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公衛專家:不必對第二波疫情太悲觀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從全球範圍來看,在未來一兩年疫情仍會是新常態,但不必過於悲觀。

疫苗的研發會逐步深入,目前首先要解決有和無的問題,但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監管要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病例數在加速上升,特別是在歐洲和北美,其上升速度超出預期。

據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6日7時24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42912830例,死亡病例為1152729例。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的國家增至48個。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瑞典、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

目前,全球共有9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各國疫苗競速,希望儘早打通上市前的最後一個科學關卡。但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群健康系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在接受《中國慈善家》 專訪時表示,未來疫苗的研發會逐步深入,現在要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但疫苗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問題,一定要非常謹慎,確保萬無一失。

在未來一兩年疫情會是新常態

中國慈善家:有專家稱,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很多歐洲國家疫情反彈超過春季。你是否認可這種觀點?

陳錚鳴:這是完全在預料之中的,因為第一波全球疫情沒有徹底地清零,一旦社會管制放開,疫情肯定會反彈。這個病毒非常狡猾,一不留神它就會趁虛而入。很多人講,現在的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數好像已經超過三四月份,也就是第一波疫情的高峰期。我認為,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

9月23日,英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數達6178例,創下新高。圖為在強制執行「酒吧晚上10點關閉」防疫新規的前夜,倫敦一酒吧街上行人絡繹不絕。

以英國為例,從數字上來看,英國現在每天感染人數大概接近2萬人,最近幾周還在逐步上升。但是,數字有一定的誤導性。因為三四月份的數據是極其不準確的,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檢測能力,防治的方針政策是有症狀的人在家裡觀察兩周,情況不好了再去醫院,到了醫院才會有檢測。所以當時檢測的只是重症病人,大概一天六七千人,而大量的感染者沒有檢測。

所以,單純從數字上看,目前的感染病例已經超過了三四月的高峰期,但是實際上疫情嚴重程度遠遠沒有上半年高。

除了看感染人數之外,另外還有兩個指標也支持前面的觀點。一個是住院人數,另一個是死亡人數。這兩個數字的總和與三四月相比是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現在的感染病例中輕症的比較多,基本上都是年輕人為主,因為開放以後年輕人社交活動比較頻繁,感染風險就提高,但現在治癒率比三四月份有了較大改善。

現在的治療比較及時,發現問題馬上可以做檢測,當天就可以出結果。此外,有些病情稍微嚴重的人可以及時入院,沒有產生嚴重的醫療擠兌。哪怕是重症的感染者,現在對他們也有一些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中國慈善家:近日,歐美公衛專家發起《大巴靈頓宣言》,提出針對弱勢人群的重點保護策略,放開對年輕人的管制以實行群體免疫。你如何評價這種防疫策略?

陳錚鳴:重點保護並不是一個新的觀點。這個病毒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病毒,現在我們對它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首先,它的病死率遠遠高於流感,但是和SARS相比要低得多,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病死率大概是0.3%~0.5%。當然,0.5%放大到10億、20億人口中,導致的死亡人數還是非常多的。

在不同年齡人群中,個人基礎的健康狀況差別很大,比如,30歲以下20歲以上的年輕人,病死率就跟一個大感冒差不多。在英國,最近有很多大學生開學以後感染新冠,大概有六七八千人,但幾乎沒有一例死亡。基於這樣的觀察,很多人提出對年輕人要放開,讓他們群體免疫,然後老年人保護起來。這種策略有一定的科學基礎。

但是,這種策略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就是一旦放開以後,人群是完全不可控的,有些人的行為是不理性的,因此年輕人也會影響到老年人。所以,一定要採取一些群體的綜合措施,就如同駕駛汽車要系安全帶,其實99%的情況下是沒有用的,但不能說它沒有用就不系安全帶。因為很難預測誰會感染,所以必須採取非針對性的、廣譜的保護措施,堅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些無論對於保護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是必要的。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針對年輕人的防護措施,開學以後這個問題更大。年輕人本身比較愛冒險,不太受管制,並且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這樣就很容易把病毒擴散給家人。目前,英國各個大學採取的防護措施都不一樣。牛津大學的學生返校後,都要求上課戴口罩,150個人的教室只能坐30個人。牛津大學開設了幾個檢測中心,有症狀的人要馬上做檢測。

中國慈善家:歐美國家政府如何應對秋冬季疫情的挑戰?

