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揭示蛋白NRLP1特異性識別雙鏈RNA來檢測病毒感染機制

2020-12-12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慕尼黑大學的Veit Hornung及其團隊證實在皮膚細胞中發現的一種稱為NRLP1的蛋白能夠識別病毒複製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核酸中間物。這種識別過程隨後會誘發一種強有力的炎症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26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uman NLRP1 is a sensor for double-stranded RNA」。

圖片來自Journal of Virology, 2015, doi:10.1128/JVI.03645-14。

區分自我和潛在有害的非自我的能力對有機體維持完整性和存活下來至關重要。在大多數有機體中,所謂的先天免疫系統負責識別這樣的入侵者(非自我)。在執行這一任務的蛋白中,有一類稱為炎性體傳感蛋白(inflammasome sensor)的蛋白。一旦被激活,這些傳感蛋白就會形成炎性體複合物,然後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感染細胞的死亡。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Hornung團隊與慕尼黑工業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同事們合作,如今證實在皮膚細胞中發現的一種這樣的傳感蛋白直接與某些RNA病毒複製過程中產生的特定分子結構結合。這些新發現強調了上皮細胞作為抵禦入侵病原體屏障的重要性。

NRLP1蛋白是第一個被發現和表徵的炎性體傳感蛋白。Hornung說,「然而,到目前為止,NLRP1是否真地作為非自身分子的直接傳感蛋白發揮作用仍不清楚。」在人類中,NLRP1主要存在於稱為角質細胞的細胞中,這些角質細胞形成了皮膚的外層,並作為抵禦細菌和病毒的物理屏障。在這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首先測試了這些細胞對具有不同複製機制的病毒作出的反應,並確定了一種稱為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 SFV)的病毒,它強烈地激活NLRP1。論文第一作者Stefan Bauernfried說,「已知具有屏障功能的其他細胞,如支氣管上皮細胞,也通過激活NLRP1對這種病毒作出反應,因此這似乎是一種普遍現象。」

SFV病毒最早是在烏幹達發現的,並作為病毒學中有用的實驗模型。它主要存在於嚙齒類動物中,儘管它也可以通過蚊子傳播給人類。SFV是一種單鏈RNA病毒,即它的由單鏈RNA組成的遺傳物質被包裝在病毒衣殼中。然而,病毒複製的過程需要合成一條互補鏈,它與親本鏈配對產生雙鏈RNA。雙鏈RNA作為複製中間物的形成是許多病毒的特徵。但是,這樣的結構通常不會出現在高等生物的細胞中,這使得它們成為先天免疫系統識別的良好候選對象。事實上,生化實驗證實,NRLP1能夠特異性地結合雙鏈RNA。Bauernfried解釋說,「這種類型的傳感蛋白很難研究,這是因為它們有形成聚集物的傾向。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夠純化NLRP1構造體,我們接著證實它直接與雙鏈RNA結合併被雙鏈RNA激活。」

綜上所述,這些發現表明,NLRP1是識別皮膚等屏障組織中病毒感染的關鍵因素。它可能對檢測沒有最佳適應潛在宿主的病毒特別重要。它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也參與了對人類具有致病性的其他病毒的檢測,目前還不清楚。Hornung提出,「適應性良好的病毒獲得了抑制這種特殊反應機制的能力,這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是我們打算在未來的研究中探索的一個問題。」

參考資料:

1.Stefan Bauernfried et al. Human NLRP1 is a sensor for double-stranded RNA.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0811.

