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在車間一線的工程師「智囊團」

2020-12-16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25日電 4月22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的工藝設計工程師徐俠劍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常駐生產車間一線的技術員,他是該公司近日開展的「工藝設計技術骨幹下基層活動」群體中的一員。

為加強工藝設計與生產一線的充分融合,提高工程師產品設計水平和質量,高效解決現場問題,該公司將工藝設計專業技術人員及主任工程師以上技術管理人員,採用「常駐+值班+臨時」的方式,派往車間服務生產一線,達到每年不少於500人次全天服務班,並進行月度及年度考核。這樣一批活躍在車間生產一線的工藝設計工程師「智囊團」,不但優化和提升了產品在加工、裝配中的設計工藝方案和水平,還逐步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技術研發隊伍,不斷提升企業產品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黃政偉 攝

常駐車間一線的工藝設計工程師徐俠劍與工人交流加工難題

徐俠劍與工人交流加工難題。

工藝設計工程師「智囊團」與車間負責人交流產品加工技術難點。

在車間一線,工藝設計工程師「智囊團」了解產品加工技術難點。

相關焦點

  • 硬核「智囊團」!30名空軍一線部隊指揮員受聘為客座教授
    空軍工程大學廣開賢路提升為戰育人水平30名部隊指揮員被聘為客座教授11月下旬,空軍工程大學舉辦首批客座教授聘任儀式,30名空軍一線部隊指揮員受聘為客座教授,成為助力該校為戰育人工作的「智囊團」。為使院校人才培養與未來戰場需求精準對接,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含戰量、精準度和前瞻性,該校緊盯部隊訓練實際,創新機制廣開賢路,決定聘請空軍一線部隊指揮員為客座教授。他們邀請客座教授參與教學科研任務、指導專業與課程建設、介紹部隊最新戰法訓法和裝備保障使用情況,從而深化聯合育人機制,共享演訓成果。
  • 深入車間一線,感受企業文化 上海交通大學實踐團隊走進「國祥...
    為了更好地了解空調的製造工藝,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空調企業立體化實習」實踐團隊走進國內製冷行業領頭企業——浙江國祥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暑期實踐調研,從一線生產車間到技術核心部門,親眼見證空調生產製造過程。據悉,浙江國祥製冷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和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大型高科技中央空調企業。
  • 李有毅:堅守一線車間二十九年
    、高級技師 堅守一線車間二十九年 當我們按照約定時間趕到金陵船廠時,李有毅代表已經靜靜地站在廠區門前等待我們,身著天藍色工作服的他面帶微笑,遠遠地向我們揮手致意,很容易就讓人產生一種親近之感,之前心中還存有的一絲距離之感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 ​洛南縣「智囊團」催生鄉村振興「金點子」
    能密切聯繫群眾,堅持一線工作法,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在便民服務、突發事件處理中表率及引領作用發揮明顯。賦職責,對「智囊團」成員定向培養「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越是艱苦環境、吃勁崗位,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礪幹部的品質,考驗幹部的毅力,增長幹部的才能。
  • 一個不下車間的UG編程工程師,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編程工程師
    當我們還上學的時候,常常聽到老師(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有下過車間)和前輩們說:你一定要多去車間,沒有經歷過車間的鍛鍊,你是無法成熟與進步的。仿佛一個沒有下過車間的設計工程師就像沒有經過戀愛就結婚的新人一樣,絲毫沒有可靠的基礎可言。那今天,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談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下車間,我們下去幹什麼?一、車間是什麼樣子?
  • 建立智囊團 讓特教教師們 「抱團取暖」
    這時候,建立團隊意識就顯得非常重要,成立特教教師專業成長的智囊團是解決方法之一。在這個集體智囊團中,教師們可以樹立共同理念,「把勁都往一處使」。這體現在特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進步較普通學校學生而言不容易被看得見,需要細緻的觀察、記錄、分析等。教師剛把某學生這一問題,比如「大喊大叫」的行為問題糾正了,該學生可能又會出現另外一個「攻擊行為」的問題。
  • 「智囊團」怎麼說
    「智囊團」怎麼說[ 2006-10-16 09:43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力量不可忽視。在現代社會,「智囊團」又稱智庫、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一種特殊生產知識和思想的組織。
  • 南潯區實施註冊安全工程師三年培養計劃
    「內育外引」築牢「防火牆」南潯區實施註冊安全工程師三年培養計劃近日的一天,湖州新奧特醫藥化工有限公司員工朱雲飛一上班就走進車間,開展定期安全隱患排查。他說,拿到中級註冊安全生產工程師證書後,工作開展起來更得心應手。去年10月,南潯區出臺全省首個縣區安全人才引育綜合性激勵辦法《南潯區註冊安全工程師引育八條激勵辦法》,計劃三年內培育註冊安全工程師等專業人才100名以上。截至目前,該區初級、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已有42人,其中2019年通過考試24人,居全市第一。
