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腕痛到不能抱娃、做家務?5個小練習緩解疼痛安心陪寶寶

2020-09-26 周周育兒課

導讀:產後媽媽腕痛到不能抱娃、做家務?5個小練習緩解疼痛安心陪寶寶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產後媽媽腕痛到不能抱娃、做家務?5個小練習緩解疼痛安心陪寶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由於我有孩子,所以我沒有機會與Lazy在一起。
我從來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小動物在一周之內無法哭泣和哭泣,而去幼兒園就像在戰鬥中一樣~~
但是每個周末雷聲都動不了,比鬧鐘更守時,老母親真的要抽些血~~~


每一天,我都充滿活力,堪比鐵人三項。滑倒時,我的頭部和腿部疼痛不安。我真的不想說話或搬家,我只是想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
這個周末不要被嬰兒滑倒,我看到一位母親把嬰兒推到滑梯上玩。她不經意地瞥了她一眼,看到手腕上的繃帶,立刻就知道自己已經被招募了。
我周圍有幾位媽媽的媽媽手腕。一位朋友這樣形容:半夜我感到痛苦,無法入睡。我起床進行母乳餵養。我的手指太硬了,甚至根本無法彎曲。一兩分鐘後,我不得不一點一點地緩慢移動,只有一點點有意識,能夠彎曲。
當我能感覺到這是我的手時,我抱著嬰兒,抬起衣服餵養。
我嚴重懷疑自己夢dream以求地變成了九音白爪。
在嚴重的情況下,不能移動杯子,不能握住筷子,並且很難喝口水和吃飯。
在很多情況下,梳子無法提起,而頭髮卻很短。
不要談論烹飪和家務勞動。我覺得我不能照顧自己。即使去廁所,我也無法解開褲子。
菜刀根本無法處理。如果不是我母親的幫助,我只能點外賣。
這種疼痛絕對可以與母乳餵養和嬰兒腐爛的疼痛相比。
1.什麼是媽媽的手腕?
母親的手腕是分娩後常見的手腕疼痛。在醫學上,它也被稱為「手腕狹窄性腱鞘炎」,簡稱肌腱消炎。
「母親的手腕」的症狀非常典型。疼痛在拇指附近的手腕一側。拇指底部的腫脹和疼痛會導致拇指或手腕不適。


具體表現為:抓,抓,扭,捏等動作時,會引起或加重手腕疼痛,做事往往不努力,嚴重時會影響睡眠質量。
有時像神經痛一樣,它會延伸到手臂,而疼痛會一直延伸到拇指末端。症狀逐漸惡化。
尤其是當我早上醒來時,症狀特別嚴重,並且在疼痛區域(靠近腕部半徑)會感覺到腫塊,並且在按壓時會感到疼痛。
2.如何確定媽媽的手腕?
用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然後將後者的手腕彎曲到小指側。如果疼痛加劇,則可能會出現母親的手腕。這是由於發炎的肌腱和法氏囊被拉緊而引起的。
3.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母親的手腕?
首先,不當使用手腕和錯誤姿勢抱抱孩子。


十月懷孕,生下嬰兒,新媽媽自然會喜歡它。許多母親不願或沒有人幫助。他們每天必須不斷地收拾嬰兒,餵養,換尿布,洗屁股,換衣服和洗奶瓶,經常使用拇指和手腕,用力過大,導致肌腱受損以及腱鞘,滲出液和無菌性炎症,引起疼痛,然後腕部發炎。
剛出生的嬰兒柔軟,媽媽們在舉起嬰兒時要小心,但是新手媽媽們在舉起嬰兒的頭時經常會以不正確的姿勢強迫自己的手並長時間重複動作,這也可能導致手發炎。
熊黛林和Ella都因為母親的手腕而在新浪微博上受到熱烈追捧,兩手戴上腕帶時特別引人注目,而熊黛林則是如此認真,以至於他甚至不能安全地握住零錢。他愛得越深,他就越痛苦。


其次,激素變化。
在懷孕後期和分娩後,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很容易引起腕部韌帶浮腫,肌腱和韌帶也變松,強度變弱,長時間的活動減少,這會使肌肉力量下降。
第三,氣虛受風寒影響。
在分娩期間,由於產婦的氣血不足,如果受風寒影響,寒冷會留在肌肉和關節中,容易引起肌腱和神經發炎。
4.如何預防和緩解媽媽的手腕?
如果新媽媽覺得疼痛難以忍受,建議及時就醫,並遵照醫生的建議。
為了預防和避免母親的手腕,新手母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注意生活中的以下幾點:
1.穿戴式護腕。


