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掘九座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葬,歷時八個月,快看看有什麼

2020-12-13 酒熟梅子青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文物越來越感興趣,而且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收藏家。有瓷器愛好者,錢幣愛好者等等,而也隨著收藏熱的發展,大家對於考古也感起了興趣,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對於考古還不是那麼的了解,甚至把它和非法手段盜墓相提並論。而這幾天山西省考古出土的墓葬也引來了一大批的關注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考古,以及山西省出土的器物背後的故事。

考古、考古顧名思義,就是考察古代的東西,那麼這些東西從哪來的呢?其實大部分來源于田野考古。看著這個名字,就感覺這個工作肯定是要風餐露宿的,沒錯,考古這項工作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要是沒點吃苦耐勞的精神,恐怕也入不了這個工作的大門。

有人說考古和盜墓有啥區別,我告訴你,區別可就大了,還有什麼人說考古就是國家盜墓,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他倆有啥區別。考古講求的是不損害文物,而且是要盡最大的努力保護文物,要是沒有考古,那麼我們今天也就看不見博物館中的那些個鎮館之寶了。另外,考古一般都是被動的,啥叫被動的呢?就是因為有人發現了這個墓葬是古代的墓葬,並且已經破壞了,所以才會進行挖掘的,而不是考古學家主動自己去找墓葬來進行挖掘的。而且考古是為了我們的文化事業作出貢獻的,而盜墓只會給我們的文化事業抹黑。

現在大家都了解考古了吧,那麼接下來就言歸正傳,講講我們現在都被網友刷屏的山西考古發現的九座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葬。再說墓葬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周朝的歷史,封神演義大家肯定都聽說過,而其中的武王伐紂大家肯定也不會陌生,商紂王昏庸無道,而後周武王姬發討伐商紂王,商朝大敗,武王姬發以周朝代名,周由此建立。

周朝建立以後呢,就進行了與商朝不一樣的制度,它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我想這兩個詞對於正在上高中的寶寶們都不陌生,這可是歷史試卷上經常要考的知識點啊。分封制是什麼呢?就是把土地分給功臣和子弟,建立諸侯國,並且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制。另外,諸侯對周天子還有定期朝貢,和提供兵役的義務。他們屬於政治制度,那麼什麼是宗法制呢?宗法制就是按照血緣關係進行政治權利的劃分,維護政治聯繫制度,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嫡長子繼承制,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國重男輕女的一個根源所在吧。

其實我們上面所說的是西周的一些制度,而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兩個時期。為什麼分為兩個時期呢?當然是因為西漢被滅了呀!西漢被滅以後,諸侯擁立原先的太子為王,建立了東周,而東周的前半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春秋時期,這個時候諸侯爭霸,三家分晉,為戰國時期。到最後秦統一六國,東周也就此滅亡了。

講完了周朝的歷史以後,我們再來看看山東省到底出土了哪些精美的文物吧。這次發掘是在4月份開始的,一直到現在才查明了這是周朝時期的墓葬。而且這次發掘的面積也是很大的,為1200平方米,其中墓葬9個,灰坑17個。當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精美的器物。

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些這些器物吧。我們都知道,商周時期是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所以,在山西省發現的周朝墓葬裡肯定會存在大量的青銅器物啦。其中有銅甗等等,當然除了銅甗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類型的器物,比如玉、石、漆、陶、骨、蚌貝、鉛、金、漆木、皮革、麻繩、竹等各類文物總計500餘件套。

山西和陝西同音不同字,我們都知道陝西是一個躺在歷史上的國家,其實山西雖然並沒有陝西歷史文化豐富,但是也可以說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那種的。所以網友們都紛紛評論,國家的新寶藏,快過年了,十大考古安排上等等!

在山西省出土的這些器物中,大約有五十件帶有銘文的銅器,可能有人會問,什麼叫做銘文呢?簡單點來說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字就叫做銘文。隨著青銅器的發展,銘文的數量等方面也有不同。大約在商代早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銘文。在商周晚期和西周早期的時候,這個時候青銅器上的銘文逐漸增多了起來,而後到了西周中晚期和春秋早期的時候,這個時候雖然青銅器的發展呈現一種衰落的趨勢,但是他的銘文增多了起來,基本上都是長篇大論的那種,主要記載的也是戰爭啊,賞賜啊什麼的。而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銅器逐漸被鐵器替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其實我們不管收藏什麼類型的器物,我們都應該首先了解一些他背後的歷史,有的收藏家就是因為不了解他背後的歷史,只是看中了一件器物就想買,最後落得個錢物兩空。這麼說來,我們對於山西省出土的文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了吧!