陳錚鳴:歐美國家現在就是儘量拖、儘量壓,希望能把這個冬天熬過去,然後等疫苗問世以後,在人群中廣泛接種,即使接種率沒有達到100%,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得到了保護。

因為疫苗的研發是一個持久戰,要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哪怕效果只有半年或一年,也總比沒有的好。然後,陸續會有新的疫苗生產出來。

各個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民主社會中牽制決策的力量比較多,不可能政府一號召大家立即執行,即使政府想做民眾也不一定配合。現在只能採取比較溫和的防控政策,哪怕新冠疫苗研製出來了,目前這種疫情狀況至少也要再持續一兩年時間。因為目前病毒不可能消失,在全世界已經擴散到這麼廣的範圍,而人群又沒有免疫力。所以,新冠疫情未來會是一種新常態。

疫苗的研發試驗一步都不能少

中國慈善家:世界上主要的疫苗研發目前進展如何?如何評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陳錚鳴:疫苗的研發需要非常謹慎,一定要萬無一失,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現在有五大類疫苗,最簡單的就是滅活,就是人工培養很多的病毒,然後通過一些特殊的環節把病毒殺死,把它打入人體以後產生免疫力。傳統的疫苗都是這麼做的。另外,還要看疫苗的免疫能力持續的時間到底有多長,除了產生抗體以外,是否能產生細胞免疫。因為抗體免疫一般持續時間比較短,而細胞免疫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三期的臨床實驗是重中之重,任何的疫苗前期做得再漂亮,100個人、500個人,可能什麼事都沒發生,抗體也能出來,但不代表它針對這個病對人群有保護作用,能減少感染。疫苗要全人群接種,包括健康人群,老人、兒童、孕婦。針對免疫力各異的各種人群,疫苗要做到不造成傷害。

10月25日,德國單日新增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人數為11176。截至當天,德國累計確診已超過43萬。

另外,疫苗接種以後出現的問題,在歷史上有過很多教訓,所以監管部門一定要非常謹慎,一定要在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以後才能接種。所有疫苗和藥物的研發都必須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是動物實驗,然後進入人體的臨床試驗,一期、二期、三期,看能不能產生一些預期的免疫反應,安全性怎麼樣,然後逐步擴大規模。這個流程也是人類醫學近百年發展所積累的一個經驗,也是國際公認的一個過程。

臨床試驗是在一個封閉環境下,非常嚴格的密切的監測過程,監管非常嚴格。當然,在特殊情況下有些步驟可以加快一點,但不能完全省略。

英國的疫苗臨床試驗已經做了好幾個月了,一切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可能會有一個結論性的結果。如果12月能出結果,那麼1月就可以在人群當中接種,按照輕重緩急,按部就班進行全民接種。

