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老人」落下閎:算準800年後曆法變化

2020-12-17 四川日報

「春節老人」落下閎:算準800年後曆法變化

    

□文莎 本報記者 楊琳
  「落下閎的貢獻遠遠超過我們現有的認知。」3月28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查有梁說。物理專業出身的查老十分推崇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窮心研究十餘年,著有《世界傑出天文學家落下閎》一書。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靠天吃飯,講究「觀象授時」,重視曆法。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全國的曆法。
  「但秦朝的曆法是把農曆十月定為新年的第一個月。到了漢武帝時代,人們發現曆法與天象明顯不合。」查有梁介紹道,中國農曆的特點是,既要包括太陽的運行,又要包括月亮和五大行星的運行,使曆法和天象相吻合,「於是漢武帝招募了20多位天文學家,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的落下閎在天文學方面有過人之處,在當地頗有名氣,於是被在朝為官的同鄉舉薦給漢武帝。在眾多天文學家制定的18種曆法中,落下閎制定的曆法最好,最符合天象,被漢武帝採納,取名為《太初曆》。」公元前104年,《太初曆》頒布,規定「春季的第一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落下閎因此也被尊稱為「春節老人」。
  「《太初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它收錄二十四節氣、二十八星宿,合理安排閏月,應用天幹紀年法等,把天文曆法、四季安排、農業氣象、生活生產都緊密結合起來,有豐富的科學內容,對我國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延續至今。」
  查有梁告訴記者,落下閎在創製《太初曆》後預測,經過八百年,此歷就要差一天,「能算出誤差,這在今天看來也是相當具有先進性的。」
  更有意思的是,落下閎在運算曆法中廣泛採用的「近似分數」法對祖衝之的「綴術求
π」具有啟發性,減輕了推算圓周率的工作量。「落下閎還用他創製的渾天儀測定了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觀測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以及行星的運動周期,他也是『渾天說』這一宇宙圖像的創始人之一。後來,張衡在他的基礎上,改進了『渾天儀』,發展了『渾天說』。」查有梁說道。
  落下閎的研究也不輸西方天文學家。查有梁介紹,與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的《天文學大成》相比,落下閎的《太初曆》要早200多年。

