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分析海洋底棲魚類重金屬鎘累積機制

2020-12-20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徐海、朱漢斌)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張黎團隊利用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研究海洋底棲魚類中重金屬鎘累積方面獲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相繼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有害物質期刊》。

張黎團隊開發了一種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方法,在實驗模擬體系中人為添加重金屬鎘同位素,首次對海洋底棲魚類從水相、沉積物相和食物相同步吸收鎘的生物動力學過程進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可有效模擬預測蝦虎魚長期累積鎘的動態變化,可廣泛適用於多種水生生物在複雜重金屬暴露場景中生物累積機制的研究。

同時,該團隊發現,蝦虎魚從沉積物中吸收鎘的能力很弱。在該實驗條件下(模擬未受鎘汙染情況,如大亞灣部分站位),蝦虎魚體內僅有約5%的鎘來自沉積物,而大部分的鎘來自海水和食物。

然而,隨著魚類生活環境中沉積物鎘濃度的升高,魚將從沉積物中獲得更多的鎘。在接近於我國三類沉積物標準的環境中,沉積物貢獻了魚體內超過50%的鎘。

該研究表明,受重金屬汙染的海洋沉積物會導致底棲魚類體內重金屬的高累積。而底棲魚類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也是我國重要的漁業資源,因此,對受汙染的沉積物進行人工修復、降低重金屬的水平,對於生態健康和漁業資源保護都有重要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21/acs.est.8b00027