  • 「智囊團」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智囊團,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brain trust 智囊團,顧問團The candidate's brain trust is
  • 「新新」向黨⑦丨福建奔馳黨委在車間一線積極探索「五抓五新...
    當前,部分規模以上企業車間一線黨的組織建設留有「空白」,存在聯繫服務職工群眾不密切、先鋒模範作用體現不夠的現象。這種在會議室裡「關門搞黨建」,嚴重影響了黨建工作對車間一線職工群眾的吸引力。福建奔馳黨委創新提出「五抓五新」工作法,積極探索在車間一線建立黨支部,把黨建工作的著眼點放在做好車間職工群眾的服務和引領上來,推動了企業健康發展。
  • 22歲的他,原是車間裝配工,憑什麼成為公司重用的技術工程師?
    王總是做音頻周邊設備,剛開始阿海是在車間裡做學徒,和其它工人一起負責產品的組裝。阿海很好學,沒去多久,工作就上手了,能夠獨立完成組裝整個產品,而且做事認真負責,平時有什麼任何總是很積極,所以很快被提升為組長。一年過去,阿海變成新來工人的師傅,工廠人員流動大,進來的新人都交給了阿海帶領。
  • 「我也要當勞模」:甘肅組織全國勞模深入車間一線宣講互動
    2月18日上午,何琪功、範冬雲、謝昌盛、王小康等4位全國勞動模範來到白銀有色集團公司銅業公司電解車間,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和一線青年職工面對面交流互動,現場問答接地氣、提精神。「我也在一線當作業長,有時候覺得工作壓力很大,怎麼緩解壓力?生活和工作有衝突的時候怎麼辦?」
  • 浙工大組建十多家專家智庫 成為各地政府智囊團
    為我省大量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成為它們的智力庫;發揮綜合性應用研究型大學的智力優勢,成為地方政府的智囊團;聚焦民情民意,成為社會輿情的溫度計。浙江工業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組建全球智庫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專家智庫,服務地方社會。「十二五」期間,承擔各類合作項目800多項,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 泉州工匠宋國方:紮根車間33年的「染色匠」
    日前,在石獅市恆祥漂染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高速運轉,五顏六色的面料翻轉流動,廠長宋國方穿梭在染色機和成品定型生產線之間,仔細查驗每個工藝環節。紮根生產一線33年,攻克一項項技術難題,宋國方身體力行,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在漂染行業,針對滌棉、針織、麻等混紡面料的染色,傳統技法是對當中的不同材質先後上色,這大大增加了生產時間和原料損耗。為此,宋國方組建技術團隊攻克了「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技術,該技術可同時對不同面料染色,一舉將工藝時間降低35%、染化料成本降低30%。
  • 山東一線技工可評高級工程師
    本報濟南12月2日電(記者侯琳良)山東一線技術工人可以獲評高級工程師了!山東省人社廳最近下發《關於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貫通發展的實施意見》,率先在工程技術領域打破職業技能評價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界限。
  • 26名一線職工憑本事直升工程師
    「真想不到,沒有高學歷、沒有論文,我們一線職工也能評上工程師。」日前,在浙江省慈谿市舉行的汽車零部件行業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會上,26名一線職工憑著一身真本事拿下了汽車零部件專業工程師職稱。 「很高興,這一職稱是對我們能力的認可,提升了我們的職業自豪感。」慈興精密傳動科技公司性能實驗室的李章說。
  • 我,211應屆女,年薪20w,煙廠一線車間的工作,要不要去?
    老家強二線城市,一線211本科應屆畢業,信息專業女生,成績很爛無實習,考研沒考上,國考省考也涼涼。剛剛考進離家很遠的外省捲菸廠,非省會窮山溝裡,當地感覺是真正的城鄉結合部,旁邊挨著不止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甚至沒有通高鐵,坐綠皮車去省會四五個小時。
  • 實用英語表達:「智囊團」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智囊團」怎麼說 2006-10-16 10:15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萊陽法律顧問團為政府決策當好「智囊團」 築好「防火牆」
    ……今年以來,萊陽市發展迎來了一系列重大機遇期,而如何保證這些重大決策的順利實施,萊陽市明確提出:「讓法律顧問充當政府『智囊團』,築好決策『防火牆』。」經濟活動的活躍發展、社會事務的複雜多樣、人民群眾的諸多需求,考驗地方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過多地依賴各級領導的主觀意圖和行政決策,不能充分完善地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問題。
  • 《極限挑戰》男人幫與智囊團有點格格不入,網友:感覺是累贅!
    這一期,我們發現智囊團裡新增了一位成員,大家可能想到了這是前一個月之前《最強大腦》選手全能選手欒雨,可能看過的朋友對他比較記憶猶新。最強大腦可以說是國內首檔以競技知識類為主題的一個綜藝節目,開辦了五季,一直給觀眾留下不錯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