如果懷孕的母親或產後母親的手不舒服,則可以戴護腕套以保護手腕,並有效防止外界刺激影響手腕。
2.注意休息並保持雙手溫暖。
找到母親的手腕後,最重要的是讓您的手得到充分的休息,並在疼痛減輕時進行一些伸展運動。同時,請保持手部溫暖,避免寒冷刺激您的手腕。
3.熱敷或冰敷。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明顯腫脹,可以用熱毛巾或將手浸在溫水中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並促進炎症吸收,建議每天加熱2-3次,每次20-30分鐘但是,如果處於急性期且有腫脹,則必須用冰代替以減輕疼痛和減輕腫脹。您可以將冰塊(冰水)裝在塑膠袋中或用冰巾敷冰。注意不要花太長時間避免凍傷。
4.不要過度使用手腕。


減少重物並減少手腕的向下彎曲。請勿重複做手腕向下彎曲的動作,例如使用鍋或擰毛巾。嘗試多休息,以免手腕和拇指過度勞累。
5.注意保持孩子正確的姿勢。
許多母親喜歡用一隻手支撐孩子的身體,而用另一隻手支撐頭部,在這種姿勢下,孩子的大部分體重都由抱著孩子的手承擔,腕部的位置是由這種反覆造成的。運動會產生無意識的單項長期勞動,這將逐漸引起腱鞘發炎。
正確的握持姿勢:


嬰兒的重心在前臂上,儘量使嬰兒靠近您的身體,不要過分依靠手腕的力量,手腕輕輕支撐嬰兒的身體,最好在兩臂之間交替雙方。
站立時,身體的重心均勻分布在腳上,腰肌和臀肌彼此平衡,小腿肌肉保持腿部和腳踝的平衡。請注意保持脊柱自然伸展,請勿彎腰,向後彎曲或向前傾斜頭部。
請記住,您必須讓父親更多地參與,母親必須知道如何及時放手。
其次,做些伸手有助於緩解症狀。
媽媽們必須記住要放鬆並放手,並提醒自己不要自己做任何事情,例如換尿布,洗瓶,洗衣服和做家務。鼓勵父親參與其中,並記得及時表揚他們,動力更大。
產後的前幾個月,母親必須注意休息,科學地進行產後活動,並儘可能少地使用手和拇指,以免引起母親的手腕受傷。痛苦真是難以忍受。
為母親做以下小運動以幫助他們減輕疼痛和減輕生嬰兒的壓力。
提醒一下,即使您沒有媽媽手腕的麻煩,您也可以通過鍛鍊來緩解手部的緊張和疲勞,並輕鬆地抱著嬰兒。
媽媽們可以做一些小動作來練習:伸直手臂,旋轉肩膀,手掌外翻。可以減輕手腕的麻木感。
行動一:水瓶減壓法
實踐:
1.準備杯子或水瓶,拿起瓶子,彎曲肘部放鬆,並保持手臂穩定。
2.上下移動水平,從小到大,不超過90度。註:吸入並彎曲肘部以放鬆,然後用力呼氣以向外延伸。您可以用另一隻手作為支撐。
3.完成5到10個練習。
功效:放鬆手部肌肉。
行動2:手臂伸展運動
實踐:
1.張開雙手,上下臂大於90度,並伸展手指5-6秒鐘。


2.然後合上雙手,握緊拳頭5-6秒鐘。
3.完成4-5次。
功效:放鬆並增加手指的柔韌性。
行動3:手的力量
實踐:
1.張開手,張開手指,然後彼此面對。
2.用手指將指尖擠壓在一起。
3.完成3次,每次5秒。
功效:增加手指力量,緩解手部疲勞。
動作4:手指伸展


