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依德立名

2021-02-19 淨宗18

下面講這部經的經名。

佛說阿彌陀經

按說經名是要說在前面的,放在後面是要和經文、譯者聯繫在一起。講義上有些注語,像「佛」「說」「阿彌陀」「經」,一看就很明白。先是一個簡略的註解,接下來是展開解釋。因為大家自學能力不同,所以我們是由淺到深。

後面的解釋,大家看起來可能覺得不那麼累,因為這些是逐字逐句解釋的;不過現在在解釋佛名的地方,還算是玄義。名號是要統攝全經的。

1佛:梵語佛陀(Buddha)之略稱,譯為「覺」。脫離一切迷妄,覺悟一切真理,引導眾生入覺道之人。這裡是指釋迦牟尼佛,簡稱釋迦、釋尊。

首先解釋「佛」字。「佛」是梵語「佛陀」的略稱,中國人喜歡簡略,就稱為佛。如果翻譯成中文,就是「覺」的意思。

「脫離一切迷妄,覺悟一切真理」,所有的迷妄都已經脫離了,這是斷德;覺悟了一切真理,這是證德。同時,他不僅自己這樣,也「引導眾生入覺道」,這樣的人就稱為佛。所以,佛並不是神,神在佛教看來還是凡夫。

佛很多,只要是脫離迷妄、覺悟真理、達到圓滿,就是佛了。「佛說阿彌陀經」的「佛」,是指釋迦牟尼佛,簡稱釋迦、釋尊。

釋尊是迦毗羅城淨飯王之子,母親摩耶夫人,四月初八在藍毗尼園樹下誕生,稱為瞿曇或悉達多太子。長大後,娶拘利族長者善覺的女兒耶輸陀羅為妻,生一子名羅睺羅。

這個大家看《佛陀傳》就能了解。「四月初八在藍毗尼園樹下誕生,稱為瞿曇或悉達多太子」,「悉達多」意思是「一切義成」,沒有不成就的,一切善法、一切功德利益都會成就。悉達多太子長大之後娶拘利族長者善覺的女兒耶輸陀羅為妻。這是佛陀一生的簡歷:他的家族,他的父母,他的誕生,他小時候的名字,長大後娶妻,生了一個兒子叫羅睺羅,這是世俗的生活。

二十九歲(一說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一說三十歲)覺悟佛道。從此之後,四十餘年間,遊化四方,八十歲時入涅槃。

二十九歲(一說十九歲)出家,有兩種說法。到三十五歲(一說三十歲)而覺悟佛道。怎麼又說十九歲、三十歲呢?這是因為歷史的記載不清晰。印度這個民族不太重視歷史年代的記載,所以時間上概念比較模糊,後人就難以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同時,佛陀是不可思議的示現,難以在時間上有個固定的具體說法。佛本來就是超越時空,所以這方面有不同的示現,我們就根據資料這麼說。

「從此之後,四十餘年間,遊化四方」,主要在印度的恆河兩岸。

「八十歲時入涅槃」,佛入涅槃,有人說「佛死了」,這是兩回事,凡人就是死了,佛陀是入涅槃。入涅槃是什麼境界呢?不可說,就是不生不滅,脫離了一切虛妄,連這個身體都謝滅了。入涅槃,這是無法說的。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也能證悟涅槃。

涅槃和死是兩個概念,我們凡人死了,然後怎麼辦?披麻戴孝,吹喇叭,到火葬場燒,回來埋,然後清明節上墳;然後其他人跟著一道死,六道輪迴,這就是凡人輪迴。佛陀不存在輪迴的問題。

2說:讚嘆。

這個「說」是讚嘆的意思,是口中表達,不是一般的說。

3阿彌陀:阿彌陀佛。梵語阿彌陀(Amitayus),譯為無量壽;又,阿彌陀(Amitabha)譯為無量光。此佛在縱的方面(時間上)長時以無量壽命救度三世眾生,橫的方面(空間上)以無量光明廣度十方眾生,所以名為阿彌陀佛。

「阿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梵語「阿彌陀」,這是古代印度話的音譯,就是根據發音記載下來。它的意思就太多了,沒法翻譯,這叫「多含不翻」。「阿彌陀」三個字意思太多,翻譯可能掛一漏萬,勉強翻譯,可以翻譯為「無量壽」,或者翻譯為「無量光」。

這尊佛在縱的方面——時間上,以無量的壽命長時無疲倦地救度三世眾生;在橫的方面——空間上,以無量的光明廣度十方眾生,所以名叫阿彌陀佛。

佛的名號和他的德能是一致的,所謂「依德立名、以名召德」。他有這樣的功德,才有這樣的名號,這叫「依德立名」;有這樣的名號,就能感召這樣的功德,這叫「以名召德」。我們凡夫就不是這樣,給你取個名字叫「大富」,那你富了嗎?還是窮漢,冬天連棉衣都沒有,名字不是依德立名的。如果你現在成了世界第一長者,人家喊你大富長者,那你的名就是依德來立的。

