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想成功,就會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細節,無論是吃飯丶睡覺,還是學習丶走路,都會顯得彬彬有禮,畢竟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丶家風家教,這樣的孩子想不成功都難。
我們通常發現,考高分的考生,十分注意細節,無論是糾正錯題,還是助人為樂,都會辦的十分妥當。
中國是禮儀之邦,對外來朋友以禮敬之,而國人日常的言行都會影響他人對中國的看法,而餐桌裡便是不可或缺的傳統文化。
無論是敬酒,還是夾菜吃飯,裡面都有許多「門道」,如果不了解這些門道與學問,你就會被人嘲笑,也顯得個人沒有禮貌。
誰也願意和有修養丶有禮貌的人共處一桌,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前幾日鄰家小孩辦婚禮,婚禮上有三個小孩嬉戲打鬧,好不羨慕,但當在餐桌共同吃飯時,他們卻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或許對家長來說,這些孩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異常,甚至是小孩餐桌「爭」食的常事,但這確實體現了家教和個人修養。
或許吃飯時吵架「爭食」不算什麼,但當其中一個孩子將自己的筷子伸向每一個盤子胡亂「扒拉」一通,或許真的讓人感覺到「厭煩」,平日裡看似可愛的孩子,但卻在餐桌上為食物而「大打出手」,真的讓人「大跌眼界」。
在許多大學教授眼中,從孩子的日常行為就可看出他的「未來」,哪怕是簡單的一言一行,如果孩子在吃飯時有以下幾種表現,長大之後真的很難出人頭地。
1.總是挑三揀四,不過他人感受。餐桌上有各種各樣的食物,適合不同口味的人們,但許多孩子在吃飯時,將自己喜歡的食物全都「收入囊中」,不給他人留一絲機會,總是愛在食物中翻來翻去,貌似在找一個特別的「食物」。
或許許多家長不以為然,一旦養成習慣,就不僅僅是在餐桌上挑三揀四了,會在各種場面丶不分地點只顧自己「享受」,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
2.總是愛敲碗筷,沉浸在「個人」世界。在吃飯前,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安安靜靜的準備「大吃一頓」,但在這時卻有許多孩子會敲擊碗筷,在他們眼中或許這是悅耳的音樂,但殊不知他們打破了飯前的寧靜,或許在親朋好友面前並無大礙,但在陌生人面前這樣做,真的很讓人感到不爽,甚至會嫌棄孩子,也會議論他的家教。
3.吃飯時大聲喊叫,破壞餐桌氣氛。吃飯時最重要的便是「享受」,享受餐桌的哪一份美好,那一份寧靜,親朋好友間小聲談論各種生活瑣事,這樣的餐桌非常「愜意」。但卻偏偏有一部分孩子,喜歡在餐桌上大喊大叫,無論是對長輩或是父母,甚至對陌生人也會如此,這樣的孩子,難道不討人厭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庭環境的薰陶,但這種薰陶有好有壞,稍有不慎,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懂得注意生活中的細節,懂得以禮待人,千萬不能讓他人感到厭煩。
大家怎麼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