2.How epithelial cells ward off viruses

https://phys.org/news/2020-11-epithelial-cells-ward-viruses.html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工作解析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 N端抗病毒主要功能域與富含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揭示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單鏈RNA中CG二核苷酸、單獨鳥嘌呤核苷酸以及單獨胞嘧啶核苷酸的分子基礎。鋅指抗病毒蛋白ZAP最早由高光俠於2002年報導,是對於小鼠白血病病毒的複製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種宿主因子。
  • 生物物理所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工作解析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 N端抗病毒主要功能域與富含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揭示了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單鏈RNA中CG二核苷酸、單獨鳥嘌呤核苷酸以及單獨胞嘧啶核苷酸的分子基礎。鋅指抗病毒蛋白ZAP最早由高光俠於2002年報導,是對於小鼠白血病病毒的複製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種宿主因子。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內的多種病毒複製。ZAP特異結合病毒的靶RNA序列,幹擾靶mRNA的翻譯起始。而ZAP識別RNA的序列特徵和作用分子機制一直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我國科學家對不同ZAP蛋白的截短體和不同序列、不同長度的富含胞嘧啶和鳥嘌呤(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進行晶體篩選,最終得到了解析度為2.19?的ZAP蛋白N端結構域(NZAP)與6-nt(CGUCGU)單鏈R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雙鏈RNA的感受器NLRP1——人源NLRP1識別RNA病毒感染活化炎症小體
    研究人員繼續以poly(I:C)模擬RNA病毒感染,發現也可以引起由NLRP1依賴的IL-1beta活化,且敲除NLRP1後明顯減少Caspase-1活化和細胞焦亡,且不影響幹擾素通路。研究人員試圖驗證鼠源Nlrp1蛋白對RNA病毒感染的效應。
  • 【科技日報】皰疹病毒組裝機制揭示
    《科學》雜誌近日以研究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饒子和院士團隊王祥喜研究員等揭示皰疹病毒組裝機制的研究論文。該工作為進一步研究病毒核衣殼與包膜蛋白的組裝以及為皰疹病毒的抗病毒治療奠定了基礎,同時,能夠以結構為基礎將皰疹病毒設計成溶瘤病毒,為治療腫瘤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 【疫病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機制
    ASF是 一、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機制非洲豬瘟(ASF)是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病毒病,在家豬中死亡率可高達100%。ASF是一種基因較大的雙鏈DNA病毒,ASF病毒是非洲豬瘟病毒科中的唯一成員,其複製主要在巨噬細胞的細胞質中進行。
  • ...Nature最新研究:未感染人群體內也能檢出新冠病毒特異性免疫T細胞
    目前除SARS-CoV-2外,已知有六種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並且這些病毒都會在感染的患者中觸發抗體和T細胞反應。由於先前病原體誘導的記憶T細胞可影響後續人們對病毒的易感性和臨床嚴重性,因此了解人體中可能存在的識別SARS-CoV-2的記憶T細胞極為重要。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
    人類I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圖片創作:王國燕、馬燕兵,中國科大供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0日消息,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自然》雜誌3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科研成果。
  • 皰疹病毒組裝機制揭示—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操秀英)《科學》雜誌近日以研究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饒子和院士團隊王祥喜研究員等揭示皰疹病毒組裝機制的研究論文。
  • 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人類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DNA通道蛋白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 通訊員姚瓊)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並改造皰疹病毒用於靶向治療。 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
  • 科學家鑑定出一種新的雙鏈RNA感知蛋白
    科學家鑑定出一種新的雙鏈RNA感知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52:5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Veit Hornung團隊發現,人類NLRP1是雙鏈
  • 中澳科學家合作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Young及Daniel Watterso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ibody that targets the flavivirus NS1 protei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株對多種黃病毒都有保護效果的單克隆抗體1G5.3,並首次揭示了NS1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指出黃病毒非結構蛋白NS1可以作為通用疫苗設計的新靶點,有效避免ADE
  • 生命學院陳春來課題組合作揭示糖基化酶AlkD找尋和識別靶標的機制
    清華新聞網8月24日電 8月2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春來課題組、香港科技大學黃旭輝課題組、北京大學趙新生課題組和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張璐研究員合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雜誌發表了題為「利用掃描FRET-FCS和馬爾可夫態模型揭示糖基化酶AlkD找尋和識別靶標的機制」(Target search and recognition
  •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4:04: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Rotem Sorek和Gil Amitai合作發現了環GMP-AMP(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示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據報導,與A型流感病毒含有多個亞型且宿主廣泛不同,B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和少數其他哺乳動物,如海豹、豬等。禽類作為A型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經常將A型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給哺乳動物並造成暴發。
  • Nature:揭示核小體抑制cGAS的結構機制
    cGAS都是通過檢測處於錯誤位置的DNA來發揮作用的。在正常條件下,DNA被緊密地包裝在細胞核中並受到保護。DNA沒有理由會在細胞周圍自由移動。當DNA片段確實最終逃離細胞核並進入細胞質中時,這通常表明存在著一些不祥之兆,比如來自細胞內的損傷或來自侵入細胞內的病毒或細菌的外來DNA。cGAS蛋白通過識別這種處於錯誤位置的DNA而發揮作用。
  •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能力新機制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機制
    可能是由於SARS-CoV-2病毒刺突蛋白與宿主受體的結合親和力較強,SARS-CoV-2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率要高得多,從而導致全球範圍內的感染。SARS-CoV-2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
  • RNA幹擾技術(RNAi)及其應用
    RNA幹擾的機制是:雙鏈RNA進入細胞內被一個稱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個核苷酸長的小分子RNA的片段(簡稱SiRNA)。Dicer能特異性識別雙鏈RNA,切割產生的SiRNA片斷解開變成單鏈,和某些蛋白質形成複合物(簡稱RISC)。RISC能結合到細胞內與SiRNA互補的mRNA上,並切割該mRNA,使其被降解,造成蛋白質無法合成,產生基因「沉默」現象(如下圖所示)。
  • 高福/施一公等揭示靶向NS1的黃病毒廣譜保護性抗體作用機制
    Young及Daniel Watterson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A broadly protective antibody that targets the flavivirus NS1 protei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株對多種黃病毒都有保護效果的單克隆抗體1G5.3,並首次揭示了NS1廣譜保護性抗體的作用機制,指出黃病毒非結構蛋白NS1可以作為通用疫苗設計的新靶點,有效避免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