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一般分為必須學習的,必要學習的,被動學習的三種形式。
一、必須要進行學習的會議和內容。
1、每周例會學習。學習時政新聞 了解國家政策方針,統一思想,提高覺悟。提高教職員工職業道德素養,恪盡職守的工作操守。總結上周工作,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本周工作要求。這個學習是必須的。
2、每周的業務學習。一般有分科教研活動和年級組活動。分科教研活動會學習一些發達地區先進的教學經驗,觀看優秀教師教學實錄,或者本校教師公開教學案例研討。教案書寫,作業批閱檢查等等與教學業務密切相關的事項。目的就是互相促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推動學校教研教改上臺階。
3、年級組學習。本年級內教師組織學習。一般就是同課異構,或者同級研討,或者商量同年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本年級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傳達學校對本年級的統一安排和要求。(2、3)活動一般隔周召開。
二、必要的學習。
1、全體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黨支部學習,團支部活動,少先隊活動等等了解當前形式,加強黨組織建設,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感。撰寫學習心得體會,辦學習園地等等,通常以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
2、結合當前形勢開展一些臨時性學習,安排必須急切解決的問題和工作, 比如青少年存在的一些普遍現象,最近疫情防控需要臨時性部署一些必須注意的事項,扶貧扶智牽扯到的學生家庭,學校需要提供的一些做過的工作等等。
3、上級主管部門通報的一些典型問題或者當前急需解決的普遍性事情,比如突發安全事故,校園暴力,體罰學生引氣社會惡劣影響的事件,需要引起全體師生高度重視的事情,需要加強學習。
三、根據需要被動學習。
學校一般是各級各類部門專項檢查的重點單位。特別是新建學校,一般從上到下上級相關單位的專項檢查幾乎就都帶來了,而且一看就是三年。
比如交通安全,科技,普法宣傳禁毒教育,工、青、婦方面的檢查。除了經濟建設,農業農村工作,工業發展工作等實在與學校搭不上邊的單位以外,幾乎都會有臨時性突擊檢查,於是要看筆記,要查資料,要有陣地,要有活動記載,有看點。
為了應付這些繁瑣而平時不經常開展的檢查,學校就要安排大家補。於是老師們白天沒時間補 ,只好下班回家補,或者周末自己根據情況加班加點學習,補充各種資料,以備檢查之需。
面對這樣的形式主義,學校也沒有辦法,只好派一個領導專門負責這項工作,有些學校辦公室就整天被困在這些事情裡面寫材料,填表格,布置陣地。
而許多材料來自於一線教師手中。於是,寫教案,寫體會,寫筆記,寫論文。每天被這些事情弄得暈頭轉向,老師們頗有意見。但是有什麼辦法呢!
四、教育形式主義當戒
為了迎接領導檢查,全校總動員打掃衛生,早上耽誤早操和第一節課。
1、耽誤學生上課。 如果有檢查,就得提前一天就把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好好的一節課可能甚至幾節課都沒了,領導來了也就隨便看看,沒等到多久就走了,如果衛生打掃不徹底,第一印象就不好了,所有的工作也被一概而全。
2、加重老師負擔。老師為了填寫各種表格,無暇安心教書,各種統計表 ,各科教案計劃,各種資料撰寫等等,實在讓老師沒精力集中到教學上。
3、本末倒置。教師的本質工作是教書育人,而教師們有時候還要精準扶貧,看望貧困戶等等一些和教育教務無關的事情,何來時間心思去從事自己本質工作。
所以,還教育以本職工作,還學校以本來面目。
讓學校切切實實為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