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延津縣蟋蟀市場火爆 一隻蟋蟀賣出2000元

2020-12-12 大豫網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在蟋蟀聲聲漫吟輕唱中,延津縣一年一度的蟋蟀交易市場又開始活躍起來。8月6日,僧固鄉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場一隻蟋蟀賣出了2000元的高價,打破近日交易的最高記錄。

當天早上,延津縣僧固鄉德士村路邊,停著許多外地車輛,收蟋蟀客商們的攤位沿馬路兩邊一字排開,一眼望不到邊。攤位前不斷有村民拿著蟋蟀詢問價格,整個市場熙熙攘攘。今年的蟋蟀市場和往年一樣熱鬧,吸引了眾多外地蟋蟀愛好者前來收購蟋蟀。

上午7時30分,其中一個攤位以2000元的高價收購了一隻蟋蟀,據了解,該價格刷新了前幾天1500元蟋蟀交易的最高紀錄。據現場專業人士介紹,這隻價值2000元的蟋蟀,是一隻黃大翅蟋蟀,體型方正厚實,頭大牙大,粗雙須,翅平整,三面服帖,跳動駐地有力,動態佳,是蟋蟀中的極品。

「在每年的蟋蟀市場前期交易中,價值2000元的好蟋蟀並不多見。但2000元的蟋蟀並不是最好的蟋蟀,到蟋蟀要等到市場中後期,這時會有5000元以上的好蟋蟀,甚至會出現上萬元的好蟋蟀。」專業人士說。

一名來自江蘇徐州的蟋蟀愛好者告訴記者,他是一名骨灰級的蟋蟀愛好者,研究蟋蟀已經十多年了。每年,他都會來延津收購蟋蟀,每次都能收到很多好蟋蟀。

據悉,延津縣和衛輝市李源屯的蟋蟀市場,是豫北地區最大的蟋蟀市場,境內的蟋蟀品種多、個頭大、牙硬齒利、善搏鬥,是全國三大產地的後起之秀,可與山東省寧陽、寧津產地的蟋蟀媲美,最貴的一隻蟋蟀能賣到上萬元。

在交易過程中,記者發現市場中家養的蟋蟀讓收蟋蟀的客商們非常反感。客商們說,這裡的蟋蟀市場出現了很多以次充好的家養蟋蟀,他們希望當地人能夠分開管理野生和家養蟋蟀。「因為家養蟋蟀和野生蟋蟀外形相似,但鬥性不足。」一名客商說,他們收購的是野生蟋蟀,家養蟋蟀的出現,影響了野生蟋蟀的收購,擾亂了蟋蟀市場秩序。

專業人士提醒廣大飼養、售賣家養蟋蟀的村民,對於經常從事蟋蟀收購的客商門,他們是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家養蟋蟀和野生蟋蟀的,對於家養蟋蟀他們是不會收購的,所以花錢養蟋蟀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行為,是賠本的買賣。

