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高中是很多學生和家長夢寐以求的地方,在中考孩子發揮的很好,以班級佼佼者的身份順利進入本地重點高中後,想必很多父母是很欣慰的,但是,這份喜悅也許不會堅持太久,因為孩子到了強手如雲的重點高中,適應的情況怎麼樣?父母也是有不同感受的。
李老師所在的中學為全市排名第一的重點高中,中考錄取分數線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說,能進入這所重點高中的學生都是全市的佼佼者,可謂高手如雲。很多人擠破頭皮根本考不進來,可是進來的學生就一定活得很滋潤嗎?未必。
這不,高一新生開學一個多月後,分化出來了。有的班級學生原來在自己的中學是班級第一名第二名,現在已經迅速淪為班級墊底,為什麼?因為其他同學也都是原來班級的第一名第二名,現在大家都是佼佼者,但是總有個排名吧,這就是鳳尾。
可以想像,在這樣的學校裡,想排到前10名,前100名,那得是多麼優秀的學生才可以做到?來的時候成績那麼好,為什麼到了高一成績馬上墊底?家長心情接受不了,李老師結合自身的體會,談談幾點看法。
一、高一入學為何分化如此巨大?
其實,很多學生到了高一階段,每個人的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和水平是不一樣的,有的適應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李老師以前的一個學生花了整整1年時間才適應高中生活。那麼高中生活到底有什麼特點,真的這麼難適應嗎?
1、節奏快
高中生活節奏非常快,這種節奏快不僅體現在老師講課速度快,因為高考任務艱巨,而課時相對緊張,還有就是內容推得快,很多學生根本跟不上。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衡水中學,那裡的學生跑操、吃飯等都得看書,為什麼?就是因為節奏快,內容量大,需要加班加點。
其實除了課堂節奏快,其他生活節奏也快,比如吃飯的定時,有的中學規定學生15分鐘必須吃完飯,然後抓緊投入到學習中去。作息也是這樣子。
2、任務重
高中教學任務直接服務於高考的需要,所以,而各科需要完成的模塊任務量又很大,除了必修模塊,有的還得學習選修模塊,比如政治學科,除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還有好幾本選修,以及選擇性必修模塊,任務太重了。
這個任務中更是包括了平時學生在做作業方面。可以說,高中生最頭疼也最詬病的就是高中的作業,總有沒完沒了的作業,總有做不完的時候,誰要是每天可以輕輕鬆鬆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大神級人物。
3、難度大
高中學科的難度超乎很多家長和學生的想像,這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出來的,只有親身體會才深有感觸。
比如數學,幾何,函數,數列等可以讓不少老師都掛黑板上更不要說學生了,最怕數學這也是很多高中學生的流傳。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有些章節內容如難度可以說是骨灰級的,補課都不見得有效果。
二、出現現分化是不是意味著將來也很差?
都說小時候胖不算胖,長大了才算。道理其實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高一剛開始成績有波動是正常的,畢竟大家剛入校很多方面還需要適應。
那麼一開始出現這種分化其實對部分學生來說是好事,因為這些學生不敢驕傲,他們會重新審視自己,給自己定位,原來的好成績算不了什麼,現在競爭激烈,需要調整心態,大家都站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
所以說,當頭一棒總比一開始考得好不知道自己天高地厚要好得多,家長朋友其實應該高興而不是難過。
三、面對分化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辦?
1、積極應對
作為父母不要對著孩子的成績糾結的難受,要告訴孩子這是好事,因為高中變了,和初中不一樣了,需要認真應對,問題早暴露出來是好事。
2、認真分析
對於孩子考得不好的試題,家長也不能一點也不關心,畢竟這些東西也能夠說明孩子開學以來學的情況如何,素以冷靜下來仔細分析試卷,到底是馬虎導致的,還是真的不會導致的。
3、多鼓勵
學生要給自己鼓勵,父母也要給孩子鼓勵,高中學生有時候雖然年齡大了點,但是也是個孩子,需要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