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發育遲緩,又稱胎盤功能不良症候群或稱胎兒營養不良症候群,可能導致出生後的新生兒跟正常的嬰兒比各方面會有落後,包括神經、智力、消化功能等。
執筆:毛婷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懷孕之後,孕媽最為擔心的就是腹中胎寶的情況,其實不必隔著肚子干著急,當胎兒發育遲緩的時候,準媽媽身體是會出現幾個「信號」的。
關於宮內發育遲緩
1、什麼是宮內發育遲緩?
又叫做胎兒宮內發育不良,判斷標準是:
新生兒出生體重在同孕齡兒正常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以下,或者低於平均值的2個標準差。此外如果胎齡已經達到37周,而新生兒的體重卻低於2.5kg,也屬於宮內發育遲緩。2、宮內發育遲緩的原因
胎兒發育不良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為3個部分:
A:母體因素,所佔比例較大,約50%-60%,主要是孕婦的身體和生活習慣所致:
胎兒體重差異和孕婦的孕前體重相關,如果孕婦孕前體重低於54kg,妊娠時體重就會過低,增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可能性;孕婦如果生活習慣不佳,如抽菸酗酒、濫用藥物、長期熬夜等,都會導致胎兒宮內環境變差,影響發育。孕媽自身身體不好,蛋白質和能力供應不足,患有貧血、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疾病,都會導致胎盤供血不足。
B:胎兒因素,約有10%的宮內發育不良是由於胎兒染色體異常和遺傳病史導致,此外還有病毒和病原微生物感染、雙胎妊娠都會影響寶寶的發育,按時產檢是預防的最佳方法。
C:胎盤和臍帶因素,佔比較少,主要是胎盤功能下降、胎盤發育不良、臍帶打結、臍帶扭轉等影響了胎兒獲取營養。
孕媽身體出現這3種表現,當心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由於孕期20周左右(即懷孕滿5個月),是胎兒正式開始「猛漲期」,所以孕媽可以定時觀察以下三個指標自己是否達標:
1、體重增長不達標
正常情況下,進入孕中期後,胎兒體重增加,孕媽體重也會隨之上漲,二者是緊密相關的,通常建議孕期體重增加在12.5~15千克為宜。
在孕前3個月,由於早孕反應強烈,孕媽基本吃不下太多,體重增長較少;進入孕4-7月之後,胎兒迅速發育,準媽媽體重開始維持在每周8兩,1個月3斤左右的增長範圍;懷孕到第8個月時,孕婦每周體重增長1斤,1個月在4斤左右。
但是孕期體重增長情況,具體還是要視孕婦自身情況而定,如果孕前比較瘦,那麼體重增長在30左右都屬於正常,孕期體重基數較大的增長一般在20-25斤之間。
但如果孕媽體重增長過低,則可能是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所致,但如果增長過快也不少好事,可能會帶來「巨大兒」、妊娠糖尿病等情況。
2、宮高變化不達標
測量宮高也是推測胎兒發育情況的手段之一,孕婦在平躺的情況下,將下腹恥骨聯合的上緣中點到子宮底部的距離稱之為宮高值,也是子宮大小的判斷標準之一。
宮高的變化曲線是先升後降的,在孕4月的時候子宮底高度在恥骨聯合上10cm,逐漸升高到孕9月的時候達到28-30cm,直到分娩前1-2周隨著胎兒的入盆子宮才會下降。(具體見下表)
在孕20周以後,宮高值會歸為產檢項目,每4周測量1次,孕28-35周每2周測量1次,孕36周後每周都要測量1次。
宮高增加說明胎兒發育良好,如果持續2周宮高沒有變化,則說明胎兒發育異常,需要儘快就醫。
3、腹圍變化不達標
測量方法是孕媽站立,以肚臍為基準,水平方向繞腹一周得出的數值就是腹圍,腹圍每個懷孕周期都會增長1.6cm左右。
在進入孕20-24周時是快速增長階段,每周以0.8cm的幅度上漲;
一直到孕34周之後減緩,每周增長大約0.3cm;
直到足月時,準媽媽的腹圍增長值約為21釐米。
綜上所述,懷孕滿5個月是胎兒發育差距拉開的關鍵點,如果以上三項指標沒過關,警惕胎兒發育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延伸閱讀:世界最小早產兒奇蹟存活
美國聖地牙哥在2019年的一份申明中稱:薩伊比是目前世界上存活下來最小的早產嬰兒,出生於23周零3天的她,體重僅有245克,一個蘋果的重量,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待了整整5個月之後才平安出院。
雖然我們也感嘆於生命的堅強,但如果孕媽們在孕期就能發現胎寶發育不良的情況,及時地治療,也能減少孩子很多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