相關焦點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在德州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說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產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裡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 村裡的蟋蟀生意 賣蟋蟀吃飯用的「盤子」等成村民致富手段
    因為好蟋蟀難找,有人「以次充好」。「購買蟋蟀,特別考驗眼力,要是看走了眼,買了『白蟲』,就賠了。」來自湖北的收購者劉先生說。所謂「白蟲」,他解釋說,就是人工飼養的蟋蟀。「對於一個市場來說,一旦有『白蟲』,很容易損害市場形象,但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幾年蟋蟀價格漲得快,有人會拿著『白蟲』充作野生蟲(野生蟋蟀)。」他說。
  • 一隻極品蟋蟀賣數萬元 「鬥蟋蟀」「套路」還挺深的
    日前,深圳海關部門在福田口岸截獲了 8 只入境參賽的活體蟋蟀,經本報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動物競技市場持續火熱,不管是古代就有的鬥雞、鬥蟋蟀,還是如今的賽馬、賽鴿,都受到了相關領域愛好者的追崇。事實上,動物競技市場經濟消費 " 套路 " 不少。近日,本報記者就針對蟋蟀競技這一領域開展調查,從線上線下多渠道了解蟋蟀競技市場 " 那些事 "。
  • 菏澤:價值堪比「軟黃金」,小蟋蟀「鬥」出大市場
    而真正的蟋蟀名產地,當屬齊魯北方大平原。近幾年,菏澤蟋蟀已成功吸引外地廣大蟋蟀愛好者的注意,相比於山東寧陽、寧津等地已成規模化的蟋蟀市場,菏澤蟋蟀市場潛力巨大。在比賽現場,牡丹晚報記者看到,小留集村委會熱鬧非常,三五成群的人們在聊著蟋蟀話題,「你今年帶了多少蟋蟀來參加比賽」,「我前幾天抓到了一隻好『蟲』」……據了解,還有部分「蟲友」是從外地趕來的,家住河南濮陽的程偉就是其中一位。「我對蟋蟀文化非常感興趣,身邊有幾個朋友喜歡玩蟋蟀,我也經常看他們 『鬥蟲』。
  • 自然教育課程:找蟋蟀,捕蟋蟀,學蟋蟀
    了解蟋蟀的覓食習性,思考:怎樣用美食在野外誘捕蟋蟀?觀察蟋蟀的外觀及行為,你會模仿蟋蟀叫、模仿蟋蟀跳嗎?地點:蟋蟀喜陰暗潮溼環境,溝渠兩岸、雜草叢中、玉米根下、鐵路道基、亂石墳崗等人很少去的生活區域,而且又有水和食物的地方,就能找到蟋蟀。叫聲:在野外(喜陰暗潮溼的地方),從蟋蟀的叫聲判斷蟋蟀的位置。時間:白天選擇多雲天,光線亮度高,光照均勻,易捕捉。夜晚捕捉就以聽鳴叫聲為主了。食物:蟋蟀喜歡吃甜食,比如:白糖、麵包、餅乾等,用這些食物當誘餌,就容易捕捉到蟋蟀。
  • 一隻蛐蛐11萬,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裡的蟋蟀嗎
    山東省寧陽縣一隻蛐蛐賣出了11萬元的價格,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調侃「我不如蛐蛐」、「還上啥班呀我也回去捉蛐蛐去」、「後悔昨天還用拖鞋拍死了一隻」……蟋蟀屬於無脊椎動物。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鬥蛐蛐自古以來就有,鬥蛐蛐也叫「秋興」、「鬥促織」、「鬥蟋蟀」。只有雄蛐蛐兒善鬥,最早是為了搶奪配偶。古代漢字中,「秋」這個字正是蟋蟀的象形,「秋」的甲骨文最早是一隻蟋蟀的象形,代表秋天蟲鳴的特點。後增加火,代表秋天的顏色;。
  • 德州寧津縣:880公斤「蟋蟀王」落戶寧津蟋蟀歡樂谷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6日訊 日前,寧津縣德百雜技蟋蟀歡樂谷迎來了一隻身長175釐米、重達880公斤的碧玉雕「蟋蟀王」。身長175釐米、重達880公斤,這隻「蟋蟀」堪稱重器。正在苦於思索之際,寧津縣政府安排他參觀了縣文化館,了解鬥蟋蟀的傳統文化。當講解員提到蟋蟀中的紅頭蟋蟀尤為珍貴、被認為是「蟋蟀王」的時候,他突然靈感來襲,想起了一塊被「遺忘」在庫房11年之久的大玉石。張錦洪以往的創作以古代經典器物為主,塑造動物形象還是第一次。圖為寧津德百蟋蟀雜技歡樂谷的匯玉堂博物館內陳列的張錦洪各種器物作品。
  • 「蟋蟀相公」指誰,鬥蟋蟀被寫進了聊齋
    瞧瞧,這是多麼浪漫啊,試想一下,在草叢裡,有一隻蟋蟀對著自己心愛的蟲兒,摩擦翅膀,發出鳴響,這和星夜之下,一位手持吉他,在花壇邊對著心儀的女孩子自彈自唱的人,是多麼相像啊。一般的動物,都沒有人類那麼智慧,懂得發明樂器,所以,它們如果要發出鳴響的話,都是依靠自己的嗓子。
  • 一隻蛐蛐賣了11萬!山東這個縣,蟋蟀產業能帶來6億年產值
    而就在此時,寧陽泗店鎮蟋鳴街的一間門頭房裡,90後小夥王衝的蟋蟀代售中心正開始一天的忙碌。一個專業燈箱下,17歲的當地男孩胡越凡,正給一隻蟋蟀稱重、拍照,不久後,這條蟲將上網拍賣,成交後,它就被裝進竹筒,在紙箱裡暫住幾天後,便順著物流送達天南地北的蟲客手裡。