佛不一樣,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時間上無量劫地救度眾生,空間上在無量廣泛的世界救度眾生。

4經:佛所說的教義,以及記載教義的書籍。梵語「修多羅」之譯解。修多羅是線的意思,如同以線貫穿花環一樣,把佛所說的道理貫穿起來,使其不致散亂,叫修多羅。在中國,聖人的話叫作經,故將修多羅翻譯為經。

「經」,就是佛所說的教義,以及記載教義的書籍。

我們現在講「經」,大家都會想到經本,經本是佛所說法的記錄。但是佛一開始說法並沒有記載成書籍,佛所說法的內容就稱為經,由弟子們背誦、口口相傳下來。所以,「經」未必限於經本,佛所說的教義稱為經。當然,把佛的教義、法語記載下來的經本,也稱為經。

「修多羅」是梵語的發音音譯,中文是「線」的意思。印度人喜歡穿花環,用線把花穿起來,獻給長者,表達對他們的尊重。如同以線貫穿花環一樣,把佛所說的道理貫穿起來,使其不致散亂,這叫修多羅。

《往生論》說:「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就像念珠中間有一條線,把所有的珠子穿在一起,這樣珠子就不會散亂。用「線」這個比喻來說明,把佛所說的種種教法、義理貫穿在一起,就成了一部經。

