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質疏鬆怎麼治?這6大要點你得知道

2020-12-18 騰訊網

全面了解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看這裡~

講者 丨餘學鋒 華中科技大學屬同濟醫院

整理 丨玉醬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謝疾病。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常採用DXA法測定骨礦密度(BMD),當BMD的T值≥-1.0為正常,-2.5<T值<-1.0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

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DO)與一般的骨質疏鬆無本質性差別,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骨量減少或骨組織的顯微結構受損、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屬於代謝性骨病。近年來,隨著對糖尿病認識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脂肪因子、腸道激素、氧化應激等因素對DO的作用也更加了解。新型抗骨質疏鬆藥物對DO的治療作用及安全性尚在觀察中。CDS2018會議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餘學鋒教授就DO進行講解

糖尿病和肥胖增加骨折風險

糖尿病會顯著增加骨折風險。研究顯示,1型糖尿病(T1DM)骨折風險遠高於2型糖尿病(T2DM)。

挪威曾在1986~1995年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對3.5萬名居民隨訪9年,共觀察到1643例髖骨骨折。研究顯示T1DM和T2DM均會增加骨折事件,T1DM患者中的骨折更是數倍於T2DM。最主要原因是,T1DM對骨骼的影響不僅在於血糖,它同時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導致類似風溼性疾病的骨骼改變。新加坡一項對6.3萬名華裔進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越長,骨折風險也會越大。還有研究顯示,T2DM患者發生椎骨骨折的風險顯著增加,且這個過程中,BMD並不是決定性因素。也有研究發現,T1DM中BMD有輕度降低,而T2DM中BMD則有輕度升高。按照BMD數值來看,T1DM患者骨折風險應是常人的1.42倍,T2DM中則降至0.77倍。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與無糖尿病者相比,T1DM和T2DM患者的髖關節骨折風險分別為6.94和1.4倍。這就說明,骨折可能與骨質量相關,僅考察BMD會低估骨折風險。

通常認為BMI升高會通過抑制骨轉換、增加BMD來降低骨折風險。但是,有研究表明肥胖會增加骨折風險。然而現有證據僅能證實肥胖會增加女性的骨折風險,男性中卻沒有這一現象。不僅如此,肥胖男性的椎骨骨折風險還會略微降低。

骨質疏鬆的檢測方法

DEXA

DEXA是骨質疏鬆檢測的常用方法,但使用DEXA測量BMD存在以下問題:

骨松質的疏鬆化比骨皮質更早,DEXA難以及時發現;

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幹擾,如肥胖、椎間隙變窄、脊柱退行性病變、骨質增生、主動脈鈣化等;

肥胖患者利用DEXA測得的BMD比實際數值要高,等等。

此外,DEXA測量股骨頸BMD預測股骨頸骨折是最有效的;DEXA測量腰椎BMD在預測絕經後女性脊椎骨折方面更有意義。

QCT

QCT可反映三維BMD,通常用於評估腰椎和股骨頸。QCT檢測腰椎骨松質BMD可預測絕經後女性的腰椎骨折風險。外周QCT(pQCT)可用於評估外周骨(前臂或脛骨)的骨松質和骨皮質BMD。pQCT檢測橈骨遠端BMD可預測股骨頸骨折,但不能預測腰椎骨折。不過,QCT與pQCT檢測輻射量要大於DEXA。

X線片

還有個簡單易行的監測方法就是拍平片,拍胸腰椎X線片即可看出是否有骨質疏鬆和骨折。

DO的病理生理變化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

T2DM合併微血管病者,供血較差,表現為骨皮質多孔性。T1DM無微血管病者骨折風險增加3.6倍,有微血管病者骨折風險可增至17~41倍。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往往合併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和神經病變,會增加跌倒及骨折風險。

糖基化終末產物(AGE)

AGE可抑制成骨細胞的功能,促進破骨活性;AGE與膠原的結合可使膠原降解下降,增加骨密度、抑制骨重構,導致骨強度下降,因而增加骨折風險。

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可促進骨合成,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抵抗則會減少骨合成與骨吸收。

