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享譽全國,被稱為「天津三絕」之首。「竹板這麼一打呀,別的咱不誇,我誇一誇傳統美食狗不理包子。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兒大餡兒十八個褶兒,就像一朵花。」當年這曲天津快板火遍中國。想當年春晚郭冬臨的小品上一個包子十八個褶,這讓狗不理這個來自天津的老字號家喻戶曉。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在今年6月,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可謂出盡了風頭,不僅出現在中國招待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晚宴上,甚至普京還親自動手試做了一個「狗不理」包子。天津「狗不理」集團已宣布將這個普京做的包子永久珍藏了起來,還表示會按照普京做出的這個包子的模樣向市場上推出一款「普京六褶包」的產品。
但在風光的背後,天津狗不理包子卻受到消費者和網友的大量吐槽,一是價格太貴了,二是味道不好吃了,100塊錢一籠的包子,吃完後紛紛有不值甚至上當的感覺。在點評上的打分,狗不理包子也紛紛得到低分。很多媒體表示,狗不理包子這個曾經的中華名小吃在餐飲領域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有人甚至戲稱狗不理已經淪為速凍食品了。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鹹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 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學徒期滿後,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
歷經一百六十年的狗不理包子,經幾代大師的不斷創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傳統的豬肉包、三鮮包、肉皮包和創新品種海鮮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百包百味,特色超群。「狗不理包子」也真正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張彥森曾是天天「頭頂地」練功的雜技演員,90年代開過餐飲公司,妻子高桂琴自1975年起在天津市廣電系統工作。2002年前後,天津同仁堂重組,張彥森聯合天津電視臺等企業成立了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隨後,天津市第五中藥廠也進行了改制,恢復「宏仁堂」老字號,與此同時,天津同仁堂也加入進來。手握兩家老字號企業還不夠。2005年,張彥森再次展現了其天津老字號「收割機」的風範。
當時,始創於1858年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在機制、資金、人才上都出現了「瓶頸」,欠著8000萬的企業負債,不知如何是好,故掛牌出讓。這個消息迅速傳到遠在香港的張彥森耳中。最後,經過一百多輪拍賣,天津同仁堂以1.06億元的價格買走了天津狗不理包子飲食集團公司國有資產產權。至於為什麼身在香港還要馬不停蹄的趕回來參加拍賣,張彥森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雖然是個山東人,11歲才來到天津,但這裡的文化養育了我。如果狗不理被一個浙江人或者是江蘇人買走了,我覺得失去了它的根,失去了它的魂。
狗不理衝擊資本市場的道路並非坦途。早在2013年,狗不理集團公司申請登陸A股市場,可由於國內餐飲行業財務核算票據缺乏、經營不確定性過大等因素,2014年9月狗不理集團悄然出現在證監會公布的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 2016年,天津狗不理集團與天津同仁堂同時在新三板掛牌。因此,有網友戲稱: 張彥森是玩雜技裡最會經商的,經商的人裡最會玩雜技的。
8月16日,狗不理(834100)披露2018年半年報,公司2018上半年實現營收7320.47萬元,同比增長20.04%;歸母淨利潤為1202.70萬元,同比增長18.63%。半年報顯示,狗不理業績增長,主要原因竟然是進一步提高原主打產品速凍包子的品質和銷售服務水平,加強業務渠道的拓展,夯實公司在速凍包子細分行業的龍頭地位。這恐怕與人們的印象不大符合,狗不理不是賣包子的嗎?不是開店的嗎?怎麼改成賣速凍食品了。是,沒錯,狗不理主營速凍米麵食品、糕點、醬滷肉製品等在內的中式特色美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新三板上市的主要就是這塊業務。
改制之後的狗不理將重心全部放在了速凍食品之上,對於本來的主營業務就處於一個精力不夠的狀態了,再加上2012年高檔餐飲的消費退潮,狗不理基本上就陷入了一種進退維谷的狀態,企業戰略重心的調整再加上市場的衰退,讓狗不理原先就存在的餐飲管理精細度不夠,品牌溢價過於高估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最終成為了狗不理現在的問題。可以說,狗不理從一個曾經的包子之王淪落成為現在的速凍食品,經營、管理、定價的一系列錯誤最終導致了當前的問題。
很多人去到天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而且狗不理包子發展至今,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人在賣狗不理包子,但是說到這最正宗的還是天津的狗不理。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小吃的「三絕」之一,製作工序比較複雜而精準,每個包子的褶皺都不會少於15個,還有裡面的餡料最經典的就是豬肉餡的,而現在就發展到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至於這價格也是不便宜的。
狗不理之所以被消費者抱怨"不接地氣",就是因為消費者吃不出來"狗不理包子"和"普通包子"的區別,也不知道48到100元一籠的狗不理包子究竟比10元一籠的普通包子好在哪裡。由於沒有這種食品品質的消費體驗,消費者在"嘗個新鮮"之後便不會再來,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勢必會對"狗不理"的品牌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砸了"老字號"的招牌,只有立足於品質本身的合理議價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