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和蘇東坡之間的菊花往事
據說,這首詩前兩句是王安石寫的,後兩句是蘇東坡續的,這首詩裡有一個「拗相公」和「大鬍子」的菊花往事。話說,有一次,蘇東坡去王安石家拜訪,王安石不在。蘇東坡看見書桌上有一首王安石寫了一半的詩稿,只有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
從OICQ到QQ,從五筆字到拼音輸入
只要熬過枯燥的五筆字練習,乖巧地完成老師布置的碼字任務,剩下的小半節課時間,就能自由玩電腦遊戲,或者上網。 起初,大家還不知道「上網」這個項目,只會電腦自帶的撲克牌和挖雷遊戲,何禾禾特別不喜歡挖雷,因為永遠在第三、第四步,踩雷全軍覆沒。教室裡,哀嚎陣陣,電腦老師於心不忍,一邊講解規律,一邊通關驚豔全場。
-
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原標題: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政治的逆轉 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政治的逆轉,當然這一切不能隻歸咎於王安石,逆轉的根源在英宗朝就已經埋下。漫長而艱險的即位過程造成英宗心理扭曲,行為失當。神宗少年即位,力圖為父雪恥,「大有為」之心呼之欲出。皇帝因素發生變化,王安石作為宰相,隻不過是逢君之欲,順勢而為。
-
王安石變法下的大宋之變
《大宋之變,1063-1086》趙冬梅/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者按從來沒有哪個朝代像宋朝這樣飽受爭議,有人說它積貧積弱,有人說它文明輝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冬梅認為,從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年司馬光離世,24年間,宋朝政治由盛轉衰,堪稱「大宋之變」。
-
宋安華 :王安石
也許是這個新任命激發了王安石的熱情,他給仁宗皇帝上了一封萬言書,指出國家現在「顧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並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觀點。這篇萬言書是王安石多年從政經驗與政治理想的總結,好像也是他一生中寫得最長的政論文字。萬言書在當時似乎也頗有「一新天下耳目」的氣概。
-
文化素養之文學常識
通過對歷年考題的分析可知,不管是幼兒、小學還是中學,單選題的考題數量為9題,每題2分,共計18分,內容涉及文化常識、藝術常識、文學常識、歷史常識、科技常識,其中幼兒還涉及生活常識。本文將對文化素養中文學常識的部分內容進行簡析。一、先秦文學1.
-
蘇軾與王安石
歷史上的李悝變法、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都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前兩次改革,直接促使了魏國和秦國的強大。但是後兩次變法基本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還是整個國家已經日薄西山,只留後人一聲長長的嘆息。年輕的神宗繼位後,決心要改變國家「積貧」的局面,便任用王安石為宰相。
-
王安石:坡乃土之皮 蘇東坡:滑乃誰之骨?
王安石變法最主要是二條:一是促成宋神宗效法堯舜、簡明法治、集中權力,以使政令下達沒有阻滯;二是不遺餘力抽稅,以使朝廷有錢集中力量辦大事,搞政績工程,試圖提振民心。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變法阻力很大。為了新政順利實施,王安石不得不大量招攬人才。
-
陸遊祖父是王安石學生 曾受「元祐之黨」牽連
陸遊祖父是王安石學生 曾受「元祐之黨」牽連 而不察其事之是非。」這一番話,就是為陸佃鳴不平的。但在西吳悔堂老人看來,王安石依然是「奸黨」,他要辯說的,僅是陸佃不在王安石「奸黨」之列而已。 陸佃曾是王安石的學生,「過金陵,受經於王安石」,王安石也很賞識陸佃的才學。他實施新政之時,就徵求過陸佃的意見。陸佃沒有因為新政「九個指頭」的成績而諱言「一個指頭」的失誤。他對王安石說,「法非不善,但推進不能如初意,還為擾民,如青苗是也」。
-
王安石身上的文化流量,「扒灰」之說是如何杜撰出來的?
