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準大學生生活費 你是"年薪制"or"月薪制"?

2020-12-13 人民網
   

  「我是準大一新生,請問海口的消費水平怎樣?」「學長學姐能不能曬一下你們的生活費?」「你們覺得一個月800元生活費夠用嗎?」……近日來,在各高校的貼吧上,有關「準大學生生活費」的帖子成為熱門,不少「準新生」紛紛發帖詢問,甚至一些學生家長也對生活費到底怎麼給、給多少表示困惑。

  怎麼給:「年薪制」、「月薪制」還是「周薪制」?

  「我家小孩獨立性和自理能力較強,我們都是每學期開學時將12000元生活費(含學費)一次性打到他卡裡。」家住現代花園的劉女士說,兒子在湖南大學就讀大三,三年來,在孩子的生活費上,都是採取「年薪制」,即一學期或一學年給一次。

  「這樣方便孩子隨時取用,還可以培養孩子理性調配資金的理財能力。」劉女士說,孩子除了興趣需要和學校集中購置大件的電子器材向家長額外要過兩次錢外,每學期回家還稍有節餘。

  市民張苗的女兒在雲南讀大學,因為是獨生子女,全家人都寵著,所以在大學生活費這塊,家長也沒有過多要求或節制女兒消費。「起初是每月打一次生活費,可到學期末的時候,每周打一次生活費,不管是四五百元還是七八百元,一個禮拜不到肯定還會要錢。」張苗稱。

  張苗擔心女兒畢業後,不知道賺錢的辛苦,這樣的花銷習慣會讓孩子今後吃不消。「9月份開學,我打算嚴格控制女兒的花銷,每周就打400元,不能每周花錢每周要錢,沒有節制。」張苗說。

  家住文明東路海潤花園的王先生說,女兒即將到西安讀大一,她平時喜歡打網遊又喜歡購買零食,在家的時候,對女兒的消費並不關心,現在不知道生活費到底該怎麼給。「給多了,怕一次花完,給少了,又怕她沒錢花。」王先生說,聽不少家長說每月給一次,也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家的孩子。

  考入重慶大學的陳同學的母親,則計劃按星期給孩子發放生活費。她說,現在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往往「月初是公子,月末是花子」,而自家孩子自制力不強,所以最好還是一個星期給一次生活費。

  給多少:「緊湊型」、「經濟型」還是「豪華型」?

  大四女生姚娟說,她家在市區,但在學校住宿,平均一兩周回家一趟,父母每月給500元生活費,勉強用到月底沒有問題。

  即將前往四川讀大一的張同學的媽媽告訴記者,原計劃每月給孩子1500元的生活費,但孩子說每月1000元應該足夠,說一個月花不了多少錢,尤其是剛進大學的新生。一般開學報到的時候,家長會一次性地購齊洗髮水、毛巾之類的生活用品。在之後的幾個月裡,這些方面基本上就花不了多少錢了。如果不經常下館子,只吃食堂的話,700塊錢肯定是夠的。

  即將前往北京就讀舞蹈專業的林同學的媽媽,提起女兒生活費的事情就非常無奈:「一個禮拜給一次生活費,不管是給二三千元還是四五百元,一個禮拜不到就花完了。」

  記者採訪了10位準大學生,有7人的生活費計劃在每月1500元以上,有3位大學生的生活費計劃在每月800元左右。

  準大學生馮夢琴表示,按照海口各大高校食堂夥食費的標準,女生每月600元-700元就可搞定,男生每月1000元就可搞定,但是隨著物價的上漲,生活必需品及雜費等開銷較大,所以她準備叫父母每周給三四百元,這樣方便控制花銷。

  也有部分學子認為,父母限定的月生活費不夠花,需要每周向父母要一次錢,其花費多用於話費、交通費、人情費等。有多位學子表示,「人情交際費」是大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筆費用,這類費用一般用於同學聚會、娛樂等。

  學生消費應量力而行

  家長學校應合理引導

  準大學生們的生活費應該是「年薪制」、「月薪制」,還是「周薪制」呢?「『周薪制』不利於培養學生規劃生活,而『年薪制』又不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花費情況。」省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寧處長分析認為,每月給孩子定額的生活費是比較可行的做法。

