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10年後專家才識破為傳奇人物的一枚寶貴印章!

2021-02-16 大美書畫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呢?宋清感到非常好奇,所以他拿著這枚稀罕物來到了當地博物館。哪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拿著這枚「骰子」左看右看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能確定的是,它一定有些年頭了,工作人員最終只能先把文物留了下來。就這樣,這枚身世不明的文物,在當地博物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一躺就是十年。

直到十年後的一天,省上一位專家到當地博物館遊覽時再次注意到了它,他興奮地叫道:「這不是獨孤信的印章嗎?原來在這裡!」 至此,經過上級專家的考究,黑「骰子」的身世才終於被揭開。

獨孤信,中國歷史上一個傳奇的人物,祖籍雲中縣,鮮卑族,北朝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少年時代喜愛修飾,講究穿戴,故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後因治績突出,「信著遐邇」,被西魏權臣宇文泰賜名為信。

另外,獨孤信也被稱歷史上「最牛老丈人」,他有7個女兒,而且一個比一個嫁得好:大女兒嫁的是北周明帝,為周明敬後;小女兒嫁隋開國皇帝楊堅,為隋文獻後;四女兒則嫁給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最後也成為皇后,所以獨孤信連續三朝都是國丈,位高權重。這枚骰子印章,就是他極高社會威望的最好說明。

印章由煤精製作而成,煤精又稱煤玉,韌性大,適合雕刻。煤精拋光後具有明亮的瀝青和金屬光澤,在中國古代,煤精常被作為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寶,如筆筒、硯臺等的原料,有時也被制為串珠或陳設品。

此枚煤精印章一共包括8條稜26個面,其中正方形面共18面,其餘皆為三角形。在其中14個正面上,有楷書陰文鐫刻著獨孤信在北魏朝中的職位,印文的內容可分為三大類: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馬印」、「柱國之印」、「令」、「密」;上書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書信用印,如「獨孤信白書」、「信啟事」。

公文用印

上書用印

書信用印

因為所擔任的官職太多,為方便起見,獨孤信便將所有的官職都刻在一塊印章上,無論是使用還是攜帶,都非常方便,令人大開眼界。

這枚來自民間的怪石頭,後被證明是研究北魏印璽制度不可多得的文物——煤精多面印,是我國迄今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數最多的印章,集三種用途於一印,且將楷書入印的歷史提早了400多年。在我國現有出土文物中,是首次發現。因為它稀有的歷史價值,後來被調藏至陝西歷史博物館,如今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組印拓片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相關焦點