DOI:10.1016/j.jhazmat.2018.09.045

《中國科學報》 (2018-12-10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南海海洋所利用多重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析沉積物
    >,首次對海洋底棲魚類(諸氏鯔蝦虎魚,Mugilogobius chulae)從水相、沉積物相和食物相同步吸收鎘的生物動力學過程進行量化分析(圖A)。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可有效地模擬預測蝦虎魚長期累積鎘的動態變化(圖B),可廣泛適用於多種水生生物在複雜重金屬暴露場景中生物累積機制的研究。同時,研究發現,蝦虎魚從沉積物中吸收鎘的能力很低,僅為從海水中吸收鎘的能力的萬分之一。
  • 海底垃圾引發海葵爆發改變海洋底棲生態系統—新聞—科學網
    因此,垃圾汙染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具有重要影響。而大部分的漂浮垃圾最終都會沉積於海底,使得海底成為海洋垃圾的巨大存儲庫。受觀測手段、成本、研究方法等條件限制,對於海底垃圾的大規模調查往往難以進行,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過程更是難以觀測。因此,海底垃圾對底棲生態系統的作用機製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華南植物園發現華南礦區魚類重金屬汙染
    隨著採礦、冶煉、化工、電鍍、電子、製革等行業的發展,以及民用固體廢棄物不合理填埋和堆放,重金屬汙染物事故性排放及大量化肥、農藥的施用,使得各種重金屬汙染物進入水體。重金屬汙染物難以治理,它們在水體中具有相當高的穩定性和難降解性,在水體中積累到一定限度就會對水體、水生植物及水生動物系統產生嚴重危害,並可通過食物鏈而在水產品體內累積,最終作為食品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因此水體和水產品重金屬汙染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中國科學報】華南礦區周邊魚類重金屬汙染嚴重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科研人員通過定點調查研究發現,華南礦區周邊魚類重金屬汙染嚴重。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環境科學和汙染研究》等環境學主流期刊上。在此次研究中,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研究組的莊萍博士在研究員李志安的指導下,調查了廣東韶關大寶山礦區礬洞村不同地點3個養魚池塘的水、底泥的重金屬汙染程度,還分析測試了6種常食用養殖魚體內4種組織器官中鉛、鎘、鋅、銅等4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所調查的魚類包括草魚、鰱魚、武昌魚、大頭魚、鯽魚、鯉魚。
  • 人類活動引起魚類行為變化影響生態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該成果首次揭示了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是導致種群以及生態系統結構變化的一個普遍機制。該成果較好解釋了已發生的多例自然現象,如瑞典淡水魚河鱸種群結構的變化。 科學家們以魚群為研究對象,首次利用數學建模揭示了魚類行為變化對生物種群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該成果由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及與丹麥海洋研究所、瑞典于默奧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共同完成。
  • 大寶山礦周邊魚類重金屬超標
    南方日報訊 (記者/趙琦玉通訊員/周飛莊萍)筆者昨日從華南植物園了解到,經專家研究,韶關大寶山礦區礬洞村附近魚塘有近三成的草魚和鯽魚樣品肉中重金屬含量超標。近日,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研究組莊萍博士在李志安研究員的指導下,調查韶關大寶山礦區礬洞村不同地點3個養魚池塘的水、底泥的重金屬汙染程度,並分析測試了6種食用養殖魚體內4種組織器官中鉛、鎘、鋅、銅等4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探索礦產開發對當地水體及魚類的汙染並評估其對人體的健康風險。所調查的魚類包括草魚、鰱魚、武昌魚、大頭魚、鯽魚、鯉魚。
  • 重金屬對魚類的危害及汙染防治
    淡水魚類重金屬汙染問題情況很複雜,汙染的有毒化學物質種類繁多,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常見的有汞、砷、鉛、鉻、鍋等,其中砷屬於非金屬,但常將其納入重金屬類加以考慮。另外,植物性飼料原料在種植過程中必然會施用一定量的農藥,導致農作物農藥殘留,作為魚類飼料的穀類及其外皮、殼等必然含有一定量的殘留農藥。1.2水體中有毒化學物質的汙染水不僅存在著生物性汙染,而且也存在著嚴重的化學性汙染問題。水體重金屬汙染主要來源是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油輪漏油、農藥隨雨水衝刷於江河中,都可使重金屬汞、輻等沉積於水體底質。
  • 海底撈的辣椒檢出重金屬「鎘」!深圳通報14家不合格餐廳
    食品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辣椒的重金屬「鎘」超標深圳海底撈壹方城店等3家餐廳的辣椒,檢出重金屬鎘超標。鎘屬於重金屬汙染物指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DNFP)將鎘列入重點研究的環境汙染物。鎘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積性,長期大量攝入鎘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腎和骨骼損傷等,容易造成骨質疏鬆、變形、關節疼痛等一系列症狀,如日本富士縣鎘中毒事件的「痛痛病」。二、豆芽檢出違禁添加劑深圳愛人餐飲服務公司騰訊濱海大廈分店、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食堂等4家餐廳的豆芽,檢出食品安全標準禁用的添加劑4-氯苯氧乙酸鈉、6-苄基腺嘌呤。
  • 香港食環署:大米的重金屬,遠超內臟
