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對細節的強調。但其實,有時就是這些細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關係著一個人的成敗。教育孩子就是這樣,一個不到位的細節或許就會導致他將來犯這個錯誤。
看一個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處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孩子接受的教育怎麼樣。比如最平常的——吃飯的細節和禮儀。
吃飯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件事,任何人都會去做的。但是,往往通過吃飯這件事就能看出孩子家裡來是什麼樣。
前不久,劉女士公司聚餐,因為沒人看孩子,就把孩子一起帶過去了。結果在吃飯途中,孩子總是不停的用筷子攪拌著菜,導致其他人都吃不好。劉女士的同事臉色都很難看,最後沒辦法劉女士只能稱自己身體不適帶著孩子先走了。
事後,就有人說劉女士的孩子真沒有家教。其實,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如果有人總是拿著筷子在菜裡挑來挑去,我們也會覺得很不衛生。
其實,通過這件事就反映出了餐桌上的禮儀多麼重要,因為它直接反映出孩子的家教。
1、專門挑著自己喜歡的菜吃
有的孩子在外面吃飯時,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一直吃,甚至有些孩子會把這盤菜拿到自己眼前,或者全都倒進自己的碗裡。
這就是一種很沒有家教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得和別人分享食物,這種行為完全就是一種自私的舉動。肯定會引起旁人的討厭。而且這也會很丟家裡的臉,因為會讓別人覺得你們家什麼都沒吃過。
2、不懂得讓長輩先吃飯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定是十分嬌慣的。一般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有飯菜先上桌,他們也不會等家裡的老人上桌再吃,往往就自己先吃了起來。
這是一種很沒素質的表現。尊老愛幼一直是中國的優秀傳統,孩子從小就沒有這個意識,等他長大了自然也就不會尊重老人。
這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一種餐桌文化。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都要等人齊了之後,先讓老人動筷,然後我們再吃。
吃飯的時候不要太挑食,附近有什麼就吃什麼,不要站起來或者很費力的要去夾很遠的菜,這會顯得自己很沒大沒小,像什麼都沒吃過一樣。
3、沒有自己喜歡的菜就發脾氣
對於沒有自己喜歡的菜就不吃或者發脾氣的孩子,我覺得唯一的辦法就是餓著他們。讓他們知道飢餓的感覺有多難受,就不會再挑食了。
有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點的菜中沒有孩子喜歡吃的,他就又哭又鬧。這時家長可千萬別妥協,一定要嚴厲的教育他。想吃什麼回家再說,但是現在在外面吃飯一定要有禮貌、安安靜靜的吃飯就可以。
禮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它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如何,更體現了一個人身份地位的不同。
所以我們會對於孩子禮儀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像我教育璐璐時,都會使用這種有趣的禮儀培養繪本,讓孩子直觀的看到懂禮貌的好處,以及不懂禮貌有多招人煩等等。
而這套《兒童素質啟蒙教育系列》繪本,便是針對孩子內心發展設計的一套禮儀訓練書籍,整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禮儀訓練的同時,還能悄悄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可以說是教育孩子必備的一本寶典。
當然除了禮儀培養可以用到這套書之外,什麼安全教育、自救知識等等,這本書也全部包括,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有著很好的教育意義。
另外整套書都是採用的環保印刷,完全不用擔心書本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而且書中的內容還帶有拼音註解,孩子自己也能進行閱讀,所以我是果斷下單了,有需要的家長可不要錯過!
我是璐璐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業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