  • 中學生上交一枚26面「骰子」,10年後專家才認出是國寶!
    骰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事沒事擲上幾把,和朋友打幾個賭。不過大家玩的基本上都是六面骰子,甚至連七面的都少見,可是有這麼一顆骰子,他居然有26面。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後才識破為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十年後專家才識破為國寶!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 中學生放學路上撿到一枚26面的「骰子」,專家花十年才揭開其身世
    圖片:外觀莊嚴的國寶級別文物劇照這件國寶的問世還要從1981年說起,在陝西省旬陽市,有一天一名中學生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忽然他在路邊發現了一塊類似於八稜體的石頭,這個獨特的石頭瞬間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他撿起來仔細觀察,發現這個石頭一共有26面,其中在14面上還刻著奇奇怪怪的文字。
  • 中學生撿到一枚26面「骰子」上交,卻被扔倉庫,10年後才知是國寶
    1981年某日,一位名叫宋清的中學生放學回家,路上他十分無聊,便一路踢著小石子兒往回走,一個不小心,石頭「飛」到了不遠處的草叢裡,宋清便小跑過去撿它,彎腰一看,嘿,怎麼有個多面「骰子」?宋清擦掉了上面的泥土,然後仔細數了數,這「骰子」竟然有足足26個面,上面還刻著各種字符,一看就不是簡單物件,宋清立刻拿著它跑去當地博物館,慎重地把它交給了工作人員,隨後宋清便高高興興回家去了。這位工作人員因為當時有其他任務在身,而且半天沒看出這個「骰子」的名堂,便把它放進了倉庫,結果一放就是10年。
  • 史上最牛印章:黑寶石打造共26面,刻14個官職,被當骰子擱置10年
    有一名中學生放學途中撿到了一枚黑色「骰子」,當地博物館放置整整十年後,才被專家辨識,發現它是國寶。 印章的主人獨孤信 這枚煤精石印章的材質一經鑑定,價值連城。而它的主人就是王翰章提到的獨孤信。獨孤信是我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文武雙全,又忠義英勇。原名如願,因為政績卓越,所以被封為信。
  • 放學路上撿到一顆小「骰子」,上交博物館竟變成19年數學高考題
    圖2是一個稜數為48的半多面體,它的所有頂點都在同一個正方體的表面上,且此正方體的稜長為1,則該半正多面體共有——個面,其稜長為——」。題目的答案分別是26,√2–1。看,題目將數學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地多麼完美,要求考生精準調動所學的同時,還附加學習到了新的人文知識。
  • 從被當成骰子的最牛老丈人印章到煤精工藝品,你知道煤玉嗎?
    上個世紀80年代的陝西旬陽, 一天,陝西旬陽中學一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放學的路上偶然撿到了一件渾身漆黑,大小如同「骰子」的石頭,但跟骰子不同的是,它有26面,仔細觀察,每一面上還有大小不同的紅色古文字。
  • 老農在岷江撿到一枚「金虎」,1300萬賣掉,3年後被發現受嚴懲
    導語:老農在岷江撿到一枚「金虎」,1300萬賣掉,3年後被發現受嚴懲引言文物作為跨過歲月的藝術品,對於研究歷史而言至關重要,它能夠憑藉著珍貴、稀有、精緻等特點,呈現出讓人沉醉的魅力。老農在岷江撿到一枚「金虎」,1300萬賣掉,3年後被發現受嚴懲,他的經歷到底如何呢?不妨從老農的經歷談起。
  • 我最喜愛的一枚印章
    ,其中有一枚我最喜歡,珍藏至今。它是一枚很不起眼的普通印章,但它是我回國紀念物之一。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東南亞華僑學生掀起回國熱潮之際,我毅然決然踏上了回國的徵程。在回國的前一個月,我在居住的馬來西亞檳城汕頭街刻了一枚印章。
  • 小學生撿到一枚玉璽,上交國家後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上門
    曾經有一個13歲的男孩兒,路上無意中撿到了一枚玉璽,上交給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後,獲得了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這是為何呢?這個撿到玉璽的小男孩,名叫孔忠良,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在河邊跟小夥伴玩耍。
  • 中學生上交一印章,上有古代將軍名,工作人員不識,國寶險被埋沒
    煤精是褐煤的一種變種,比煤輕,容易碎,是石頭中的次品、渣類,歷史大人物,誰會用它製作印章?而且,這枚印章一共有二十六個面,共有十四個面鐫刻有印文,每一個面印文都不同,顯然,印章的主人就是刻來玩的。或者,印章的主人就是一名以雕刻印章為生的工匠,他在一塊煤精上刻了十四個印章,目的是節省材質、攜帶方便,可以通過這一個小小的煤精石,隨時向顧客展示自己的作品、炫耀自己的手藝,以招攬生意。很好很好,推理很合乎邏輯。
  • 中學生路上撿「骰子」,沒想到竟是國寶文物,物主是史上最牛嶽丈
    1981年11越9日,陝西旬陽縣的一個名叫宋清的中學生,在回家的路上隨便撿了塊「石頭」,沒想到竟然也是國寶文物。此事說來有趣,當時宋清正好放學回家,途中意外被絆了一跤,低頭一開竟是個模樣奇怪的石頭。這塊石頭通體漆黑,一共有26面像個骰子,每一面上都有紅色朱漆刻下的文字。
  • 農民從岷江撈出一枚黃金印章,轉手賣出800萬,3年後卻大難臨頭
    而偷盜文物這件事,無論放在過去或是當下,都是令人不齒的行為,而曾經就有一個農民,在中國岷江中撈出一枚黃金印章,拒不上繳,重新把它賣出八百萬的高價,而三年後就面臨困境。農民從岷江撈出一枚黃金印章,轉手賣出800萬,3年後卻大難臨頭。
  • 手工篆刻一枚印章,是怎樣的過程?
    如果你去當地的書畫市場,不管哪家小店,絕對物美價廉、童叟無欺,10 塊以內來一方,當然 x 寶也可以批量買……  轉移印稿  現在要開始具體的製作一枚印章了~首先要把印文寫到印面上。由於印章印出來的是一個鏡像面,所以印文都是反的字。
  • 保亭舉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啟動儀式
    12月10日上午,保亭舉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啟動儀式,標誌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專用章」正式啟用,保亭開啟「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全新階段。啟動儀式在縣政務服務中心舉行,副縣長張保山出席,並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行政還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專用章」揭幕,隨後為正在辦理業務的羅先生頒發了第一張加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專用章」的證照。
  • 製作一枚快樂的小骰子
    前文提要: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學習過彈性布局,今天我們就使用彈性布局快速製作一枚骰子
  • 文昌舉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啟動儀式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4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11月23日,文昌市舉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啟動儀式,現場向申請人頒發了第一張加蓋「文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專用章」的證照,這標誌著文昌正式開啟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新徵程,助力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 用一枚印章喚回精緻的生活
    原標題:用一枚印章喚回精緻的生活 撫一方印章在手,寵辱偕忘;覽一卷長文於目,足以棲心。這便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溫暖的感覺了。   自7月30日啟動印章私人定製以來,活動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短短五天內,通過微信、電話等各種聯繫方式,我們接到了160餘人的諮詢,有部分讀者當場拍板,決定定製一枚印章,或自用,或送人。
  • 文昌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優化營商環境
    文昌「一枚印章管審批」正式實行後,極大提升行政審批效率。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先提前告知我們需要準備的材料,再讓我們過來辦理,現在的辦事效率高,很方便。」12月8日,在文昌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中石油文昌月亮灣站經理陳文梓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前幾日他要辦理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許可初審,通過「一枚印章管審批」,從申請辦理到業務辦結,全過程僅用時3天。速度之快,讓剛剛拿到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的文昌文城雲明美發造型工作室負責人云明感觸更深。「受理、審查到制證,不到10分鐘。」雲明對窗口工作人員的高效優質服務連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