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時評 | 論文影響力與「學術榮辱觀」

2020-09-16 新華報業網

16日,有兩則新聞引起科技界關注。

一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創新質量連續8年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而在全球創新指數的大版圖中,中國連續兩年位列第14位。專家分析認為,這一評價指數中,中國創新質量得分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論文影響力。

二是,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兩則新聞看似沒有必然聯繫,實則存在邏輯關係。學術論文作為科技研發活動的重要產出形式,其規模和質量是衡量研發活動效率的兩個關鍵維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創新要素投入力度持續增加,創新環境不斷優化,有力推動了創新發展,展現出高質量的科研產出能力。公開對論文造假等學術腐敗行為的嚴厲懲處,則再度彰顯國家對科創領域浮躁學風和急功近利行為的零容忍。

最近公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研發經費去年已突破2萬億元,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研發人員總量達到419萬,穩居世界首位。創新要素規模的快速增加為創新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2位,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穩居世界第1位……各項主要創新指標顯示,中國科技創新水平正在加速邁進國際第一方陣。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學術論文的影響力仍有較大差距。前述統計公報顯示,當前,中國人發表論文的增長速度世界排名最快,但英、美、德、法在論文產出規模方面仍為我國的2倍左右,產出質量則是中國的2.5-4倍。尤其是近年來,國內頻頻曝光的學術醜聞,層出不窮的論文造假、買賣、粗製濫造等行為,是對科技創新最大的傷害,不僅阻滯科技創新步伐、濫用財政資金,還嚴重敗壞學術風氣、影響國家科研總體聲譽。

防範和懲治科研造假,一方面,亟待破除「做一百次手術不如發一篇SCI論文」的人才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必須用好德治和法治手段。日前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創新是科學家精神的關鍵內核。創新,因創而新,只有創才有新。而「創」,意味著敢為人先、勇於探索,必須鑽研不息、突破不止。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保守主義回潮,逆全球化趨勢引人擔憂。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避免被人「卡脖子」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唯有進一步尊重科技創新規律、科研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引導科研工作者珍惜學術聲譽,恪守科研規範,堅守誠信底線,強化科研擔當,樹立起創新驅動中的「學術榮辱觀」,才能厚植科學家精神,加快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孫敏