1.伸出右手的手掌,手掌向上,彎曲手腕,然後將手指指向地面。
2.伸出左手,然後將一根手指輕輕向後拉,一次一根手指,然後將指甲向後折向手腕。
3.換面練習。
功效:放鬆手臂伸肌並緩解疲勞。
動作五:鷹臂式
1.跪在墊子表面,坐在臀部的腳上,並保持脊椎伸展。
2.抬起手肘,使其與肩膀成一直線。
3.左手在頂部,右手在底部,彼此交織,手掌彼此面對,彼此分開五個手指。
十月份的辛勤工作,成為新母親後的驚訝和無助,您必須在身心上經歷新的變化,並且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結識。新媽媽不應該對自己施加太大的壓力,也不要強迫自己親近,因此,在家人的幫助下,經歷最初的適應期,增加足夠的精力和體力陪伴寶寶長大慢慢地~~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換個尿片,寶媽的腰部就疼得齜牙咧嘴,拿什麼拯救產後腰酸背痛?
    自從當了媽媽以後,除了要面對娃各種哭、各種哄睡外,最難受的就屬在面對自己腰疼的時候了,頂著酸疼酸疼的老腰,還要餵奶、抱寶寶、做家務,真是太難了!產後正常現象在孕期時,體內的孕激素為了寶寶的分娩而發生改變,從而讓準媽媽的韌帶與關節處變鬆弛。
  • 熊黛林產後10天就中招,關於「媽媽手」,你一定要小心
    月子都沒坐完就去醫院看病扎繃帶,到底是什麼傷啊……有記者採訪後才知道,原來她產後抱娃時間長,姿勢不太對,產後沒幾天就患上了「媽媽手」。看完病後,熊黛林還在微博曬出了治療後的照片,並配文:痛並快樂著。不只熊黛林,不少藝人當了媽媽之後都飽受「媽媽手」的折磨。
  • 產後腰痛的真相|四個大招緩解產後腰痛
    據統計,產後腰痛發生率在45%到76%之間,是媽媽們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提肛運動,適當做家務、遊泳、做瑜伽等,都是不錯的方法。動作維持15-20秒,做3-5個回合;然後換側重複。格外不適的一側可多做停留。該動作能稍許拉開腰椎間距,減輕腰椎壓力,進而緩解腰部疼痛。
  • 換個尿片,寶媽的腰部就疼得齜牙咧嘴?
    據調查統計:近9成的產後媽媽都會出現腰痛的情況,持續時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好多寶媽說自從當了媽媽以後,除了要面對娃各種哭、各種哄睡外,最難受的就屬在面對自己腰疼的時候了,頂著酸疼的老腰,還要餵奶、抱寶寶、做家務,真是太難了!
  • 如何減輕產後下體疼痛
    會陰疼痛程度也就根據傷口損傷程度從輕微到極度痛苦都有,有人產後10天左右就可以消除,也有的媽媽會持續一個月的疼痛。但是疼痛再嚴重,我們一般也不建議自行服用止痛藥,因為止痛藥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媽媽乳汁的分泌和乳汁質量,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如果實在是很疼,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不影響乳汁質量的藥物緩解疼痛。
  • 如何判斷患上「媽媽手」?教你做個簡單小試驗
    教你做個簡單小試驗 2020-03-30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孕期腰痛,卸貨後依舊沒有緩解!這樣做告別腰痛
    孕期腰痛一般在懷孕三個月後開始出現,到孕晚期逐漸加重,對於大多寶媽來說產後3個月左右就會得到緩解。孕期腰痛真的是被寶寶「壓」的嗎?確實和寶寶體重有關係,寶寶體重越大,腰痛的機率越高。3、產後頻繁彎腰做家務或者給寶寶換尿布。4、久坐久站,缺少必要活動。5、產後有盆底肌鬆弛、骨盆恢復不良、腹直肌分離等問題,未及時做修復。如何預防產後腰痛?✿控制孕期&胎兒體重。
  • 抱不動娃、做家務全身酸痛,產後關節痛的緩解對策,你了解多少
    心理雖滿足,但身體得不到休息,尤其產後恢復不好,就會被各種病痛找上門來,腰痛、手腕痛、腿腳痛、脊椎痛……開始只是做家務累得渾身無力、全身酸痛,發展到後來卻連心愛的寶寶也抱不起來了,一彎腰就感覺疼痛難忍。
  • 產後腰疼怎麼辦?快來學學這些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孕媽媽在孕期就感受到了折磨人的腰疼。大部分時候,醫生都會告訴孕媽媽,這種腰疼是因為胎兒的不斷變大,造成的脊椎壓迫,最後導致了腰疼。但是,為何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還是會感覺非常疼呢?
  • 應採兒二胎後腰疼到哭,10個產婦8個腰疼,產後媽媽究竟為何腰疼
    女人生完孩子最大的痛苦恐怕就是腰疼了,倘若要問十個產婦的後遺症是什麼,恐怕8個人都會回答「腰疼」。一起聽一聽產後媽媽的「肺腑之言」吧!網友1:目前是產後三個多月了,傷口還在不間斷的出血,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還要給孩子洗澡做撫觸2個小時,期間一直彎著腰,很多時候都疼得起不來身。
