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卻被扔倉庫,10年後才知是國寶

2020-12-23 史料不輯

1981年某日,一位名叫宋清的中學生放學回家,路上他十分無聊,便一路踢著小石子兒往回走,一個不小心,石頭「飛」到了不遠處的草叢裡,宋清便小跑過去撿它,彎腰一看,嘿,怎麼有個多面「骰子」?

宋清擦掉了上面的泥土,然後仔細數了數,這「骰子」竟然有足足26個面,上面還刻著各種字符,一看就不是簡單物件,宋清立刻拿著它跑去當地博物館,慎重地把它交給了工作人員,隨後宋清便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這位工作人員因為當時有其他任務在身,而且半天沒看出這個「骰子」的名堂,便把它放進了倉庫,結果一放就是10年。10年後眾人清理倉庫,一位眼尖的專家才發現了這個「26面骰子」,他瞬間瞪大眼睛,大喊道:「這不是獨孤信的印章嗎!」隨後,一段歷史緩緩浮出水面……

獨孤信,出生於公元502年,原名獨孤如願,起初他是北魏農民起義首領葛榮的部下,後來葛榮失敗,獨孤信只好投靠爾朱榮,隨後經歷了西魏、東魏的動蕩,最後一路過關斬將,建功立業,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將。除了年少有為,能力過人,獨孤信還長得特別帥,史書中用「儀容俊美」來形容他。

後來,獨孤信生了7個兒子,7個女兒,個個繼承了他的基因,生得十分好看,特別是這7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嫁得好。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小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文帝楊堅,四女兒還生下了一個不得了的兒子——唐高祖李淵。

既是國家大將,又是國丈,獨孤信的地位越來越高,職位也越來越多,導致他每次要蓋章的時候都要帶一身的印章,啥臣信上疏印、臣信上章印、大司馬印,十分麻煩,於是聰明的他想了個主意——直接把所有印章內容都刻在一起不就得了?於是便出現了上文中的「26面骰子」。

「26面骰子」由煤精製作而成,所以又被稱為「煤精印」,乃獨孤信的私人印章,它邊長2釐米,通高4.5釐米,寬4.35釐米,重75.7克,由18個正方形和8個三角形組合而成,內容分為「公文用印」、「上書用印」、「書信用印」,字數多達47個,單從這個小印章上,就能窺見獨孤信當年地位有多高。

「煤精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印面最多、正文字數最多的印章,並且直接把楷書入印的歷史提前了400多年,填補了我國古代用印研究的空白,最難得可貴的是獨孤信的創造性,才讓我們看到了如此奇妙的文物。如今,煤精印被存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去看看它。