L

相關焦點

  • 論文影響力與「學術榮辱觀」
    專家分析認為,這一評價指數中,中國創新質量得分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論文影響力。二是,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兩則新聞看似沒有必然聯繫,實則存在邏輯關係。
  • 《全國小兒外科專家國際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排行榜出爐 附屬兒童...
    近日,國內知名學術文獻查詢和分析系統「全球學者庫」平臺出爐《全國小兒外科專家國際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排名》,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共有13位小兒外科專家入圍百強。
  • 學習黨章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思想心得
    因為榮辱觀教育活動不僅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而且對於一個單位和部門的發展以及個人的修養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普遍意義的。無論是一個全局、還是一個局部,更甚至個人,如果認真地按黨章和「八榮八恥」榮辱觀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不斷地取得發展,與時俱進,就不會被社會進步的潮流所拋棄。
  • 東北林業大學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
    日前,2020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組織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並評選出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東北林業大學黃佔華教授團隊發表於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SCI,中科院一區,IF 7.635)的論文「Nanocomposite sponges of sodium alginate/graphene oxide/polyvinyl alcohol as potential wound dressing:In vitroandin vivoevaluation
  • 新華時評:朋友圈海選學術論文?不嚴肅!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題:朋友圈海選學術論文?不嚴肅!  王依然  通過微信投票選個歌手、網紅、人氣寶寶早已司空見慣,孰料近日官方學術機構的優秀論文評選竟也搭上了這班車。一些科研院所把入圍論文標題、摘要在公眾號推送,而得票多寡不僅能決定哪篇論文勝出,甚至能左右一個研究課題的存廢。  不論是網際網路思維落地,抑或是發揚學術民主的嘗試,主辦方對此一定有自己的考量。但學術論文不同於其他,對評審者的專業知識有著嚴格要求,而且公眾號也無法完整展示學術成果,如此評選不禁讓人疑惑:公正性與嚴肅性何在?
  • 《魯迅全集》成國內學術影響力最大著作
    (記者張弘)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報告》之後,由南京大學特聘教授蘇新寧擔任主編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報告)昨天發布。
  • 谷歌學術公布了2018年最新的學術期刊/會議影響力排名
    谷歌學術發表了2018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CVPR和NIPS分別排名第20和第54。在排名第一的Nature裡,過去5年被引用次數最高的論文,正是深度學習三大神Hinton、LeCun和Bengio寫的《深度學習》一文,而CVPR裡被引次數最高的,則是ResNet,引用次數超過了1萬次。
  • 全國乳腺癌專家國際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榜單公布 哈醫大腫瘤醫院六...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李宴群 劉銳)近日,全國乳腺癌專家國際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榜單公布,哈醫大腫瘤醫院共有龐達、張清媛、蔡莉、許守平、李志高、張國強六名乳腺專家入選。據了解,該排名是基於「全球學者庫」的海量論文數據,通過算法篩選出國內研究乳腺癌的核心專家,並組織整理專家們在海外發表的相關論文,建立基於論文的學者學術影響力評價方法、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計算每位學者「乳腺癌相關論文」的得分,並按照學者「乳腺癌相關論文」的總積分進行排序,同時也展示學者的全部論文積分及H指數,讓讀者跟蹤了解「乳腺癌」最新科研進展及核心研究人員狀況
  • 翟天臨「學術造假」坐實了?原文作者:論文被整段抄襲
    翟天臨的《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發表於2018年08期,《廣電時評》。對此,有學術界人士質疑翟天臨「哪有時間搞學術研究?」「博士學位申請條件」的文件顯示,第十九條明確顯示,「凡我校錄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間個人獨立或與指導教師聯合(本人擔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上正式公開發表與本學科相關的至少2篇學術論文,其中應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
  • 光明時評:教育部擬抽檢6000篇學位論文,瑟瑟發抖嗎?
    規定學位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範圍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10%左右,碩士學位論文為5%左右。面對學術造假的不良風氣,教育部此次將學位論文抽檢作為重點工作,是對公眾關注的一個回應,也是對學術不端行為的一次震懾。
  • 學術影響力評價的是非爭議
    摘要:學術影響力原本是生發於學術共同體內部的一個自然而然的傳播機制,因為社會環境與科學研究本質的變化而逐步擴展為內部影響與外部貢獻兼顧。影響力的科學計量分析是順應大科學時代學術分工細化的產物,但它存在諸多缺陷,以其作為政策工具存在眾多爭議。
  • 我國科技論文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郭鐵成介紹,2019年我國在155種最具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為13068篇,比2018年增加1750篇,連續第十年排在世界第2位。「作為國際公認的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科技期刊,2019年,《科學》《自然》和《細胞》共刊登論文6456篇,其中中國論文425篇,排在世界第4位。美國仍然排在首位,發表論文數為2562篇;英國、德國分列第2位、第3位。」
  • 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
    寫論文是每名研究生的必備技能。寫好論文,及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來,有助於研究生能力的提升。那麼,如何寫好一篇學術論文?期刊編輯又會喜歡什麼樣的文章呢?本篇就為您一一解讀。發表論文的目的法拉第說過,有益的研究有三個必要的步驟:第一是開始;第二是結束;第三是出版。發表論文可以是為了畢業,可以是為了評獎、評獎學金,可以是為了基金結題,也可以是為了職稱評審……論文的應用面非常之廣。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發表論文主要是提升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
  • 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承載著歷史與傳統的血脈,在結合時代特點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的前提下對傳統美德加以發展,使之源於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高於傳統美德,比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更鮮明、更新穎、更全面、更深刻、更具體,是當代中國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首先,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吸收了傳統榮辱觀的精華。管子最早提出榮辱觀:「倉廩實則知榮辱,衣食足則知禮節」。
  • 翟天臨涉「學術造假」 原文作者:論文被整段抄襲
    記者採訪南大、南理工、南藝多家院校老師了解到,該網站一般在本科三年級寫學年論文階段就推薦給學生,已經博士畢業的翟天臨若真的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確實不應該。" 最大的可能性是,沒有用過該網站寫論文查資料,論文是由槍手代筆完成 ",一位老師這樣告訴記者,這類現象不少,現在不少學生並不專注學術,尤其是表演類的學生忙於拍戲,根本沒有時間寫論文,找槍手也不奇怪。
  • 市一院崔志明教授 躋身「全國骨科專家學術影響力」百強
    本報訊 (通訊員徐冠華 記者馮啟榕)19日,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出喜訊:根據「全球學者庫」的最新「全國骨科專家學術影響力排名」,該院骨科學術帶頭人崔志明教授位列全國第88位。
  • 愛思唯爾(Elsevier)-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
    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句話未必湊效。打開手機或電腦網頁,期刊論文、博文、電子報、多媒體內容撲屏而來,作為讀者,實在不可能讀完所有東西。在海量信息衝擊的時代,如何讓自己日夜兼程辛苦研究的成果讓別人看到,受到同行認可,成為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後普遍關心的問題。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你的論文影響力?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您敲開讀者的大門嗎?愛思唯爾的專家們總結了以下經驗,幫助大家的論文獲得更多曝光度和瀏覽量。
  • 學術論文關鍵詞選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科學合理的關鍵詞選取對於學術論文被檢索和學術期刊提升影響力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一些學術論文中,關鍵詞的選取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既會對學術論文的嚴謹學術印象造成不良影響,也會造成學術期刊被檢索概率下降,進而導致學術論文被檢索閱讀及被引用概率下降,不利於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提升和社會影響力的擴大。醫刊彙編譯經過大致歸納,這些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 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論文比較有影響力呢?
    相信對於很多的學者們來說,在發表論文的時候都是會想要自己的論文能夠有特別大的影響力的吧,但是你知道嗎?想要自己論文有價值,選擇的期刊是有很大關係的,那麼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論文比較有影響力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全面了解一下。
  • 山一大附屬皮膚病醫院兩專家入選中國皮膚病領域學術影響力百強榜
    近日,「全球學者庫」針對皮膚病領域,發布了2020年最新中國專家學術影響力排行榜(2020年11月),該排名全面衡量了中國皮膚科領域學者的權威性和學術影響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副校(院)長、附屬皮膚病醫院院長張福仁教授,附屬皮膚病醫院劉紅副研究員榮登百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