而且根據出土的器物來看,專家指出墓地主人族屬身份應當為「中」和「匽」二者其一,後者尤為可能。也就是說這個墓主人的身份就差不多為周朝的王卿的高級貴族墓葬了。當然其中的器物我們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有多重要了吧。

另外我們都說為什麼要進行考古,當然是為了我們國家的文化添磚加瓦啦,我們在前文中說到,這次出土的器物中有五十件帶有銘文的,那麼這些帶有銘文的器物對我們研究周朝的歷史文化有著相當大的幫助的,當然,那些出土的文物對研究我們古代的歷史文化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其實大家收藏一些古代的器物是好的,而且對我們研究歷史文化也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相關焦點

  • 山西發現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銘文字跡清晰
    來源:央視網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山西垣曲發現周代高級貴族墓葬群,帶銘文銅器引關注,網友求「翻譯」
    山西考古又獲重大發現:垣曲北白鵝出土周代虢國重器,出土文物500餘件套,帶銘文銅器近50件套計14篇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銅簋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運城市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新發現。根據對出土器物分析,結合發掘的9座墓葬形制,推斷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考古發掘:山西垣曲北白鵝周代墓地,收穫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
    12月9日,在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在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北白鵝村發現一處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本次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共發掘墓葬9座,灰坑17個。出土500餘件套各類文物,最重要的收穫是發現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銘文內容豐富,文字清晰,計14篇。據該考古項目負責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及耘介紹,該墓葬群墓葬形制皆為豎穴土坑墓,南北向。
  • 出土各類文物500餘件套,其中近50件套是帶有銘文的銅器-山西日報...
    本報訊(記者孟苗)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最重要的收穫是出土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銘文內容豐富,文字清晰,計14篇。
  • 山西發掘晉國大墓 出土文物共計1700餘件
    山西發掘晉國大墓 出土文物共計1700餘件時間:2020-03-12 13: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西發掘晉國大墓 出土文物共計1700餘件 3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布聞喜邱家莊墓地的 考古發掘成果。
  • 朝歌遺址挖出5座明清墓葬,上面趴著一隻烏龜,墓室底部卻有小洞
    朝歌遺址挖出5座明清墓葬,上面趴著一隻烏龜,墓室底部卻有小洞在《封神演義》,朝歌的酒池肉林讓人們印象深刻,印象中朝歌的商紂王和妲己荒淫無度,後來終於使得商代走向滅亡,歷史基本上也是如此。商代後來被周朝取代,後來周文王的第九子被封在這裡,建立了衛國。
  • 山西農民打井挖出許多磚頭,考古隊發掘墓葬發現中國人的血統變遷
    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山西大同不斷傳出發現許多北魏遺址、窖藏和墓葬的消息,並出土了大量北魏時期文物,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司馬金龍墓。當時農民人心單純,看到磚頭有字說明下面一定有墓葬,大家決定保護現場,不再繼續打井,村長得知後急忙上報大同市博物館,博物館派考古隊對石家寨村的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考察得知這是一座北魏時期的墓葬,由前室、後室和耳室構成,考古隊又發現前室和後室的甬道頂部都有盜洞,這次發掘是從盜洞開始的。
  • 人骨趴槨上糧食鋪棺底 距今2000多年匈奴貴族墓葬初露真容
    作為河南省與蒙古國合作的考古項目,同時也是中國考古隊首次在蒙古國開展的匈奴貴族墓葬考古項目,高勒毛都2號墓地在經歷了持續三年的發掘後,取得階段性進展,在2019年6月至7月,中蒙聯合考古隊順利完成M189號墓葬的發掘,這座距今2000多年,相當於西漢時期的匈奴貴族墓葬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1989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這兩座墓葬的發掘工作開始了,經過初步勘探兩座墓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痕跡,考古隊想到在18年前附近不到50米位置發掘時墓葬存在謎團,在這次的發掘專家們也聯到一起研究,將這墓定為1號墓,其中一座墓的墓室為單室六角形墓室為2號墓,另一座墓則為單室圓形墓室3號墓,兩座墓都是磚砌結構。
  • 河北宣化區遼代墓葬群,困擾考古界謎團,在二十年後發掘破解結果