  寧處長說,準大學生們的生活費應該怎麼給、給多少,首先要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給得多不一定就是愛孩子的表現,而且,這種消費觀念並不利於孩子今後的生活。他認為,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跟風消費及盲目消費的現象,大學生消費需要量力而行,要體諒父母的艱辛,而父母也要協助孩子培養理財觀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寧處長建議廣大準大學新生,不管自身家庭條件怎樣,都應該合理安排生活費的使用,不要大手大腳或者互相攀比,要懂得理財,學會安排支出,鼓勵形成記帳的習慣和正確的理財觀念,避免跟風及盲目消費。作為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念,給錢有度,不能放任孩子大手大腳地花錢,應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作為學校,更應該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引導在校大學生在消費上的理性行為。

  省心理學會董謙老師表示,準大學生們沒有賺錢的經歷,缺乏節約意識和理財意識。要糾正其花錢的無節制及盲目性,要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入手。家庭方面,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易,讓孩子適當參與一些創業及打工,這不僅可增加社會閱歷,還可以為家庭分擔一點經濟壓力。同時,要告誡孩子不要使用信用卡透支,形成正確的消費觀。而學校方面,則應加強學生們的理財教育,正確引導如何消費,如何賺錢,讓學生適當體驗勞動的艱辛,使其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準大學生們的生活費應該是「緊湊型」、「經濟型」還是「豪華型」?海南大學經濟學教授王毅武表示,不同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孩子的花銷習慣,都讓家長在給孩子生活費時沒有統一的參照標準。生活費怎麼給、給多少,家長可根據物價情況及學生個體消費需求來定。王毅武說,每個家庭的收入狀況不一,每個城市的消費水平也有差異,但原則卻是共通的。

  首先,不能對於孩子的消費無限制;其次,適度的「緊縮」政策可以刺激孩子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賺錢的不易,對孩子自身的鍛鍊也不可小覷;此外,遇到聖誕節、元旦等節假日,孩子的花費難免會增加,家長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生活費。

