不存在這個寒門狀元。

結合我所見所知,整篇文章疑點太多,不合常理的小細節太多:

「他去世的時候,身份是國內某企業的一名財務會計師,銀行卡裡還有3700.6塊錢。但是身上卻穿著一件100塊的廉價羽絨服」

不說作者如何知道周有擇去世時銀行卡裡有多少錢。(非親非故非債主,誰告訴你的,文中諸如此類的隱私細節描寫太多,最終卻都以「道聽途說」免責)

根據上下文,這件100塊的廉價羽絨服從他高中第一個寒假過後開始穿(應當是2011年春),穿要多少。

我細看了這裡,才真正到2019年1月去世,中間穿了整整8年。牌子是adadis,質量很好,我買爆,有多少感覺到作者,感覺到作者們,感覺到你們這群「咪蒙」的壞與蠢!

你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寒門學子的窮與苦!

一件羽絨服,高中穿,大學穿,在大城市的企業裡工作了還要穿……前後穿8年……

你們根本沒有經歷過窮日子,沒有一點生活常識,沒有同理共情之心。哪怕你們設身處地站在你們杜撰的這個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把他當作一個正常的人,也不會設計這麼一個拙劣的情節。你們看似高高在上的生活在都市裡,坐在雲中央,愚蠢的不懷好意的臆想著寒門學子「理所應當」的窮苦生活,再把它加工成文字產品販賣給讀者……

你們真的是又蠢又壞,社會渣滓。

從接到他的死訊,到決定寫下這篇文章,再到今天你們看到這篇文章,我前後花了半個月時間

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真如文中所言,1月8日收到周有擇逝世消息,一個半月後是1月23日,而文章發布日距1月8日已有20多日了。

這很重要嗎?這當然重要。

我也寫過文章。業餘且有限的經驗告訴我,這說明,這樣一篇爆款文,一件產品,它前前後後打磨製造,原本計劃於1月23日(所謂的半個月後)上市推送,但是因為審核、修改、檔期等種種原因,最終推遲到了昨天才上市推送。但是,整個團隊卻都忘了把這「半個月」的時間做出相應修改。

這是一件有著明確計劃的產品。

他是從四川大涼山考出來的窮學生

+他來省會念書的學費

+周有擇以693分的總分拿下了市理科狀元

+高考時間2013年

=周有擇(化名)是四川成都2013年理科狀元

那麼四川成都2013年理科狀元是誰呢?

就算用百度都能檢索出來——大清的郭怡辰同學,四川廣漢人,706.5分。

文中沒有一個信息能匹配的上,同時我也相信郭同學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周有擇以693分的總分拿下了市理科狀元

&周有擇作為全省50萬考生中的前500名

&周有擇大學期間當服務員發傳單取快遞

&周有擇被大學期間被有錢的富二代打了

如果說省會理科狀元=全省前500名;

如果說清華,或者絕大多數「國家一流院校」的寒門學子,要靠打零工賺學費;

如果說這種霸凌現象在高校存在且廣為流傳無人制止無人受到處分……

這是「咪蒙」們對高校的侮辱,對高校學子的侮辱,對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侮辱,同時也是「咪蒙」們智商、情商、教育背景的真實體現——無知到可笑。

我在寫這篇推送的時候,發現還有很多細節矛盾也被其他文章揪出來了,比如投資人的真實狀態,比如《靈魂擺渡》的實際上映時間……

懶得說了,直犯噁心,拙劣。

咪蒙們還在殺死更多人

咪蒙們沒有殺死寒門狀元,

但是他們在殺人,還在殺死更多人。

寒門、狀元、癌症、國貿、投行、名牌、理想……

咪蒙們製造的產品,上面的每一個設計每一個標籤,都精準的對應著他們的目標群體。

咪蒙們替讀者渲染他們想要的東西,替讀者唾棄他們恐懼的東西。

咪蒙們用成熟老練的套路,用真情飽滿的筆鋒,去描繪虛假的故事,去戳中讀者的心頭。

咪蒙們不只販賣雞湯,販賣成功,現在還販賣起了焦慮。

每一篇爆款,都是格式化的產品,必定要素齊全、投放精準。

每一篇10W+,都意味著有10W+人閱讀過,在朋友圈中擴散汙染。

這樣的文章,與「權健」們有什麼不同?只不過一個損壞身體,一個荼毒心靈。(可笑的是,這篇文章還蹭了「權健」這個「新熱點」)

這與殺人,有何兩樣?

我唾棄你們

早上我隨手一搜,咪蒙在18年3月份還參加了中央統戰部第二期網絡人士理論研討。

「咪蒙」(本名馬凌)表示:「在公眾號的運營中我們應注重體現產品思維和用戶導向,尊重用戶才能贏得用戶,要努力喚醒人民聽故事的天性,儘可能讓人民參與進來,要深入了解真實發生在身邊的正能量事件,用10萬+的方法論,去講述好中國故事,去激發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呸!