    相比於農作物,具有自主代謝能力的動物和部分魚類,體內重金屬含量就要低得多。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單純用科學理論描述,不夠具有說服力。 那不妨看一下統計數據。
  • Chemosphere:深圳大學丨鹽度調控的海洋硅藻細胞表面鎘離子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期刊:Chemosphere主題:鹽度調控的海洋硅藻細胞表面鎘離子流標題:Salinity-dependent nano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 of cell surface
  • 揭示水稻秈粳亞種鎘積累差異的分子遺傳機制
    該研究克隆了一個調控重金屬鎘積累差異的數量性狀位點(QTL),該QTL在鎘轉運蛋白基因OsHMA3啟動子存在秈粳亞種間的自然變異,從而部分導致了秈粳亞種間的鎘積累差異。  鎘是一個對植物和人類都高度毒害的重金屬元素。研究表明,過量攝入鎘會導致骨質疏鬆、心血管不良、癌症等疾病。
  • 減肥不成功、乏力、失眠、關節疼,可能是體內重金屬太多……
    (香菸中會有鎘,圖片來自dailyhunt)鎘對人體或者生態系統幾乎沒有任何益處,而且是已知的一種致癌物質,可以在身體中長期累積。→注意飲用水建議飲用水過濾後再喝,有助於去除可能含有的多餘鉛或其他重金屬。另外,關於膳食重金屬還有很多爭議,比如很多人擔心魚類裡面含有重金屬,肉類裡重金屬含量更高等等。
  • 稻田重金屬汙染修復治理技術及效果文獻計量分析
    2014年4月國家環境保護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等汙染物點位超標率達19.4%,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汙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汙染形勢不容樂觀。耕地土壤重金屬汙染會導致農產品重金屬含量超標。
  • 重金屬鎘含量超標?檢測結果告訴你實情
    關於生蠔的傳言還有很多,有人說生蠔喜歡吃海藻類食物,容易富集重金屬、產生毒素,這些傳言到底是真的嗎?有研究發現,在所有水產品中生蠔、貝類相比魚類,體內更容易富集重金屬,這跟它們的生長環境有很大關係。結果發現在不去除內臟的情況下,生蠔中重金屬鎘和鉻均高於國家標準,而去除內臟的生蠔重金屬鎘和鉻,都低於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汙染物限量》中明確規定,生蠔鎘、鉻的含量不得高於每公斤2.0毫克。由此可見,正規渠道購買的生蠔,一定要去除內臟後再食用。最後還要提醒您的是,營養再好的食物也要控制好攝入量,比如水產品的攝入量每天保持在50-100g左右即可。
  • 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徵及汙染評價
    當前國內研究多集中在典型耕地[12~14]、蔬菜地[15, 16]、果園[17]和工礦區[18, 19]等小尺度區域土壤重金屬的富集特徵及空間分布, 而對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的汙染現狀進行系統地評價分析相對較少, 如Wei等[20]匯總了我國部分城市及農田土壤重金屬數據, 並對這些數據展開分析評價;宋偉等[21]根據138個典型耕地土壤重金屬資料庫計算了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的汙染概況, 結果顯示全國耕地土壤重金屬的汙染率為
  • 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報導海底垃圾可能引發海葵爆發進而導致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改變
    該研究基於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通過現場觀測和統計模型等方法,首次報導了海底垃圾對於鬚毛高齡細指海葵(Metridium senile fimbriatum)分布的影響,進而探討了海葵爆發對於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海底垃圾的密度是影響海葵分布的重要影響因子,二者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首次從統計學角度證明了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為研究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新視角。
  • 【推薦】|中國小型底棲生物研究的40年——進展與展望
    海洋酸化條件下銅、鎘對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性毒性效應. 生態學報, 34(14): 3879–3884鄧可, 張志南, 黃勇, 等, 2005. 南黃海典型站位底棲動物粒徑譜及其應用.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35(6): 1005–1010葉樹明, 高少佳, 潘佚, 等, 2006. 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在小型底棲生物分離系統中應用的研究.
  • 重金屬都有毒?毒害人體的機理是什麼呢?
    鎘 可在人體中積累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使人嘔血、腹痛、最後導致死亡,慢性中毒能使腎功能損傷,破壞骨胳、致使骨痛、骨質軟化、癱瘓。 氟 輕者氟斑牙、氟化骨症,重者骨密度過硬、容易骨折 鋁 積累過量會使兒童智力低下、中年人記憶力減退、老年人痴呆。 鈷 對皮膚有放射性損傷 釩 傷人的心、肺,導致膽固醇代謝異常。
  • 又是鎘超標!盒馬、叮咚買菜等知名生鮮電商所售梭子蟹不合格
    來源:消費者報導肉質緊實細嫩,味道鮮甜,相信不少人都對螃蟹情有獨鍾,但要小心你吃的螃蟹重金屬超標。近日,螃蟹再因重金屬超標問題引發關注,據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最新食品抽檢信息顯示,4批次梭子蟹均檢出鎘超標,均來自叮咚買菜、餓了麼、盒馬鮮生等知名生鮮電商平臺。
  • 廣州蠔德喜燒烤店被指生蠔鎘超標20倍 生意不降反增
    近日,有媒體從「蠔德喜」購買兩打共24個生蠔送檢,其結果顯示:重金屬鎘含量為2.0mg/kg,據該媒體報導,在衛生部公布的國家標準中,「蠔德喜」所賣的生蠔鎘含量則超標20倍,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