相關焦點

  • 今晚聽孫小淳講「春節老人」落下閎
    此次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科學史家孫小淳講述「春節老人」落下閎的天文學成就與影響。  「名人大講堂」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每月一個主題。
  • 走進「年爺爺」落下閎故鄉,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
    聽一聽,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年爺爺」落下閎,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AV8D,小寒過了,大寒要來啦,感覺很冷,有木有?不怕不怕,二十四節氣裡,小寒大寒結束,就要過年啦!我是誰?從哪兒來?我,「年爺爺」,姓落下,名閎,乃是西漢巴郡閬中人!身為四川省十大歷史名人......沒聽過?我太難了,穿越兩千多年來跟大家過年你們卻——沒——聽——過!
  • 孫小淳教授眼中的落下閎
    孫小淳教授眼中的落下閎 華西都市報2019-02-20 02:18:13.0文體匯 圍繞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等首批十大四川歷史名人,逐一設置歷史名人「主題月」,2018年11月為「杜甫月」,2018年12月為「蘇東坡月」,2019年1月為「李白月」,2019年2月為「落下閎月」。  孫小淳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1984年獲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學士學位,1989年獲碩士學位。
  • 孫小淳:落下閎展示了民間科學創造的力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科學史家孫小淳以《經營渾天,運算轉歷——巴蜀天文學家落下閎》為題,講述西漢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成就與影響。  孫小淳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的研究。講座開始,他提到,得知落下閎入選首批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時,他有些驚喜。因為歷史上對於落下閎的記載並不多,很多人此前也並不了解他。
  • 成都錦城藝術宮火爆,都是奔著川劇《落下閎》去的
    在當晚的演出中,記者注意到臺上行當齊全,除了主角落下閎是川劇老生之外,旦角、小生、丑角等行當都有不少戲份,亮點頗多。演出中,漢武帝、司馬遷與落下閎之間的對手戲也是一大看點。以司馬遷為首的天文學家,對落下閎提出的曆法提出質疑,落下閎「舌戰群儒」,毫不動搖自己對科學真理的堅持,對白十分精彩。最終經過求證,落下閎所制新曆優於其他17種曆法,得到漢武帝的採納。
  • 外國天文學家來南充給中學生講「落下閎文化」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12月28日下午,國際天體物理雜誌的科學編輯、國際天文聯合會理事,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副校長何銳思(Richard de Grijs)在南充講「落下閎文化」,全程原版地道英文,聽眾則是來自南充高中的學生。
  • 著名科學史家孫小淳教授 講述「春節老人」宇宙觀
    「名人大講堂」迎來「落下閎月」 著名科學史家孫小淳教授 講述「春節老人」宇宙觀 從即日起,徵集200名現場觀眾、6名傳習志願者,快來報名吧! 二月主題名人「春節老人」落下閎  「春不種,秋無收」「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二十四節氣的出現,對指導農業生產生活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把二十四節氣納入中國曆法體系的,正是四川閬中人落下閎。  西漢中葉,落下閎應召參加了漢武帝組織的曆法改革。
  • 閬中古城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年畫展在成都展出
    1月11日,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以下稱春博會)非遺年畫展成都站活動在優品道廣場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18處非遺年畫產地的部分優秀作品精彩亮相,在為成都市民來帶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之外,還準備了閬中古城門票、特色文創產品、定製年畫衍生品等小禮物,現場熱鬧非凡,受到成都市民朋友的熱烈歡迎和喜愛
  • 名人大講堂迎來「落下閎月」 著名科學史家孫小淳25日入蜀講述落下...
    而把二十四節氣納入中國曆法體系的,正是四川閬中人落下閎。西漢中葉,落下閎應召參加了漢武帝組織的曆法改革。他於「地中轉渾天」,創製了天文觀測儀器渾儀,測定了二十八宿的星度,為新的天文宇宙觀「渾天說」奠定了觀測的基礎。他「運算轉歷」,制定了新的天文曆法《太初曆》,其理論、測量、推算及天文常數體系構成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漢範式」,成為後世天文曆法的典範。
  • 比聖誕老人還萌!大學生製作卡通版「春節老人」被贊
    比聖誕老人還要萌!」近日,在成都師範學院師生朋友圈裡,一組「春節老人」落下閎的卡通人物形象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記者看到,學生筆下的「春節老人」落下閎造型各異、俏皮可愛、生動活潑,引來了大量網友點讚。  方雲霄眼中的「春節老人」。
  • 你真的知道春節的來歷嗎?它起源於四川這座古城
    正月十五這天,很多人都知道元宵節要在這一天吃,在我們的家鄉,當地有句俗語叫「十五有年」,意思是正月初十五,春節的最後一天就是年底,春節過後,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過年嗎?春天的起源是什麼?原來它起源於這裡。在四川有一座古城叫閬中,是四川省和南充市的一個縣級城市,兩千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巴蜀重要的軍事重鎮,自從元朝和閬州升格為保寧府以來,閬中一直是川北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商業中心,明清時期,閬中甚至在四川省服役了20年,到目前為止,清代唯一規模最大的四川貢院就在閬中。
  • 陰陽曆法轉換讓春節「遲到」
    細心市民還記得2006年大年初一在1月29日,而2007年的大年初一卻要到2月18日。省天文學會副秘書長嚴家榮對此解釋說,是陰陽曆法轉換造成春節日期相差懸殊。  我國目前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夏曆兩種曆法計時。其中,春節固定在每年的夏曆正月初一,但它在公曆中的日期卻不固定。在公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則為366天。
  • 孫小淳教授入蜀講落下閎 首先拜訪四川歷史名人杜甫
    孫小淳教授拜訪杜甫草堂儘管這次做客名人大講堂,孫小淳教授要解讀落下閎的天文世界,但他曾帶隊勘查落下閎的故裡閬中古城,對落下閎的名人軼事信手拈來,而他對同列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的杜甫同樣興趣濃鬱。得知四川此前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四川歷史名人文化評選工程,首批評選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並圍繞這些歷史名人開展「名人大講堂」專題講座,孫小淳教授對此讚不絕口:「四川歷史名人資源十分豐富,落下閎、杜甫、揚雄等人都是各個領域的翹楚,四川深挖名人資源,弘揚傳統文化,這是彰顯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廣。」
  •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春節要怎麼放假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春節要怎麼放假時間:2020-11-03 16:54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春節要怎麼放假 馬上要到年末了,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2021年春節在什麼時候?春節要怎麼放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日期歷朝不一,名稱來自民國
    上古時代以星象空間變化來標示一歲(年)四季時間變化,北鬥七星循環旋轉,這鬥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北鬥七星是北半球的重要星象,鬥轉星移時北半球的黃赤交角及其附近地域的氣候、物候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
  •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1除夕放假安排幾天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1除夕放假安排幾天  馬上要到年末了,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2021年春節在什麼時候?春節要怎麼放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2021年春節是2月12號,農曆時間是正月初一,星期五。  2020年除夕時間是2月11日,大年三十,星期四。
  • 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春節是對中國人來說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或者還有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有悠長歷史,到現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社會,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春節才算結束,不過在民間的傳統上,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顓頊曆,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曆十月)已不適用,就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曆法。經反覆計算、甄選,終於在漢太初元年五月頒布新曆《太初曆》。
  • 農村老人說2262年有兩個春節,是真的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聽農村老人說2262年有兩個春節,一年出現兩個春節百年不遇,請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農村,有很多有文化的老人都擅長陰陽曆法推算,準確性能夠達到100%,可以說是準確無誤。其實,這不是神話,也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具有很深的科學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