血糖控制不良

血糖控制差者,骨折風險會明顯增加。臺灣地區一項回顧性研究對2萬餘名65歲以上老年人觀察7年發現,血糖控制較差的老年人骨折風險顯著高於血糖控制較好者。

糖毒性和脂毒性

高血糖狀態可通過氧化應激作用引起成骨細胞凋亡,抑制成骨細胞功能,促進破骨細胞活性;脂肪酸對成骨細胞和骨細胞均有毒性。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

IGF-1能促進細胞有絲分裂,作用於骨原細胞可刺激DNA合成,促進成骨細胞分化並增強其活性,同時調節骨吸收、抑制骨膠原降解,是骨骼細胞分泌的重要生長因子。糖尿病患者的長期高血糖狀態會抑制IGF-1合成與釋放,從而減弱IGF-1的成骨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Hcy)

高Hcy血症可通過氧化應激引起骨脆性增加,高Hcy血症的絕經女性椎骨骨折風險更高。

骨折的影響因素

降糖藥物

表1不同類型降糖藥物對骨代謝的影響

餘學鋒教授強調,多種降糖藥物會對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謝產生影響,需要格外關注。例如,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可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

減重

研究表明節食減重可促進BMD丟失。運動介導的肌肉增加及高衝擊運動有利於骨密度增加,提示,合理運動可以改善骨健康。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常有多尿、夜尿增加、認知功能下降、肌力和平衡能力下降、運動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減弱等表現,跌倒風險大大增加,易導致骨折的發生。股骨頸是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防跌倒。

DO診斷

BMD有參考價值,但正常或略高不能排除DO;GR-pQCT顯像可觀察骨皮質多孔性和骨小梁體積,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但由於多種原因尚未建立統一標準和普及。

T2DM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或T1DM,合併微血管併發症者應疑診。減重治療未進行相應骨質疏鬆預防者及長期使用促骨質疏鬆降糖藥者,應特別注意DO的發生。

DO治療

由於DO在臨床上尚無統一診斷標準,臨床研究難以開展,目前缺乏常見抗骨質疏鬆藥物對DO治療效果的大型RCT研究。不過,降糖治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預防跌倒、充足光照、限制咖啡和碳酸飲料、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並選用不增加骨折風險的藥物等措施是合理可行的,建議採用。

小結

糖尿病患者發生骨折風險顯著升高;

DO的診斷不依賴BMD;

合理的降糖治療可降低骨折風險;

微血管併發症可能是DO獨立危險因素;

目前尚缺乏DO的診斷標準和風險預測模型;

尚無足夠的證據表明哪些抗骨質疏鬆藥物對DO治療效果更好,但基礎的抗骨質疏鬆治療是合理的。

(本文整理自CDS2018大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餘學鋒教授講課PPT及錄音)

點讚的都有好身材~!

