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峰:中東變局牽制美國戰略東移
倪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中東局勢的突變,尤其是埃及的政局變動,將對美國的戰略東移產生極大的牽制。當前的中東變局是具有地區和全球影響的重大事件。目前,事變所引發的種種多米諾骨牌效應遠未充分地顯示出來,但它對美國全球戰略部署的衝擊卻是顯而易見的。
-
倪峰:警惕美國特色「舉國體制」的形成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老二、製造業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美國開始將擔憂聚焦在中國不斷增長的能力上,歐巴馬政府推出了「重返亞太」戰略。2013年,中國的一系列舉措使美國開始對中國的戰略意圖產生質疑,其中包括: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被美國解讀為拒其於西太平洋之外;南海島礁建設,被美國指責為幹擾其「航行自由權」;以及更為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被美國解讀為融「海權論」、「大陸中心說」、「大陸邊緣說」三大地緣戰略理論為一體的「世界島」戰略,美國將從此被排擠在世界政治中心舞臺之外。
-
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本次講壇特邀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我校講座教授和學校發展專家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王緝思教授,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我校兼職教授倪峰研究員擔任主講嘉賓。我校校長王庭槐教授主持講座。400餘名中大新華師生踴躍參加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
-
倪峰:中美在很多領域依然可以加強合作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聚焦「美國大選結果對中美經貿關係走向的影響」,來自國內的頂級國際問題研究專家,就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研討會全程線上直播。
-
倪峰:新冠疫情下的美國與中美關係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黨委書記倪峰,文章來源於《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2020年第4期。具體到中美關係領域,儘管疫情洶湧,美國相當多的政客、戰略精英和媒體仍從大國戰略競爭視角對待中國。一些人甚至把疫情視為抑制中國崛起的機會。近期,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發表了題為《大國持久戰》的研究報告,其中建議美國的對華戰略競爭應從「縱向升級向橫向升級演變」。
-
王帆:美國對華戰略的策略調整
當一國實力飛速上升,而另一國實力相對下降時,美國對融合這一進程的影響力會減少,這正是美國對中國保持若即若離政策的原因,同時中美實力的相對變化也增強了美國對華施壓的意圖。一、美國對華戰略的兩面性和不對稱性美國對華戰略有兩個特性十分突出:一是兩面性,二是不對稱性。
-
「解讀」倪峰:美國是國際體系變動中的最顯著變量
,由於美國政府的狹隘自私與無能為力,美國將不再被視為國際領導者,在這場領導力測試中,美國「掛科」了,世界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糟糕。美國已成為當今世界大變局中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黨委書記倪峰,文章來源於《世界知識》2020年第9期。
-
《華盛頓時報》稱針對對華關係歐巴馬政府有兩派
11月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將開始他的新一輪亞洲之旅,此行他將訪問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環繞中國一圈,但北京並不在他的行程單上。美國保守派媒體《華盛頓時報》刊登專欄文章據此聲稱,歐巴馬政府內部對華分歧的兩派「競賽」終於分出勝負:前兩年主導對華關係的所謂「磕頭派」逐漸失勢,由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領銜的對華「失望派」,將左右未來兩年中美關係。
-
人大國發院閉門研討會: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
2020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成功舉辦「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閉門研討會。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十幾位資深專家學者參會,就「美國對華戰略態勢」、「對華輿論態勢」、「大選後的中美關係演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主編點評 | 黃靖:拜登政府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嗎?——與其坐而待變...
