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娃聊會兒天,竟聊出最棒的閱讀方法

2020-12-12 丹媽讀童書

最近分享了好幾遍親子共讀分享的文章,後臺討論好熱烈啊,尤其是在如何做精讀、主題延伸方面,留言和點讚都不少。

繪本精讀,還真是個大工程。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也幾點想說幾點看法:

首先,並非所有繪本都適合精讀。可以優先選擇真正經典的作品,這樣不管是從主題、內容,還是人物、細節都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其次,繪本精讀的前提,是孩子要對繪本、主題感興趣,這樣父母才能發揮精度的功力。

第三,精讀繪本,需要父母先做大量功課。不僅需要全方位熟悉繪本內容、了解故事背後的深意,還考驗父母的知識儲備,三觀,甚至人生看法等。

如何把繪本最大價值發揮出來,方式其實也多種多樣。

有在共讀過程中,用提問法進行討論,比如我前幾天說到的「4W1H」提問法,預測、建立聯繫、總結和概括等;

有反覆閱讀、充分挖掘書中隱藏的細節信息,比如安東尼布朗的《大猩猩》

有用繪本來做遊戲,比如角色扮演演個劇、畫個畫、做個手工等;比如莫.威廉斯的《小豬小象》,或是《雲朵麵包》;

用《雲朵麵包》做手工

還可以用繪本主題延伸出更多內容,這也就是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拋磚引玉,把前些天跟叮噹聊的一個話題,怎麼引入、發散、結合繪本閱讀的過程詳解下,算是主題式閱讀的一種,其實也就是隨意和孩子聊聊天。

01開 啟 話 題

疫情以來,國內的局勢漸漸穩定,我們生活裡除了需要每天戴口罩,測體溫,其它好像也沒兩樣。

但世界其它地區一直不太平,我之前在

蝗災、澳洲大火、南極20度……背後真相我全用這書跟娃說清楚

提到,年初非洲蝗災,規模25年來罕見,一個沙蝗群每天能滅掉3.5萬人的口糧。

前段時間爆發糧食危機,我妹吃飯時我:姐,新聞裡好多人在搶米啊,咱要不要也囤點?

我說,不用,國家闢謠了,全球糧食再有危機,中國也有能力應付。

叮噹聽到搶米,很好奇:媽媽,為什麼他們要搶大米,沒有吃的了嗎?

我簡單回復他,有些人怕以後沒飯吃餓肚子,所以先買很多大米和食物放家裡。

叮噹卻不依不饒,開啟十萬個為什麼模式:

超市裡下次沒有米賣了嗎?

是非洲的蝗蟲把米吃光了嗎?

沒有米飯可以吃烤胡蘿蔔和腸粉呀(他最愛的早餐)......

啊老母親要炸了,不行,還得給他把「糧食」這個話題說個透徹,順便也讓他學會關心別的國家和人民生存狀態,培養同理心,珍惜自己擁有的生活。

於是我選了幾本相關的繪本,以及討論需要輔助的內容。這些內容需要在網上找好資料,列印出來像一本小冊子,直觀清晰。晚上來做了一場大概一小時的精讀。

02新 聞 引 入

從他最感興趣的點入手——

「寶寶,你不是一直想去非洲大草原看大獅子和長頸鹿嘛?」

「是啊。媽媽什麼時候帶我去?」

「現在不行,因為那邊情況現在有點糟。現在那裡有很多蝗蟲,像龍捲風一樣,把非洲很多稻田都包圍了,糧食吃光。」(拿出資料冊子)

「你看,現在又因為疫情,那裡貧困地區的人沒有錢,買不起吃的,只能靠吃泥餅生活。」

「你知道什麼是泥巴餅乾?」

「是用泥巴做成的餅乾嗎?」

「對,就是從礦洞裡採出來的礦石,再磨成粉,和水混合,濾出泥漿,攤成麵餅,就成了食物。」

叮噹馬上著急地搖搖頭,泥巴不能吃的,肚子會痛。

「是啊,吃了這種食物,肚子會撐大,腸胃不消化甚至可能死去,可是他們沒有選擇。」

很多小朋友,不知道多久沒吃上飯了,瘦的皮包骨頭。

他們有些只能自己躺在床上,沒人照顧。

有些孩子在媽媽懷裡,媽媽著急心痛,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還有個肯亞地區的媽媽,她家有8個孩子,餓的哇哇大哭,媽媽不得已,只能把石頭放在鍋裡煮,假裝有吃的哄他們睡著。

