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區,高一開學一個月了,很多地方也迎來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初當高中生家長,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孩子可能會從現在開始,出現有一系列的問題。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高一,見了我之後,就跟我抱怨:「我現在都快瘋了,女兒說數學、物理聽不懂,平時問老師、同學,講解都很難理解,她一心想學好,每天熬夜到11點半以後,看著挺辛苦的,就是學不好,第一次考試就墊底,現在心理壓力特別大,導致睡覺時心慌,又睡不好覺,上課沒有精神。哎,現在問題一大堆,怎麼辦?」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但是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會出各種問題,很多高中生的厭學,其實是從高一開始的。
很多人都認為高三是最辛苦的,其實上完高中才知道,高三是最「幸福的」。高一階段,學生要學習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9門考試科目,如果不被佔用的話,一天也就三四節自習課自己支配,而這些自習課,數學一科就可能佔2節,每天完成作業都會是「奢望」,所以高一熬夜很正常,而且效果還不好,因為每天熬夜的目的只是完成作業而已。
即便每天都熬夜學習,但是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同時兼顧9科的學習,對於很多學生,更多是似是而非而已,成績也不一定理想。
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查漏補缺,每天作業都做不完,做錯的題目也很難去搞清楚,這樣的學習,其實不是真正的學習,只是做題而已。
真正的學習,是把知識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的過程,這裡面需要時間的積澱,如果沒有時間和題量做保障,很難學好,學生的精力有限,不能兼顧9科學習,這很正常。
在高一,考試墊底的有兩類學生:不想學習的學生和不會學習的學生。這兩類學生,其實學生沒有不想學好的,只是因為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出現厭學情緒,而那些明明學習很努力,卻成績倒數的學生,還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所以,當孩子在高一成績出現問題時,家長可以這麼做:
1、積極心態去應對:
高一階段遇到的問題,是客觀的,也是普遍的,但是每個學生的反映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堅持下來了,很快適應了,所以成績進步了;有的學生,則因此產生了心理問題,最終放棄了,厭學了或者休學、退學了,令人惋惜。
2、適當降低期望值:
作為家長,要了解初高中的不同,更好的陪伴孩子,而很多家長,習慣了做「好學生」的家長了,所以在高一一開始,當第一次考試結束後,家長比孩子還焦慮,最後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問題。
所以,家長要有合理的期望值,給孩子和自己定一個「跳一跳就能實現」的小目標,一個個小目標,最後就會變成大目標。
3、抓住重要的學科不放鬆:
高一科目多,學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更不能「抓了芝麻,丟了西瓜」,比如語數外三科,很多學生把語文和英語的學習,排到了物化生或者政史地後面了,這顯然是不可以的。
在其他科目中,要根據學習難度,有一個先後順序,比如理科比較難理解,你又打算以後學習理科,那麼物理就是首先拿下的學科,政史地就可以少投入一些時間。
根據經驗,很多學生的數學和物理學科,學著學著就聽不懂了,這是因為高中課程更加抽象,要求更高,比如物理,初中以現象為主,高中以本質為主,初中靠記憶,高中靠理解,初中需要數學,高中依賴數學。而且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繫非常密切,力學學不好,電學也不可能學很好,所以很多學生聽著聽著就不會了。
當孩子不會時,一定要鼓勵孩子及時問老師或者同學,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僅此也可能不夠,很多人選擇給孩子輔導,但是輔導費用是非常昂貴的,而且還很難找到好老師。今年的特殊情況,讓很多人對網課有了新的認識,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高質量的網課,比如高途名師課堂,就匯集了很多北大清華畢業的老師,他們平均教齡在11年,有能力也有經驗,像數學老師周帥,就是當年的省高考專業,高考數學150分,對於數學的知識清單和秒殺技巧都有獨到見解,利用周末看一看,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一些不足,給孩子提供幫助。
我是「贏在高三」,關注我,「助」你贏在高三,贏在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