相關焦點

  • 月薪制變年薪制?這些人收入可能要變…
    年薪制真要來了? 為什麼之前默默無聞的年薪制 突然掀起波瀾?這還要從8月27日 人社部發布的一則新聞說起! ▼ 鼓勵實行年薪制?!
  • 年薪制個稅如何計算?
    在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平時按月取得的生活費或部分工資,應按月依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終取得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應按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辦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些企業對企業經營者實行年薪制,即企業經營者平時按規定領取基本收入,年度結束後根據其經營業績的考核結果再確定其效益收入。
  • 長春市事業單位試行年薪制 告別月薪制
    長春市事業單位試行年薪制告別月薪制 2002年9月26日08:02  法制日報   長春事業單位試行年薪制  本報訊(記者梁國棟)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吉林省長春市事業單位將告別實行了幾十年的月薪制
  • 月薪和年薪的區別
    年薪12萬,不就是月薪1萬嗎?到了算年終獎的時候,我發現這兩種薪酬的計算方法完全兩樣。年薪制年終獎=12萬-一年中月收入總和月薪制年終獎=一年工作成績×換算公式(一般根據公司總業績來計算)這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二者的區別,年薪制是固定的,這一年只要你的工作目標完成,就能拿到12萬,一分不少,也一分不多。
  • 調查:8年制醫學博士月薪3000-7000元
    南方醫科大、南方醫院聯合主辦的全國8年制醫學生論壇日前閉幕,參加論壇的64名準博士通過一周多時間的調查、了解,得出了一系列研究報告。(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江一舟是復旦大學醫學院2006級的學生,本次論壇負責對就業、薪酬問題進行了解。據悉,全國所有的8年制醫學博士,今年畢業的1000人,調查了600多人。
  • 月薪制變年薪制?職工收入有新規定!
    落實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政策,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制定事業單位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計入當年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總量限制、不納入總量基數的具體操作辦法。
  • 人社部: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
    人社部: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新聞內容主要是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網友:年薪制,一年發一次工資?關於年薪制,可能很多朋友都是按月拿工資,不太了解年薪制的具體實行方式,有網友一聽到這個詞,誤以為是一年發一次工資……不是的哦~年薪不是一年一次性發,年薪一般分為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以及
  • 詳解事業單位年薪制:固定+浮動部分 實施起來或有難點
    這份通知中的若干舉措涉及到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改革以及用人機制創新,年薪制、人才引進、鼓勵兼職等關鍵詞受到輿論關注。觀點指出,事業單位傳統的月薪制以及編制管理可能都將有所突破。在這份文件中,最受輿論關注的是事業單位薪酬制度的改革。文件中提到,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比如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
  • 大學生狀告父親不支付生活費,結局有些意外,大學生該要生活費嗎
    18歲是成熟的標誌,也是成人的起點,如果到了這個年紀,父母不再為你承擔生活所需的費用,你是否能獨立生活,能否接受父母的這個安排呢?有人將父母告上了法庭。其實,這件事說到底是於情合理於法不據的問題,當下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都需要父母幫忙支付,真正能夠完全獨立的大學生是比較少的。
  • 上海高校首試教師年薪制 最高年薪30萬
    南方網訊 上海高校教師「年薪制」千呼萬喚始出來,且差距之大令人咋舌:最低的年薪才2萬元,最高的則達30萬元。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日前宣布,在本市高校中率先試行「年薪制」,該校教師近日已領到了試行年薪制後的首次浮動工資。記者查知,教師每年身價從2萬元到30萬元不等。
  • 年薪12萬和月薪1萬是一回事嗎?錯,兩種薪酬完全不同,不懂吃虧
    原來月薪是1萬,續籤後年薪12萬,只能倒吸一口冷氣,為什麼這麼說呢?也因為年薪制中的效益收入(當年的經營結果),和各種載體的保證金(長期的經營結果),年薪制又被稱為面向未來的工資分配方式。第二,什麼叫月薪制?
  • 年薪制個稅如何計算?(2)
    所以實行年薪制的情況下,應該將年薪制中的部分按月度工資形式發放,另一部分作為年終一次性獎金形式發放。   上例中第三種發放方式A方案與B方案應納稅額相等。但並等於所有年薪制下二者隨意分配都是相等的。本例相等的原因是二種方案的最後適用稅率均為25%,如果出現二者適用稅率不同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差異。
  • 周薪月薪年薪多種發薪制存在爭議
    周薪制、月薪制、年薪制到底哪種好?薪酬的意義是否已經被延伸?近日,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對700餘位城市居民所做的訪問調查簡略回答了以上問題。比較不同發薪制度,分別有25.7%、29.7%、24.7%的受訪居民表示希望領取周薪、月薪、年薪,同時,有19.9%的受訪居民表示無所謂如何領薪。
  • 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事業單位收入有新規定
    導讀: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事業單位收入有新規定!近日,人社部組織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 說新詞|事業單位年薪制,怎麼發、誰能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孫倩/製圖8月27日人社部網站的一則消息,讓事業單位的高層次人次,看到了領取年薪的希望,百萬年薪不再是夢。無論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還是制定具體操作辦法,使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為現金獎勵,都是為了讓這些高層次人才的貢獻與回報相匹配。改革中的年薪制尤為引人關注,在微博話題中創下3億多次的關注量。年薪制類似企業裡的「底薪+提成」模式,每月仍發放一筆固定工資,每年再根據考核確定年薪。如此,可以拉長考核周期,避免急功近利,更加科學合理。
  • 大學生每月需多少生活費?看完各地大學生生活費排行,你就明白了
    ​這幾天,全國各地的準大學生們應該都收到錄取通知書吧,上大學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生活費和父母談妥了沒?全國大學生生活費排行小編曾經看過一個全國各地大學生的月生活費排行,從數據可以看出,在北上廣這類超發達城市上學的學生,所需生活費是非常高的,甚至堪比三四線小城市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用。
  • 事業單位改革新提議: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
    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這項提議也是呼應事業單位薪資福利的改革。年薪制是以年度為單位,依據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和經營業績,確定並支付經營者年薪的分配方式。年薪制是順應資本主義國家分配製度的變革而產生的。在國外,企業經歷了業主制、合夥制和公司制3種形式。
  • 「5年制」和「3年制」有何不同?同樣是大專,卻不再一個檔次
    高考結束後上大專加起來要花6年的時間,而中考結束後直接上大專,只需要5年的時間,那麼就有人會質疑,知道自己學習成績不好,就沒有必要上高中了,直接上5年制大專就好了,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雖然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看上去在學歷上是一樣的,但檔次卻不一樣。「5年制大專」和「3年制大專」有何不同?
  • 事業單位年薪制真的來了!一年能拿多少錢?
    最近,一則「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的消息悄然上了熱搜,引發3.7億人圍觀。近日,人社部組織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落實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政策,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
  • 尷尬了 大一新生月生活費要4500應屆畢業生月薪不足6000
    大學生伸手要生活費不尷尬,尷尬的是生活費永遠不夠花。最近,有大一女生跟媽媽要4500元的生活費,被拒後感到委屈,並坦言2000元的生活費捉襟見肘。一時間,網絡掀起關於大學生活費的爭論。有人總結說,當代大學生與父母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生活費需求與父母給的生活費完全不夠花」的矛盾。一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對大學生來說高不高呢?央視財經 《第一時間》採訪發現,大部分學生覺得4500元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