  • 蟋蟀與寧津的悽美傳說
    他們搜集名木奇石大造宮殿、園林,花重金建起鬥蟋臺,親自為鬥勝的蟋蟀封號命名,「金頭大將軍」「銀頭大將軍」「綠袍大王」「紅袍大王」「黑衣大聖」「紫衣大聖」等。 當時東京汴梁(今開封市)是北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鬥蟋市場非常活躍,就連女人、小孩都加入鬥蟋隊伍。有詞為證:「月洗高梧,露淳幽草,寶釵樓外秋深。土花沿翠,螢火墜牆陰。靜聽寒聲斷續,微韻傳,悽咽悲沉。
  • 秋天即將到來,農村蟋蟀又叫了,回憶童年怎麼抓到強蟋蟀
    現在城市鬥蟋蟀活動,有專門的道具抓蟋蟀,然後靠外形等區分哪個比較強。像我們小時候沒有這種道具,想要抓到戰鬥力強的蟋蟀,要有經驗。靠蟋蟀的棲息地,就能分辨出哪裡蟋蟀強,棲息在泥土縫隙裡的蟋蟀最沒有戰鬥力,如果是蟋蟀自己挖的泥土洞,那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看這泥土洞挖得有多深多好就能看出。
  • 「蟋蟀王」安家寧津德百歡樂谷
    偶得5486公斤碧玉 封存倉庫近10年「蟋蟀王」的來歷還要從12年前,張錦洪的一次加拿大礦山之行說起。 2008年9月5日,為了在中國籌建玉文化博物館,張錦洪乘直升飛機在加拿大一處礦山周圍尋找具有代表性的碧玉標本。剛巧看到礦山湖邊有一隻大角鹿,張錦洪拿起相機拍照時,大角鹿受直升機引擎聲音的驚嚇,開始奔跑,飛機一路追過去,鹿一溜煙跑進小樹林不見了。
  • 《對馬島之魂》鳴叫蟋蟀介紹 關於鳴叫蟋蟀的注意事項
    【《對馬島之魂》鳴叫蟋蟀介紹 關於鳴叫蟋蟀的注意事項】《對馬島之魂》共有20隻鳴叫蟋蟀,找到一定數量之後即可在配件菜單中解鎖新的笛曲。獎盃「鐵匠鋪的輓歌」的解鎖條件上提到的「風暴輓歌」也是其中之一。
  • 用什麼方法殺死地裡的蟋蟀
    下面結合我們這邊的情況,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蟋蟀是農作物的傷害很大,是農業8生產中的一大害蟲,尤其是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遊及華南等地的農業生產中,蟋蟀不僅會破壞作物的幼苗,容易造成缺苗(有時候因其損失高達20%左右),也會破壞農作物的根莖葉以及果實種子等。
  • 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國慶開賽 「蟲王」角逐即將開始
    秋風起,蟋蟀鳴。眼下已進入傳統民俗活動「鬥蟋蟀」最佳時節。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泗店鎮蟋蟀文化主題博物館看到,館外花團錦簇,紅色祝福條幅迎風飄揚,館內蟋蟀器具排放整齊,功能室分布有序,工作人員身穿白大褂在緊張忙碌著,收蟲、抽籤、標記、餵養,場面氛圍濃厚又秩序井然。
  • 《The Very Quiet Cricket》好安靜的蟋蟀
    適讀年齡:6-9歲《The Very Quiet Cricket 》是卡爾爺爺的一部作品,講述了一隻雄蟋蟀一個溫暖的一天,一隻小蟋蟀從一個瘦小的卵裡誕生了。Welcome! chirped a big cricket,rubbing his wings together.歡迎!啁啾大蟋蟀,揉著他的黏在一起的翅膀。
  • 「紅蟋蟀」進入西方市場
    最近在海外受到追捧的是華裔作家嶽韜的《紅蟋蟀》,國內讀者當關注一下這本書。  該書作者嶽韜,1976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和阿姆斯特丹大學,當過記者、編輯,現從事商務培訓,兼自由撰稿人。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她頻繁在中外報刊雜誌和網絡上發表作品。
  • 蟋蟀那些事兒系列
    我中學時下鄉勞動,上千人趟出一隻兔子,上千人燥動呵,兔子被一個人按住了,大家全踏實了。聖上一立太子,眾阿哥也全消停了,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就是別弄弓箭俱樂部。玩蟋蟀好呵,趕巧皇帝也好這口兒,您就成愛卿了。三 .深秋,廢機井邊上塌下來一堆碎磚頭,一條從刺蝟口中逃出半條命的蛇,悲慘的死在了碎磚的縫隙中。一隻虎頭三尾拖著孕身,也鑽了進去。一陣秋風,一場秋雨,天地肅殺著。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
  • 百隻蟋蟀濟南打擂拼出7隻「蟲王」 其中一隻竟是「獨腿」
    賽場前面的一個個小罐子裡,裝著這次爭霸賽的主角——蟋蟀。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由於鬥蟋蟀這項活動的風靡,市場上出現了「白蟲」,也就是人工飼養的蟋蟀。「在這種正式的賽場上,非野生的、人工飼養的蟋蟀是沒有資格參賽的。」濟南市蟋蟀協會會長張鐵軍說,賽前第一個項目就是對參賽蟋蟀進行甄別。此次經過裁判的判定,幾隻被判定是「白蟲」的蟋蟀被取消了參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