  • 產後常見三種痛 這樣做可緩解
    懷孕後期到生產前,母體為了讓生產更順利,身體會分泌出鬆弛素,讓全身韌帶變得比較放鬆,手部也有許多韌帶肌腱。因此平時做同樣分量的工作不會受傷,但此時韌帶鬆弛,就容易傷及肌肉及腱鞘。  產後即刻進入新手媽媽階段,許多工作等著媽媽幹,餵奶、換尿布、洗衣服和洗奶瓶,短時間內拇指的工作量大增,加上身體中鬆弛素的作用尚在,這段時期非常容易受傷。
  • 產後腰痛怎麼破?四招緩解產後腰痛 樹袋寶寶來告訴
    最近,一寶媽在寶媽群裡說生完寶寶後總是腰痛,還以為是月子沒做好導致的…… 據統計,產後腰痛發生率在45%到76%之間,是媽媽們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大家總覺得「忍一下就過去了」,殊不知很可能導致情況愈發嚴重,有些媽媽產後幾年還有腰痛問題,很大程度影響了生活質量--站久一點就感覺腰都直不起來,做拉伸也感覺很痛,去做按摩也無法緩解……
  • 產後「媽媽手」、產後恥骨痛,關愛新媽媽從產後修復身體開始
    產後媽媽手產後,媽媽需要經常抱寶寶,再擠母乳和做家務,很容易導致手腕在大拇指根部的位置產生疼痛感,這就是媽媽手。媽媽手會令媽媽手腕疼痛,手指無力,連換尿布都痛得掉眼淚。女星熊黛林產後10天露面,但是雙手纏著護腕疑似受傷。當被問雙手是否有大礙時,熊黛林回答道「媽媽手」。
  • 熊黛林產後患上「媽媽手」, 雙手纏繃帶硬幣都拿不穩
    的確,每個媽媽都是如此,面對自己的小寶寶愛不釋手,捨不得放下來,直到發現自己的手有痛感,手腕大拇指根部出現腫脹和發熱,可摸到一個鼓包,此時出現抱娃後遺症,這就是得了傳說中的「媽媽手」。除此之外,得了「媽媽手」,還會有以下症狀:1、做抓或者捏動作時會感到大拇指和手腕活動困難2、大拇指活動受限,尤其是活動時疼痛加重3、隨著時間推移,疼痛會逐漸蔓延到前臂和整個拇指其實「媽媽手」就是所謂的腱鞘炎,對於媽媽們來說,如果得了這個,是因為長時間抱孩子或姿勢不正確導致的。
  • 熊黛林產後患上「媽媽手」,雙手纏繃帶硬幣都拿不穩
    近日,剛生產完不久的熊黛林被拍到和母親外出求醫。只見身材依舊纖細的她雙手纏著護腕,連硬幣都拿不穩,疑似受傷當被問到雙手是否有大礙時,熊黛林回答道是「媽媽手」。據悉,熊黛林產後凡事都親力親為照顧女兒,也因此才患上「媽媽手」。
  • 何猷君抱娃傷到韌帶,網友:這種爸爸不合格
    很多新手爸媽都因為不正確的抱娃姿勢傷到了手,傷到了腰,產後「媽媽手」,產後腰疼,很多都是因為產後抱娃姿勢不正確造成的。抱娃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看似每個父母都會,但真的也很有講究,不能隨意對待。一旦患上媽媽手,以後抱娃,提東西,幹家務或是簡單的使用手,都會出現疼痛。
  • 產後後遺症既難受又尷尬,這3點能緩解產後腰疼,媽媽學起來
    最近比較火的分娩疼痛體驗,就是讓爸爸體驗生娃開指的痛苦,很多爸爸表示,忍受不了。但是女性生娃就是「身上掉下塊肉」,哪能只有這開指的痛,從懷孕到產後都會面臨各種問題。>知道產後腰疼是比較常見的,馬上給小時傳授一些緩解腰疼的方法。
  • 產後媽媽做好這幾點,讓你遠離關節疼痛
    寶媽在生完寶寶的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裡,身體的某些關節經常會出現疼痛的症狀,情況嚴重的時候,連抱寶寶都很吃力,影響寶媽的正常活動,其實80%的寶媽在產後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問題,這是由於身體內部的激素分泌變化,而出現產後氣血虛弱,營養補充不足等,導致關節鬆弛疼痛,還有的寶媽在產後長時間忙著照顧孩子,或者做過多的家務,影響正常恢復,導致關節不適。
  • 「10個產婦9個腰疼」,產後為什麼會腰疼?年輕媽媽一樣會中招
    寶媽產後腰疼到哭,年輕媽媽一樣會中招茜茜和老公一畢業就結婚了,沒多久她就懷了寶寶,或許是年輕的緣故,茜茜在懷孕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妊娠反應,生孩子的時候也很順利。同病房的媽媽都特別羨慕她,茜茜自己也覺得是因為自己年輕,所以生產才如此順利,但回家沒多久她就開始腰疼了,尤其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這種疼痛會更強烈。
  • 孕期各種疼痛讓人崩潰,別硬扛了,這樣做試一試
    對新媽媽來說孕育一個新生命是件幸福和美好的事情,但這種幸福和美好經常被各種疼痛擾亂,據統計有50-70%的孕媽媽在孕期會發生頸、背、腰胝、腿、手腕等部位的疼痛。約有68%的孕媽媽在產後疼痛還可能持續一年以上。小小一個部位的疼痛就會讓新媽媽身體難受、心情低落、幸福感降低,懷孕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疼痛呢?和懷孕後素激素的變化、體重增長過多、肌肉力量弱等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