我真的唾棄你,唾棄你們。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

一個真正用力活過的人

這是文中作者們的勉勵,咪蒙們的勉勵。

相信我,你們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至少現在能寫出這種東西的你們不是真正用力生活的人。

你們就是自己文中所描寫或意淫出的那類人——坐在高大上地段的高大上的餐館裡,面對著高大上的對方聊著高大上的話題。

袒胸露乳出賣色相,渴望投資渴望成功。

喜歡吃人血饅頭,還喜歡自己做人血饅頭,然後大義凜然的告訴別人:「我吃過人血饅頭,很後悔,你們不要學我,你們有更好的人生」——而這就又是你們炮製的新款人血饅頭,10W+!

「才華有限青年」。

你們是真的才華有限。

留言還有人說作者名校優越感太強。

敢不敢說出母校的名字?他們都將以你們為恥。

點擊【閱讀原文】,可鑑賞爆款爛文。

[花肉涼亭]作為一個私人公號,

感謝你的每一次閱讀

我們非常珍惜你的反饋

也十分歡迎萬分期待你的投稿。

讓更多的人聽到真實而可愛聲音

投稿郵箱:huarouliangting@126.com

相關焦點

  • 《寒門狀元之死》:為10w+要殺死多少「高中同學」?
    最新大熱的爆款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就驗證了這點。,光是這番「出身寒門的狀元」人設,就深諳什麼是社會痛點與癢點、深知怎麼製造「懸念+衝突性+信息階梯」——你們不是愛為「底層逆襲」和「寒門難出貴子」唏噓嗎?
  • 寒門狀元的故事
    寒門狀元的事。鄭燁,2018年麗水市高考狀元。他的父親在9年前因病去世,還留下了一堆債務。
  • 一個寒門狀元「死」於咪蒙之手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光看這標題我就想轉發了,刷屏之勢來得迅猛,十萬加手到擒來,但同時反轉也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昨晚朋友圈還在為死去的狀元集體哀悼,今天一大早這篇刷屏文已經被全方位多角度地無死角扒皮……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究竟講了什麼?
  • 當年北京高考狀元的話錯了,寒門還能出貴子
    以前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誰能闖過去就是魚躍龍門,階級跨越。寒門貴子也似乎漸漸成為一種稀有現象。現在的狀元都是家境又好又厲害的。結果正如熊軒昂所說,「寒門無貴子」,歷年的狀元們,大多都在一個富庶的家庭,父母的學歷也基本都是本科。
  • 「寒門狀元」沒有死,死的是咪蒙的「良心」
    近日一篇題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鴻篇巨製」,讓我們再次深刻認識習慣於消費別人苦難和吃人血饅頭的咪蒙,「良心」真的不痛嗎?《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描述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本科選擇了會計專業,畢業後不斷打工賺錢補貼家裡,最終染病去世的故事。目前該文已被禁封。
  • 為什麼寒門狀元讓你想流淚
    為什麼寒門狀元讓你想流淚首先明確劃分並加深階級鴻溝,然後讓所謂的寒門狀元悲慘於此岸,而彼岸那些靠誠實勞動過著正常生活的普通人,卻變成了間接參與迫害狀元的兇手。 狀元的苦鬥,本是一種需要改善而一直未得改善的生活常態,可以說,狀元的天然稟賦,還讓他比被關在富士康工廠車間裡的很多孩子要幸運一點點。
  • 他是貴州高考狀元,誰說寒門難出貴子,翻過大山就是未來
    2020年高考,黃阿想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694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20年貴州省高考文科狀元誰說寒門難出貴子,雖然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能接觸到更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出生在富裕人家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專業的學習資源,但出生的寒門的孩子通過加倍的努力也能追趕上來,大山雖大但也攔不住改變命運的決心,大山再大那又怎樣,翻過大山之後就是未來。
  • 676分留守兒童考上北大,2020寒門狀元曝光:誰說窮人家不出貴子?
    過度糾結於起點,而忽視了個人的努力,是一種可怕的「寒門心態」。 被網友評為2020年含金量最高的狀元,河南理科狀元李昊,爆紅網絡。 他差一分就會成為全國理科高考狀元了。 而李昊的出身更是打破許多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慣性思維。 他生在河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親在上海一家鋼廠打工,母親則是在本地打打零工,添補家用,文化程度不高。 可以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寒門狀元。
  •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寒門難出貴子!河南狀元:看我實力「打臉」
