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養生、健康修行、因意守印堂、頭部而導致的痛不欲生(實例)

2020-12-15 清淨梵

如今打坐,靜坐等已為了養生,修行和健康的必選方式。但又沒有更好的指導「心法」,從而導致很容易出問題。

案例一:

本人之前一直把意念集中在頭上,沒學過氣功,就這樣意念集中了半年,忽然有一天頭部遊走性緊繃,眼部還有四肢極其難受,感覺有有股氣在身上亂竄,跑到哪兒,哪兒緊繃,意念到哪兒,哪兒就緊的厲害,醫院查不出什麼病,求各位大師指導幫助,跪求,謝謝!

案例二:

因為平時生活壓力大,感覺腦子不真實感,我以為氣功能治療,我就意守了腦部,意念集中在頭部,結果腦子崩了,心臟瞬間虛了,之後感覺到腦神經拉扯,然後又拉扯斷了,神經掉到身體裡,身體漏氣,現在腦神經紊亂,怎麼辦?我還能活下來嗎?

案例三:

額頭眉心, 鼻子兩翼一到中午和黃昏頭脹欲裂,酸脹難當。 到今天已經將近兩年,氣功讓我承受了常人無法承受的肉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痛苦。 雖然痛苦可以讓人清醒,但是也能使人崩潰。 如果我一生都要帶著這個緊箍咒,那麼希望我的一生就是一個悟道的人生,婆娑世界,苦樂隨心。如果能夠由苦入道,也算是有大智慧吧。

從某種層面上講,所有的功法,形式其實大家都差不多。不管是打坐,還是站樁,你會發現大家的的動作都差不多,如果有區別,哪就是指導「理論」,即心法,有區別!

追求氣感,本身就已是修行上的最大錯誤!

我們把意念放在哪,哪就肯定會有「氣感」。意念哪都不放,也一樣會有氣感。隨著身體越來越好,自我修復完成後就慢慢消失了。當然,這個指的是好的現象。如果壞的現象,就是越用意,錯得越多。這種「氣感」會更明顯,後果也就更嚴重。

絕對不能把意念放在胸部以上,特別是頭部!

我們的意念放在哪,身體裡相應的位置,氣血就聚集在哪,「感覺」就會出來!

氣血上頭,可不一件好事,如果我們修得「紅光滿面」,不好意思,真的需要注意和反省了。哪怕不練功的也一樣,特別是老人家,一但看他變得「紅光滿面」,皮膚特好,粉嫩粉嫩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不然,接下來,就會有很大的機率因為腦血栓而發生意外,比如跌倒,暈迷等等。

最適合氣血聚集的地方,只有小肚子的位置,也就是丹田。因這裡地方大,主要內臟是小腸。而我們的吃下去東西,最後也都是通過小腸來吸收營養的。

追求氣感的功法,99%全部都在意守在這個位置。其次是雙腳掌心,再其次是雙手掌心。如果你沒有正統的師傅親帶,只要是你的功法,意守的部位不在這五個範圍上面,你還是放棄吧!不然,出偏是遲早的事。

哪什麼時候才適合意守頭部?

當你功力到的時候。什麼時候才算是功力到了?到了,你自然就會懂了,也不用去問別人!

佛法的禪宗裡很注重打坐,特別是雙盤,甚至都在以一次能坐多長時間來量化你的修為,但卻從來不講「氣功」,更不談「氣感」,就連達到哪個「境界」也不準談。

就是怕我們著相,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氣感本身就是相的一種。

「接下來,我想讓大家一會兒每人講出一個顏色,但都不準說藍色。」

「小張,你現在想到的第一個顏色是什麼?」

「藍色」

這是一段心理學的暗示,小示範課堂。也是為什麼佛法不準談氣和境界的原因。因為自己的境界會影響到別人的著相。

人參——大家都知道是好東西,你自己吃,可以,跟是在吃蘿蔔似的,可是別人才嚼一小扯,卻能可能會馬上流鼻血。

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別人不見得!包括本文亦是一樣,可能對於某些師兄來講,會覺得就一派胡說,全是屁話!

哪怕是整個佛法都一樣,都是在針對不同的人所講的,這也是八萬四千多法門的來由。

有更安全的修行法門麼?——念佛,別多想了。

安安心心念佛就好,身體比我們更「聰明」,肝切掉了三分之一都可以再生。我們就輕輕鬆鬆的持名念佛就好,別整哪麼多「花樣」出來。

當然,此文只是重在告戒初學要特別注意的坑。至於如何更深入的「修行」並不在討論在內,師兄們可以參考更多的資料。比如佛經等等。

為什麼推薦的是佛法?

