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覺悟語電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4卷 第39期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明蕅益大師要解
清圓瑛法師講義
慧律法師 講解
淨依居士 讀誦
接著,這個法師他不愛錢,他沒有跟講到什麼要你出資多少,人家他開口閉口都是法,全都是法,全都讚嘆,全都和合平等,這種可以親近。什麼叫做善知識?很簡單,一下子就……,一下子就可以分辨得很清楚。【或重無益之苦行。】無益的苦行。【不肯老實念佛。求離娑婆。】無益的苦行就是怎樣,一下子就要修這個一個星期不吃,一個月不吃,只喝水就好,沒有用,佛在世的時候有一種叫做自餓外道,佛在修行,說:我們修行要中道。中道就是說我們三餐不要吃得太飽,差不多七分飽,八分飽就好,不要吃得肚子脹,脹得……,也不要太餓,餓得受不了沒有體力,沒有體力的時候他沒辦法修行,這樣也不是佛所讚嘆的,修行就是要中庸,不要吃太飽,也不要都不吃讓肚子餓,不要這樣,不肯老實念佛,求離娑婆世界。【求生淨土。則在此臭煙熢火孛火宅之裡。貪著嬉戲。】還在嬉戲,整天在問師父:師父!你現在做什麼消遣?要命,看經典,念佛,求往生都來不及,還有時間無聊,像世間人說的無聊,跑去看個午夜場,OPEN,午夜場,還是去看豬哥亮,晚上十二點還有在演,對不對?無聊,對不對?世間人不曉得要做什麼?世間人要做什麼,我問你,身上有很多錢,有妻子、有小孩、有房子,我問你,你要做什麼?生命一天、一天一直流逝,沒辦法,整天就打牌,喝酒,玩樂,女人一個又一個,一個又一個,不然他不曉得要做什麼,惡業做盡了,福報用盡了,錢也花光了,人正好死亡,繼續六道輪迴,沒有聽到佛法這輩子白來的,沒有聽到佛法今生今世就是白來的,毫無目的,毫無目標,求離娑婆,求生淨土,一定要記得。所以【起諸邪智邪見。戲論(無有真理實行。)紛然。雖多無益。】雖然很多種修行方法,無益。【不能出離五濁惡世。三界火宅。】三界火宅。
【解】唯深知其甚難。】很深知道那很困難,【方肯死盡偷心。】死盡偷心就是苟且的心,我可能會往生,我可能會往生,常常覺得我修這樣可以了,打佛七我布施十幾桶的油這樣可能會往生了(法師笑),我布施四、五包的米,這樣可能會往生了,都用那種可能,偷心的意思就是什麼呢?修持力不夠,認為自己已經有那個能力了生死了,這點很嚴重,方肯死盡偷心就是說不能夠死心塌地地念佛,還要想要投機取巧,想要投機取巧,以為自己的修行已經夠力了,到了那種境界可以了生死。【(功在萬世。)寶此一行。此本師所以極口。說其難甚。】那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勸告,極口就是說盡他的力量了,說是很難,世間很難,要修持沒有念佛也沒辦法。【而深囑我等當知也。
初普勸竟。】告訴我們,好好地勸告我們,我們應該要知道。
【講】此明知難之得。】知難之得,【唯有深知此法甚難遇。今已得聞。五濁甚難出。今可圓超。】圓滿的頓超。【如向處幽暗之區。】像我們所向的地方是很暗的地方。【乍睹光明之幢。】就是說法大放光明叫做光明之幢,我們現在、過去都是一向都是暗的地方,現在剛剛,乍就是剛剛碰到這個,看到,睹就是看到,剛剛看到這個光明,【久困饑寒之國。忽聞飽暖之方。】剛剛困在很餓、很冷的國土,正好聽到飲暖之方,飲暖之方就是可以吃飯的地方。【詎不身心踴躍。】難道不會身心歡喜雀躍嗎?很歡喜。【信願修持。故曰方肯死盡偷心(即所謂更有別法可出生死。)。】死盡偷心就是說還有別種方法,我不必一定要念佛,我修密宗念咒念一念這樣可以,參禪參一參這樣可以。不肯死盡偷心,苟且之心。【不修餘行。】(不可)還要修別種宗派。【專事持名。】要專心念佛。【寶此一行三昧。持名念佛。為一行三昧。偷心不死。即是志不決定。】偷心沒有死,所以志絕對沒有決定。【不肯死心念佛。】死心念佛。【今偷心既死。信願之慧行已立。以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行、住、坐、臥一心都在念佛。【為斬煩惱魔之寶劍。持名之行行亦修。以一行三昧。為渡生死海之寶筏。何難直泛蓮池海會。圓超五濁。圓證四土。是以本師。說其甚難。而深囑我等當知也。即當知五濁甚難出。念佛必能度。我等自應深信切願。力行念佛。方不負本師至極悲心也。
二教主結嘆科竟。並前大科。初普勸竟。】【
乙二結勸
【經】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解】法門不可思議。難信難知。】淨土法門沒有人了解,只有念佛就會往生,只有念佛就會了生死,不必斷惑,難信難信,【無一人能發問者。】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問。【佛智鑑機。】佛的智慧鑑察這個根機,【知眾生成佛緣熟。無問自說。令得四益。】令得四益,四悉檀,【如時[雨]化。】如時就是恰恰好,恰恰好,剛好,如時,春、夏、秋、冬,下的雨下得恰恰好,你看!冬天一直下雨就冷,春天下雨,百花齊放,下得正是時候,下得正是時候,難道不是這樣,如時雨化就是說剛好,度化眾生度化得恰到好處,【故歡喜信受也。身心怡悅。】大家很歡喜信受,大家身心快樂,【名歡喜。毫無疑貳。】絕對沒有疑問,【名信。領納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歸命。名作禮。】所以人家說用我們的生命一輩子,犧牲自己的生命一切供養三寶,都沒辦法報答佛陀的恩,沒辦法報答三寶的恩,佛已經入涅槃了,經典放在柜子裡面,只有依靠師父,依靠善知識,所以人家說師恩難報,因此見佛即禮,見師即拜,這是有它的道理,見佛,到寺廟裡面,到寺院裡面見佛就拜,一定要先禮佛,再來,一定要先找一位住持作代表,見師即拜,見師,見佛即禮,見師即拜,看到佛就禮,看到師父就拜,這是報答師父的恩,你沒有理入講堂聽經聞法,換我問你,你多行,你怎麼知道有一個念佛法門,怎麼知道這麼殊勝,你怎麼知道要了生死,你也是迷迷茫茫,對不對?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