生活在貧民窟的居民,要麼每天排隊等著領一點點免費的糧食,但有成千上萬人瘋搶。

要麼只能在垃圾堆裡找東西吃,不管幹不乾淨,只要能活下去。

圖文展示,加上我的講述,讓叮噹沉默下來,我感受到他內心受到的觸動。

「那你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不缺糧食嗎?」

他想到之前我給他講過袁隆平的故事:「我們中國有很多米飯,都是因為袁隆平爺爺對嗎?」

「是啊,我們現在不用挨餓,都要感謝袁隆平爺爺。

他和科學家團隊一起培育出雜交水稻,不靠別的國家,我們自己種的稻米都能在全世界排第一名哦。

兩會數據顯示,口糧有保障

而且袁爺爺現在90多歲,還在繼續做研究,爭取在不太好的鹽鹼地,或海裡種出水稻,這樣全中國人都不擔心沒吃的了。」

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

03結 合 繪 本

我再順勢拿起那本科學家叢書《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提議「我們再來聽聽袁隆平爺爺是怎麼種糧食的好不好?」 因為之前擔心叮噹理解力有限,只和他粗略講過。

叮噹沒有排斥,估計是這次他也想知道更深入知道袁爺爺怎麼研究雜交水稻的。

這本書講得非常細緻,從袁爺爺出生,成長過程講起,鮮活又立體。

1930年秋,在北平的醫院裡,有個小男孩出生,父親給他取名袁隆平。

小時候他很調皮,充滿好奇,總喜歡追根究底。

6歲那年,袁隆平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一個很美的園藝場,在這裡種下了田園夢。

長大以後,他果然選了農學專業,可是恰逢全國鬧饑荒,人們只能吃野菜、樹皮活命,看著大夥挨餓,袁隆平非常難過。

於是為了水稻增產,袁隆平開始不停的查資料,搞實驗,爭取培育出高產種子。

可工程浩大繁雜,常常要頂著風吹日曬,蹲在稻田裡尋找長勢好的水稻,還很可能培育失敗。

袁隆平沒有放棄,不管高溫酷暑,不怕颳風下雨,他和妻子、助手在茫茫稻田一株株觀察,3年觀察了14萬株,終於找出6株可以做實驗的水稻苗。

困難此起彼伏:試驗田被人惡意拔光,地震和洪水差點毀了秧苗,反對聲不時傳來,等到他終於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已經10年過去。

從這以後,很多人吃不飽飯的局面徹底解決,直到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產量還在不斷創新高。

人們把袁隆平稱為「雜交水稻之父」,這個有著美麗「禾下乘涼夢」的老人,一生都沒有停下腳步。

04 繪 本 發 散

「袁爺爺好厲害好偉大呀,他研究出雜交水稻的種子,再給農民伯伯種出更多糧食。不過,你知道種子是怎麼變成米飯嗎?」

叮噹搖頭,並表示很想知道。

需要更多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知識體系,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糧食主題的繪本,來做話題延伸。