相關焦點

  • 老年人補鈣能治骨質疏鬆? 醫生提醒:任何東西都得適量
    「具體的道理我說得不是特別清楚,但我知道,補鈣的同時一定要曬曬太陽。」前段時間,老陳不小心摔傷後導致骨折,這更讓她堅定了要「曬好太陽補好鈣」的信念。因為摔傷了腿,老陳每天上樓下樓不是特別方便,於是,她就想了一個辦法:讓老伴兒把她攙扶到朝南的窗戶邊坐著,「中午在這兒曬一會兒,特別舒服,還補鈣。」
  • 支楠辨證治療糖尿病性眼底出血經驗,常用4大藥物 3種方劑,有效
    師從近代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之子孔嗣伯學習,深得孔門真傳,現任北京同仁醫院中醫科主任、北京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聯合會第一屆美容專業委員會理事,擅長治療各種眼底病、角膜病、青光眼、視神經疾病、眼內炎、耳鼻喉疾病、心腦血管病、腎病、婦科病、腫瘤及其他疑難雜症。
  • 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社區診療怎麼做?深度解讀指南原則!
    原發性骨質疏鬆患病率高、危害大、知曉率低、診治率低,但可防可治。如果能加強高危人群的篩查與識別,堅持生活方式及早預防,骨質疏鬆並非洪水猛獸;即使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適當的治療依然可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1]。在分級診療的大背景下,社區基層衛生機構理應成為骨質疏鬆診療的第一道防線[1]。
  • 年輕人也會得骨質疏鬆?
    很多人可能會說「不都是老年人才會得骨質疏鬆症嗎?」其實,中青年人也會患骨質疏鬆症。 為何會出現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指無明確病因引起的骨量減少,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是指其他疾病導致的骨量減少,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血液系統腫瘤、類風溼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長期服用激素等均可導致骨量丟失。 年輕人就診骨質疏鬆門診時,醫生一般會問很多問題尋找原因,如「以前得過什麼疾病?」 「平時有沒有吃什麼藥?」 「經常腹瀉嗎?」 「平時肉蛋奶吃嗎?」
  • 1型糖尿病性酮症吃什麼食物好?
    1型糖尿病比較急而且嚴重的一種併發症就是1型糖尿病性酮症,一旦出現就應積極治療。多發生在1型糖尿病嚴重階段,可能由於感染、飲食不當、創傷、麻醉、大手術、分娩、胰島素治療不當等原因誘發。如果不幸患了1型糖尿病性酮症的話,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選擇如下這幾樣食材:洋蔥的介紹洋蔥又名球蔥、圓蔥、玉蔥、蔥頭,屬百合科蔥屬,為2年生草本植物。洋蔥供食用的部位為地下的肥大鱗莖(即蔥頭)。別名球蔥、蔥頭、玉蔥、荷蘭蔥、圓蔥、皮牙子等,.百合科、蔥屬二年生草本植物。
  • 曬太陽就能預防骨質疏鬆?那也要看怎麼曬!解鎖曬太陽的正確姿勢
    但骨質疏鬆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維生素D與骨質疏鬆維生素D對骨骼和肌肉均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其在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發展和防治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關注骨質疏鬆的預防預防維生素D缺乏的一般措施:增加日照和富含維生素D食物的攝入是預防維生素D缺乏/不足的經濟有效的方法。但是通過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也是要講究一些技巧的,你知道嗎?
  • 你可能不知道,這8個症狀都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信號!附送調理藥膳
    預防併發症的最佳時機是糖尿病的早期階段,其次是現在,一旦出現小症狀,你必須抓住機會,以免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你可能不知道,這8個症狀都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信號!
  • 不想老了得骨質疏鬆,補鈣得補對!
    流行病學調研結果顯示,骨質疏鬆已經廣泛對40歲以上國民造成健康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列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健康的疾病。年輕時積累的骨量和中老年階段的骨丟失速率決定了是否得骨質疏鬆。 其次,女性在50歲以後到達圍絕經期,也就是更年期,這時候體內激素的變化導致了骨量出現迅速丟失的趨勢。 再有,老年人胃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下降,會加重骨質疏鬆的風險。而這時候如果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就會導致鈣吸收的不足,更是雪上加霜。
  • 骨質疏鬆不要吃什麼食物?這6個方面得注意
    骨質疏鬆偏愛中老年群體,骨質疏鬆一找上門,一系列的骨損傷在後面蓄勢待發。而骨骼是機體活動的基礎,骨骼受損,會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利。但病患們卻又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應對。對於骨質疏鬆,病患們該如何處理?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 骨質疏鬆要重視,別等這6個部位疼痛時才想起來,中老年人得當心
    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當年齡到了一定階段後,就會引發疼痛問題。而且中老年人的身體耐受能力較弱,患上骨質疏鬆的時候症狀表現會更加明顯,因此在疾病出現引發疼痛的時候要加強注意。骨質疏鬆會引發哪些部位疼痛?
  • 治「渾身上下哪都疼」的方子!六味藥,補真陽,改善骨質疏鬆疼痛
    你問我,這配伍,我如何知道?  我這個人,雖然學術不精、水平有限,但是比較喜歡研究、整理杏林的經典驗方、心得、醫話。這是工作性質使然,也是生平愛好使然。  前些年,我國中醫學界的最高研究機構,中國中醫科學院,組織人力物力,實施「中國中醫科學院名醫名家傳承項目」,將大家的學術經驗匯集成冊。我有幸得到其中的一套。我視如珍寶,晝夜研讀。
