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路上撿到一顆小「骰子」,上交博物館竟變成19年數學高考題

2020-12-25 歷史科那些事兒

最近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就是「高考」,在每一次高考結果出爐後,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高考題的內容和考題的難度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題目的花樣也是年年出新,今年數學全國二卷中就出現了一道非常有意思的「網紅題」,題目以中國一件傳統的文物為載體,題目新穎,人文氣息濃厚,讓各位理科僧「燒腦」不已。

剛剛畢業的高三黨們也應該對它記憶猶新,題目具體的內容如下:「中國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狀多為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體,但南北朝時期的官員獨孤信的印信形狀是'半正多面體',半正多面體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正多邊形圍成的多面體,半多面體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圖2是一個稜數為48的半多面體,它的所有頂點都在同一個正方體的表面上,且此正方體的稜長為1,則該半正多面體共有——個面,其稜長為——」。

題目的答案分別是26,√2–1。看,題目將數學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地多麼完美,要求考生精準調動所學的同時,還附加學習到了新的人文知識。

南北朝時獨孤信的印信,不了解文物知識的小夥伴很有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它,這件千年前的小物件,它的全名叫做「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如今館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是該館重要的國寶之一,此物小巧精緻,遠觀如同篩子一般卻包含48條稜26面,其中正方形面18面,三角形面8面,在14面正方形面上還鐫刻著紅色的小字。那麼該文物到底有什麼來頭?它的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歷史價值?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獨孤信,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傳奇的人物,鮮卑族,本名獨孤如願,北周時期雲中(今大同)人,這人不僅生得俊美風度翩翩,還是威震四方的名將,他初投靠在北魏河北農民起義軍葛榮帳下,後來又轉投北魏,在戰場上簡直就是一匹黑馬,屢立戰功。

另外,獨孤信這個名字在歷史上聲名遠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此人被稱為「史上最牛老丈人」,他一生共生育了七個女兒,就有三個女兒當上了皇后,其中大女兒嫁的是北周明帝,小女兒嫁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四女兒嫁唐朝開國帝楊堅。獨孤信連續成為三朝國丈,身份地位顯赫自不用說,加上自身的才幹,他一生擔任的官職枚不勝數,這枚傳奇的印信就是最好的說明。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其實就是獨孤信在北魏任職時的官印,他先後歷任別將、員外散騎侍郎、新野郡守、荊州防城大都督、武衛將軍、浮陽郡長、衛大將軍、都督三荊軍事兼尚書右僕射等職務,由於官職實在是太多,為方便起見,於是用韌性大的煤精做成了26面的印章,每一面上都用楷書陰文鐫刻上相應的職位。這些印文大概分為三種種類,第一類是公文用印,如「駐國之印」、「大司馬印」、「大都督印」等;第二類是書信用印,如「獨孤信白書」;第三類為上書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印文一應俱全,既利於辦公又便於攜帶。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是我國歷史上印面最多的印章,上個世紀80年代一名叫做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路上拾到它的時候還以為是一枚「骰子」,後來上交給當地博物館後也沒有被澄清真實身份,直到十年後的一天一位省上的專家到地方博物館參觀時才慧眼識珠道出它的來頭,隨後,印章被調藏至陝西省博物館,成為陝博重要的鎮館之寶。這名中學生可能怎麼也沒想到當年放學路上的撿到的黑色「骰子」會在幾十年後出現在高考卷上吧。

