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12月28日下午,國際天體物理雜誌的科學編輯、國際天文聯合會理事,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副校長何銳思(Richard de Grijs)在南充講「落下閎文化」,全程原版地道英文,聽眾則是來自南充高中的學生。高中生聽老外原版英文講天文,講宇宙奧秘,厲害!
何銳思的科普報告《26步走到宇宙邊緣,宇宙無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南充高中的學生科普天文知識。蒼穹浩渺,即便是太陽系的範圍,也大得讓大多數人難以置信。天文學家何銳思教授的宇宙之旅,從地球出發,掠過臨近的行星,再到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直至銀河系邊緣,最後漫遊到可觀測的宇宙邊緣。
何銳思(Richard de Grijs)博士畢業於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在去澳大利亞之前在北京大學擔任全職教授,擔任北大科維理天文研究中心副主任。
「落下閎文化系列講座」是南充打造的本土文化品牌,主要講解和落下閎有關的知識、古天文知識。11月22日上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開始第一講,題目為《暗物質:宇宙中的黑暗力量》。
新聞背景:
落下閎,巴郡閬中人(今四川閬中人),西漢民間天文學家,四川首批10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太初曆的主要創立者,渾天說創始人之一。曾製造觀測星象的渾天儀,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臺,奠定了我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被譽為「春節老人」。
他提出的曆法《太初曆》集中國傳統曆法之大成,在系統觀測和數學結構方面有一系列創新,形成落下閎系統,與比他晚200年的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所建構的系統相比較,各有特色,都很出色,影響深遠,永載史冊。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驅,我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