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經》經文: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一段經文學佛同修都很熟悉,尤其是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這一段,這也困擾了自古以來不少的念佛人,就是為了一心不亂的問題很多人產生困惑。那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段經文呢,可以把這一大段經文分成四句話一點一點分析。
第一句,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首先世尊喊著舍利佛的名字提醒大眾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先給我們說明往生極樂世界還真不是那麼輕易的事情,這需要具足大善根多福德和殊勝的因緣,否則的話別說極樂世界去不了恐怕連極樂世界之名都聽不到,連阿彌陀佛的聖號都無緣聽聞,這個佛在《無量壽經》上就講過,羅非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這句經文就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的因緣非常稀有。
第二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這裡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講後世眾生,在彌陀經這段經文中的「善」蓮池大師和蕅益大師都有明確註解,這個善就是信、願、行三個條件具備,哪怕是畜生道的眾生也是善男子善女人,哪怕是五逆十惡但是臨命終時具足的信、願、行也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這個善不是一般經上的標準,這是以必定往生為標準的。
第三句,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這裡說修持的具體方法,我們有機緣聽聞到這一句「阿彌陀佛」,六根能接觸一切境緣都叫聞。「執持」這兩個字告訴我們怎麼去念。執就是執著抓住一個東西不放,把這一種執著用來抓阿彌陀佛,抓住阿彌陀佛不放,用執著的習慣來念佛代替世間的一切執著。
念佛念多長時間呢,若一日到若七日,這個時間經是有明確標準的,在《無量壽經》《大集經》《文殊般若經》都把標準給我們說出來,這個時間都是說的晝夜不斷,也就說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如果這樣念若一日到若七日成就是足夠的。
執持佛號的標準就是一心不亂,也是困惑很多念佛人的問題,怎樣才能入一心不亂的境界呢,專心念這句佛號的時候我們的不受其他事情的幹擾這就叫不亂,不亂到一定程度就能得一心,我們現在是未能不亂,先學專念。開始就先學專念,心專下來之後不知不覺不受什麼事情影響這就叫不亂,不亂久了,都忘記自己在念佛了,還是這句佛號念下去這就入一心境界了。
第四句,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經文很好理解,命終時,心不顛倒就的往生極樂國土。
整個這一大段是經文勸行,就是勸眾生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教導一切眾生如何在一生當中執持彌陀聖號,隨佛往生淨土,一生成就圓滿菩提教誨,整部《佛說阿彌陀經》的核心就是這四句話,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用具體行持表現出來的教誨都在這一段經文中。