  • JMT-8歲孩子為什麼會得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骨密度|膝關節|慢性病...
    大家知道嗎?3 0 倍國外研究表明,孩子時期的肥胖到了成年人時期,它的慢性病的發生風險是正常體重孩子的10倍,所以我們有著大量的慢性病的「後備軍」。在孩子的這個超重肥胖中間,有一個重要因素被我們社會廣泛地忽略了專家有話說軟 飲 料軟飲料就是含糖飲料。
  • 老年骨質疏鬆患者的膳食要點
    骨質疏鬆患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其中絕經後的婦女所佔比例較大。雖然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很多,但營養因素在骨質疏鬆的發生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臨床治療中,重視營養的作用,合理安排膳食,也是十分必要的。骨骼是人體鈣的儲存庫,而40歲以後的人群,尤其是女性,處於絕經期時,骨吸收增加、骨量降低,骨礦鹽和骨基質都減少,骨鈣開始流失,骨微結構被破壞,逐漸出現骨質疏鬆。而更年期骨鈣的丟失速度更是加快,老年人骨密度受峰值骨量和圍絕經期骨質丟失速度的影響。峰值骨量越低,骨質丟失越快,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危險越大。
  • 喝骨頭湯能防止骨質疏鬆嗎?骨質疏鬆的7個認知誤區,不要錯過
    骨質疏鬆的7大誤區:誤區一 骨質疏鬆與年輕人無關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病症,但是如果在年輕的時不注意飲食,時而吃飯時而不吃飯,飲食沒有規律,並且經常挑食,不喜歡吃蔬菜,導致無法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鈣。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又是什麼?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重要的表現之一,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屬於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會導致患者不可逆性的視力損害甚至失明。在發達國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是導致20-74歲成年人失明的最常見原因。
  • 骨質疏鬆症的運動處方
    ,庫珀有氧大健康董事長)自從我們的微信文章《庫珀博士發警告:你的骨頭亮紅燈!所以我們在科研中常常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超重或肥胖的人雖然有氧能力或心血管機能一塌糊塗,但他們的骨密度往往都不錯,這是因為他們天天在舉重(自己的體重)!同理,遊泳和自行車運動雖然對有氧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對防治骨質疏鬆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另外,運動強度的大小也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強度越大,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和身體移動時產生的重力對骨頭的刺激就越強。
  • 你知道母乳餵養對媽媽有哪6大好處嗎?卜媽媽
    你知道母乳餵養對媽媽有哪6大好處嗎? 預防骨質疏鬆症,母乳餵養還有利於新手媽媽對鈣進行更有效的吸收,從而預防骨質疏鬆。d. 大量調查都發現哺乳時間越長患風溼性關節炎的機率就越小。哺乳媽媽,產後瘦身的注意要點:哺乳是瘦身的好方法,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在哺乳期瘦下來,這跟媽媽體內的激素分泌和飲食習慣有關係。
  • 骨質疏鬆的中醫防治
    其三,常用藥對我臨床治療骨質疏鬆,常把補腎填精與健脾養血結合起來。採用熟地配伍黃芪。熟地補腎填精,以固其本;黃芪補中健脾,以益氣血生化之源。通過臨床觀察發現,以熟地配伍黃芪這一藥對能顯著減輕患者因為骨質疏鬆引起的腰背疼痛。
  • 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常見治療藥物有哪些?
    骨質疏鬆,是很多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是一種以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有好些的朋友並不明白這是怎麼引起的一種疾病,今天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骨質疏鬆這個疾病。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鈣的流失是造成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原因。骨質疏鬆是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一種代謝性骨病變,以骨骼疼痛、易骨折為主要特徵。該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患者會表現出疼痛、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不適症狀。骨質疏鬆應該怎麼治療?常見治療藥物有哪些?
  •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骨質疏鬆了?教你自測方法,只需1分鐘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 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 19. 2%,65 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達到 32. 0%,女性患病率比例高於男性。圖片來源於網絡骨質疏鬆的風險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被稱為 「靜悄悄的流行病」,隨著疾病發展,會出現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甚至將面臨髖部、腕部、椎體等多處脆性骨折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