水稻生長科普《盤中餐》

這邊之前推薦過九神鹿繪本館的《盤中餐》

作者於虹呈老師專門跑到雲南雲陽梯田,花了兩年,用畫筆完整記錄下水稻成長過程。

雨水時節,春雨給梯田留下充足的水分,山櫻花開得正燦爛,人們開始為新的耕種做準備。

快要播種了,在這之前要先準備秧田,人們往田裡灌水,用各種農具鬆土,好讓秧苗順利紮根。

秧苗長出了四五片葉子,人們把秧苗拔出來,綁成一捆一捆,再運到周圍的水田裡。

等稻穗長得夠大夠重,這時期,經常會遭遇暴風雨天,人們要幫忙扎立,還得預防麻雀偷吃。

秋分,稻子成熟啦,全村人出動,用鐮刀收割下稻子,拿到打穀桶旁,用力一敲,穀粒就會脫落。

稻穀上有一層皮,需要用水碾,去掉這層殼,才能做成我們煮來吃的大米。

整個過程非常詳盡,尤其是畫面,撲面而來的清新。

講的過程中,我和叮噹感覺就好像置身其中,親眼見證一粒稻穀的泡發、播種、插秧、成熟,對「盤中餐」的情感更加感恩和珍惜了。

食物教育《香噴噴的早飯我要吃》

其實大米除了煮成米飯,還能加工成各種我們愛吃的食物哦。

比如叮噹喜歡的飯糰,裡面可以放很多肉鬆和胡蘿蔔條。

有腸粉,去大姨家每天都會吃吧~

皮蛋瘦肉粥,紅豆粥,蔬菜粥,是小姨經常做的早餐。

再想想,除了書本裡出現的,你還知道有什麼食物是大米做的嗎?

後來我們還一起聊到了米粉、湯圓、壽司、粽子、豆腐、米糕......

聊到這,可算是把「糧食」話題延伸的差不多了。

既能讓叮噹了解點世界時事,關心除了我們生活圈以外更大的話題,培養理性、獨立的思辨精神。又結合生活實際,從源頭上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食物演變,從而更懂得珍惜糧食,感知細微的幸福。

這一小時的親子共讀時間也是很值得了。

丹媽碎碎念

這個話題討論我和叮噹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很多想法和靈感是跟著叮噹的提問臨時往裡加的,如果大家在共讀時,孩子沒有發散這麼多也不要強求。

今天把平時我和叮噹閱讀互動的過程記錄下來,主要也是想說:其實親子閱讀延伸方式很多,大家可以像我這樣,隨時就孩子的一個提問開啟,把相關聯的書組成一個知識體系。

也可以只精讀一本書,除了故事本身,簡單的可以讓孩子結合插圖,認形狀,顏色,數字,做手工。難點的,體會作者怎樣用文字傳遞豐富的信息和情感,鼓勵孩子創作自己的句子或小詩。

