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發掘:山西垣曲北白鵝周代墓地,收穫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
在研討會和文物展示現場,山西晚報.文博山西記者目擊了這一時刻。垣曲北白鵝墓地,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英言鄉北白鵝村(現為英言鎮白鵝村)東,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垣曲文物旅遊局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
山西垣曲發現周代高級貴族墓葬群,帶銘文銅器引關注,網友求「翻譯」
山西考古又獲重大發現:垣曲北白鵝出土周代虢國重器,出土文物500餘件套,帶銘文銅器近50件套計14篇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國家文物局:宋代沉船「南海一號」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
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我國與沿線國家商業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堅實論據。「南海I號」整體打撈和保護髮掘工作伴隨我國水下考古30餘年發展歷程,是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快速發展的縮影,堪稱世界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之作。
-
出土各類文物500餘件套,其中近50件套是帶有銘文的銅器-山西日報...
本報訊(記者孟苗)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最重要的收穫是出土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銘文內容豐富,文字清晰,計14篇。
-
山西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山西出土商代青銅器
獸形觥(gong) 商 山西靈石旌介村出土 觥: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饕餮(tao ti)紋圓鼎 商 山西平陸前莊出土。
-
烏蘭察布出土500餘件新石器文物 - 藝術影像 - 藝術頻道 - 魯網
10月 30日,記者從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獲悉,國家授權內蒙古考古發掘的烏蘭察布四麻溝遺址目前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出土古代房址16座,有圓形、長方形、方形,並有早晚關係,出土文物500餘件,有石器、骨器、陶器、動物骨骼等。
-
出土文物1000餘件!鎮海九龍湖發現一處重要遺址
本次考古共發現古代水井、灰坑、灰溝、基槽、柱洞群、燒土堆等各類遺蹟約220餘處,出土陶、瓷、石、銅、木器等各類完整或可復原文物1000餘件。商周時期遺存發現水井、灰坑、灰溝和基槽等各類遺蹟90餘處,還有近400餘個柱洞,柱洞群所構成的建築單元是本次重要發現,目前推測為幹欄式建築,功能主要為當時先民的日常住所。
-
7件出土文物串起惠州發展簡史
商周青銅矛:見證人類從新石器向青銅時代轉變 出土時間地點:2000年,惠州博羅橫嶺山 發現過程:1999年廣惠高速公路建設,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惠州博物館對沿線進行了文物調查,在該處地表發現早期陶片,考古工作人員斷定此處為一處古代遺址,2000年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300多座墓葬,出土1000多件文物。
-
山西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果然愛美從古至今都是天性
山西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果然愛美從古至今都是天性時間:2021-01-16 19:52 來源:千龍財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西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果然愛美從古至今都是天性 中新網太原1月15日電 因發現周朝帶有銘文的銅器而入選202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聞的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15日傳來
-
2500餘件文物中山六路考古出土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穗文考)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剛剛公布近年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項目!12月11日上午,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該項目位于越秀區中山六路新寶利大廈西側,發掘面積達2400平方米,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還發現了宋代大型建築基址。
-
陝西發現周代諸侯國都城遺址
,陝西澄城劉家窪遺址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這些出土文物可能填補了芮國後期的考古空白,對推動關中東部地區周代考古以及周代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報澄城1月4日電(記者 陸航)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陝西澄城劉家窪遺址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考古人員據此認定,該地是歷史上與周同姓的諸侯國芮國最後的政治中心。
-
考古濟南⑨|逄國、邿國……周代濟南的古國迷蹤
隨後,他把挖出的青銅器上交給了文物保護部門。後來濟南市文物部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兩次對仙人臺進行考古調查,並沒有新的發現。直到1995年,山東大學考古專業的老師在長清博物館,看到張建常上交的4件出自仙人臺的銅簋(音鬼),感到這處遺址非同一般,決定將仙人臺作為山東大學考古專業學生實習地進行考古發掘,果然出土了轟動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
-
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市!濟南國有館藏文物達20餘萬件
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市!濟南國有館藏文物達20餘萬件 2020-12-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兩大史前遺址百餘件文物展示4000年前中國早期文明
9月18日,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遺址和石峁遺址百餘件文物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兩大史前城址共同揭示了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國家的基本面貌。1978年,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村發現距今4300-3800年的陶寺遺址。陶寺遺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實證陶寺社會完全進入文明時代。朱書扁壺的出土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早期文字。
-
山西酒務頭遺址考古成果首次大規模亮相 百餘件文物點亮「河東之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孔斯琪)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辦的「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將於10月25日下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
-
重器出土!山西發現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銘文字跡清晰
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最重要的收穫是發現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銘文內容豐富,文字清晰,計14篇。
-
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
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的化妝品盒。胡健攝中新網太原1月15日電 (記者 胡健)因發現周朝帶有銘文的銅器而入選「202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聞」的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15日傳來最新檢測消息,中國多地科研專家在一件銅盒內提取獲得化妝品油脂類化學遺存,對探究周代女性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
文物盜販地下江湖:從出土到銷贓「各司其職」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12月14日出版的2020年第50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了記者孫亮全採寫的文章《文物盜販的地下江湖》。摘要如下:2018年以來至今年8月,全國公安機關共追繳文物逾4萬件,其中絕大部分為山西警方追繳。
-
山西博物院十大精品文物——初見「三晉」雄渾的歷史長路
山西,180萬年前人類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生活的印記。而先秦時,盛極一時的「晉國」,使這裡一直被貫以"三晉「的美名。自此之後的歷代王朝在此留下了幾千年豐厚的歷史印記。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西博物院館藏文物達40餘萬件(組),而且還另設專門的青銅器分館。一個世紀的成長,讓山西博物院本身也有了自己的滄桑歷史。
-
山西出土5000多件玉片盟書,專家:先秦墨跡,乃中國最早毛筆字
山西出土5000多件玉片盟書,專家:先秦墨跡,乃中國最早毛筆字盟約自古有之,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都和它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1965年,山西省侯馬市秦村出土了5000餘片玉片文物,玉片上所寫的文字,經考古專家和古文字專家考證,認為其內容是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或卿大夫之間,於訂盟誓約中所記載的言詞,也就是盟書。因此,這些玉片文物被稱作「侯馬盟書」,出土的地點被稱作「盟誓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