相關焦點

  • 中學生上交一枚26面「骰子」,10年後專家才認出是國寶!
    骰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事沒事擲上幾把,和朋友打幾個賭。不過大家玩的基本上都是六面骰子,甚至連七面的都少見,可是有這麼一顆骰子,他居然有26面。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後才識破為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
  • 45年前,13歲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得20元,現在怎麼樣了?
    45年前,13歲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得20元,現在怎麼樣了? 45年前,13歲的孔忠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個小水溝,在鄉下這真的不足為奇,但可能是當天夕陽的餘暉太過耀眼,這水溝都散發著奪目的光芒,這讓他非常的好奇,於是就走近了些,這下可好,孩子往水溝裡一看,發現裡面居然有一顆異常耀眼的玉石!他心想著,這個寶貝同伴們都沒有,可以好好炫耀了,於是就將它帶回了家。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後專家才識破為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卻被扔倉庫,10年後才知是國寶
    1981年某日,一位名叫宋清的中學生放學回家,路上他十分無聊,便一路踢著小石子兒往回走,一個不小心,石頭「飛」到了不遠處的草叢裡,宋清便小跑過去撿它,彎腰一看,嘿,怎麼有個多面「骰子」?宋清擦掉了上面的泥土,然後仔細數了數,這「骰子」竟然有足足26個面,上面還刻著各種字符,一看就不是簡單物件,宋清立刻拿著它跑去當地博物館,慎重地把它交給了工作人員,隨後宋清便高高興興回家去了。這位工作人員因為當時有其他任務在身,而且半天沒看出這個「骰子」的名堂,便把它放進了倉庫,結果一放就是10年。
  • 小學生撿到一枚玉璽,上交國家後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上門
    曾經有一個13歲的男孩兒,路上無意中撿到了一枚玉璽,上交給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後,獲得了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這是為何呢?這個撿到玉璽的小男孩,名叫孔忠良,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在河邊跟小夥伴玩耍。
  • 13歲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獲20元路費,45年後他怎麼樣了
    50多年前的一天,一個13歲的小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一枚玉璽。玉質潔白,印章厚重莊嚴。帶著稍縱即逝的記憶,他漂泊在歷史的長河中,穿越了幾代變幻的江山。學生把印章交給博物館,最後回家的路上只得到20元錢。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10年後專家才識破為傳奇人物的一枚寶貴印章!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 史上最牛印章:黑寶石打造共26面,刻14個官職,被當骰子擱置10年
    有一名中學生放學途中撿到了一枚黑色「骰子」,當地博物館放置整整十年後,才被專家辨識,發現它是國寶。 在上個世紀80年代,陝西旬陽地區一名名叫宋清的學生走在路上撿到了一塊石頭,它通體純黑,大小與骰子差不多,上面有很多古文字。
  • 撿到「皇后玉璽」,上交獲獎20元的孔忠良,45年後專家補發了獎狀
    除了保存良好的古建築外,最能體現關中地區曾經繁華的就是它藏品相當豐富的博物館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達文物171.795萬件,其中國寶級國寶級文物就有18件,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它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件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
  • 小孩撿到「價值連城」寶貝上交,44年後有人找上門獎勵,老人哭了
    小孩撿到「價值連城」寶貝上交,44年後有人找上門獎勵,老人哭了!做為一個具有燦爛文明的文明古國,中國因為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因此具有許多的文物和財富流傳下來。其中,比較轟動的一件事就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玉璽被撿到。那是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有一位小孩在路上無意間撿到一塊文物,=後來被證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太后呂雉執政期間所使用的玉璽。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無法估計的價值。眾所周知,呂雉是西漢漢高祖劉邦的妻子,是西漢的第一任皇后,也是手握生殺大權的太后,一度控制著漢朝的政治。
  • 遠安一老人撿到64發子彈 主動上交獲警方獎勵
    遠安一老人撿到64發子彈 主動上交獲警方獎勵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1:20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李開明 魏剛)湖北省遠安縣一位六旬老人在河邊捉魚,撿到64發子彈主動上交公安機關,12月17日,老人收到警方的500元現金獎勵。
  • 小學生撿一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車費,45年後專家再次找上門
    在貪慾的推動下,便找了種種比較合理的"道理",把自己成功說服、減輕心裡負擔後,便把所撿到的錢財安心地揣進了自己的口袋裡。不過,這只是一部分人撿到錢後的態度。像我國的很多小學生、小小年紀就有著"拾金不昧"的精神,用一顆純淨的心靈,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
  • 博物館裡驚現千年高考真題!
    雖說貓館長神通廣大,但預知未來的本事屬實不在能力範圍內(高考洩題可不行),那今天就給大家講幾道歷年來出現頻率超高的高考真題,建議收藏~ 【歷史題 01】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 中學生上交一印章,上有古代將軍名,工作人員不識,國寶險被埋沒
    這些印文分別為: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看看,大司馬、大都督、刺史、柱國,還小人物?還雕刻匠?這都是大官、重臣、國之柱石的人物呀。工作人員趕緊翻查資料和相關記錄,原來,是1981年11月9日,陝西省旬陽縣旬陽中學的一個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路上撿到的,當時,他以為這塊黑色石頭是人們玩甩骰子遊戲的骰子,但看到「骰子」上刻的不是數字而是充滿古韻的文字,覺得不同尋常,就拿到文化館上交了。
  • 小孩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為何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
    有一個13歲的男孩,他偶然撿到了一枚皇后的玉璽,小孩將玉璽上交之後,獲得了20元的獎勵。本來以為事情過去了,想不到專家45年再次上門了。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13歲男孩撿到"石頭"欲鑑定1968年,陝西鹹陽,有一個13歲男孩名叫孔忠良。
  • 初中生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獎勵20元錢,為何45年後專家又找他
    所以西安珍貴的文物是非常多的,很多百姓也經常能撿到文物,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去西安尋寶,這也成為了考古專家重點保護的地方。1968年,一個叫孔忠良的初中生無意中撿到了一塊玉璽,後來上交給了國家,被獎勵20元錢,不過45年後,為何專家們又再次找到了他呢?這其中是怎麼回事?
  • 13歲學生撿到「皇后之璽」,上交獲20元路費,現已成鎮館之寶
    然而,與一般的文物歷經發掘後被送往館內收藏的流程不一樣,這塊精美的玉璽來到博物館,似乎比起別的文物所走的路要更加驚奇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在被送往博物館收藏、陳列之前,這塊玉璽是被人撿到的。說來蹊蹺,1968年的一天,當時年僅13歲的孫忠良背著書包準備回家,忽然他在一個小水渠邊發現了一個泛著白光的小石頭,煞是好看,許是覺得石頭好看,許是好奇心作祟,孫忠良趕忙走了上前把小石頭揣進了書包裡,裝回家了。
  • 小學生放學路上撿到玉章,改刻自己姓名,考古隊收走成一級文物
    68年的一天,鹹陽一個名叫孔忠良小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跑去水溝旁邊玩。在夕陽的餘暉中,土堆中有一物閃閃發光,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孔忠良跑上前,雙手在土堆中扒拉起來,沒一會,他就在土堆裡挖出一個漂亮精緻的石頭疙瘩。一面雕刻著一隻活靈活現的猛獸,看上去威嚴霸氣,另一邊刻著一些看不懂的字。孔忠良靈光一閃,認出這個石頭疙瘩原來是一個漂亮的玉章。
  • 小學生撿到皇后玉璽,經專家鑑定後要求上交,上交後獲獎勵二十元
    呂后印xin這枚西漢皇后的印信是發現在1968年,發現在陝西鹹陽漢高祖的陵園跟前的一條渠溝裡。一名小學生放學回家路過玩耍時候發現的,當初覺得這個石頭還雕刻的好看,便順手撿回了家。底下竟印著「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自己當初曾擔任大隊幹部時候跟文物工作者打過交道,有些知識。便知道這怕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