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坐,靜坐等已為了養生,修行和健康的必選方式。但又沒有更好的指導「心法」,從而導致很容易出問題。
案例一:
本人之前一直把意念集中在頭上,沒學過氣功,就這樣意念集中了半年,忽然有一天頭部遊走性緊繃,眼部還有四肢極其難受,感覺有有股氣在身上亂竄,跑到哪兒,哪兒緊繃,意念到哪兒,哪兒就緊的厲害,醫院查不出什麼病,求各位大師指導幫助,跪求,謝謝!
案例二:
因為平時生活壓力大,感覺腦子不真實感,我以為氣功能治療,我就意守了腦部,意念集中在頭部,結果腦子崩了,心臟瞬間虛了,之後感覺到腦神經拉扯,然後又拉扯斷了,神經掉到身體裡,身體漏氣,現在腦神經紊亂,怎麼辦?我還能活下來嗎?
案例三:
額頭眉心, 鼻子兩翼一到中午和黃昏頭脹欲裂,酸脹難當。 到今天已經將近兩年,氣功讓我承受了常人無法承受的肉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痛苦。 雖然痛苦可以讓人清醒,但是也能使人崩潰。 如果我一生都要帶著這個緊箍咒,那麼希望我的一生就是一個悟道的人生,婆娑世界,苦樂隨心。如果能夠由苦入道,也算是有大智慧吧。
從某種層面上講,所有的功法,形式其實大家都差不多。不管是打坐,還是站樁,你會發現大家的的動作都差不多,如果有區別,哪就是指導「理論」,即心法,有區別!
追求氣感,本身就已是修行上的最大錯誤!
我們把意念放在哪,哪就肯定會有「氣感」。意念哪都不放,也一樣會有氣感。隨著身體越來越好,自我修復完成後就慢慢消失了。當然,這個指的是好的現象。如果壞的現象,就是越用意,錯得越多。這種「氣感」會更明顯,後果也就更嚴重。
絕對不能把意念放在胸部以上,特別是頭部!
我們的意念放在哪,身體裡相應的位置,氣血就聚集在哪,「感覺」就會出來!
氣血上頭,可不一件好事,如果我們修得「紅光滿面」,不好意思,真的需要注意和反省了。哪怕不練功的也一樣,特別是老人家,一但看他變得「紅光滿面」,皮膚特好,粉嫩粉嫩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不然,接下來,就會有很大的機率因為腦血栓而發生意外,比如跌倒,暈迷等等。
最適合氣血聚集的地方,只有小肚子的位置,也就是丹田。因這裡地方大,主要內臟是小腸。而我們的吃下去東西,最後也都是通過小腸來吸收營養的。
追求氣感的功法,99%全部都在意守在這個位置。其次是雙腳掌心,再其次是雙手掌心。如果你沒有正統的師傅親帶,只要是你的功法,意守的部位不在這五個範圍上面,你還是放棄吧!不然,出偏是遲早的事。
哪什麼時候才適合意守頭部?
當你功力到的時候。什麼時候才算是功力到了?到了,你自然就會懂了,也不用去問別人!
佛法的禪宗裡很注重打坐,特別是雙盤,甚至都在以一次能坐多長時間來量化你的修為,但卻從來不講「氣功」,更不談「氣感」,就連達到哪個「境界」也不準談。
就是怕我們著相,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氣感本身就是相的一種。
「接下來,我想讓大家一會兒每人講出一個顏色,但都不準說藍色。」
「小張,你現在想到的第一個顏色是什麼?」
「藍色」
這是一段心理學的暗示,小示範課堂。也是為什麼佛法不準談氣和境界的原因。因為自己的境界會影響到別人的著相。
人參——大家都知道是好東西,你自己吃,可以,跟是在吃蘿蔔似的,可是別人才嚼一小扯,卻能可能會馬上流鼻血。
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別人不見得!包括本文亦是一樣,可能對於某些師兄來講,會覺得就一派胡說,全是屁話!
哪怕是整個佛法都一樣,都是在針對不同的人所講的,這也是八萬四千多法門的來由。
有更安全的修行法門麼?——念佛,別多想了。
安安心心念佛就好,身體比我們更「聰明」,肝切掉了三分之一都可以再生。我們就輕輕鬆鬆的持名念佛就好,別整哪麼多「花樣」出來。
當然,此文只是重在告戒初學要特別注意的坑。至於如何更深入的「修行」並不在討論在內,師兄們可以參考更多的資料。比如佛經等等。
為什麼推薦的是佛法?
在整個幾千年來的歷史中,保存得最完整的文獻,應該是佛經了,三部十二藏,每個版本都是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的來完成,甚至是幾個朝代的持續來完成的,比如《房山石經》。甚至滅了一個國家,就只是為了搶到一名法師,比如鳩摩羅什法師。
傳承最完整的也是佛法。歷代都有高僧輩出,並留下了無數的經驗和著作可以供我們參考。你若學其它的,去哪找「經驗」,去哪找師傅?至於哪些只練個幾年,甚至一兩年就出來推廣自己所謂獨創或完善「功法」的,放棄吧。不管學說,還是實戰,每一個能延續下來的,都是靠幾百年,上千年不斷的完善和實戰、沉積才得以公認的。
如果說,還有和你不談錢,不談感情,卻又真心對你好的,除了你父母,就只有佛法了。
打坐養生,因觀呼吸、練呼吸而導致的生不如死!(實例)
打坐養生,如何無痛雙盤?
雙盤,如何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