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小河馬的精分爸爸』
輔食與成年人的食物有什麼不同?
寶寶的身體機能還不成熟,抵抗力也比較弱,攝入的食物與成年人完全不同,這些製作輔食的基本原則是我們作為新手爸媽必須要知道的!
要和寶寶的消化、咀嚼能力匹配
作為一個新手爸爸,已經給寶寶搞了2個月的輔食,雖然已經有點習慣了,但是我依舊覺得做輔食非常的繁瑣,比做飯要麻煩的多,但是,寶寶的身體機能還不健全,這種東西,一旦開始,就要一直堅持下,堅持好久!嬰兒的胃是水平狀,比我們成年人更容易嘔吐,寶寶將食物從食道經由胃再送入大腸的蠕動功能,要到1歲前後才能達到成年人水平的一半,而且消化食物的消化酶也分泌不足,加上免疫力不健全、抵抗力低,一點細菌也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險。
其次,寶寶是沒有咀嚼能力的,我們還可以用門牙咬斷食物,用磨牙咀嚼,再將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之後,吞咽至食道,整個進食的過程非常輕鬆,但是寶寶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到了2歲半至3歲的時候,上下兩排牙都長齊了,這才算是有了咀嚼的能力。
不僅是腸胃,腎臟、肝臟的完善也需要時間,等到8歲左右,寶寶才可以跟我們吃完全一樣的食物,所以,嬰兒期的輔食也好,幼兒期的食物也好,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保護尚未發育健全的寶寶。
5~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很多寶寶還沒有長牙,上下門牙要到1歲左右才能長齊,這個時候給寶寶做的輔食一定要足夠的細膩,保證寶寶不用咀嚼就能直接吞咽,雖然寶寶早就掌握了吃奶的技能,但是如何運用舌頭和口腔肌肉,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需要一點一點練習的,建議大家從糊狀的食物開始搞起,根據寶寶長牙的進度,慢慢增加食物的硬度。(你像我的家的這位,到現在8個月,光能看到一點白色的牙齒冒出來了,但感覺還是跟牙齦是平行的,一點沒有往出長)
寶寶對細菌的抵抗力非常的弱,但是我們在做輔食的時候總是需要碾碎、切碎食材,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細菌感染的概率,所以輔食要儘量把所有食材都加熱殺菌,比如豆腐要用開始燙,涼了及冷凍之後取出的輔食要用微波爐加熱。
大米、薯類等碳水化合物不僅容易烹製成糊狀,也很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其中,大米的過敏概率非常低,建議大家從米水比例1:10的粥開始嘗試給寶寶添加輔食,待寶寶腸胃逐漸適應之後,再一次添加蔬菜和肉、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腎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將多餘的鹽分排除體外,但是寶寶6個月的時候,腎臟的功能才達到成年人的一半,因此,過多的鹽分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在添加輔食初期,大家不要加鹽,等到7~8個月的時候,如果想要往輔食裡面加鹽、糖、醬油、味噌的話,必須控制在極少量,即使寶寶過了1歲了也建議大家儘量少放調料,但是6個月以後的寶寶,我們可以在輔食當中添加少量的黃油(最好是無鹽黃油)、橄欖油。
蛋白質是嬰兒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但如果攝入過多的話,寶寶是無法消化的,要適量並按順序添加,同時,食物中的脂肪也會給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建議從脂肪含量較少的豆腐或魚開始添加,且任何一種新食材都要從1勺的量開始添加。
輔食的食材應該是方便烹製成糊狀、鹽分和脂肪較少的,所以要避免以下食物:
還有,蕎麥麵的過敏率比較高,也應該儘量避免,糖分和油脂較多的各種點心,生魚片、生雞蛋等食物也是禁區。
胎兒期:寶寶在母體內,一切營養依靠胎盤供給
母乳期:媽媽的奶水是最完美的食物,這個時期,保證足量的奶水或配方奶,為日後的成長儲存能量
輔食期:5~6個月,有母乳像食物過渡的階段,此時媽媽的奶水已經不是唯一的食物了;1歲到1歲半,大部分營養都來自輔食了,逐漸脫離母乳餵養,開始用手抓食物,練習用勺子吃飯
幼兒期:消化酶的分泌量與我們近似了,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給寶寶吃一點口味清淡的、有一定硬度的食物了,寶寶開始練習用筷子進食了
兒童期:8歲左右了,腎臟和肝臟的功能都發育健全了,寶寶已經可以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了,甚至有的時候還能自己簡單的做一些簡單的飯菜;
吃輔食,不僅能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還能增強消化能力,會促進四肢活動能力和寶寶心智的發展,寶寶開始是不喜歡被我們餵的,總會想要自己去抓食物,也會有掀盤子的行為,這些都是他探索欲的一種表現,曾經不喜歡吃的食物,從任性地扔到地上到漸漸的接受,寶寶從一個完全依賴媽媽的嬰兒,成長為一個幼兒,兒童,這個過程十分的漫長,但是寶寶終覺會長大,所以新手爸媽們在給寶寶製作輔食已經,餵輔食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十足,總有一天他是可以獨立吃飯的!
ps:十年廣告行業摸爬滾打,現在全職帶娃,每天分享各種行業知識,育兒日常;幫助大家快樂育兒,帶娃不寂寞——歡迎點讚、關注和轉發;想了解什麼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