也不一定照搬,你完全可以結合自己孩子的興趣作為切入點,拓展出屬於你們獨有的方法。

當然,也不是每看一本書都要想出各種活動,咱每天帶娃就夠累的也不現實,重要的還是享受與孩子相擁讀書的溫馨和樂趣,對吧。

相關焦點

  • 棒!棒!棒!灣警察楊志省,狂聊3天破了2000萬元特大詐騙案
    一棒「口才好」聊3天破了「殺豬盤」大案說楊志省是「警草」,真是一點也不為過,長一副明星臉,瘦削的臉、粗重的眉、犀利的眼神,近一米九的瘦高個,在人群中有種鶴立雞群的即視感。於是,他立即翻閱雙方一年多的聊天記錄,從中梳理出對方聊天方式及生活習性。接下來幾天,楊志省借用邵某微信跟對方保持聯繫,在對方要求繼續轉錢時,想辦法與其周旋,既假裝答應轉帳,又防止對方因收不到錢將自己拉黑……在其威脅再不轉帳就要分手時,楊志省轉變口吻,用撒嬌語氣暗示對方,「我們談場戀愛吧!」
  • 在水滴閱讀的第91天,聊一聊英語學習
    語言學習中「語言感知」(也是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感」)特別重要,語感的形成,包括輸入和輸出。輸入就是「閱讀」和「聽」,而不是簡單的背單詞,摳語法細節,應該是先看到、再聽到,把它們的「聲音」和「意義」一起打包輸送至大腦。
  • 冬季聊三農:種植花棒,學會方法,種植那就是輕輕鬆鬆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冬季聊三農,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些三農的知識,來和大家說一下花棒的種植方法。花棒的種植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關於花棒這種樹苗的來歷和價值,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花棒的作用和價值,所以說,這個技術活還是很有一些技術的,花棒的用處可是很大的呢,學會這些方法,對於種植花棒來說都是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種植花棒的技巧吧。
  • 《棒!少年》上映,我們和導演聊了聊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表示,拍紀錄片挺耗人的。好在片中的兩位核心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一動一靜,性格互補,有足夠多的素材供攝製組抓取。導演也一直在用故事片的方式做紀錄片,將本來國內很小眾的棒球題材,拍得妙趣橫生。
  • 21天閱讀計劃「和蒲公英一起加油,為愛閱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父母帶著孩子開始閱讀的時候,也就等於為他開啟了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門。閱讀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很多成年人在回憶童年時,忘不掉的就是曾經閱讀過的一本好書。那種沉侵在故事情節中的幸福感,是好吃的、好玩的都無法代替的。這種精神上的愉悅,遠遠比物質上獲得的愉悅更令我們懷念,更能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 大貓聊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的100種方法
    【第6種方法】:經常訪問圖書館,去圖書館借書、買書、和朋友們一起看書。【第7種方法】:給孩子買任何他們有興趣的圖書方向,任何興趣,只要孩子冒出任何興趣,買買買,這是最便宜的投資。【第8種方法】:父母自己也要看書,有些父母自己很討厭看書,卻希望孩子喜歡閱讀。
  • 阿信爆最愛和石頭聊愛情,因為他「很有經驗」
    五月天今年的「人生無限公司」巡演第77場已經結束,下面我們看看演唱會上有哪些趣事和感動的瞬間。五月天完成第77場「人生無限公司」巡演,主唱阿信在臺上談到:「我從青春期開始就認識這幾個臭傢伙,有很多話聊,練團完也是混在一起。」其中一段挑選歌迷點歌時,阿信也突然在臺上哼起蔡依林的《舞嚷》。
  • 《閱讀的力量》第四天
    ;3、不教也會拼論點,我們都認為語言是在學校學習的,其實不是,看我們的中文就明白了,日常生活和海量的閱讀,孩子才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所以,語言不是教會的,是靠孩子自由閱讀學會的。後面舉了幾個案例證明這個命題。這也充分證明了,為啥我們的學校教育,孩子英語考不了高分,而愛上英語閱讀的孩子,尤其是用小i的孩子,100天左右就能提升很快。下面是一個家長分享她的故事:【年底適合講故事,我也嘮幾句】今天是12月31日,2020年的最後一天。
  • 「警草」竟與嫌犯「熱戀」還晝夜狂聊3天!趁著對方熬夜聊得昏昏欲睡,破了2000萬特大詐騙案
    聊3天破了「殺豬盤」大案說楊志省是「警草」,真是一點也不為過,長一副明星臉,瘦削的臉、粗重的眉、犀利的眼神,近一米九的瘦高個,在人群中有種鶴立雞群的即視感。這也是溫州市破獲的最具影響力的「駕照代扣分」案件,有效地打擊了「黃牛」通過高價買賣駕照分數幫助交通違章人員逃脫處罰的違法行為。
  • 我想和你聊一聊親子閱讀路上的那些「雷區」與「捷徑」