冬至吟朝代:宋代|作者:邵雍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起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而據說這個「扒灰」的說法是從宋朝一位名臣家裡傳出來的,嗯,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王安石的詩:1、《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中小學生必備國學文學常識之古代文學常識(上)
孩子們從小積累國學常識,不僅僅能健全孩子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品德、鑄造人文的精神,更重要是能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綜合素養,讓孩子在初中、高中緊張的學習中,提高整個中學階段的語文綜合能力,讓孩子出類拔萃。今天就進入我們的國學、文學常識第一篇《古代文學常識》,孩子們記下這些會終生受益。
-
錢鍾書:王安石
在這個著名的選本裡,王安石有詩10首,排在陸遊(27首)、蘇軾(18首)、範成大(12首)之後,與陳與義、楊萬裡並列第四,庶幾可管窺錢先生對王安石詩歌的態度:一方面稱讚其比歐陽修「淵博,更講究修辭的技巧」,即使政治上的論敵也「不得不推重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另一方面則認為,王安石的鋪張用典和揚厲學問卻導致了後來宋詩的形式主義。
-
王安石、司馬光和蘇東坡
現在我們都知道,那場變法是失敗的,以至於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支持者、參與者、助手、學生和繼承人,幾乎在史書中全都被列入奸臣之列。然而,只有王安石,這一位高舉變法大旗的首倡者安然無恙。面對所謂的史筆如刀,是什麼讓王安石不僅沒有淪為罪人,反倒時常被冠於「偉大」二字——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改革家?
-
王安石的「學」與「教」
王安石的出眾更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不多見。而這均來源於他的博學多才和由此建立起的豐富、獨特的學術思想。那麼王安石除了他天賦異稟外,在他後天的教育和學習中都有哪些可讓我們借鑑之處呢?我們這次就從王安石的一「學」一「教」中領略王安石的獨特而強大的閱讀體系和修養經歷。
-
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
從宋仁宗後期到宋神宗即位之初,要求變革是當時士大夫們共同的呼聲,譬如朱熹就認為熙寧變法「只當時非獨荊公要如此,諸賢都有變更意。」「蓋那時也是合變時節。」陳亮亦說「方慶曆、嘉祐,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變也。」
-
王安石的哀嘆(全文)
北宋全國人口1.2-1.3億,科舉是主要提拔人才的手段,大宋共開科舉118次,錄取20000人,也就是平均每次170人左右,前期是一年或兩年開一次科舉,英宗後改為三年一次,而2015年全國計劃招博士73000人,那麼,王安石這個進士,換現在按比例來算,差不多比現在考博士難50倍。(我還沒算人家是兩年一考) 而且他只有21歲。
-
「強迫症」患者王安石
從「逋峭雄直之氣」轉入「深婉不迫之趣」。山花為鄰,群鳥為伴,縱情山水間,心遊塵世外,「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王安石) 這種閒適生活,有大把的時間可供消耗,對詩詞的創作和修改更是精益求精,詩詞造詣也達到了頂峰。「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黃庭堅)。此處略舉幾例:日淨山如染,風暄草欲薰。梅殘數點雪,麥漲一溪雲。
-
王安石:小池塘裡的大青蛙
王安石作為古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我想,也必定具有這些特點吧。然而,最近閱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見識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王安石。不注重外表的修飾。據說,王安石的衣服骯髒,鬚髮紛亂,儀表邋遢。蘇洵曾經在《辨奸論》中這樣形容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意思說的是穿臣下胡虜的衣服,吃狗豬一樣的食物,一點也不注重自己的儀表和飲食。
-
司馬光與王安石|風骨自在,和而不同
這句話道出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本質,小人表面上的「同」並不能代表「和」,「和」應該是更高意義上的、更本質的一種美德,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也是一種很高的道德要求。在中國古代,「和而不同」也是處理不同學術思想派別、不同文化之間關係的重要原則,是學術文化發展的動力、途徑和基本規律。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某一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這本是極為正常的。
-
溫家寶引用王安石著名詩句 表達不斷革新之決心
鳳凰衛視記者問:上屆政府曾經有兩次令全球華人為之牽掛的突發危機的發生。5年前,新任總理的您經歷了「非典」,人們還不知道您當時的心路歷程。5年之後,突如其來的南方凍雪災害,人們又看到您走在抗擊雪災的前線,這場雪讓您感受到了什麼?未來5年您將還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溫總理回答說:5年已經過去了,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