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事情,就算是不想應付都不行。
這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份子錢」了。
要說,「份子錢」這種民間傳統習俗,並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份子錢」早就變了味,不再是以前那種目的單純的習俗了。
不管是作為朋友還是親戚,只要別人有婚宴,升學宴,壽宴……不管是不是大操大辦,只要名頭上請了你,那就要去隨「份子」。
如果是關係親近的朋友尚且無話可說,可那些八桿子打不著的親戚;畢業之後從未聯繫過的同學;僅有一面之緣的朋友有的朋友,明明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一家人慶祝慶祝得了,非得要請客,這真的是讓人無可奈何。
其實,對於有些家庭來說,其實隨「份子錢」是純虧的事情。
這些家庭不辦什麼酒席,只是往外面拿錢,隨「份子」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負擔。
當然,對於家庭寬裕的家庭來說,隨「份子」也不一定就是輕鬆的事情。
因為有些人情往來,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在一個全是陌生人的地方強顏歡笑,還不如果斷拒絕,直接不去。
再有錢,也別隨這樣的「份子錢」,沒有意義。
01攀比隨「份子錢」
「份子錢」也不能說是什麼腐朽的習俗,若是包個不大不小的紅包,聯絡一下感情也是一個好的形式。
但就是這個慣例過著過著,就慢慢變了味道。在隨「份子」上,慢慢攀比了起來,只為了所謂的面子。
很多人,在面對這樣的人情時,會在私底下商量送多少多少。
但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又不同,經濟差一點的自然是想要少送一點,但在大家面前又抹不開面子。
而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呢,又想要在大家面前炫耀一下,就把「份子」定得很高,讓大家跟著自己的額度來。
被安排的人不想在大家面前失了面子,只能是乖乖順從,但對於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來說這樣做無疑是雪上加霜。
甚至於,還有些人會在私底下打聽別人隨多少,然後在那個基礎上加一筆錢,要比別人隨得多,這樣才有面子一樣。
就這樣演變起來,隨「份子」成了一件談虎色變的事情,搞得大家都憂心忡忡。
其實,這樣做完全沒必要,隨「份子」是情誼,多少都代表著感情。包個紅包意思一下,大家皆大歡喜就可以了。對隨份子的人減輕了負擔,收份子的人也不用考慮以後還錢傷神。
02大額的「份子錢」
有的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在隨「份子」這件事情上絕對不會落後於人。
親朋好友有什麼事情,他們就表現得出手闊綽,隨大額的「份子」,席間就覺得自己是人上人了。
但其實這樣很沒有意義,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說對於收到的人來說,其實心裏面也打鼓,以後是要還的,這筆錢根本就不敢動,而是放起來做不時之需,隨時準備還回去。這樣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快樂,還反而增添了負擔,就是說到底這錢就還不是自己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收「份子錢」的人不講道理,本來你隨一大筆錢,而輪到你辦事的時候,別人就意思一下就行了。
本來隨「份子」是為了長一下面子,到時候也能收到大額的「份子錢」,這可倒好人家翻臉不認人,好不好意思提出來。
送的錢收不回來,錢越送越少,就算是金山銀山也遲早要被掏空。
更別說,在感情上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了,所以花錢找罪受的事情,其實毫無意義,何必自找不痛快呢。
03「不用還」的「份子錢」
有的人是比較重情義的,親戚朋友辦事的時候那是盡心盡力。但有的時候,送禮的方式卻不那麼恰當。
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收「份子錢」都會有一個專門掛禮簿的人,在這裡我把「禮簿」理解為一個借條,也就是一個憑證。
但有的人隨「份子」是不通過禮簿的手的,可能直接就轉帳給朋友了,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但這也要看收錢的人怎麼理解了,正常人也是會把這錢當作是「份子錢」,以後你辦事的時候,人家會還回來。
但有的人卻偏偏不這樣,可能就是借題發揮吧,把這錢當作是你送他的,就死皮賴臉不還了。
你想想看,本來是覺得朋友情深,可以選擇簡便一點的方式,但結果確實讓人失望。
所以啊,在隨「份子」的時候,不管是從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不要表明這錢就是不用還的,不然只會讓你自己吃虧。
摸著自己的心問一問,你算不算頂有錢?你掙錢的時候辛不辛苦?錢要花在刀刃上,不用還的份子錢,千萬別隨,除了給自己增添負累之外,毫無意義。
時光情感課堂:
經濟發展了,「份子錢」也水漲船高,從以前的送米送布,到現在的送人民幣;從以前送一塊、兩塊,到現在成千上萬……
雖說時代改變,要跟得上形勢,但「份子錢」明顯是越來越變味了。
明明關係並沒有到那個份上,幾句祝福就可以的事情,不必非得上趕著送錢。
本來是一個聯絡感情的東西,慢慢變成了很多心懷鬼胎的人斂財的工具。這樣的人情,還不如不來往。
如果你也被「份子錢」折磨得苦不堪言,那是真的要跟隨自己的心,別去隨波逐流了。
就算你不差錢,「份子錢」這種事情,還是盡力就好,別裝闊,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