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有位粉絲朋友私信我說:孩子9個月了,大便一直不成形,所以遲遲沒有添加輔食,問我應當如何處理?我非常疑惑,再次和這位粉絲朋友確認:「你是9個月的寶寶嗎?是還沒有添加輔食,對嗎?」
粉絲朋友很快回復我說:「是呀,因為大便一直沒有成形,所以就沒給孩子添加輔食。」
這一事例讓我非常困惑,原來還有很多年輕爸媽對於添加輔食的事情存在著很多的誤區。畢竟添加輔食是寶寶的一個新的裡程碑,而且對於未來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至關重要。
今天我們就來和新手爸媽們一起聊一聊,關於寶寶添加輔食時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
【1】什麼時候添加輔食?
就像這位粉絲朋友一直在等寶寶大便成形以後再添加輔食,這是順序搞錯了。應該是添加了輔食,大便才會成形。添加輔食可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並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晚越好: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輔食添加應該是從滿6個月比較科學,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而最晚不能晚於8個月,根據孩子吃母乳的情況而定。像我們家的孩子是吃純母乳餵養,到了滿6個月才開始添加第1口輔食——米粉。
【2】先添蛋黃還是米粉?
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添加輔食的首選項、必選項一般都是蛋黃,認為蛋黃的營養豐富,可是有一些孩子可能會出現蛋黃過敏的情況。
經過兒童保健和營養專家的長期研究,發現寶寶第1口輔食最應該添加的是精細類的穀物食品,因為這類食物很少會發生過敏的情況,而且還比較好吸收和消化。
另外寶寶到了4-6個月的時候,在母體內存儲的鐵元素會逐漸消耗殆盡,母乳中鐵含量會相對不足,這個時候可以添加一些含鐵的嬰兒營養米粉,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以及維生素的補充,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3】第一餐要吃多少輔食?
很多新手爸媽都會比較困惑,第1餐到底要給寶寶吃多少輔食才適合?總怕餵多了撐著孩子,餵少了寶寶吃的不夠。畢竟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不同,消化系統的成熟度也不盡相同。
其實爸媽們只要把握一個原則,從少量開始,比如給寶寶餵米粉的時候,可以從每天一次每次10克開始添加,觀察寶寶吃完後的反應,以及寶寶的大便情況,3天為一個周期,如果沒有異常可以逐漸增量。
後面再增加到每天2次每次10克,再到每天2次,每次20克......慢慢摸清規律,就是很好的添加輔食的規則。切莫著急,每天添加輔食的時候要記好添加的數量,做好寶寶排便的記錄,這樣科學餵養找到規律,孩子會比較健康。
【4】要不要給寶寶吃鹽?
很多老人認為「如果不吃鹽會沒有力氣」,特別是小寶寶整天吃一些沒有滋味的食物,當然會不好好吃飯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完全是大人自我想像的結果。
而這些鈉元素的攝取不光是食鹽,像是寶寶每天都會吃的奶製品、魚肉、雞肉、蛋類、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也都含有鈉元素,已經包含了寶寶所需要足夠的鈉元素,所以即使孩子不專門吃鹽也不會沒有力氣。
所以根據以上所述1歲以內的小嬰兒不需要吃鹽,1-3歲的小寶寶可以吃少量的鹽,3歲以上的寶寶才可以和大人正常吃鹽,但是最好也要攝入少量的鹽。
【5】要給寶寶喝果汁嗎?
很多新手媽媽比較困惑,孩子到底是吃水果還是直接喝果汁?而且現在很多輔食料理機都宣傳孩子不願意吃水果,直接喝果汁即可。
其實吃水果和喝果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如果有條件吃水果的話,還是要讓孩子練習咀嚼,自己去咬水果吃,對孩子的口腔和咀嚼肌的發育都是特別好的鍛鍊。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能喝果汁而「剝奪」孩子吃水果的權利。
孩子喝果汁時,果汁在加工的過程中把水果中原本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都破壞了。光喝果汁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極為不利,爸媽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注意。
【6】給寶寶吃水果還要吃蔬菜嗎?
有些媽媽會說了:「孩子吃了水果還要吃蔬菜嗎?」今天就特別負責任地告訴家長朋友們:水果和蔬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他們倆沒辦法混於一談,也不可以互相取代。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成分,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等成分。而水果中含有的糖分也較多,所以在每餐的時候儘量保證孩子能吃到兩種蔬菜以上,在餐與餐之間,適當的讓孩子吃一些水果作為營養的補充。
給孩子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把蔬菜榨成汁放在米粉裡餵給孩子吃,隨著孩子的月齡越來越大,可以把蔬菜煮得軟爛一些,讓孩子咬著吃。
給寶寶添加輔食是一個非常細緻的「大工程」,需要爸爸媽媽們細心記錄孩子吃的每一餐,慢慢找尋孩子的飲食規律以及口味偏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感謝點讚、轉發或收藏,育兒路上和您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