    我想,這可能就是熱愛的力量吧,對陪伴孩子、養育孩子我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所以會特別享受每一次分享、交流和碰撞。對我來說,這既是一次分享,也是對自己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復盤,讓我有機會去重新思考和理解。孩子看喜歡的書的感覺,和看鯊魚的感覺一樣,是非常自然的,我們不要用一個非常不自然地東西去打破他們專注。在《閱讀的十個幸福》裡,丹尼爾·貝納列舉出了「孩子閱讀的十個權利」,陳教授基於臺灣的現實加了一項,總共是十一項權利。大家可以對照一下,看自己有沒有侵犯到孩子閱讀的權利,破壞了他們的興趣。
  • 和學生聊閱讀: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時間
    有一位跟我學習寫作的小學生,平時還沒有閱讀的習慣,也比較不愛閱讀。該怎麼引導呢? 事情發生在一次寫作課程結束後,離下課還有大概十分鐘的時間,我就和他隨意地聊了起來。我問他:「假如每天抽出半小時來讀書,以你的速度能讀幾頁呢?」
  • 聊一聊閱讀英文的思路
    這麼隨便一想, 其實自己在英語學習上投入的時間精力並不在少,可是為什麼閱讀水平仍然不甚滿意,詞彙量仍然有限? 細細想來,嘗試雖然很多,但是真正讀下去讀完了的好像還真沒有。現在看來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方法,二是心態。 方法,從戰略角度來說其實是就是指導思想,而指導思想是如何落實到具體操作,用何種方式出發去讀書的一個關鍵。
  • 21天閱讀挑戰成功,誰是閃亮亮的「閱讀之星」?
    每天堅持一點點就能形成一個好的習慣21天的時間可以用來快樂玩耍也可以用來安靜閱讀開啟書香四溢的親子時光4月10-30日是金搖籃幼兒園讀書節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小朋友們每天堅持閱讀成功完成了21天的挑戰當他們打開書的時候,他們就是最閃亮的「閱讀之星」。
  • 讀完一本書,和小孩聊「三個問題」,讓閱讀效果更為鞏固
    小孩讀完一本書,父母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試試聊三個問題。我們都發現,小孩閱讀後,會出現一個空擋。這個時候,可以什麼都不做,「讀了就讀了,接著往下讀一本」。請各位父母放心,只要是讀了,都會有效果,什麼都不做,沒毛病。如果能做點什麼呢?效果也許更好。讀後如果能和小孩聊一聊,趁著閱讀的新鮮感做點什麼,能讓閱讀的效果更為鞏固。
  • 8天突破初中閱讀:會用一種閱讀方法,強效解決三大難題
    孩子說林老師所授內容很實用,並且也很喜歡林曉老師的樸實和幽默。的確,林曉老師所授內容正是初中孩子們寫作最需要的方法和技能。他從中作文的框架結構講到如何選材和組織材料,再到如何讓文章多處照應,最後讓自己的作文能以情動人。每次課每一個培訓知識點,林曉老師都要講解他精心挑選的案例,給孩子們分析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並學會仿寫。
  • 我們和最火的PGC天團聊了聊日常
    然後逮著酥餅拍照,發酥餅微博,檢查一下各平臺上傳情況和數據,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比如正在寫的這個採訪。下午會很忙碌,因為每個欄目做完後的食物都需要去解決,沒錯,就是你們在微博上看到的那些,都在我肚子裡。然後這個時候已經可以下班了,你見過天沒黑就可以下班的創業公司嗎?來,我讓你見一下。
  • 如何不把天聊死?——句點王趕緊看過來!
    生活中常常會陷入不小心把天聊死的尷尬中,這其實不是你的專利,很多人都會時不時犯這樣的錯誤。
  • 逃亡12年的殺人犯和她聊了會天,竟主動去自首認罪
    和一個逃亡12年的殺人犯?湯興萍猶豫了。雖說是女性記者,她的彪悍生猛在圈子裡卻是出了名的。關注了楊興萍六年,突然給她打電話想「聊一聊」的契機源自於一篇報導,那是湯興萍寫的一篇「烈士的母親給兒子掃墓」的報導,照片裡的母親深深打動了王會。
  • 小學1-6年級英語課外閱讀書目+最實用閱讀方法!
    14、閱讀前充分準備閱讀前準備一些與書內容相關圖片,幫助孩子理解該故事。閱讀開始後,可以先看這些圖片,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能講的是什麼。15、與孩子談論故事主題如果你們正在讀的書是關於舞蹈的主題,可以和孩子聊一些與舞蹈相關的知識,這樣為閱讀做了鋪墊同時也豐富了孩子的視野。
  • 【艱苦卓絕:10歲小學生34天閱讀30本書,閱讀總字數達 556萬字】快速閱讀青少年廣州35期34天閱讀匯總(六)
    第一,作為家長,陪伴孩子一起讀書可以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同時可以加深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第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一言一行,無不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我用「自己的愛好讀書,培養孩子的讀書愛好」,是激發孩子讀書興趣,培養孩子讀書習慣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