主編點評 | 黃靖:拜登政府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嗎?如不出戲劇性地重大變故,拜登將於2021年1月20 號宣誓就美國總統。那麼,拜登政府會調整對華政策嗎?視中國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是美國兩黨的戰略共識,不會因白宮易主而改變。因此,中美「戰略競爭」仍將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準點。根據拜登的競選綱領及其團隊成員的涉華言論,可以判斷拜登政府將在四個方面繼續對華施壓。
-
刁大明 蔡泓宇:競爭性對華戰略調整的美方爭論
自 2017年上臺以來,美國川普政府加速調整對華戰略。2017年12 月,川普政府公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競爭者"與"修正主義力量",開啟所謂"大國競爭"。隨後,川普政府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國防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報告》以及《飛彈防禦評估報告》等戰略文件,從官方層面延續和深化競爭性對華戰略。
-
倪峰任全聯保險經紀副總經理一職 獲上海銀保監局批准
來源:金融界保險頻道金融界保險頻道訊 近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關於倪峰任職資格的批覆,經審核,倪峰具備保險經紀機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條件,核准其擔任全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以下為行政許可原文: 上海銀保監局關於倪峰任職資格的批覆 滬銀保監復〔2019〕588號 全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於倪峰任職資格審核的請示》(全聯〔2019〕14號)
-
一場未加掩飾的遏制——美國對華戰略轉型與中國的應對
本文將試著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本文認為,美國對華戰略已經完成了由接觸(engagement)向遏制(containment)的轉型。具體的戰略目標和抓手就是阻遏中國經濟增長,延緩美國相對實力和影響力的下降速度,獲得更長的戰略準備期和主動權。
-
美國對華與東亞戰略:悖論與困境中的蹣跚
圖片說明:2019年12月下旬,東方智庫年度論壇暨全年國際形勢研討會在滬舉辦(來源:東方網)對華戰略:定位失焦手段缺失從美國的視角看,它現在面對中國這種類型的崛起,是史無前例的。川普和幾個軍方人士說,太空軍並非要將部隊送入太空作戰,而是要在太空保護美國通訊和監測衛星和其他美國資產,與中國和俄羅斯競爭太空領域的絕對優勢。但養一個新軍種就要花很多錢。這是美國面臨的問題,六大軍種、國土安全、控制邊境難民、社會醫療、高科技都在競爭資源。第二,我們講一個戰略要有一個高度的盟邦協調。
-
趙明昊:警惕美國對華政策的「俄羅斯化」
近期,美國對中國的施壓持續增強,雖然川普政府仍試圖將之視為「戰略競爭」,但其中的「對抗」意味不斷凸顯。一方面,川普政府開始頻頻揮舞對華制裁大棒。然而,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隨著中國經濟、技術和軍事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的顯著增強,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認知發生了顯著轉變。與尼克森以來的歷屆美國政府相比,川普政府對華戰略定位的最大變化在於,開始明確將中國視為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首要挑戰」,且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
「美國之音」對華廣播將停 為增加效果轉戰網絡
被視為「民主利器」的」美國之音「,這兩天傳出歐巴馬政府為削減預算將取消其對華廣播的消息,這激怒了一些西方政客。有中國學者提醒,美國顯然是發現了一個他們更具優勢的「新戰場」,未來的輿論公共空間爭奪戰將更為艱險。 「這將給中國發出錯誤信號?" 「隨著北京逐步擴大在美國和全世界的宣傳攻勢,歐巴馬政府周一宣布,將於今年取消美國之音對華短波廣播。」美國《華盛頓時報》2月15日報導了這樣一條讓西方反華勢力極不舒服的消息。
-
翟東升:美國建制派對華科技打壓和戰略圍堵不會結束,中國怎麼辦?
對這些結構性因素保持高度敏感的勢力,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中高級官僚,尤其是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和地緣戰略的部門和群體,比如美國軍方、美國情報和外交系統等官員。其中一些人強調製度和意識形態,另一些人則是看重國家力量對比的現實主義者。前者以民主黨和非軍方勢力為主,後者以共和黨和軍方勢力為主。他們早在2014年前後就明確提出中美戰略競爭中的戰略制高點在於5G和AI兩個領域。
-
美國丹佛大學教授:中美規避戰略誤判之道
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近日在人大重陽出席活動時強調,「美國本身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美國對對華接觸政策信心的喪失。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認為對華接觸政策不能再按照原來的戰略目標推行下去了。」 對華接觸政策在美倍受指責?
-
拜登誓言重建美國,對華態度如何重建?吃碗炒肝變不成親華派!
如今在川普自己的積極「作死」的情況下,拜登「重建美國」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所以比起預測大選的勝率,探討「後川普」時代美國的戰略與政策轉向才是眼下最熱門的話題。毋庸置疑,許多人對拜登的政策轉向都持普遍樂觀的態度,畢竟有川普這個「珠玉」在前,拜登甚至只需要表現的像個「正常人」都能獲得世界的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