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利網站 ->中國水利報 ->一版
當時孝感市正評選建市20周年最具影響力先進模範人物,蔣志剛作為候選人,一筆一畫、橫平豎直地將評選感言記錄在公文紙上。同事介紹,他的工作筆記字跡也是這樣漂亮工整。記者借閱了他1996年後的80本工作筆記,這個曾在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水官」的可敬形象在80本工作筆記中躍然紙上。
-
中國水利網站 ->新聞 ->基層水利 ->山東
中國水利網1月8日訊 (記者 趙新 通訊員 張寧 郭宗鑫 方壘)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著眼於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能應對百年一遇特大乾旱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山東省政府於2017年12月23日印發《山東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要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現代水網、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水管理改革五個方面建設,努力確保全省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態安全
-
陳雷在中國水利博物館水利文物受贈儀式上的講話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水文化遺產,對於傳承和弘揚先進水文化、激勵和引導廣大水利幹部職工積極投身水利改革發展偉大實踐、凝聚和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水利改革發展強大力量,對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水利博物館水利文物受贈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
在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中國水利博物館水利文物受贈儀式暨水文化遺產保護座談會在位於浙江杭州的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書面講話中強調,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水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快水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步伐,守護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楊慄晶:為中國水利盡一份力
高職院校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升學通道暢通。在建設製造業強國、倡導工匠精神的趨勢下,這類院校已經越來越受到考生的歡迎。廣州日報重磅欄目《5分鐘名師教你報專業》繼續特邀來自「雙高計劃」的學校和特色院校的廣東名師,一同向大家推薦優勢專業。本期推薦的是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
-
《2021中國水利發展報告》編委會會議召開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近日,《2021中國水利發展報告》(以下簡稱《2021報告》)編委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充分肯定了《中國水利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年來發展的良好態勢,對《2021報告》編輯出版工作大綱進行審議,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編委會主任魏山忠主持會議並講話。
-
中國水利報「盛世華誕·水利巨變」特稿之五(工程建設篇)
到1949年,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水利工程設施不僅數量少,而且殘缺不全。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把水利建設放在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毛澤東主席號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
-
科技日報:中國水利: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共享水利發展成果
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訊(通訊員火傳魯 記者 唐婷)記者從水利部獲悉,近年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水利部門積極落實國家相關部署,堅持統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推進政府間雙邊和多邊水利務實合作,擴大中國水利的國際影響,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匡尚富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也進入了新時代,水利科技創新迎來了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走過了60年的發展歷程,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興水、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落實胡春華副總理就院組建60周年做出的批示和鄂竟平部長對院水利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緊緊圍繞新老水問題,緊緊圍繞我國治水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緊緊圍繞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為水利改革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
本站訊 5月19日-26日為全國科技活動周,為響應「科技強國科普惠民」主題,中國水利博物館在活動周期間積極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走進校園、機關和社區,弘揚水利科學精神,普及水利科學知識。 5月18-20日,中國水利博物館精心設計的「新中國治水成就」展走進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水電社區,展覽生動展現了建國以來我國在江河治理、水利建設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使社區居民們感受到了水利科技在當代的發展、應用和成效。
-
重在普及水利前沿發展、水科技、水文化、水利史等方面的知識——
□本報記者 孫海悅 近日,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組織實施的國有資本金項目「行水雲課」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驗收。這一水利教育服務平臺在提供行業服務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它對傳統出版社轉型升級有著哪些啟發意義?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兼行水雲課項目組組長李中鋒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
-
"輝煌十三五"盛世興水 滋定潤民 定邊水利事業發展回眸 ...
但對於定邊水利事業而言,卻是砥礪奮進、篤行致遠、碩果纍纍的五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強力推進,民生水利的澤被福祉,科學應對防汛抗旱能力的空前提升,防洪減災保障體系的全面構建,水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定邊水利事業發展在「十三五」期間顯得異彩紛呈,耀眼奪目。盛世興水,滋定潤民。
-
以水「四定」:可持續發展的理性自覺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看可持續發展,始終在綠色發展上保持定力。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加快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態安全為核心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一邊是「人增」「城長」:山東作為人口大省,全力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一邊是千方百計保障水安全:山東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到全國的六分之一。
-
戴村壩博物館落成 - 中國水利網站 ->新聞 ->流域新聞 ->黃河
中國水利網站9月16日訊 戴村壩素有「江北都江堰」之美譽,戴村壩博物館經過參戰人員近兩年的努力,於近日落成,不日即將對外開放。博物館布展突出了水工文化主題,通過與歷史上著名水利建築的比較,展現「江北都江堰」戴村壩的水利工程價值。通過戴村壩模型、實物展示等方式,讓遊客直觀的了解壩體的結構、功能,和戴村壩的科學價值。還搜集整理了歷代皇帝對戴村壩的評價和有關的傳說故事,讓遊客了解戴村壩建設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建設過程、歷史興衰等內容。
-
打造全國一流南方水保專業 - 中國水利網站 ->新聞 ->時訊在線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與國際社會防治荒漠化的努力和諧脈動,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齊頭並進,積累了深厚底蘊,形成了獨特水利特色,在全國水土保持界享有盛譽 一所水利底蘊深厚的高校,一所幾經變遷、不斷成長的學校,一所寄託著美好未來的花園學府。她就是高速發展中的南昌工程學院。
-
2021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應屆博士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社會...
三、招聘崗位及崗位要求招聘單位簡介詳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簡介》,招聘崗位及崗位信息詳見《2021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應屆博士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及社會在職人員招聘崗位信息》、《2021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出站博士後招聘崗位信息》。註:1.每名應聘人員只能應聘1個崗位,每個崗位不設最低報考人數。
-
小農水助羅昭明奔小康 - 中國水利網站 ->新聞 ->基層水利 ->江西
2009年冬,羅昭明回村裡辦事,只見廣袤的田野上充滿勃勃生機:一輛輛機械在平整土地、挖溝修路,一群群工人在運材料、砌渠道,井然有序,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網的田園畫卷躍然紙上。後來才知道,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統一對附近幾個村萬餘畝農田進行改造,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機械能下田。
-
2019中國水利類一流專業排名(校友會)
2019中國水利類一流專業排名(校友會) 哪些水利類本科專業是2019年中國高考最優秀考生的最佳選擇?
-
2020年中國水利信息化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水利信息化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顯示,城市和工業節水是今後節水的重點。必須 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的工業生產技術,創建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城市,力爭將城市人均綜合用水量控制在160m3/ 年以內。同時,必須加大汙染防治力度,2010和**年城市汙水的有效處理率達到50%和80%以上,使水環境有明顯改善。
-
2013-2014年度新聞專題--一組詞傳導2013水利溫度
水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密切相關。解決與水相關的問題,離不開各涉水部門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 2013年我國在國際國內都針對水利開展了一系列合作 2013年是聯合國確定的聯合國國際水合作年,聯合國以「國際水合作年」為契機,參與制定2015 年後國際發展議程涉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