「在中國,聖人的話叫作經,故將修多羅翻譯為經」,佛是聖中之聖,所以佛的教義翻譯過來就稱為經。

相關焦點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轉發.功德無量!
    阿彌陀經簡介阿彌陀經影響《佛說阿彌陀經》全文及完整儀軌視頻:海濤法師讀誦《佛說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全文及完整儀軌【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 第01講《佛說阿彌陀經》視頻、文字版
    《佛說阿彌陀經》第01講視頻印廣法師主講佛曆二五五五年·無錫橫山寺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這一次在無錫橫山寺,與諸位菩薩在這裡計劃利用七天的時間來研究《佛說阿彌陀經》。這是一件非常殊勝非常不可思議的大事。
  • 第10講《佛說阿彌陀經》視頻、文字版
    《佛說阿彌陀經》第10講視頻《佛說阿彌陀經》第10講講記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好!阿彌陀佛!現在繼續為各位開講《佛說阿彌陀經》,請打開經卷。【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段經文又是古今中外最敏感的一段經文。不是有人說《阿彌陀經》上講「唸佛」能夠往生嗎?大家眼睛睜大一點,耳朵拉長一點,看看《阿彌陀經》哪一段經說念佛能夠往生?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人,少說也有十幾個。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五次修訂版
    佛法僧是一個本體,佛就是法,法就是僧,僧就是佛。所以這個「yuè說」字可以解釋為十方法界萬法萬相,都是一個釋迦牟尼佛,都是一部《阿彌陀經》,都是一尊阿彌陀佛。下面呢,這個「阿彌陀」跟其它佛號不一樣,我們前面講了如來的十個通號,而「阿彌陀」這三個字,有它的特殊性,既是「別號」,又是「通號」。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190集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我們看,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悟。佛換一個名詞說出來,意思還是一樣的。佛將這句讚嘆,在阿彌陀經中說了好多次,會聽的,越聽信心越充足,不會聽的,嫌佛囉嗦。藕益大師說得好:佛反覆讚嘆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目的是讓聽聞者善根福德因緣趕快成熟。佛陀慈悲,不厭其煩說法度眾。【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48願成就的。
  • 《阿彌陀經心學要義》(有聲書)導讀
    《小無量壽經》業已失傳,姑且不論,只就《阿彌陀經》與《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二者而言,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文,更加精簡流暢,翻譯的經名,也更加符合信願持名的提倡,故教界多採用鳩摩羅什的譯本。我們採用的譯本,也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阿彌陀經》。辨立題佛經的題目,各有不同,然而,不同的題目,卻有著共同的指示。這個共同的指示,就是人人皆有的無相真心,亦名妙明真心,亦名清淨平等覺性。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192集
    這個理,是修行人成就佛果的正確理論方法,也就是佛說的一切法。這個事,是修出了成就。全句的意思是,能依照佛所說的本本分分做,這個人就是佛。老師怎麼說,學生就一五一十做下去,這樣的學生,他跟老師的智慧一樣高。你說這樣的修行人到底是凡夫還是佛?從相上看,他是凡夫,從理上論,他卻是佛。
  • 《佛說大阿彌陀經》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有十餘經。言阿彌陀佛濟度眾生。其間四經本為一種。譯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乃後漢月支三藏支婁加讖譯。二曰無量壽經。乃曹魏康僧鎧譯。三曰阿彌陀過度人道經。乃吳月支支謙譯。四曰無量壽莊嚴經。乃本朝西天三藏法賢譯。其大略雖同。然其中甚有差互。若不觀省者。又其文或失於太繁。而使人厭觀。或失於太嚴。而喪其本真。或其文適中。而其意則失之。由是釋迦文佛所以說經。阿彌陀佛所以度人之旨。紊而無序。
  • 佛學文化:整部《佛說阿彌陀經》的核心就是四句話
    《阿彌陀經》經文: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 《阿彌陀經》的組織結構
    這部《阿彌陀經》,通途來講有三大部分。一部佛經,通常都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個部分,這是道安大師(314—385)以來的古例。對於經文,早年的講家並沒有這樣來分;道安大師很有智慧,他說佛經都是有次序的,不能雜散地說,就把它分成三部分,這樣分非常貼切。序分,是表明開說此經前後過程、狀況的部分。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第239集-印正老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清-藕益大師註解主講:印正老師佛說的是一個順序,讓我們日復一日的往下精進,七天不行,七年總行,二三十年總行,是這個意思。大家不要恐慌,害怕自己七日成就不了,從此一振不厥,放棄念佛。我們現代的念佛人,誰是上根,誰是中根,誰又是下根呢?聞到淨土一法,就能專精念佛的人是上根。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四)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圓瑛法師匯序這個序是圓瑛法師所寫的,現在是在讚嘆圓瑛法師的這本經典,這是一位林居士寫的,寫讚嘆圓瑛法師的這篇文章。說這個要解實在是很了不起。【閩中山川磅礴。靈氣所鍾。高僧輩出。黃檗心要。百丈清規。古德流風。至今猶有存者。】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學習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二正宗分竟。---圓瑛法師講記  丙二重勸  《經》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解》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
  • 『覺悟語電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4卷 第39期
    歡迎收聽『覺悟語電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4卷 第39期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明蕅益大師要解清圓瑛法師講義慧律法師  講解無益的苦行就是怎樣,一下子就要修這個一個星期不吃,一個月不吃,只喝水就好,沒有用,佛在世的時候有一種叫做自餓外道,佛在修行,說:我們修行要中道。中道就是說我們三餐不要吃得太飽,差不多七分飽,八分飽就好,不要吃得肚子脹,脹得……,也不要太餓,餓得受不了沒有體力,沒有體力的時候他沒辦法修行,這樣也不是佛所讚嘆的,修行就是要中庸,不要吃太飽,也不要都不吃讓肚子餓,不要這樣,不肯老實念佛,求離娑婆世界。
  • 佛說阿彌陀經析.60 在觀音菩薩這,就是對自己信心的考試!
    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第一部分的功課做完,第二部分就要建立信心,我們選擇的是《普門品》,以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為建立信心的手段,我們不信佛法是因為看不到、感受不到,你相信觀音菩薩,求他就會有一個對應的感應,乃至有的事情就會得到順利解決。
  • 五方佛:大日如來、阿閦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
    在佛教密宗裡,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密教以五智配於五佛,稱為五智如來。大日如來為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大日如來本尊面為白色,象徵無垢、無惡。他右手持法輪,象徵法輪常轉,左手持鈴,象徵他以和藹可親、慈悲的能力、法度施教。
  • 佛說阿彌陀經析85 你的福德、善根、因緣怎麼樣了?
    如有同修和我說,收拾自己的心地,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是那麼的黑暗,一點點的事,第一念頭就是非常黑暗、負面的,一定是猜忌和否定。這就是善根不足的表現。佛陀說「菩薩第一大忌就是疑」,而大菩薩有疑沒?或許有疑,但是在真正落實修行過程中,這些疑惑都得到解除;疑在如何實施是有善根,疑在如何增進是有善根,疑在大根大本是真沒善根。
  • 《佛說阿彌陀經》梵文怎麼說?
    在幾乎所有的經的題目和正文之間都會有禮敬文若干,有的很多,像八十八佛一樣多,有的很少,只有一句。各家的傳承也是不同。但有一個是不分任何教派、傳承都有的,這就是禮敬一切智者。梵文寫作:॥ नमः सर्वज्ञाय ॥
  • 《佛說阿彌陀經》佛法初傳中國 08 下
    愔等途中遇攝摩騰和竺法蘭(俱中天竺人),迎來漢土,譯出《四十二章經》、《十地經》、《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因遇戰亂。僅存《四十二章經》。其後佛法大興。外道嫉妒者,於永平十四年正月初一,會集五嶽三山一百八十觀,以褚信為首,六百九十人商議:天子棄我道教,遠求佛教,應上表抗議與佛教和尚鬥法。
  • 《阿彌陀經》裡世尊為何頻頻呼喚舍利弗?
    《阿彌陀經》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就叫做「舍利弗」。舍利弗、舍利弗……;在場人士那麼多,為什麼只叫舍利弗呢?別的經都沒有這樣,專門一直叫,一直叫;總會忽然叫叫阿難,忽然叫叫文殊,而且一句經文就叫一次,頻頻呼喚,親密的很;雖然是公開演講,但是卻只單單親密地叫「舍利弗、舍利弗」。這款難信的事是專門講給舍利弗聽的啊!這種智慧的事情,別人沒辦法相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