圖片來源:真科學網、TLDR News EU、中國新聞圖片網

圖片編輯:張旭

相關焦點

  • 芬蘭採取積極措施迎戰第二波疫情
    張智勇攝/光明圖片【記者連線】正如此前芬蘭衛生和福利研究所關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會在秋季捲土重來的評估,進入9月,疫情開始在芬蘭境內多地區擴散,部分地區在10月上旬進入了快速傳播階段。成功應對首波疫情的芬蘭政府和各界,開始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共同迎戰第二波疫情。
  • 青島疫情是第二波疫情?專家否認
    「歐洲多個國家疫情出現反彈,是不是全球第二波疫情來襲?」、「青島疫情是否意味著第二波疫情來襲?」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一一回應網友的問題。 歐洲多個國家疫情出現反彈,是不是全球第二波疫情來襲?
  • 第二波疫情今年秋冬來襲?看看各國專家怎麼說
    圖據新華社 儘管新冠疫情的第一階段尚未結束,科學家們已經在擔憂第二波疫情了。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主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或在今年秋冬季出現第二波」的觀點。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在4月2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大多數國家仍處於疾病傳播流行的早期階段。
  • 倫敦封鎖升級,英國大學可能12月封校2周,劍橋研究稱第二波疫情遠不...
    然而這一做法,遭到了學生領袖和專家們的質疑,他們認為這將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而且行動為時已晚,無法阻止疫情進一步爆發。 各個大學和大學聯盟也表示這個方法「完全不可行」,全國學生聯盟(NUS)主席拉裡薩斯·甘迺迪則質疑:政府的法律權力是否允許其將學生限制在校園內。
  • 英國大學工會警告:百萬學生返校恐引發第二波疫情
    人民網倫敦9月3日電(白天行)英國各大學計劃在9月重新開放,但英國大學工會(UCU)警告說,大學校園恐怕會成為第二波疫情發源地。英國大學工會秘書長喬·格雷迪(Jo Grady)說,大學新學年的開始是每年英國人口的最大遷移。會有一百萬名學生在全國各地流動。這些學生不會被記錄行蹤,也不會被測試。
  •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專家:抗「疫」正規戰已結束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專家:抗「疫」正規戰已結束,遊擊戰很難打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郜曉文)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勢,著名流行病學專家、牛津大學終身教授陳錚鳴在接受《中國慈善家》專訪時表示,中國抗「疫」的正規戰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遊擊戰很難打。
  • 公衛·祝賀 | 公衛中心舉行2020年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
    公衛·祝賀 | 公衛中心舉行2020年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 2020-09-10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歐洲第二波疫情僅為第一波的1/10,英格蘭疫情變緩!但又有四個...
    莫慌:歐洲第二波疫情嚴重程度 或僅為第一波1/10 不過一項最新數據分析表示,歐洲第二波新冠感染人數只有第一波疫情時的十分之一。
  • 第二波新冠疫情什麼時候爆發?會是什麼情況?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目前全球確診新冠肺炎2245872例,死亡152707例。美國確診超75萬例,死亡超4萬例。圖片來源:AP目前,新冠疫情的第一波還沒有表現出結束之勢,但科學家們已經對第二波疫情的爆發開始擔憂。
  • 歐洲全力阻擊第二波疫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本報表示,歐洲各國政府抗疫工作目前面臨三項重大任務:一是努力實現精準幹預,切斷局部地區與全國的病毒傳播,爭取短期內迎來較明顯的疫情拐點,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和社會過度恐慌現象;二是盡其所能切斷第二波疫情和秋冬季流感之間的聯繫,避免在今年冬天陷入新的困境;三是尋找防疫措施制定和民眾配合度的平衡點,提高防疫措施的執行效率和落實程度。
  •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專家: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
    世衛組織沒有說大流行是希望不引起恐慌,但現在其實已經在全球完全擴散。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進一步擴大的話,危害會非常大。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希望推動各國加大疫情應對力度。針對疫情的全球蔓延形勢,《中國慈善家》專訪了著名流行病學專家、牛津大學終身教授陳錚鳴。疫情已經在全球完全擴散《中國慈善家》:目前來看,您認為疫情是否已轉變為世界大流行疾病?
  • 天氣轉冷後,美國第三波疫情將更兇猛?
    專家擔憂,隨著天氣漸冷、更多人待在室內,第三波疫情恐將比夏季第二波疫情更兇猛。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2日12時23分,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3124萬例,累計死亡超96.3萬例。全球單周新增病例創新高;美專家稱或將迎來「最糟糕的秋天」;英國上調疫情警戒級別;156個國家加入世衛新冠疫苗計劃。
  • 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與會專家就從社會幹預和科技幹預等層面找差距補短板、讓預防為主落在實處等話題進行討論。大會現場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與會專家討論公衛人才短缺需重視疫情來襲,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共衛生領域改革?曾光教授認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央與地方都在加強公共衛生改革與發展,要在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及全面提升等方面著力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 世衛專家: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漢人民的情,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
    布魯斯·艾爾沃德是現任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專家兼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2月下旬,他帶領專家組在中國廣州、武漢等地進行了為期9天的考察。此後,艾爾沃德在多個場合讚揚了中國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並對中國參與疫情防控的醫療工作人員和相關機構表達了欽佩之情。
  • 張文宏提醒: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近日,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表示,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他表示:第二波是必然的。不能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目前,備受大家關注的還有從食品外包裝中檢測出新冠病毒。
  • 新冠疫情會有第二波?百年前源於美國的大流感提供了前車之鑑
    2020年5月26日,有媒體以《世衛組織:新冠疫情可能迎來第二波疫情或第二個高峰》為標題進行了報導:當地時間5月25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目前還沒出現第二波疫情,現在正處於第一波疫情中,根據中南美洲、非洲和南亞等地區的數據,疫情正處於上升期,每個國家的實際感染人數仍相對較低。
  • 移民彈丸小國的華人很緊張,新加坡前期疫情好,第二波為何嚴重?
    新加坡第一波疫情防控,被西方樹「典範」,能否躲過第二波疫情?在東南亞以華人為主小國新加坡,一直以來以富裕發達而聞名,也成為國人移民的理想之地。近年來,通過媒體資料看到,很多富人以及娛樂圈的名人都移民新加坡。
  • 從未走出過第一波疫情!美國一周確診超德國總和,遭世衛組織痛批
    當地時間12月18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給出了,美國疫情一周以來的詳細數據,過去的7天裡,美國新增確診病例達到151萬例。這個數字令外界倍感吃驚,美國7天增長的病例,就超過了德國今年以來所有新冠病例的總和。
  • 加拿大政府及專家籲警惕第二波新冠疫情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多倫多5月21日電(記者 餘瑞冬)隨著各地謹慎邁出經濟重啟步伐,加拿大政府首腦、公共衛生官員及專家都提醒民眾,需警惕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就我們所知,在疾病大流行中通常會出現第二波。」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當地時間5月21日在渥太華對媒體說,政府關注的是,當第二波新冠疫情開始時,能夠多快遏制住它。他表示,加聯邦正加大力度支持各地擴大檢測規模和追蹤密切接觸者。他亦提醒,每個人都應盡己所能,依照公共衛生防疫措施行事,包括在無法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情況下佩戴口罩。
  • 福奇:美國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第一波還沒結束呢
    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近日表示,人們一直在談論第二波疫情,但實際上美國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 當我們在談論美國「第二波」新冠疫情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博士說:「當每天有兩萬多感染病例時,你怎麼能說是第二波呢?我們正處於第一波疫情中。讓我們在第二波疫情到來之前先走出第一波疫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