    還記得說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嗎?在接受採訪時,熊軒昂振振有詞:「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當初,很多人在網上聽到熊軒昂的話語時,都被刺痛了。然而,面對熊軒昂的振振有詞,很多人似乎沒有反擊之力。因為現實似乎就是這樣,別人出身比你好,還比你努力。「寒門再難出貴子」,就像一記悶棍,讓很多人深深受傷而又無力反駁。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高考狀元724分考入清華:寒門學子能吃苦,他不成功誰成功?
    2017年,北京市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採訪在當時可謂是掀起軒然大波,他出身知識分子家庭、中產家庭、衣食無憂、父母是外交官、在北京享受著最好的教育資源……採訪一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就好像皇帝的新衣裡面的小孩一樣,掀開了當前教育環境下的一塊遮羞布:寒門再難出貴子。
  • 「寒門狀元」出自綿中實驗?學校:沒出過高考狀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 姜慧梓)昨天(1月29日),《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文章刷屏朋友圈,文章中提到「周有擇」為當年市高考理科狀元。根據網友對文中配圖的對比印證,基本確定「周有擇」的高中為綿陽中學實驗學校(下稱綿中實驗),記者聯繫到該校補習班招生組長,獲知該校自2013屆第一屆高考生以來還未出現過高考狀元。記者發現,有網友稱文章中「周有擇」的學校為綿中實驗,通過比對文章中照片與綿中實驗的VR全景,有相似教學樓和石碑等景觀。
  •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屏,是不是個騙局?
    文 | 鹿之谷中本文轉載自新浪微博@鹿之谷中,原文首發於2019年1月30日,標題為《如何識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種垃圾?》,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昨天朋友圈出現了一篇刷屏的文章,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
  •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屏背後,起底咪蒙的商業版圖
    比如在「為什麼說《一個寒門狀元之死》是瞎編的」的公眾號文章中提及,這位2013年參加高考的作者在文中提到她高中期間特別愛看一部網劇,叫《靈魂擺渡》。但經查證,該劇的第一部的首播時間卻是2014年。此外,作者提及死者為2013年市理科狀元,高考分數為693分。
  • 如何識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種垃圾?
    狀元、寒門、死亡,三個關鍵詞,非常抓人眼球。一個寒門子弟逆襲成為高考狀元,最終又被厄運擊倒。而作者——據文中描述是一個工作兩年就小有成就(住大悅城附近10000一個月房租的一居室)、出入上流社會(40多歲的投資人會單獨跟她吃飯),而且顯然還很有外貌資本的女生,一個物質社會成功樣本——從他的死亡中獲得醒悟,重新審視和批判自己以及世俗社會。這個設定太符合戲劇需要了。
  •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在綿陽,高考總分693!綿中實驗出面闢謠:學校從不曾有這位「狀元學生」
    狀元!死!當這些自帶化學效應的文字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毫無疑問地形成了網絡焦點。《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再次刷屏。簡單說,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聰穎過人的寒門學子,通過勤奮努力實現人生逆襲考上名校,讀書期間勤工儉學,工作後埋頭苦幹,攢錢供妹妹讀書,卻因為人正直,工作後不幫富二代作弊、不為老闆做假帳而處處人生受限。
  • 狀元反思|為什麼中產易出熊軒昂,寒門卻難得王雷捷?
    高考分數出爐後,各地報紙電臺網站又一窩蜂把目光對準了狀元們。北京狀元熊軒昂接受澎湃專訪時稱,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這段視頻在網上傳瘋了,外交官的孩子竟然不懂「外交辭令」,說出來的話句句戳心。有人氣憤少年的年少狂妄。其實,看上去這麼「犀利」的話,並不是人家的本意。
  • 媒體評"寒門狀元之死":請別似是而非販賣"毒雞湯"
    (原標題:「寒門狀元之死」:自媒體,請別似是而非販賣「毒雞湯」)
  • 虛構的《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
    睡前瞄一眼朋友圈,竟然被一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屏了,文章大概講了作者的一位寒門出身的優秀同學,高考考了市理科狀元,大學期間辛勞打工為妹妹攢錢讀大學但因胃癌去世
  • 我身邊真實的「寒門狀元」——「謝百萬」
    我身邊真實的「寒門狀元」——「謝百萬」           「我以為就我一個人是衝著北師大不收學費來讀的
  • 廣東:1996年寒門出高考狀元
    1996年高考與今天高考對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省高考狀元分布均勻,一大批縣級中學都有機會考一兩個省狀元或者前幾名。進入新千年之後,儘管不斷提出口號說要教育均衡發展,但現實打了誰的臉。現實是教育資源越來越向深圳廣州等發達城市集中。無論是高優率,還是清北錄取情況,廣州深圳等城市的中學,已經遠遠拉開了與各地縣城學校的距離,教育資源進一步向這些發達城市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