    張氏家族墓葬群1971年在河北宣化區一座被命為1號墓的遼人墓葬裡面意外發現一張詭異的木雕人臉面具,那麼它到底是什麼用呢,這個謎團困擾了考古人員二十多年,1989年和1993年期間在1號墓附近考古人員先後發現數座墓葬,它們和1號墓同屬於張氏家族,然而在這些墓裡面沒有發現木雕人臉面具之謎的任何線索,真到在7號墓裡面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一隻棺箱裡面陪葬衣物竟然是套在一隻人形草偶上面,只可惜考古人員本想提取它們進行保存可它們很快就化成灰燼。
  • 渠縣城壩遺址考古再獲重大進展 發現「賨人」貴族船棺墓葬
    四川盆地東部山區,曾有一個古老的王國。一支勇猛彪悍的民族在渠江東岸紮根,他們修建房屋、種植糧食、野外狩獵、鑄造兵器、繁衍生息。歷史上,他們被認為是巴人的一支,稱為「賨人」。兩千多年後,「賨人」仍有大量未解之謎。
  • 銀龍之墓,千裡同鏡 中蒙歷時三年探秘匈奴貴族墓
    詳細調查後,結果更驚人,這裡的匈奴貴族墓,數量眾多且規模巨大,可算世界前三。隨後十年間,教授和他的團隊對M1號墓和它的28座陪葬墓進行了發掘。  M1並不在墓葬群的核心,卻是已知最大的一座,它跟中國考古人所熟知的甲字形墓很像——方形或者長方形的墓室,斜坡墓道。額教授認為這是受到漢代貴族墓的影響,並把這一點寫進了考古報告。
  • 濟南歷城區龍骨山古墓並非「張榮墓」 考古發掘證實是一座金代墓葬
    「剛開始考古發掘時,我們以為是抗金名將、『濟南公』張榮的墓葬。但是發掘後發現,這座墓葬是金代的,年代早於張榮的生卒年份,所以這座墓並不是張榮墓。雖然有點遺憾,但是這座金代墓葬的價值也非常高,為研究濟南地區金代墓葬提供了新的資料。」
  • 蘇州雞籠山發現春秋時期吳國墓葬
    新華網南京12月14日電(周錚 嵇元)蘇州博物館與蘇州高新區日前聯合舉行雞籠山考古發掘情況通報會,宣布初步認定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雞籠山西部山上的石室土墩為春秋時期吳國墓葬。    蘇州博物館1995年曾對雞籠山土墩進行調查,共發現石室土墩9座,去年開始對其中3座進行物探調查,10月23日至12月4日,考古隊完成一號、二號石室土墩的發掘清理工作,三號石室土墩還在發掘過程中。     蘇州博物館考古部主任丁金龍介紹,此次發掘出很多文化遺物,以幾何印紋硬陶與原始青瓷器為主,表明蘇州地區在春秋時期就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
  • 湖南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
    漢唐墓葬發掘區航拍 M387墓底及器物 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位於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與南平古城相距約
  • 九層妖樓竟然真的存在,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發掘兩層便被官方叫停
    《鬼吹燈》裡的九層妖塔相比大家都了解,不管是看小說還是電影,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這座神秘的古墓到底是誰的呢?他又為何建造了這麼一座古墓呢?位於青海的「血渭一號大墓」,就是九層妖塔的原型。由於當地宗教盛行,許多人都對這座奇特的古墓心懷畏懼,稱其是妖樓,裡面住的都是來自地獄的妖怪。根據考古發掘,專家初步斷定這是一座唐初期吐谷渾王室墓葬,而且這也是我國第一次發現土谷渾這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王室墓葬,科研價值十分巨大。土谷渾早前為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的一個分支,約公元前400年左右移居到青海地區,並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以現在的青海都蘭縣為都城。
  • 湖北荊門發現大型新石器時期墓葬200餘座
    新華社武漢6月14日電(記者喻珮、俞儉)位於湖北荊門市沙洋縣的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專家認為,其中5座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或為長江中遊地區,甚至整個長江流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墓葬。
  • 山西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果然愛美從古至今都是天性
    山西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果然愛美從古至今都是天性時間:2021-01-16 19:52   來源:千龍財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西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果然愛美從古至今都是天性 中新網太原1月15日電 因發現周朝帶有銘文的銅器而入選202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聞的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15日傳來
  • 九層妖塔是真實存在,裡面詭異事情太多,專家只敢發掘兩層
    在青海省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有一片古墓群,其中最為壯觀的「血渭一號大墓」也被當地藏族牧民們稱為「九層妖樓」。據考究,這是一座唐代早期的墓葬,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谷渾墓葬,被列為我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