參考資料:《周書》《北史》

相關焦點

  • 中學生上交一枚26面「骰子」,10年後專家才認出是國寶!
    骰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事沒事擲上幾把,和朋友打幾個賭。不過大家玩的基本上都是六面骰子,甚至連七面的都少見,可是有這麼一顆骰子,他居然有26面。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後專家才識破為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後才識破為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10年後專家才識破為傳奇人物的一枚寶貴印章!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 中學生放學路上撿到一枚26面的「骰子」,專家花十年才揭開其身世
    圖片:外觀莊嚴的國寶級別文物劇照這件國寶的問世還要從1981年說起,在陝西省旬陽市,有一天一名中學生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忽然他在路邊發現了一塊類似於八稜體的石頭,這個獨特的石頭瞬間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他撿起來仔細觀察,發現這個石頭一共有26面,其中在14面上還刻著奇奇怪怪的文字。
  • 放學路上撿到一顆小「骰子」,上交博物館竟變成19年數學高考題
    圖2是一個稜數為48的半多面體,它的所有頂點都在同一個正方體的表面上,且此正方體的稜長為1,則該半正多面體共有——個面,其稜長為——」。題目的答案分別是26,√2–1。看,題目將數學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地多麼完美,要求考生精準調動所學的同時,還附加學習到了新的人文知識。
  • 史上最牛印章:黑寶石打造共26面,刻14個官職,被當骰子擱置10年
    有一名中學生放學途中撿到了一枚黑色「骰子」,當地博物館放置整整十年後,才被專家辨識,發現它是國寶。 就這樣,這枚「黑骰子」被擱置在當地博館,沒想到這一呆就是十年。 黑骰子遇伯樂揭開身世之謎 1991年,省裡一位文物鑑定專家到當地博物館考察遊覽時偶然注意到了它,他驚喜地說道:這不是獨孤信的印章嗎?
  • 小孩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為何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
    有一個13歲的男孩,他偶然撿到了一枚皇后的玉璽,小孩將玉璽上交之後,獲得了20元的獎勵。本來以為事情過去了,想不到專家45年再次上門了。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13歲男孩撿到"石頭"欲鑑定1968年,陝西鹹陽,有一個13歲男孩名叫孔忠良。
  • 小學生撿到一枚玉璽,上交國家後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上門
    曾經有一個13歲的男孩兒,路上無意中撿到了一枚玉璽,上交給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後,獲得了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這是為何呢?這個撿到玉璽的小男孩,名叫孔忠良,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在河邊跟小夥伴玩耍。
  • 老漢挖出4個國寶,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其上交,老漢:10萬拿走
    老漢挖出4個國寶,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其上交,老漢:10萬拿走由於歷史的更替大多都經歷了戰爭,只要打仗就會造成很多的人員傷亡,人們居住的地方也會遭到破壞,所以一般打完仗就需要重建都城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一個老大爺挖出了4個國寶,以為是「尿壺」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說他上交給國家,老漢只說了一句話。
  • 中學生路上撿「骰子」,沒想到竟是國寶文物,物主是史上最牛嶽丈
    1981年11越9日,陝西旬陽縣的一個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回家的路上隨便撿了塊「石頭」,沒想到竟然也是國寶文物。此事說來有趣,當時宋清正好放學回家,途中意外被絆了一跤,低頭一開竟是個模樣奇怪的石頭。這塊石頭通體漆黑,一共有26面像個骰子,每一面上都有紅色朱漆刻下的文字。
  • 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陝西西安,古城長安,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建都在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許多網友評價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陝西地下遍處是寶,有一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 村民撿到國寶級別古董,上交得錦旗表揚,稱「以後再也不上交了」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大地上,五千年的歷史使得流傳下來的珍寶也非常之多,那眾多的古董國寶是怎麼樣被發現的呢?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考古專家的考古文物,科學挖掘出土,而更多是由本身公民個人獲得上交的。很大一部分發現的古董,還在民間流傳著。
  • 中學生上交一印章,上有古代將軍名,工作人員不識,國寶險被埋沒
    而且,這枚印章一共有二十六個面,共有十四個面鐫刻有印文,每一個面印文都不同,顯然,印章的主人就是刻來玩的。或者,印章的主人就是一名以雕刻印章為生的工匠,他在一塊煤精上刻了十四個印章,目的是節省材質、攜帶方便,可以通過這一個小小的煤精石,隨時向顧客展示自己的作品、炫耀自己的手藝,以招攬生意。
  • 老漢挖出4罐子,當夜壺用了26年,知道價值後,要了10萬就上交了
    老漢挖出4罐子,當夜壺用了26年,知道價值後,要了10萬就上交了上世紀70年代,陝西省寶雞峽主幹道疏通時發生了一件事情。回家後老伴兒不樂意了,畢竟那個時候破4舊破得很厲害,誰家裡有些老玩意兒不拿出來砸碎的話是要犯錯誤的。所以劉老漢便把這4個罐子扔到了牆上的破洞裡。很快的他就把這件事忘了,畢竟當時的貧苦百姓對於古董這兩個字是完全陌生的。但是隨著劉老漢家裡孩子的慢慢長大,這4個罐子被孩子們當夜壺用了26年。
  • 保潔阿姨撿到一克拉鑽戒上交反被罰款500元,工作單位:上交太慢
    撿到東西主動上交,本身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但是最近湖南長沙的一名保潔阿姨,卻因為撿的了東西上交給領導之後,受到了處罰,而單位給出的解釋,竟然是因為上交太慢,這是怎麼回事呢?據媒體報導,在湖南長沙高鐵站上班的甘女士,多年來在高鐵站從事衛生保潔工作,兢兢業業,但是最近卻因為撿到了一枚鑽戒,上交給單位後被罰款。
  • 青年撿到一條金蟲,拒絕八千元收購,無償上交國家,現成一級國寶
    一件國寶的傳奇,一段經典往事。1984年冬季的一天,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村的村民譚福全帶著4個孩子,扛著淘金工具來到村外的河邊挖沙淘金。面的巨款收購,貧寒的譚家人卻沒有出賣金蠶的念頭。譚家老小高興了幾個月,也忐忑不安了幾個月。這條金蠶垂涎的人太多了,捨不得賣出去,放在家裡又怕會出事。於是譚福全決定去西安鑑定下金蠶,看下這東西是否真的是個寶貝。
  • 13歲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獲20元路費,45年後他怎麼樣了
    50多年前的一天,一個13歲的小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一枚玉璽。玉質潔白,印章厚重莊嚴。帶著稍縱即逝的記憶,他漂泊在歷史的長河中,穿越了幾代變幻的江山。學生把印章交給博物館,最後回家的路上只得到20元錢。
  • 長沙清潔工撿到鑽戒上交反被罰500元,公司振振有詞:這是規定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湖南甘女士卻在上交鑽戒後被罰款500元,這讓她心裡很不是滋味,明明是做好事,為什麼還要被罰款?執行罰款的保潔公司卻認為這個處罰合情合理,因為甘女士違反了公司規定。什麼樣的規定,會對拾金不昧的行為進行處罰?
  • 陝西小孩撿到一塊「石頭」, 上交後獎20元路費, 國家永久禁止出境
    導讀:2015年8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將94件國寶級文物列為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在這94件國寶的背後,幾乎都有著一個婉轉悠揚的故事,就拿其中一件西漢「皇后之璽」的玉璽來說,它的發現就頗具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