在整個幾千年來的歷史中,保存得最完整的文獻,應該是佛經了,三部十二藏,每個版本都是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的來完成,甚至是幾個朝代的持續來完成的,比如《房山石經》。甚至滅了一個國家,就只是為了搶到一名法師,比如鳩摩羅什法師。

傳承最完整的也是佛法。歷代都有高僧輩出,並留下了無數的經驗和著作可以供我們參考。你若學其它的,去哪找「經驗」,去哪找師傅?至於哪些只練個幾年,甚至一兩年就出來推廣自己所謂獨創或完善「功法」的,放棄吧。不管學說,還是實戰,每一個能延續下來的,都是靠幾百年,上千年不斷的完善和實戰、沉積才得以公認的。

如果說,還有和你不談錢,不談感情,卻又真心對你好的,除了你父母,就只有佛法了。

打坐養生,因觀呼吸、練呼吸而導致的生不如死!(實例)

打坐養生,如何無痛雙盤?

雙盤,如何從零開始?

相關焦點

  • 打坐≠修行,請開啟正確的養生方式
    這是顛覆了大眾對修行姿勢的認知。在大眾的認知中,修行就是打坐,冥想。古代打坐的都是宗教推崇或者宗教人士,魏晉以前的修煉體系中,不存在這個現象,沒有打坐一說。打坐對古代(魏晉之前)修煉體系的人來說,沒有益處,只有害處。
  • 打坐養生,修行健康,動作不標準怎麼辦?
    強健的體魄才是我們持續修行的唯一保證!所以健康真的,真的很重要!還沒打坐?首先要明白一點,不管是打坐,還是拜懺,念經,甚至念佛等等,都成不了佛。這些都只是輔助成佛的工具和方法而已。所以暫時做不到,也不用落下憂慮。
  • 修行練功打坐中的誤區,你知道嗎?——治病篇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因為身體不好,想讓身體更加健康,才接觸練功。因為練功有一個很知名的功效,那就是養生。也有很多通過打坐練功,將自己身體的一些疾病治好的事例。但是在這方面上有一些誤區,導致有的朋友不僅沒能通過練功把病治好,甚至還會致使病情惡化。
  • 打坐的好處,不僅僅是修行那麼簡單
    提起打坐,很容易讓人想起那些寺院的僧人們,在禪房蒲團上打坐內觀的情景;亦或是是深山中的隱世們在一處風景很美的地方打坐悟道的樣子。人只有安靜下來,靈魂才能與自己深入的交流。因此,靜坐修行對於這些居士們提升能量是非常有幫助的。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99%人打坐都會犯的錯:心未清時 忙把眼閉
    初學者在打坐的時候,往往會走向兩種極端,即散亂和昏沉。入門若採用睡眠的姿勢,按照修真的方法去修臥姿,這極易睡著。而且臥姿時間久了,除了出現昏沉外,還會導致初學者肌肉鬆弛,漸漸養成懶庸的習氣。中醫也講了,久臥傷氣,時間久了,會導致修真者肌肉廢弛,這種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 養生打坐vs日常久坐,不能相提並論,靜動結合身體會更健康
    導語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的養生健身意識越來越強,其中打坐養生為好多愛好者所接受,但是有人就提出了長時間打坐不利於養生,坐久了會腰疼,腰椎會出問題等等,這簡直是把『養生打坐』和日常久坐混為一談了,其實養生打坐和日常久坐有著本質不同
  • 如何練習打坐才是精進修行?
    還望果空師父更詳細開示果空師父:[語音]你比方說你練兩年了,你每天只坐一個小時,這樣你做十年也沒有用;那比方說你就練習半年,你這半年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練習打坐,然後,還可以非常有意志力地把打坐時間一直增加:第一個月我坐半個小時,第二個月坐40分鐘,第三個月坐50分鐘。第六個月坐70分鐘,第八個月坐90分鐘,然後就這樣強制鍛鍊自己,那就不一樣,這叫精進修行。
  • 三個正確打坐修行的常識,你能做到幾個?
    很多人知道打坐能給自己帶來好處,於是就學著打坐。但是打坐了很久,別人說的很多好處,自己卻一樣都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打坐是一種修行,但是打坐到底如何修行呢?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就由本文與大家從三個方面來說說正確打坐修行的常識。這些常識,打坐修行的人,一定要知道!一、打坐的姿勢要正確。很多人為了圖方便,隨便找個地方一坐,他就以為可以達到打坐的目的。打坐的時候,要儘量選擇清靜的環境。一方面自己不會打擾到別人,二來,你在打坐時,也不會打擾到別人。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八段錦,一套千年養生神技
    師兄們好,八段錦是流傳將近千年的養生神技,歷代備受熱愛養生的人青睞,八段錦由八節組成。4、五勞七傷向後瞧頭部運動對活躍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而且對消除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疲勞和一些生理功能障礙等也有促進作用。
