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琭璟文藝》:饒樹榮整理
世界上二三百個國家都有它的文字,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我國這樣用對聯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特有的形式,因為我國的漢語、漢文與眾不同,一字一音,一音一義,音節分明,故能造成形、音、義優美整齊的對句或對聯。
對聯不同詩,對聯只有上聯和下聯,規定上、下兩聯只能之中,除了趣聯之外,一般的對聯不允許有相同的字,而且要求對仗工整、半仄協調,上聯尾字是仄音,下聯尾字是平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等等,這就是我們中國文學藝術的一大特點。
一般地說,對聯比詩歌精煉,句式也比較靈活,可短可長,伸縮自如,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甚至幾十言、上百言,用途廣泛,群眾性強,它會使人獲得欣賞的樂趣,甚至令人報復大笑,手的啟發、鼓舞和教育等益處,有些也會使人苦笑不得呢。
下面接受一些在民間流行已久的趣聯,供大家欣賞一下我國這份獨特、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望大家喜歡!
元朝末年,有一天中午,有位學童在磊城路邊砌石牆玩,朱元璋穿便服與隨從騎馬經過時,朱的馬蹄弄壞了學童砌的石牆,學童攔住朱元璋,要他砌好石牆才能過去。朱元璋客氣地說:「我有要事,沒時間幫你砌。」學童見他一表斯文便說:「你不砌也可以,我出個上聯,你能對好下聯就給你過去!」朱元璋是個有墨水的人,便說道:「小兄弟,請!」
學童即念上聯:「踢開磊城三堆石」
朱元璋拉著馬、低下頭,思考了一會仍沒下文,這時朱如人坐轎趕到,見朱元璋呆在這裡,小聲問他是怎麼一回事,朱元璋說出學童出的上聯後,朱婦人靈機一動,立刻用右手向朱元璋做了一下用剪刀的手勢和說了個「出字」,朱元璋已心領神會,大聲對學童說:「剪斷出字兩重山。」
學童一聽,笑著說:「這是女人告知你的!」朱問:「你怎麼知道?」學童說:「大丈夫是用刀『劈』或者用刀『斬』的,只有女人才用刀『剪』的。」朱元璋聽罷,向學童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