  • 什麼時間才適合打坐呢?打坐時間多久為宜?(初學參考)
    每次打坐的時間應該是多長?打坐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實修方式,也是天元健道長期以來倡導的實修功法。什麼時間合適打坐?一坐多久?這都是初學者比較關注的問題。早上人剛剛起來的時候頭腦是比較清醒的,所以這個時候是一個最好的修行時間。初學者飯後立刻打坐效果不是最好的時機,可以飯後1.5~2小時以上再打坐。吃飽飯時,食物聚集在胃部,身體不清淨打坐質量也不容易太高。
  • 打坐補陽氣的實用技巧
    滋養自身的能量既然說行住坐臥皆是修行,要將禪修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那麼就從每一天的開始說起吧。對於很多人來講,一天的開始是從睡夢中醒來,睜開雙眼之時。從中國人古老的養生智慧中得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身體最好。
  • 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除此之外,修行界還有這麼一句話:「修行不修心,白白修一生。」也就是說,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但是修行,到底要如何修心?很多剛剛開始修行的人,會覺得很困惑。特別是那些想通過打坐來修行的人,要如何運用打坐來修心,會感覺到特別茫然。帶著這個問題,本章節就與大家重點分享一下,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 要繼續打坐修行嗎?
    修行是一件很艱苦的事,也是一個比較長遠的堅持過程。當一個人真正要修行,就要做好長期修行的打算。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極端的時間內,做到立地成佛成道。當心中有了長遠的打算,那麼,剩下來的,就是如何去修行了。有的人喜歡打坐,身體是修行的資糧,打坐能令身體變得舒適、輕鬆。身體好了,修行起來,事半功倍。這就是為什麼佛家道家都講究打坐的原因。只要一個人打坐姿勢正確,心中沒什麼雜念,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些人說,打坐如果做不到五心朝天,就起不到最佳的修行作用。
  • 打坐為什麼要五心朝天
    很多人對打坐很感興趣。在佛教道教,甚至過去的儒教,都是要講究打坐的。佛教和道教對打坐的講究不同,是因為他們的修法不同的緣故。佛教講究的是五心朝天,而真正的道教打坐卻不講究五心朝天。既然修行都講究打坐,那麼這個打坐裡面到底存在著什麼奧秘呢?佛教中有的法門將打坐稱之為禪坐,主要原因是受禪宗的影響。
  • 打坐越來越疼,只因姿勢不到位,這樣才是正確的打坐姿勢
    學習打坐冥想,傳統古法養生。現在的人為了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就非常注重養生這一方面的東西。類似於打坐、艾灸、拔罐和食療這些方法很多人都嘗試過,有很多人直到現在都一直在堅持著打坐,因為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鍛鍊身體的方法。但是有些人打坐為什麼會越來越疼呢?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說一說打坐的正確的方法,有興趣的人趕緊來看看吧。
  • 打坐時,額前脹痛是怎麼回事?
    打坐會出現千奇百怪的現象,特別是在通脈的時候,身體會有各種反應。有的人發冷,有的人發熱。有的人頭痛,身子也痛。如果你的額前脹痛,特別是額前皮膚感覺一跳一跳的,像是心臟搏動的狀態,恭喜你,這是你的「天眼」要通的前兆。佛教中講人的天眼分為五大層級: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這五通,分別對應不同的修行境界。
  • 如何養生讓身體更健康,學會這幾招,養生其實並不難!
    古有黃帝內經,這類養生大著,今有現代高科技技術作為支撐來研究,我們國家絕對可以說得上是一個養生大國!從古代就有的養氣凝神,活血化瘀,推拿捶打,針灸艾灸,食物療法,可以說是養生辦法層出不窮,真的可以稱得上是養生大國啊! 下面就讓小編來傳授大家幾個養生小妙招吧。
  • 長期堅持練習「打坐」有什麼好處?小周天,大周天是什麼意思?
    打坐為道教裡基本修練方式,我們日常修行也可以養生。打坐的方法及其簡單,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閉目盤膝,注意調整氣息,把手放在膝蓋上,不去思考任何事情。打坐時要講究六根清淨,所為的六根為眼、耳、鼻、舌和意識,修煉時要注意這些方面保持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